散文吧 关注:232,738贴子:1,258,152
  • 12回复贴,共1

消失的芦苇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0年的端午节似乎比往年来的要晚一些,听讲是因为闰四月的缘故。晚些就晚些罢,按照近年的惯例,多数人经历的端午节,不就是拼几天假(真正的假期其实就一天),吃吃粽子嘛!至于什么时间吃,全凭个人喜好了。其实早在几天前,闺女已从亲戚家拿来了一些咸的、甜的粽子,到现在还没吃完呢。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应该是从南方流传过来的,到现在逐渐演化成了几乎全国性的习俗。但因为气候物种条件不同,这包粽子的植物叶子,各地也不尽相同。听讲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用的是芭蕉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用的是竹子叶,我们淮北地区,包粽子用的是芦苇叶,所谓就地取材吧。

新鲜苇叶我曾亲手煮过包好的粽子。满满一大锅,在液化气灶上大火烧开后,厨房里开始弥漫起淡淡的苇叶清香。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着沸腾翻滚的满锅绿水,不禁又有了品尝些许的冲动。用勺子舀起一小口,放在嘴边嘬一嘬,这混合着粽肉与粽叶香甜的浓浓味道,穿过齿缝,流经咽喉,仿佛渗透到身体的每一寸毛细血管,而思绪,慢慢地就如脱缰野马,一任在过往的原野上穿越……记忆从外婆家门前的那条小河说起。一条东西走向的不算弯曲的河流,宽不过十几二十米,流经了好几个村庄,听外公讲,这还是大跃进那时的产物呢。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兴修水利,好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奋战一个冬季,终于把这河挖成了。上级领导描绘的这条河的蓝图是:“上有莲蓬下有藕,又养鱼来又行舟”,加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前景,妥妥的共产主义呀!小河挖成后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秋季节各地普遍降水较多,农村又没有什么下水道,每逢大雨,顺着各种沟渠,再多的水都汇集到了这条门前的小河中,这田间地头、屋前檐后的几乎都不曾有过多少积水,更谈不上形成内涝了。不知什么原因,多年间这河里既没有栽藕,也一直没有养过鱼,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生产队从别处挖来了好多苇根移栽到河里。芦苇的根茎繁殖能力实在惊人。听老年人讲,一开始这河里移栽的苇根并不多,春天出芽时也稀稀落落的,但并没过几年就成了星火燎原之势,疯狂地长满了整个河道。北方的冬春降水较为稀少,门前的小河多数时候是干涸的。每逢早春河岸旁的茅草开始泛青、发芽,并逐渐茂盛起来的时候,小河边开始热闹起来。有小伙伴沿着河岸用铲挖茅根了,我也偷偷从家里拿着工具加入其中。茅草的叶子长长窄窄的,似乎和一种兰花有些相像。一铲下去,白白的茅根露了出来,再一铲,就连根拔起了。摔掉泥土,用手再撸几下,不管干净不干净就放进嘴里嚼了起来。那时很少能吃到糖,这茅根甜的很,小伙伴们有滋有味地咀嚼着,兴致丝毫不亚于在啃食一根甜甜的甘蔗。还有这茅草的嫩芽,也是可以吃的,我们把这采摘的过程称为“提(di)毛菇”。不是每棵茅草都能提到毛菇的,一通寻找后,小心翼翼地把这嫩芽从草棵上提断,剥去外面的皮,里面的肉嫩嫩的、甜甜的,特别的好吃!
可以吃的毛菇清明前后,雨水开始多了起来,这满河的芦苇,也开始发芽了。刚开始只是露出个尖,不声不响的,如果恰逢雨天,一晚上就会钻出地面好几厘米,满河道都是,让你惊叹于“雨后春笋”般的神奇。有时恶作剧,会和小伙伴跑到河底,用脚故意踩断芦笋尖,比谁踩的多,踩的响,听着苇芽啪啪的清脆的断裂声,仿佛很有些破坏的成就感似的,不过有大人看到了前来呵斥,大家伙一下子就作鸟兽散,跑得远远的,全然没了刚才的神气。进入6、7月份,降雨明显增多,河水一般已齐腰深了,大雨冲涮汇集的各种有机质,成为天然的优质肥料,这满河的芦苇,开始疯长起来,很快就盖住了水面,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外婆家紧靠小河的北岸,夏日的夜晚在院子里乘凉,南风阵阵吹来,只是被这满塘的苇秆遮挡,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凉快。遇有月黑风高的夜晚,满河的苇叶瑟瑟作响,夹杂着不知哪来的野猫的尖叫声,唬得我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几乎都不敢往小河那边看了。外婆有时提个灯带着我在岸边的树林里摸爬拉猴,我也是紧紧地拉着她的衣袖,丝毫不敢落下半步。

粗壮的芦苇秆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放暑假,在这河边的树林中玩耍了。农村的土地很多,小河南岸的大片田块,因为雨水长期冲涮,不甚平整,就基本荒废了,栽上了大大小小的树木,久久就之,竟长成了连片的树林,成为孩子们玩耍的乐园。记得夏天这树林里的知了特别多,有时一棵树上就能发现好几个知了蜕过的皮。知了皮是可以入药的,中医称为“蝉蜕”,小时农村有人来收。小伙伴们一手提溜个塑料袋,一手拖着根长长的芦苇秆,在这长长的树林中来回扫荡,在每棵树上仔细搜寻,遇有叮在高处的知了皮,用苇秆轻轻一戳,就轻松地收获囊中了。等攒够一袋,就可以卖了,总也能换回两三毛钱,至少可以换回大把的糖豆或几块冰糕,美滋滋地吃上半天。小时农村的生活实在艰苦,孩子们基本没有什么“玩具”的概念。记忆中农村的童年生活却又丰富多彩,久久让人怀念。家长们可以放任小孩跑遍整个村庄,疯玩个没够,天性好动的小伙伴们也往往善于就地取材,折腾出多种多样的有趣游戏,比如这满河的芦苇,就是我们天然的好玩具。钻入芦苇丛,找根最粗最长的,小收翼翼地把它扳弯,用手抓住梢部,退后两步猛一拽,随着一声清脆的“啪”声,一棵粗壮挺拔的芦苇秆就到手了。找来根铁丝一头握成环状,外面套上个敞口的塑料袋,另一头就绑在苇秆上,一个简单的捕蝉神器就制成了。
昆虫们总是傻的可爱。明明一张危险的网已经慢慢靠近了,它们却还自顾自地高声吟唱着,等到高高举起的袋子已悄无声息地从头顶压下来了,察觉到危险的蝉们这才想起了逃生,慌忙地飞离树枝,却又正好象无头的苍蝇一样,扑愣愣地钻入了塑料袋中,成为我们手中的玩物。蝉是不能吃的(不好吃),我们捉蝉的目的也不是用来吃,就是瞎玩呗,有时找来根细线把它拴住,想牵着它飞,可往往并不如愿,飞不多高多远就掉在了地上,用时就干脆撕掉了它的翅膀,直接扔去喂鸡了。多年以后,当知了成为大小饭店餐桌上的美食,甚至成为一种日渐稀少的珍贵野生商品,就连农村房前屋后的蝉噪声也日益稀弱的时候,才明白这小孩子们的“恶”实在不值一提。在当下"杀鸡取卵"般的掠夺式捕捉面前,我们所干过的"坏事",真的是小儿科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每年的8、9月份,是芦苇开花的时节,也是新学期即将开始,暑假就要结束的时候。河水已变凉了,林中的蝉声也不再那么鼓噪,小河边似乎一下子安静下来。这满河的芦苇,也仿佛停止了生长,叶子开始发干变黄,只剩下最后一丝力气,拼命地抽穗开花,绽放这最后的辉煌。终于,在芦花摇曳飘飞的日子里,我要离开外婆家去上学了......

芦花秋瑟
短暂的秋忙假过后,再次回到乡下已是隆冬时分。门前的小河已干涸了,而期盼已久的寒假生活,却又将开始了。冬天没农活,邻居们相互串门的多了起来。农村人多数都很纯朴,帮人干活也从来不谈什么报酬,有烟吸就行,好象是“合作”牌的,几分钱一盒的那种。记得有个姓王的舅舅加工芦苇是把好手,曾经帮外婆家编过苇席,织过房帛子,最绝的是他用芦花织成的草鞋(土话叫"茅窝子"),里面填上麦秸,穿起来十分暖和。除了笨重些,在下雪天穿起来,既保暖又防水,完胜现在的各种舒暖鞋。听外公讲,小时候有次那个舅舅给我织“茅窝子”天晚了些,他就逗我,说不走了,要在我家喝汤,这可把我急坏了。一边拉着外婆的手不让去做饭,一边说不吃了,还赖在外婆怀里装睡着......,有时又忍不住偷偷睁开眼看,哈哈哈,我咋那么有趣呢!

茅窝子
周而复始的乡村童年生活总是那么枯燥,又那么的有趣。如梭的光阴,催赶着这满河的芦苇发芽、生长、抽穗、凋零,待到入冬一场大雪,收割过的河滩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不过厚厚的冰雪覆盖下,那数不清的深扎入泥土中的根们,只是暂时熟睡了,只待一声春雷响起,破土而出的,又是一茬顽强的生命!在我的想象中,这满河的芦苇,似乎总要生生不息的呢......上班后长期在县城居住,从此远离了故乡的小河,远离了那片芦苇荡。十余年前,外婆外公相继离世,村中看着我长大的老年人,健在的也越来越少。而门前那条小河,已多年连续处于干涸状态,河道里的芦苇,一年年衰败下去。前几年下乡烧纸,发现这曾经的满河芦苇竟然全部绝迹了!除了常年干旱少雨的原因外,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生灵都是有寿命的,长了几十年了,根早就老了,寿限到了。听着老人无奈而又坦然的话,不禁一阵心酸,故乡的芦苇哟,是我舍弃了你,还是你最终让我失望了?......现在居住的小区紧挨着农村,周边不少坑塘。搬进新居一个月来,因雨天较多,终于又能听到这久违的蛙声了,刚开始是一阵阵的,后来有些时候,就几乎连成一片,整晚不停。有次晚上睡不着,我特意来到室外露台上,抽根烟静静地聆听这此起彼伏的动听歌唱。阵阵蛙声里,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条小河。那里有青青的芳草、跳跃的蚂蚱,那里有叽喳个不停的小鸟,还有惬意鸣叫的知了;那里的天湛蓝湛蓝的,水是清澈见底的,那里的亲人们都能团聚,那里的孩子们终日无忧无虑......,旁边农家院落里的炊烟又袅袅升起了,铺满新鲜苇叶的大铁锅里,又香又软的大白馒头一会就要出笼了,还会有人拿起一个让我品尝吗?夜深了,我且枕着这梦中的田园入睡吧。 2020年6月30日夜


IP属地:安徽1楼2020-07-09 14:47回复
    无人来看


    IP属地:安徽2楼2020-07-10 10:24
    回复
      单眼皮加上肿泡眼,看起来格外老气,明明还只是大学生,可是和室友们站在一起,感觉我想是食堂里打饭的阿姨。室友们都说做一个双眼皮变化应该会很大,所以我也有点动心,也想去试试。不过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所以想问一下吧里的小姐姐们,有没有知道比较好的医 院给我推荐一下,我先大致做一下了解,好做到心里有数。麻烦大家了


      IP属地:安徽4楼2020-07-10 13:50
      回复


        IP属地:河北5楼2020-07-10 16:41
        收起回复
          很有才情。因为疫情我也写过散文诗《迟来的春天》。今年春天是来的晚了些。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7-13 13:57
          收起回复
            写情写景写意慢慢的都是回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13 18:12
            收起回复
              写的挺长 我一般就10来句 哈哈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22 11:03
              收起回复
                写情写景写意慢慢的都是回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22 22: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