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后晚上九点终于在音像店拿到预定的专辑,顺便问了一下店员这张今天卖得如何,对方很灿烂地回了一句非常好,然后一路抱着专辑回家。
没有相机所以也没拍什么照片(吧里有人发过了相信也很多人都有了应该也没必要了吧),跟陆差不多的style,但是装帧感觉似乎比陆精致些(主要是因为陆用的纸质比较容易变色)。没有什么其他附赠,不过其实也没必要了,CD的重点在于音乐(而且坦白讲海蝶附送的礼物真的不太值得期待)。曲目就是之前的那13首歌,没有出现之前所担心的删歌问题。期待在雪云定的台版里会有那首传说中的special track童音版的《妈妈的娜鲁娃》,私以为这的确是首很美的童谣体歌曲。
之前看过一本叫做《谁谋杀了古典音乐》的书,里面严正指责了翻录的低价正版造成的市场危机。其实盗版唱片也是差不多的相同原理,如果说尊重他人劳动还有些抽象的话,那么说尊重一种知识产权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至少对于自己所重视的那个人,还是要去珍重他所付出的那份精力。所以在拿到CD之前没有想要讲什么,不过还是要坦白交代在百度新歌首发的时候我还是克制不住好奇心去听了。
其实这张专辑确定发片日期的时候自己是异常的紧张,因为过去这一年2J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发片日又刚好赶上一个众星云集的日子。很担心到时候会被拿来炒新闻说谁谁谁首日销量超越了谁谁谁,担心不够出彩又给了某些好事者没完没了的谈资,也担心没有足够的成绩去弥补这一段时光所带来的伤痛。紧张到连续好几天失眠,这在2J以往发片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直到第一次在百度上试听新歌,所有的紧张都瞬间消失,手颤抖着跟朋友发短信说哥现在完全不紧张,卖得好是理所当然,卖不好那是老天没眼。
本人算是半个古人,古板且缺乏耐心,对新鲜事物没有尝试心理。听着数百年没变过所谓的古典音乐长大,在2J之前唯一爱过的当代音乐人也只有在我尚年幼时便已然仙逝的张雨生。第一次爱上2J的歌纯属偶然,时恰逢本人身在手术室,无可选择而听了一首《第二天堂》(为避免误会附注说明,这里不牵扯工作时分心的问题,只是手术之前在做些准备工作又有一个可用于CD播放的设备在那里于是用之)。
虽然是一首网络游戏的广告歌,却从中感觉到一种被我自己概括为“生命的悸动”的感觉。加之2J的声音,难以一句话概括,如果要比喻的话,大概是类似于钠这样的轻金属,柔韧而富有质感,轻巧而锋利,到激越之处,似乎只一触碰就会飞溅出刺眼的火花。
自此爱上这个逐年而愈2的伪儿童,听他的歌也开始沿着他的介绍他的推荐他的朋友他欣赏的歌手如此的路线开始尝试去听别人的歌,再沿着这些支线推开,学会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
一直以来2J似乎总被公众定义为所谓的R&B歌手,仿佛只要唱歌带点转音那就是R&B。
然而JM都知道,他只是在做自己的音乐,并不真正拘泥于某一种格式,至少这是他自己的理念。昨天的广播里他也是如此说自己,执着但不固执,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别人的建议,用不局限的方式去追求真正想要的音乐。
但其实多少有点遗憾,局限于华语市场的需求,其实很少有音乐人做到真的遵从内心。
记得有一次听户川纯的歌听到掉泪,不是因为被感动而是感慨不知到何时2J才能如她一样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之所以被《100天》惊艳,正是因为这张的风格跳脱了既往的“大众定义”给2J设下的范围。其实《陆》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而《100天》继续延续这样的路线,并进一步地扩展。
X挑战了华语市场鲜见的曲风,尽管个人也不是很喜欢中文的词,咬字的音韵超出了melody,不及英文版来得顺口,但至少这是一种尝试,证明华语歌同样可以做到,即便还需要更多完善。而英文版的SMUDGE更不只是曲风惊艳,词更是动人,孤军奋战于文明社会的枪林弹雨中,至死方休。作为JM应该能够体会这种感觉和意境,即便是第一次接触2J的人应该也会有所感触。毕竟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没有相机所以也没拍什么照片(吧里有人发过了相信也很多人都有了应该也没必要了吧),跟陆差不多的style,但是装帧感觉似乎比陆精致些(主要是因为陆用的纸质比较容易变色)。没有什么其他附赠,不过其实也没必要了,CD的重点在于音乐(而且坦白讲海蝶附送的礼物真的不太值得期待)。曲目就是之前的那13首歌,没有出现之前所担心的删歌问题。期待在雪云定的台版里会有那首传说中的special track童音版的《妈妈的娜鲁娃》,私以为这的确是首很美的童谣体歌曲。
之前看过一本叫做《谁谋杀了古典音乐》的书,里面严正指责了翻录的低价正版造成的市场危机。其实盗版唱片也是差不多的相同原理,如果说尊重他人劳动还有些抽象的话,那么说尊重一种知识产权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至少对于自己所重视的那个人,还是要去珍重他所付出的那份精力。所以在拿到CD之前没有想要讲什么,不过还是要坦白交代在百度新歌首发的时候我还是克制不住好奇心去听了。
其实这张专辑确定发片日期的时候自己是异常的紧张,因为过去这一年2J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发片日又刚好赶上一个众星云集的日子。很担心到时候会被拿来炒新闻说谁谁谁首日销量超越了谁谁谁,担心不够出彩又给了某些好事者没完没了的谈资,也担心没有足够的成绩去弥补这一段时光所带来的伤痛。紧张到连续好几天失眠,这在2J以往发片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直到第一次在百度上试听新歌,所有的紧张都瞬间消失,手颤抖着跟朋友发短信说哥现在完全不紧张,卖得好是理所当然,卖不好那是老天没眼。
本人算是半个古人,古板且缺乏耐心,对新鲜事物没有尝试心理。听着数百年没变过所谓的古典音乐长大,在2J之前唯一爱过的当代音乐人也只有在我尚年幼时便已然仙逝的张雨生。第一次爱上2J的歌纯属偶然,时恰逢本人身在手术室,无可选择而听了一首《第二天堂》(为避免误会附注说明,这里不牵扯工作时分心的问题,只是手术之前在做些准备工作又有一个可用于CD播放的设备在那里于是用之)。
虽然是一首网络游戏的广告歌,却从中感觉到一种被我自己概括为“生命的悸动”的感觉。加之2J的声音,难以一句话概括,如果要比喻的话,大概是类似于钠这样的轻金属,柔韧而富有质感,轻巧而锋利,到激越之处,似乎只一触碰就会飞溅出刺眼的火花。
自此爱上这个逐年而愈2的伪儿童,听他的歌也开始沿着他的介绍他的推荐他的朋友他欣赏的歌手如此的路线开始尝试去听别人的歌,再沿着这些支线推开,学会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
一直以来2J似乎总被公众定义为所谓的R&B歌手,仿佛只要唱歌带点转音那就是R&B。
然而JM都知道,他只是在做自己的音乐,并不真正拘泥于某一种格式,至少这是他自己的理念。昨天的广播里他也是如此说自己,执着但不固执,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别人的建议,用不局限的方式去追求真正想要的音乐。
但其实多少有点遗憾,局限于华语市场的需求,其实很少有音乐人做到真的遵从内心。
记得有一次听户川纯的歌听到掉泪,不是因为被感动而是感慨不知到何时2J才能如她一样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之所以被《100天》惊艳,正是因为这张的风格跳脱了既往的“大众定义”给2J设下的范围。其实《陆》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而《100天》继续延续这样的路线,并进一步地扩展。
X挑战了华语市场鲜见的曲风,尽管个人也不是很喜欢中文的词,咬字的音韵超出了melody,不及英文版来得顺口,但至少这是一种尝试,证明华语歌同样可以做到,即便还需要更多完善。而英文版的SMUDGE更不只是曲风惊艳,词更是动人,孤军奋战于文明社会的枪林弹雨中,至死方休。作为JM应该能够体会这种感觉和意境,即便是第一次接触2J的人应该也会有所感触。毕竟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