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中的“整词儿”现象值得注意。什么框架、重构、供给侧、需求侧等等,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堆新词儿,但问题还在那摆着。为什么是这样?这与中国经济研究的肤浅密切相关。我注意到,中国经济研究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更多地是在“历史经验中找类同”,套用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历史与中国经济比对。于是,把人家的发展结果套用到中国,看作是中国未来也必然出现的趋势。比如,以日本和韩国的历史脉络论证中国经济减速的必然性。
第二,就是翻阅教科书,从中找到一些名词,并把它当成时髦词儿,然后用它去概述中国经济。
第一,更多地是在“历史经验中找类同”,套用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历史与中国经济比对。于是,把人家的发展结果套用到中国,看作是中国未来也必然出现的趋势。比如,以日本和韩国的历史脉络论证中国经济减速的必然性。
第二,就是翻阅教科书,从中找到一些名词,并把它当成时髦词儿,然后用它去概述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