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长芦盐场咸庆四年时清查发现,朝廷颁布以16两为1斤,长芦盐场码是17两3钱为1斤,遂在五年之时重铸,在原定基础上,又多铸造了个13斤11两的盐砝,以平盐商不满,双方各退一步。(即一包300斤的盐,默认盐商可以多拿到13斤11两)咸庆九年,引彬任直隶巡抚,初到保定,欲巡查各处积弊。
第一幕:
长芦盐场乃大清三大盐场之一,统辖直隶的海盐生产,每年盐课收入不小,具有重要地位。一日,引彬巡长芦盐场,知州随行,盐场井然有序,账目粗略翻看也并无问题。其间引彬去往盐场,看到盐商凭着盐引打包生盐,便随手叫了一人去秤掣其中一家的筑包,秤的重量并未超重,但见盐商全程都很紧张,虽感到奇怪,但并未上心。【引彬,NPC知州】
(筑包:盐商必须把从盐场买来的生盐重新打包捆扎。秤掣:盐官对盐商所购的食盐抽样检查,确定是否超额)
第二幕:
在天津视察之际,一运判忽然来见引彬,称长芦盐场的盐砝很有问题,每个都超重了,此事也是他无意中发现,但恐得罪几大盐商及上面官员,故而一直缄口。遇见引彬前来,又怕引彬发现问题后一并责罚,遂前来揭发此事。
引彬听后十分震惊,遂立刻安排人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的盐砝果然比上面刻着的数字高。此事非同小可,便立即着人封存所有砝码,其中涉及银两众多,恐牵涉范围广泛,遂上书至京城。【引彬,NPC运判】
第三幕:
盐砝舞弊一案顿时引起朝野震动,皇帝立刻命刑部效寅,刑部东云谏前往保定,协查此事。遂缉下长芦盐场盐运司纲总数人,将这些盐砝称重后,发现九个盐砝中三个都加了重量,比额定的多了6斤4两。主理此事的引彬,效寅遂提审纲总程宗范、冯永等人,几人皆矢口否认此事,称纲总是轮流办事,对几年前的事情并不知情。又查咸庆四年更换盐砝之时,时纲总为宗范兄长,前年便因病离世,一时查办陷入僵局。【引彬、效寅】
(纲总:清代行盐以纲法,设纲运之总商,均择家道殷实之纲商充任,统率散商。散商行盐,必须纲总具保。并负责向各盐商摊派一切盐费。来源百度百科)
第四幕:
东云谏提议从盐引入手,与效寅查明查氏自咸庆四年更换盐砝之后,再长芦盐场的买卖逐年增多,而另一盐场两淮盐场的买卖大量减少,查氏祖籍江苏苏州,发家江淮一带,如此举动实则反常,极大可能涉及到舞弊一案。遂提审查氏族长,封其在天津的产业。
查氏辨称,咸庆四年时,因母身体有恙,在苏州老家侍奉,当时,长芦及天津事务,托友人宗范、冯永经办,于此并不知晓。涉及此案盐商多推诿,然受益之人也同样是他们,难以凭此相信。为恐其转移财产,立即将查氏在天津、苏州等地家产查封,严加看守。【东云谏、效寅】
第五幕:
另一方面,这一批盐砝乃咸庆五年初铸造,于是效寅又捉拿到当年的负责此事的铸工,铸工乃是寻常工匠,在严审之下招供,供出当年在铸造盐砝之时,工部书吏常咏翰,曾私下找到他,许以百两银子,让他在铸造了正常的盐砝之时,还铸造了几个超重的假秤砣。真的给了工部验收,假的由常咏翰拿走。【效寅,NPC铸工】
第六幕:
查到此处,铸工又供出,当时虽许以百两,实则最后有三十两并未索要回来,写了张字据,书吏常咏翰尔调任山东,那张字据留在家中。于是引彬立即派人至铸工家中,找到了字据,上面所写的姓名、银两数以及时间都对应上了,这是一重要物证,常咏翰涉案人证物证俱在。随即降旨速拿获原工部书吏常咏翰,解回京城严审,引彬等人查抄常咏翰在直隶的家产财产。【引彬、东云谏】
第七幕:
经过刑部及大理寺审讯,常咏翰供认出此案始末,起源为咸庆四年末,上令工部新铸长芦盐场的九块盐砝,总重300斤,长芦盐商想通过增加盐砝重量,来使得每次秤掣能从中多收来18斤12两的食盐,从中以此获利。遂在咸庆五年重铸之时,以查氏,范氏为首的大盐商以及长芦盐场纲总,想通过贿赂,买通铸工、工部官员,以及天津运司掉包,用超重的砝码换下正常的。此次主谋乃纲总程宗范,处以斩首,并抄没所有家产,凡参与此案的官吏,皆受罪罚。
所有经过长芦盐场的商人皆需追缴银两并加倍赔偿,交给长芦盐政限期追缴。经过商议,决定对盐商的追罚共分为三类:一是普通商人,或不知晓其中的小商贩,勒令其补缴;二是情节较为严重,知晓其中漏洞的商人,以两倍罚之;三是以查、范这样的大盐商,盐引最多,还有纲总,以五倍罚之。【引彬,效寅】
第八幕:户部核算
长芦盐场的档案记录,均被送往京城,凡从盐场运过食盐的商人,皆用盐引为据,户部也因此项凭证进行核算。对于自咸庆五年重换盐砝后至今,户部根据盐引进行计算,各盐商在长芦盐厂共运送41523引食盐,各商罚赔共应缴银1248531两。其中以大盐商查氏最多,数年内共运485291包,追缴加罚共计420157两。【效康,东云谏】
第九幕:工部重铸
此事已定,对于之前的九块盐砝,虽其中有三块有问题,但还是另让工部对盐砝再次重铸,50斤铜砝六块,10斤铜砝一块,5斤铜砝一块。然而就是否将13斤11两的盐砝一并重铸,二人产生分歧。效康到户部以来,已看出盐课已有积欠,且“生息银”的高利也是加在盐商一道枷锁。此事已追缴了大量白银,至于加罚之后,盐政方面可以严加检验和审查。引彬觉得这些商人贪得无厌,本已让步13斤,竟然还是造假。二人各有想法,后上书请求裁定,最后让工部再造一8斤6两的盐砝,是以对盐商的加恩。【引彬,效康】
第十幕:长芦交接和后续
在铸造完成后,经工部查验无误后,再交由户部查验,确认无误后封箱。效康将户部查验过后的盐砝送至长芦盐场。长芦盐场从此事可以看出诸多漏端,引彬任直隶巡抚,亦想革除积弊,就长芦盐政的问题,实地进行考察,对因此次大案职位空缺补上的官吏加紧督查,定期核查账目、盐引和盐砝,以防舞弊大案重演。【架空】
长芦盐场咸庆四年时清查发现,朝廷颁布以16两为1斤,长芦盐场码是17两3钱为1斤,遂在五年之时重铸,在原定基础上,又多铸造了个13斤11两的盐砝,以平盐商不满,双方各退一步。(即一包300斤的盐,默认盐商可以多拿到13斤11两)咸庆九年,引彬任直隶巡抚,初到保定,欲巡查各处积弊。
第一幕:
长芦盐场乃大清三大盐场之一,统辖直隶的海盐生产,每年盐课收入不小,具有重要地位。一日,引彬巡长芦盐场,知州随行,盐场井然有序,账目粗略翻看也并无问题。其间引彬去往盐场,看到盐商凭着盐引打包生盐,便随手叫了一人去秤掣其中一家的筑包,秤的重量并未超重,但见盐商全程都很紧张,虽感到奇怪,但并未上心。【引彬,NPC知州】
(筑包:盐商必须把从盐场买来的生盐重新打包捆扎。秤掣:盐官对盐商所购的食盐抽样检查,确定是否超额)
第二幕:
在天津视察之际,一运判忽然来见引彬,称长芦盐场的盐砝很有问题,每个都超重了,此事也是他无意中发现,但恐得罪几大盐商及上面官员,故而一直缄口。遇见引彬前来,又怕引彬发现问题后一并责罚,遂前来揭发此事。
引彬听后十分震惊,遂立刻安排人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的盐砝果然比上面刻着的数字高。此事非同小可,便立即着人封存所有砝码,其中涉及银两众多,恐牵涉范围广泛,遂上书至京城。【引彬,NPC运判】
第三幕:
盐砝舞弊一案顿时引起朝野震动,皇帝立刻命刑部效寅,刑部东云谏前往保定,协查此事。遂缉下长芦盐场盐运司纲总数人,将这些盐砝称重后,发现九个盐砝中三个都加了重量,比额定的多了6斤4两。主理此事的引彬,效寅遂提审纲总程宗范、冯永等人,几人皆矢口否认此事,称纲总是轮流办事,对几年前的事情并不知情。又查咸庆四年更换盐砝之时,时纲总为宗范兄长,前年便因病离世,一时查办陷入僵局。【引彬、效寅】
(纲总:清代行盐以纲法,设纲运之总商,均择家道殷实之纲商充任,统率散商。散商行盐,必须纲总具保。并负责向各盐商摊派一切盐费。来源百度百科)
第四幕:
东云谏提议从盐引入手,与效寅查明查氏自咸庆四年更换盐砝之后,再长芦盐场的买卖逐年增多,而另一盐场两淮盐场的买卖大量减少,查氏祖籍江苏苏州,发家江淮一带,如此举动实则反常,极大可能涉及到舞弊一案。遂提审查氏族长,封其在天津的产业。
查氏辨称,咸庆四年时,因母身体有恙,在苏州老家侍奉,当时,长芦及天津事务,托友人宗范、冯永经办,于此并不知晓。涉及此案盐商多推诿,然受益之人也同样是他们,难以凭此相信。为恐其转移财产,立即将查氏在天津、苏州等地家产查封,严加看守。【东云谏、效寅】
第五幕:
另一方面,这一批盐砝乃咸庆五年初铸造,于是效寅又捉拿到当年的负责此事的铸工,铸工乃是寻常工匠,在严审之下招供,供出当年在铸造盐砝之时,工部书吏常咏翰,曾私下找到他,许以百两银子,让他在铸造了正常的盐砝之时,还铸造了几个超重的假秤砣。真的给了工部验收,假的由常咏翰拿走。【效寅,NPC铸工】
第六幕:
查到此处,铸工又供出,当时虽许以百两,实则最后有三十两并未索要回来,写了张字据,书吏常咏翰尔调任山东,那张字据留在家中。于是引彬立即派人至铸工家中,找到了字据,上面所写的姓名、银两数以及时间都对应上了,这是一重要物证,常咏翰涉案人证物证俱在。随即降旨速拿获原工部书吏常咏翰,解回京城严审,引彬等人查抄常咏翰在直隶的家产财产。【引彬、东云谏】
第七幕:
经过刑部及大理寺审讯,常咏翰供认出此案始末,起源为咸庆四年末,上令工部新铸长芦盐场的九块盐砝,总重300斤,长芦盐商想通过增加盐砝重量,来使得每次秤掣能从中多收来18斤12两的食盐,从中以此获利。遂在咸庆五年重铸之时,以查氏,范氏为首的大盐商以及长芦盐场纲总,想通过贿赂,买通铸工、工部官员,以及天津运司掉包,用超重的砝码换下正常的。此次主谋乃纲总程宗范,处以斩首,并抄没所有家产,凡参与此案的官吏,皆受罪罚。
所有经过长芦盐场的商人皆需追缴银两并加倍赔偿,交给长芦盐政限期追缴。经过商议,决定对盐商的追罚共分为三类:一是普通商人,或不知晓其中的小商贩,勒令其补缴;二是情节较为严重,知晓其中漏洞的商人,以两倍罚之;三是以查、范这样的大盐商,盐引最多,还有纲总,以五倍罚之。【引彬,效寅】
第八幕:户部核算
长芦盐场的档案记录,均被送往京城,凡从盐场运过食盐的商人,皆用盐引为据,户部也因此项凭证进行核算。对于自咸庆五年重换盐砝后至今,户部根据盐引进行计算,各盐商在长芦盐厂共运送41523引食盐,各商罚赔共应缴银1248531两。其中以大盐商查氏最多,数年内共运485291包,追缴加罚共计420157两。【效康,东云谏】
第九幕:工部重铸
此事已定,对于之前的九块盐砝,虽其中有三块有问题,但还是另让工部对盐砝再次重铸,50斤铜砝六块,10斤铜砝一块,5斤铜砝一块。然而就是否将13斤11两的盐砝一并重铸,二人产生分歧。效康到户部以来,已看出盐课已有积欠,且“生息银”的高利也是加在盐商一道枷锁。此事已追缴了大量白银,至于加罚之后,盐政方面可以严加检验和审查。引彬觉得这些商人贪得无厌,本已让步13斤,竟然还是造假。二人各有想法,后上书请求裁定,最后让工部再造一8斤6两的盐砝,是以对盐商的加恩。【引彬,效康】
第十幕:长芦交接和后续
在铸造完成后,经工部查验无误后,再交由户部查验,确认无误后封箱。效康将户部查验过后的盐砝送至长芦盐场。长芦盐场从此事可以看出诸多漏端,引彬任直隶巡抚,亦想革除积弊,就长芦盐政的问题,实地进行考察,对因此次大案职位空缺补上的官吏加紧督查,定期核查账目、盐引和盐砝,以防舞弊大案重演。【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