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由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城市共同组成的,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战略规划:
2020年5月完成《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大沈阳都市圈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2020年6月启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12月完成规划编制。
沈阳市将深入研究推进沈阳都市圈加快发展,以推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为抓手,尽快将沈阳经济区工作的体制机制拓展到沈阳都市圈城市,6月启动,加快编制《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共建沈阳都市圈等工作。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上报省委省政府。
一、序章:沈阳经济区一体化
沈阳经济区
一、交通网络:
根据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形成沈盘、沈营、沈抚、沈丹、沈铁、沈康、沈彰7条城际铁路,实现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覆盖。
二、产业合作:
①、华晨集团与忠旺集团在汽车轻量化、商用车铝合金车身等方面开展合作;
②、本钢集团与华晨集团建立供货关系,配套汽车板占比达80%;
③、鞍山加快中德产业园鞍山分园建设;
④、沈变集团与鞍钢集团开展协作配套;
⑤、北方重工、沈冶机械参与鞍山菱镁矿用水泥炉窑更新换代;
⑥、沈阳、本溪两地深入开展产学研医合作,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三、要素市场一体化:
①、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取消了经济区城市间系统内部个人结算收费项目,每年让利1亿余元;盛京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和辽阳银行实现了异地设置分支机构;服务性贸易企业异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已经放开。
②、签订《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合作协议》,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物流模式,顺丰、京东、菜鸟、唯品会等企业均设置了一级分拨中心。
③、沈阳经济区共同建设高端人才基地,沈阳、抚顺积极申报设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沈抚新区设立辽宁沈抚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入驻沈阳、抚顺、沈抚新区产业园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达到32家、30家和37家。
④、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了沈阳经济区产业基金,联合沈阳经济区五市共同出资组建的区域性基金,一期10亿元资金已经募集到位,已支持3个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正在筹备启动基金二期工作。
⑤、沈阳、抚顺、铁岭和本溪四市实现共享024电话区号,率先实现通信一体化,每年为企业和市民节约通信费用近10亿元。沈阳、抚顺之间实现公交化运营,现有运营线路14条,营运车辆205台,双向日客量约1.5万人次,沈抚客运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构想
一、规划范围:将沈阳经济区纳入沈阳都市圈研究范围,具体包括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沈阳经济区5城市)和阜新、铁岭、盘锦、锦州、营口等共10个城市,半径为170km,是高铁 1小时等时圈覆盖范围。
二、研究范围:进一步加强沈阳都市圈的吸纳和辐射作用,做好与北京、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和丹东、大连等周边城市的通道建设。
①、沈阳都市圈要加强与北京合作,充分利用京沈对口合作政策优势,依托全线铁路将北京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引入沈阳,建立北京在沈阳的“飞地经济”;
②、沈阳都市圈要加强与阜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赤峰、通辽)、吉林(四平)合作,充分利用东北文化认同吸引内蒙、吉林人口,共同建设良好生态格局;
③、沈阳都市圈要加强与丹东合作,进而辐射朝鲜,与朝鲜经济加强联系,扩大地区竞争力;
④、沈阳都市圈要加强与大连合作,建设沈阳-大连外向型出海通道,增强沈阳的国际贸易联系。
三、都市圈中沈阳的职责和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要求、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区位意义、在全国乃至地区具有重要交通安全意义、在城市群/都市圈角度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担区域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职能。
四、发展目标:沈阳都市圈成为辽宁和东北融入全球城市网络的门户区域、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全省共同富裕的创新引擎。
五、功能定位
——区域功能提升促进要素集聚的“放大器”
——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转换器”
——辐射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的“联结器”
——促进构建区域安全格局的“稳定器”。
六、构建沈阳都市圈体系具体路径
(1)职能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协同发展的功能体系。促进周围城市职能结构、人口结构合理布局,不追求中心城市功能大而全,而是都市圈中的城市功能互补;将资源、建设集中在都市圈内核心城市内城;引导人口和就业跨区域向少数区域增长极城市集中。
在主体功能区划引导下,发挥中小城市专业化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将城市分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成熟型城市加快发展、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三类。
①、其中资源枯竭城市包括阜新市、抚顺市、铁岭市,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转型发展为主;
②、成熟型城市包括本溪市、辽阳市,以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的加快发展为主;
③、再生型城市包括鞍山市、盘锦市、营口市、锦州市,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主。
-------------
(2)规模结构:形成与职能结构相匹配的人口规模。2019 年沈阳常住人口为832.2万人,未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建立更加便捷的对外通道与密切的产业联系,至少能够达到1000万人口。
①、通过沈阳-丹东通道,未来在朝鲜开放情况下能够吸引大量朝鲜劳动力。
②、通过沈阳-阜新通道,能够集聚更多内蒙的劳动力。
③、新增产业平台集中在沈阳-盘锦-营口所构成的三角区域,是未来重点一体化地区,也将承载更多产业人口。
-------------
(3)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
①、在生态空间上,要形成1带2区3廊多点的安全生态山水格局。1带:康平-彰武-阜新沙漠化控制带;2 区:辽东山地生态屏障区、辽西山地丘陵生态屏障区;3 廊:辽河、浑河、太子河生态走廊;多点:多个国家保护区、禁止开发区。
②、在生产空间上,要发挥比较优势,共建市场化、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构建以汽车为核心的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发展周边城市转型发展具有消费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发挥自贸区、枢纽群优势,发展经贸物流业;共同建设以“三高”(高端精品、高效特色和高产生态)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
③、在生活空间上,构建都市圈核心区域-专业功能城市节点-城乡县域统筹单元-完整社区。
-------------
(4)支撑网络:共建都市圈交通枢纽群,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港口群与枢纽群提升国际地位,环渤海港口群,对外连接北冰洋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沈阳机场提升东北亚国际地位。八大通道衔接蒙欧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沈阳都市圈成为三大经济圈经贸合作的高地。
建设轨道上的大都市圈,以港口、空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打造沈铁、沈吉、沈彰、沈丹、沈营、沈康、沈抚、沈大八大交通走廊,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加强沈阳的中心性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强组织调度,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工作
发挥好经济区工作专班作用,采取网络会议和集中办公相结合方式,坚持每周会商研究推进省直各专项组推进的21项任务清单和各市推进的51项任务清单,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同省发改委积极推动省各专项组加快对牵头任务的组织实施,每月形成工作情况报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发展改革委。同时,尽快落实新增2020年沈阳经济区各市推进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形成72+N工作任务体系。
(二)以同城化、一体化为抓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共建沈阳都市圈
充分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辽鞍一体化为抓手,建设产业分工体系、交通网络体系、区域城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治理体系为重点的沈阳都市圈。在沈阳经济区五市基础上,联合沈抚新区、铁岭、营口、阜新一区三市共同构建大沈阳都市圈,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支持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①、加快沈抚同城化。以沈抚新区建设为重点,率先实现同城化。加快沈、抚两市与沈抚新区的规划对接,共同推进沈抚大道与四环互通立交工程建成通车、大唐沈东热电厂建设,实现道路互联互通、市政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协作,配套共建“飞地”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抚顺充分利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政策叠加效应,以经济开发区、望花开发区为先导,大力承接沈阳汽车、飞机等产业外延外溢,推动与华晨宝马的配套协作,放大沈、抚两市千万级人口优势共建旅游大市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补偿机制。
②、推进沈本一体化。充分发挥两市比较优势,努力推进基础产业、高新产业有效联合,建立合理的区域分工。支持本溪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推动医药和健康产业向沈本新城集聚,本溪主动承接沈阳相关产业辐射,推动本钢、福耀玻璃、华岳精工等重点企业与宝马、通用、华晨对接合作。利用沈阳和本溪的生态优势及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沈本绿色休闲度假带,推进旅游产业合作。同时,积极推进沈本两市交通一体化、信息同城化,共同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和山体,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治。
③、推进沈辽鞍一体化。在沈阳与辽阳一体化方面,以苏家屯作为桥头堡,强化产业融通链接,协同建设铝合金板带箔生产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大力培育辽阳中欧产业园,积极引进华晨宝马第三工厂配套项目到辽阳。辽阳充分利用沈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双创平台,吸引人才和技术流动互用。同时加强沈辽公共服务共享,推进沈辽大道等基础设施互通,打造两市互动的高品质“生活圈”。沈阳与鞍山一体化方面,重点加强两市产业协作,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一主攻方向,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提升,共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航空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沈鞍两市携手共建沈阳港,推进鞍山港与沈阳港错位发展,实现“大通关”等方面合作共赢,加快建设中德产业园鞍山分园,共同提高两市开放水平。在鞍山与辽阳一体化方面,以产业协调优化布局为重点,完善城际间路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三)加快编制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
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加快编制《沈阳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深入研究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共建内合外联的空间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共建高效安全的设施网络、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共创绿色美丽的新型社会、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共享普惠便利的社会资源、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共建统一开放区域大市场、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共建开放新高地、推进体制机制一体化,共创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