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复吧 关注:33贴子:2,288

回复:《西游记》与李时珍的渊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匡山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出生地。禅宗三祖、四祖、五祖和六祖都曾在匡山一带修行和卓锡,并传授衣钵。历代诗人和帝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徐霞客和乾隆皇帝等都到过匡山,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8-09 22:45
回复
    匡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千古流传的神话传说、如诗如画的名胜古迹和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山形地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等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提供了写作源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8-09 22:45
    回复
      2025-08-24 07:05: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武穴匡山是《西游记》的发源地、《本草纲目》的标本山。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横岗山,他总是背着竹篓、拿着药锄行走在武穴匡山之间,采药行医,呕心沥血著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8-09 22:46
      回复
        《黄州府志》记载了李时珍留下的诗《登横岗山采药》:“背篓提锄上大岗,为修本草记端详。奇材多在云崖里,好药偏生虎穴旁。就叶和根身整取,析疑辨味口亲尝。连朝满荷归僧榻,共话岐黄蝶梦香。”荆王府纪善吴承恩经常陪李时珍寄居匡山,运筹帷幄写《西游》,有吴承恩的诗《送人游匡庐》为证:“问君匡庐有几高,青天一道挂飞涛。何当作我芙蓉项,接取银波润采毫。”事实证明《西游记》和《本草纲目》这两部旷世奇书与武穴匡山有着不解之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8-09 22:46
        回复
          三、《西游记》中的李时珍元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8-09 22:46
          回复
            《西游记》中大量引用了李时珍行医治病的手法、用药方法及《本草纲目》的偏方,可见作者中医学的底蕴非同一般。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8-09 22:46
            回复
              如《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中,孙悟空一行来到朱紫国后正遇国王患病,孙悟空便扮作医生去为国王治病。孙悟空向众人讲解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道理:“医门理法至微宏,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8-09 22:47
              回复
                孙悟空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国王患了双鸟失群之症,实际上是惊恐症、忧郁症和消化不良症,然后用大黄、巴豆、锅底灰、马尿做成乌金丹,让国王服下。国王因正在吃粽子时闻听妖精赛太岁抢走了他的皇后金圣官而受了惊吓,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因而苦疾三年。人受惊恐和风寒,容易造成肠胃不畅,加之食用了粽子这种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8-09 22:47
                回复
                  2025-08-24 06:59: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孙悟空所制乌金丹中的成分,马尿腥臊,人闻后就想吐,大黄、巴豆是泻药,锅底灰主要成分是炭粉,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人体内的一些毒素。因此,国王服下乌金丹后,药到病除。用药方巴豆、大黄通闭塞,破结肠,正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偏方,非深谙医药者难以写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8-09 22:47
                  回复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孙悟空在朱紫国为国王诊病时说,国王“如果不敢见我,我可以悬丝诊脉”,恰好是由李时珍当年为王妃悬丝诊脉治好疑难杂症的故事演化而来。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李时珍入宫给皇室和贵族看病,因不能直接切脉,只好用根丝线拴在病者手腕处诊脉,叫做“丝线诊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8-09 22:47
                    回复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国王问众官道:“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症?”时有太医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炎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蛊,补虚宁嗽又宽中。”国王笑道:“用得当,用得当。”文中对中医药知识和脉理药用的叙述真是精彩绝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8-09 22:47
                      回复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中,多目怪为了毒死唐僧师徒四人,特制了一种毒药,制法如下:“山中百鸟粪,扫积上千斤。是用铜锅煮,煎熬火候匀。千斤熬一杓,一杓炼三分。三分还要炒,再锻再重熏。制成此毒药,贵似宝和珍。如若尝他味,入口见阎君。”这些章节把中医学切脉精要、症状、主何脏腑、制药方法说得在情在理,如无相当的医学根底是断然不行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0-08-09 22:48
                        回复
                          再看《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那顽猴“扯葛藤”“采花觅果、捉虱、理毛”“煨山药,煮黄精,捣茯苓薏苡”等动作和植物描写,没一样离开蕲州和武穴匡山的影子,且“山药、黄精、茯苓、葛根”既在《本草纲目》中屡屡提到,又在武穴匡山处处可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8-09 22:48
                          回复
                            四、《西游记》中的本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8-09 22:48
                            回复
                              2025-08-24 06:53: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西游记》中,有关中医药的故事随处可见,并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许多诗中巧妙地采用了中药名,阐述医药药理的诗词文赋有80多处。如第二十八回里,有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与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战斗时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种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对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耐人寻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08-09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