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吧 关注:46贴子:221
  • 0回复贴,共1

正儿八经说隋唐(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忍耐
    
     宇文护,宇文泰的亲侄子,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极受宇文泰重视(此儿志度类我),17岁时就开始负责管理宇文家的大小事务。后来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军委重要成员。经过战火锤炼的宇文护,遇事沉着,做事果断,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成为敌人,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平心而论,在掌控北周大权之前,宇文护还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还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还算是一个对宇文家族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刚掌握大权那段时间,他也为宇文家族做了不少事情:控制大局,稳定朝廷局势,安抚民心,边防事宜,一件一件,有条不紊,消除了宇文泰的突然病逝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可谓居功至伟。
     但是,权力就如同毒品,一旦沾染,便会上瘾。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宇文护开始留恋权力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以及所带来的那种万人之上的美妙感觉,他开始爱不释手起来。于是,他决定仅仅握住手中的权力。
     握紧权力无非两种方式:第一种,靠自己的威望与个人魅力,别人想抢也没那个能耐,比如光武帝刘秀;第二种,靠杀戮,凡是对自己不服的人,也不用多说废话,直接送他去黄泉路。宇文护没有刘秀那份威望与个人魅力,所以,他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于是,屠刀挥舞了起来。宇文护开始大加屠戮对自己不利的功臣宿将,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更狠的是他竟然连杀两位皇帝,一个是对其不满的宇文觉,另一个是宇文毓,而且全都是毒死的;这俩可怜的家伙,一个是宇文邕的三哥,一个是宇文邕的大哥。宇文泰在西魏做了半辈子的权臣,也曾毒死过一个皇帝,其侄子宇文护也跟他学会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仅学会了,还发扬光大,毒死了俩皇帝,可谓青出于蓝了,不知道宇文泰在棺材里知道了,会不会气的活过来。
     杀完之后,宇文护环顾左右,发现还有一个17的宇文邕。好吧,你来做皇帝吧,给我乖乖做,不然有你好看,你的两个哥哥就是你的榜样。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宇文邕即位了,你说他能高兴得起来不?别说请吃饭庆祝了,就是自己每天吃饭都是提心吊胆的,说不定哪天吃完就一命呜呼了。就是我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都替宇文邕郁闷,看着一桌子的好酒好菜,愣是不敢吃;对着后宫一群美女,晚上都睡不好觉;人生如此,还不如死了算了。
     但宇文邕没有死,不仅没有死,还和这位表兄相安无事地处了13年。
     秘诀只有一个字:忍。
     忍,不是因为怕,而是在敌我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的策略,是一种政治谋略。只有17岁的宇文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迅速成长起来了,他掌握了这种政治谋略,而且娴熟的加以运用。他的实力还太弱小了,弱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他的对手却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任何不成熟的举动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自己的两个哥哥不就是因此而送命的吗?
     杀兄之仇、夺权之恨,绝不会忘记。是的,在做出那致命一击之前,我必须要等待,我必须要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出现,在此之前我只能忍,不能让对方看出我的任何破绽。
     于是乎,让朝廷百官郁闷不已的一幕一幕出现了。
     宇文护诛杀功臣宿将、排挤异己,他不管;宇文护提拔任用自己的亲信、儿子,他还是不管;宇文护的儿子、亲信肆意妄为,他仍然不管……那你还管什么,百官对这个皇帝真的是失望到了极点,但是没有最失望,只有更失望,更猛的还在后头。这个皇帝在皇宫中见到宇文护之后竟然行家人之礼(可能是鞠躬、作揖之类的),身为皇帝,竟然给大臣鞠躬作揖,那还了得,但宇文邕不仅做了,而且一做就是13年。
     宇文护不是个傻瓜,他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相信自己的这个小表弟,毕竟自己杀了他俩哥哥,夺了他的权。他一定怀疑过,派人观察过、监视过,一有异动,立马除之。但是13年啊,13年始终如此,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要说宇文邕什么都没做,那绝对是蒙人,至少是蒙宇文护的。
     表面上什么都不管的宇文邕,其实并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做一件事:找朋友。
     他找到的第一个朋友,叫做宇文孝伯。其实,这个朋友无需去找,因为他俩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是彻头彻尾的“青梅竹马”。这位仁兄有谋略,有胆识,做事稳重,而且是个刺探信息的高手,深得宇文邕信任。而宇文孝伯也不负所托,尽心竭力,为宇文邕带来朝廷内外各种信息,让他可以足不出宫就能掌握朝廷大局。
     他找到的第二个朋友,叫做王轨,据说是汉朝司徒王允(送貂蝉给吕布那位)之后,名门望族出身。这位仁兄性子直,为人直爽,足智多谋(得到了王允的遗传啊),成为宇文邕最重要的参谋之一。
     他找到的第三个朋友,叫做宇文神举,时任宫廷卫队长。这位仁兄文武全才,尤其善于骑射,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帅哥。有他在,宫廷权力就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至少睡觉的时候可以安稳一些吧。
     这三个人就成为了宇文邕的铁杆亲信,最为亲密的朋友。宇文邕没有看错,他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朋友这一概念的真正涵义。什么叫生死与共?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跟随宇文邕是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的,但是他们依然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不为别的,只为朋友之间的那份承诺:生死与共。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突破口终于出现了。
                                        来源与前帖相同



1楼2009-12-27 19: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