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吧 关注:77,497贴子:791,315

#骗婚##洋嫁#说一说来自海外的骗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骗婚##洋嫁#
说一说来自海外的骗婚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8-23 00:45回复
    南妖神、红xcnoo、小爷的立场.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楼上加拿大特色海鲜大餐镇楼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8-23 01:44
    回复
      7月1日,安大略省爆出一则新闻:一华人男过失杀害二婚妻子,只因妻子不愿受穷,一心回国。
      该男子50多岁,移民加国已经差不多20年了,与前妻离婚后,通过社交媒体,结识了二婚妻子—一个在国内的单身母亲,其女在加拿大留学。
      新闻上大致列举了一下这个华人男在加拿大的履历,大体上就是移民前,学历很高,但是移民过来之后,发展得十分不好,都是一些洗碗工,苦力之类的工作。外语也不行,基本的交流都很困难。反倒是,前妻发展得一直不错,两个人终于在女儿升学之后离婚。这才有了他后面的这段婚姻。
      新闻上并没有太多他与二婚妻子的信息,只说他为了准备二婚,特意到一个小镇上去贷款买独立屋,首付的钱是借来的。还花了积蓄开了家中餐馆。二婚妻子来加之后,就和他一起在中餐馆工作。但是二人都不懂餐馆经营,以至于独立屋不得不卖掉,餐馆也关张,等待有人接手。
      与此同时,这位单妈的女儿回国发展得不错,并结婚生子。女方便想着反正加拿大这边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不如就此回国去帮女儿看外孙。可男方不允,并表示他不想回国。女方跟他要钱买机票,他也不给。就这么起了冲突,男方用菜刀杀死了她。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8-23 02:59
      回复
        这则新闻里,有两点让我比较在意:
        1. 新闻中有提到这位被杀单妈的女儿所留学的地方,那个区域在加拿大是生活成本比较高的,相当于咱们国内的北上广。她能供得起女儿在那里留学,至少说明这名单妈在国内的经济实力不差。她为何要跟这个男人要买机票的钱?文章中的意思似乎是,那个男的不给钱,她就走不了。
        2. 文章在描述双方冲突的时候,反复提及的只是这位单妈想要回国,并没有提到一句离婚。独生女要生头胎,母亲要想过去帮忙也是人之常情。这个男人为何这么过激的不放她走?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8-23 03:12
        收起回复
          由于新闻报道上没有关于被杀单妈这方再多的信息,大多都是杀人者的一面之词,我不敢肯定他俩之间是否存在我这次要说的主题—骗婚,但这则新闻中出现的一些关键字却与我后面要讲的几个故事重合。
          一说海外骗婚,有人会觉得这种事跟自己无关,甚至是觉得嫁到国外本来就不是明智之举,被骗了也是活该。但事实上,有些时候即便是你不想惹这个麻烦,麻烦也会不厌其烦地主动找上你,因为你是他们的目标人物。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8-24 02:10
          回复
            有一个国内的单妈,比我大几岁,带着一个上小学的男孩。有一天,一个自称是移民加拿大的头婚男在相亲网站上跟她搭讪,我这位朋友也是疫情期间有些无聊,就跟他聊了几句。男方比他小,从照片上看,算不上出众,但也比其他愿意跟她认识的男性要好。他自我介绍说过是从小长在国外,目前是在一家高级餐厅当厨师长,薪资待遇不错。他有意愿过两年自己出去单干,并且也准备买房。
            这个男生还一再地表示,不介意女方的儿子,如果愿意发展的话,女方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移民过来。他会安排好小孩的上学问题。
            女方被他这么一说,就有些心动。毕竟,孩子能够去国外读书,这点还是挺吸引人的。而且男方看上去也不比其他和她相亲的男生差,就认真考虑了。她把这件事说给了她导师听,因为她导师认识一些出过国的人,她觉得她导师可以帮她把把关。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8-24 03:17
            回复
              她的导师听了她的描述之后,讲了一个几年前发生在自己同事身上的故事。这位同事的老公是位医生,两人有个女儿,从小学习成绩不错,考入名牌大学到毕业从没让他们费心。女孩到了年龄,两口子开始为她留意是否有合适的单身小伙子。女孩有有学历,又有不错的家庭出身,愿意和她家结亲家的自然不少,其中有一家是家里亲戚介绍过来的,据说男方父母退休之前也是大学老师。男方本人是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工作,年薪很高。在这位亲戚一再力推的情况下,女孩跟这个男的开始了邮件联系(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之后又见了两次面。男方就开始催着结婚,理由是他正在办绿卡,如果女方这个时候跟他结婚的话,就可以和他一起办。女方家也答应了。两个人就这样闪婚了,国内的婚礼办得也十分仓促,仓促到这位导师收到邀请函的时候,都吓了一跳。
              婚礼当天,导师以及其他好友第一次见到男方的父母,导师描绘,他们第一眼咋地一看,就觉得奇怪,说是男方父母也做过大学老师,可这言谈举止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有文化的。有人在婚礼之后去了介绍人说的学校一打听,根本就没有这号人。女方父母听到了消息,有些开始担心嫁到美国的女儿,但还心存侥幸,直到女儿怀孕之后,他们收到了女婿的一封邮件。内容大致是,他和她女儿如今有了孩子,需要为孩子考虑,买一座学区房。让老两口立刻汇款过去给他们买房。他还说,他们老两口留着钱也没用,不如都给他。
              女方父母看了这邮件,心情可想而知。这分明就是拿他们女儿和外孙当肉票,跟他们要钱。再一想到他们女儿,从去了美国之后,没出去工作过,也就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男方这么个态度,分明就是把她控制起来了。老两口不得不找上导师,及其他同事,看看有没有谁有认识人在美国,去看看他们女儿是个什么情况。


              IP属地:加拿大7楼2020-08-24 23:31
              回复
                后来具体发生了什么,这位导师也不知道。她再听到关于的她家消息的时候,是女方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回国了。她只跟女方聊过一次,据女方自己描绘,她自己也不清楚当初到底爱不爱她这个美国前夫。她只知道她父母当时好像特别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她面前说这个人如何如何的好。她在和对方网上聊天的过程中,稍稍有一点异议,她妈妈就会千方百计地告诉她,这很正常,是她自己不应该多想。之后慢慢地,她也就没想法了。接下来被男方家催婚,再到毫无准备地闪孕,好像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她还提到,从小到大,她妈想让她做的事,她就必须去做。她可以发表意见,但是发表之后的后果就是,她妈会用作思想工作的方式,没完没了地跟她说,说多了,旁人还会讲,听父母的总是没错,你父母是过来人,还能骗了你。
                这位导师的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就警惕了起来,开始联系了她认识的海外关系。她线上认识的那个男生在资料上填写的城市刚好就是我的所在地,于是,她就找上了我。也巧得很,这个男生报出来的工作单位我知道,也算得上熟悉。


                IP属地:加拿大8楼2020-08-25 00:00
                回复
                  我前夫也是从我妈这拿了三万美金哦,然后还想买房子,没钱付首付,就想找我父母借。他说借十万,十年付清。我说除非让我父母也搬过来一起住、否则不可能。他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想到他拿了我妈那么多钱就生气。我妈就安慰我说:算了,就当给你和孩子办移民吧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8-25 04:44
                  回复
                    这群**,永远想的就是怎么吸女人的血,然后还高高在上的装的像自己根本不屑你的B 样。恶心透了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8-25 04:45
                    回复
                      几年前,我作留学移民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些留学生,其中就有在这家饭店工作过。这是一家连锁寿司自助,以廉价出名。而在留学生圈里,它还有另一件出名的事,那就是雇佣黑工。
                      他家的菜品十分简单,可以说,跟家常便饭差不多,有经验一点上网搜搜包寿司的视频,可能做出来的都比他家做的好。菜品一般般,唯一能吸引客户的方式就是廉价。菜价低,又想保证利润,唯一的方法就是省人力。有在那儿打工的留学生跟我描绘过,前面服务人员基本上是有合法身份的,后厨那些会有极少数有身份的,剩下的就都是黑工。这位留学生当时作为黑工,时薪为$7每小时,那时候的法定最低时薪为$10.75. 至于后厨那几个有合法身份的时薪可能会比他们高一点,大约多个50分,或一块钱吧。我当时还问过他,这几个人既然有合法身份,怎么还甘愿那这么低的薪水?去超市当个收银员还能拿个法定最低时薪呢。他回答,因为没有选择,除了简单的寿司包卷,什么都不会,除了这样的饭店肯要他们,他们还能去哪儿?去超市收银还得需要语言呢。


                      IP属地:加拿大11楼2020-08-26 04:45
                      回复
                        如果那个男生报上来的工作信息属实,那么他很有可能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和他自己吹嘘的什么主厨相差甚远。他在个人信息上填写的收入大约是各个分店的经理也未必都能拿到的。而这位单妈是个高学历,收入在当地属中等收入,家有有房有车。
                        此外,单妈还透露,这个男生跟她讲过自己的职业规划,说过要自己开店,还准备买房,已经选好了一处房产,正准备贷款。我便说了几个关键点,让单妈下次再见到他的时候尽量往这方面聊。我其实也是出于谨慎,怕我粗略调查的结果万一有误,会不会耽误了她。而单妈问出来的结果最终让我确定这就是一个骗子。
                        首先我让单妈去问,那个男生看好的房产是什么型号的。这边房型大致可以分成公寓,平房,连排,双拼,独立屋。在同一区域里,独立屋的价位相对较高,养房子更需成本。通常都是家中人口多,或资金富足的人才会选择这种房型。只是简单的几口人,比如说,两口子加一个大孩子,买一座公寓就够了。即便是将来需要空间了,也可以用小房换大房。而这个男生说,要买独立屋。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20-08-27 00:00
                        回复
                          单妈按照我说的,去问他,为何不买公寓。他的回答是,他想跟他哥哥一起贷款买房,两人各出一半。房子下来之后,他哥哥住楼下,他住楼上。单妈又问他,他的父母跟他们一起住吗?能不能付首付?他回答,父母也不容易,就不跟他们要了。
                          接下来,单妈又问他贷款信息,他回答的驴唇不对马嘴。加拿大这边过去贷款政策确实很松,但是从17年起就收紧了。如今的贷款政策非常清晰,严格。这个男生口口声声说,他跟银行谈过,但是他说出来的政策分明就是10年前的。即便是新移民,即登陆不足5年的,去银行贷款,也需自备35%的首付。这个男生自称从小长在这边,那么这个针对新移民的政策他是拿不到,就需要准备更高的首付。他父母既不给他出钱,他本人收入又如此之低。上哪里弄这笔首付?除了首付和银行贷款,首次买房之后,还要支付一笔数额客观的费用给政府,华人戏称它为欢迎税,独立屋户主每年还要向政府交纳地税。这些钱又该从何而来?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20-08-27 00:09
                          回复
                            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推断,如果他的父母真的也是移民,那么极有可能是个没有信誉记录的人。不然的话,他应该和他父母一起贷款,而不是和他哥哥。这边有些年轻人和父母一起贷款只为了借一下父母的信誉度,还贷还是会自己还的。那么,什么样的老年人会没有信誉度?
                            如果没有信誉度,他父母估计是没有自己的房产。他和他哥哥若是能有房子,他们势必要搬过来。而他宁要花费大的独立屋,不要经济实惠的公寓,是否也就解释得通了?
                            他也有提过那个房子的估价,根据这边的贷款政策,这位单妈如果把国内的资产变卖,倒是可以够得上一笔首付。
                            这位单妈听了我的推测后,试探性地对他说了她怀疑他撒谎,那个男生没做一句辩解,立刻拉黑了她。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20-08-27 00:21
                            回复
                              其实这个姐们儿也挺幸运。这个男生说自己是给别人打工,。 如果他是自雇,即便是我,也无处查询。而很多我知道的骗婚故事中,男方就是自雇。
                              下面就来讲讲一个身处赤贫阶层的男人是如何将自己包装成海外精英:
                              前文也提到了,2017年之前,加拿大贷款政策相当宽松,零首付,也能贷款买房。有些华人就用买税的方式,拿到银行贷款。买税,就是在每年向政府上报个人收入时,故意报高一点,然后交纳相应的税务。然后凭借政府的回信作为收入证明,交给银行,以换取一笔客观的贷款。我见过一个一直在便利店打工的华人,他的老板透露过,他的年收入不会超过两万加元,但是他用上述方法,从银行那里贷款到了28万加元。拿到贷款之后,他就辞职了,因为他想买独立屋,而银行的这笔款子只够他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上买。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20-09-03 0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