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心的参与
关于修行有太多可以说、可以去记录的内容。本来想仓促在这一篇里,说说入出息的好处和功德,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还需要再来十几篇,为入出息念真心的歌功颂德一下。我会以个人的角度,自己的浅薄经验,来告诉大家它有多好。没办法,当一个东西真的太好了,不表达出来,对得起它的伟大么?当一个东西真的伟大,你会担心没有人帮它宣传么?当歌功颂德本身又是巨大的功德,真心的赞美一个值得赞美的东西,本身是巨大的善业,持恒的去做这件利己利他的事,其实并不太难。群众的眼睛向来雪亮。当歌功颂德这个这么美的词汇,某一天变得充满了贬义,那个对象,一定不值得。世间真正受的起用这个美丽词汇的,不多。因为真实的东西,不多。
就好像我们通过眼门可以执着种种的细相、净相,耳门可以贪着种种的节奏、韵律升起贪,舌头会贪着种种的味道,由此升起很多的贪和执取。我们要学会注意和分辨其中的差别,触的差别,受的差别,升起欲求时的差别,种种的差别,来提升我们的智慧。智慧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分辨。那些所有的感受本没有“神圣”感,但因为无明,因为颠倒,我们认苦为乐,我们稀里糊涂就陷在、跟随了它们。这个以后慢慢说。佛陀还专门为此开示了一部经。
同样的,当心面对善的所缘时,我们也是可以因为点滴的可以激发善心的细节,而不断丰富、加强、深化、发展、壮大、坐实我们的善业。精心的挑选并摘下美丽的花朵,精致的一朵朵摆在准备好的盘子,指尖蘸一些水,轻轻的洒上去,让花朵保持湿润、保持新鲜。怀着这样的心,恭敬的摆在佛像前。每一个动作充满了虔诚和仪式感,就这样,20分钟,升起多少单纯美丽的心路。记得,当我们的心这样虔诚过,即使这个人去开饭店,做食品行业,他也大概率会这样去面对他的顾客。我们的民族不缺乏效率,不缺聪明,不缺乏谋略,但在这一点上,我们整体欠缺太多。而这个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政府三令五申就能杜绝很多问题的,很多改变只能源于教育,源于信仰,源于慢慢的我们每个人去改变和提升。一个民族,要学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学会不以非正常历史下的群情激奋,来反复凝聚人心。贫穷与富裕,都不是人民能够真正热爱或者嫌弃这片土地的根本原因。国运,我们这片土地每个人的福利,就在我们每个人手里。不去重蹈历史的覆辙,不折腾,是真正这个民族最大的福祉。
扯远了,时间其实是很多的,慢慢来嘛。累了就歇歇,不需要赶工。不要勉强自己在不舒服的时候去做那件事。一定等到下笔如有神,自然涌出来。
当我们因为记录修行的东西,而没有贪着在饮食、男女、睡眠等等所缘时,没有在陷入宗教的争执时,我们大概率会是善心。表达、写作,作为一个技能,尤其是涉及到正语,我们有意识的去培养和累积,也是重大的巴拉密。我们做这件事,我们知道我们在累积和圆满正语这样的业,我们就伴随有正知。这个造业一旦牵扯到说,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解脱的资粮,乃至我们想要有四无碍解智,我们要圆满的东西,那可是全方位的。全方位你瞬间就稳了,禅修只是一小部分。世间的教育也是很有用的,菩萨学习世间的学科也是一顶一的优秀。举理工科为例,它对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这种理性的增长,是在不失去感性人性的前提下,那就更稳了。
这个《从未摩擦过皮肤》,其实是挺标题党,现代人,如果第一步不把他们吸引进来,过后的内容再好,也没用,大家理解包容一下。有人说我们第一次尝试修入出息念,肯定都是以皮肤的摩擦来认识的啊,来找对位置的啊,因为这句话的因缘,心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和切入点,所以才有了这个标题,同时感觉是一个正确的时机,来对接触了10年的入出息念,做一个小结。
我们不会说入出息很轻柔。
我们不会用柔软这个词去描述入出息。
我们不去注意冷,不去注意热,不去注意粗,不去注意软,不去注意滑。我们注意什么?入出息的什么?
进、出、长、短。
大家一定要琢磨好每个字,每个描述。那个字摆在那里,记录在巴利三藏里,可不是随便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次翻看某个段落,都会有新发现的原因。因为之前我们可能以为我们懂了。
知道呼吸,知道呼吸本身。我甚至也不会用这两个说法。什么叫知道呼吸本身?太难把握有些模糊有没有?
经文非常的明白啊,我们要看,那个“的”后面的东西。
入出息的进,入出息的出。入出息的长,入出息的短。
这个“的”,后面的东西,才是我们的心,真正要注意的。
其实这个提醒是挺重要,单独拎出来提醒,是有很大价值的。它绝对不一样,它在我们打坐时,起到绝对不一样的作用。我希望这个提醒能够帮助到某一类人,当然不是全部。修习入出息念一定不是稀里糊涂给个位置就去随随便知道呼吸了,我们的目标,佛陀让我们注意的目标,是非常精准的,入出息的,什么。因为如果目标不正确,心就很容易陷入昏沉、掉举等等五盖中去。
一辆越野车来,越野车去,越野车快,越野车慢。
一辆越野车,什么牌子的,用的什么漆,发动机是什么,什么颜色。
前者就是把越野车当成整体概念,后者就不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我们的心在知道进出长短时,入出息才是被当做整体概念来对待的。
佛陀这个引导,这个经文本身,那么简短精准的几句话,就已经无形中传达了入出息的概念。你以为佛陀随便说一句话?事实上,入出息,那个气流,从来都有在摩擦皮肤,但是,生命不只是物质啊,因为心的参与,因为意识的参与,心可以识知目标,心可以取所缘,生命就全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了。
就是这样,我们的心,从始至终都可以不知道、不理会任何的摩擦和触感,来成就入出息念的修行。它是意门的所缘。智慧,挑它想要知道的领域和方式就可以了。
关于修行有太多可以说、可以去记录的内容。本来想仓促在这一篇里,说说入出息的好处和功德,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还需要再来十几篇,为入出息念真心的歌功颂德一下。我会以个人的角度,自己的浅薄经验,来告诉大家它有多好。没办法,当一个东西真的太好了,不表达出来,对得起它的伟大么?当一个东西真的伟大,你会担心没有人帮它宣传么?当歌功颂德本身又是巨大的功德,真心的赞美一个值得赞美的东西,本身是巨大的善业,持恒的去做这件利己利他的事,其实并不太难。群众的眼睛向来雪亮。当歌功颂德这个这么美的词汇,某一天变得充满了贬义,那个对象,一定不值得。世间真正受的起用这个美丽词汇的,不多。因为真实的东西,不多。
就好像我们通过眼门可以执着种种的细相、净相,耳门可以贪着种种的节奏、韵律升起贪,舌头会贪着种种的味道,由此升起很多的贪和执取。我们要学会注意和分辨其中的差别,触的差别,受的差别,升起欲求时的差别,种种的差别,来提升我们的智慧。智慧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分辨。那些所有的感受本没有“神圣”感,但因为无明,因为颠倒,我们认苦为乐,我们稀里糊涂就陷在、跟随了它们。这个以后慢慢说。佛陀还专门为此开示了一部经。
同样的,当心面对善的所缘时,我们也是可以因为点滴的可以激发善心的细节,而不断丰富、加强、深化、发展、壮大、坐实我们的善业。精心的挑选并摘下美丽的花朵,精致的一朵朵摆在准备好的盘子,指尖蘸一些水,轻轻的洒上去,让花朵保持湿润、保持新鲜。怀着这样的心,恭敬的摆在佛像前。每一个动作充满了虔诚和仪式感,就这样,20分钟,升起多少单纯美丽的心路。记得,当我们的心这样虔诚过,即使这个人去开饭店,做食品行业,他也大概率会这样去面对他的顾客。我们的民族不缺乏效率,不缺聪明,不缺乏谋略,但在这一点上,我们整体欠缺太多。而这个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政府三令五申就能杜绝很多问题的,很多改变只能源于教育,源于信仰,源于慢慢的我们每个人去改变和提升。一个民族,要学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学会不以非正常历史下的群情激奋,来反复凝聚人心。贫穷与富裕,都不是人民能够真正热爱或者嫌弃这片土地的根本原因。国运,我们这片土地每个人的福利,就在我们每个人手里。不去重蹈历史的覆辙,不折腾,是真正这个民族最大的福祉。
扯远了,时间其实是很多的,慢慢来嘛。累了就歇歇,不需要赶工。不要勉强自己在不舒服的时候去做那件事。一定等到下笔如有神,自然涌出来。
当我们因为记录修行的东西,而没有贪着在饮食、男女、睡眠等等所缘时,没有在陷入宗教的争执时,我们大概率会是善心。表达、写作,作为一个技能,尤其是涉及到正语,我们有意识的去培养和累积,也是重大的巴拉密。我们做这件事,我们知道我们在累积和圆满正语这样的业,我们就伴随有正知。这个造业一旦牵扯到说,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解脱的资粮,乃至我们想要有四无碍解智,我们要圆满的东西,那可是全方位的。全方位你瞬间就稳了,禅修只是一小部分。世间的教育也是很有用的,菩萨学习世间的学科也是一顶一的优秀。举理工科为例,它对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这种理性的增长,是在不失去感性人性的前提下,那就更稳了。
这个《从未摩擦过皮肤》,其实是挺标题党,现代人,如果第一步不把他们吸引进来,过后的内容再好,也没用,大家理解包容一下。有人说我们第一次尝试修入出息念,肯定都是以皮肤的摩擦来认识的啊,来找对位置的啊,因为这句话的因缘,心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和切入点,所以才有了这个标题,同时感觉是一个正确的时机,来对接触了10年的入出息念,做一个小结。
我们不会说入出息很轻柔。
我们不会用柔软这个词去描述入出息。
我们不去注意冷,不去注意热,不去注意粗,不去注意软,不去注意滑。我们注意什么?入出息的什么?
进、出、长、短。
大家一定要琢磨好每个字,每个描述。那个字摆在那里,记录在巴利三藏里,可不是随便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次翻看某个段落,都会有新发现的原因。因为之前我们可能以为我们懂了。
知道呼吸,知道呼吸本身。我甚至也不会用这两个说法。什么叫知道呼吸本身?太难把握有些模糊有没有?
经文非常的明白啊,我们要看,那个“的”后面的东西。
入出息的进,入出息的出。入出息的长,入出息的短。
这个“的”,后面的东西,才是我们的心,真正要注意的。
其实这个提醒是挺重要,单独拎出来提醒,是有很大价值的。它绝对不一样,它在我们打坐时,起到绝对不一样的作用。我希望这个提醒能够帮助到某一类人,当然不是全部。修习入出息念一定不是稀里糊涂给个位置就去随随便知道呼吸了,我们的目标,佛陀让我们注意的目标,是非常精准的,入出息的,什么。因为如果目标不正确,心就很容易陷入昏沉、掉举等等五盖中去。
一辆越野车来,越野车去,越野车快,越野车慢。
一辆越野车,什么牌子的,用的什么漆,发动机是什么,什么颜色。
前者就是把越野车当成整体概念,后者就不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我们的心在知道进出长短时,入出息才是被当做整体概念来对待的。
佛陀这个引导,这个经文本身,那么简短精准的几句话,就已经无形中传达了入出息的概念。你以为佛陀随便说一句话?事实上,入出息,那个气流,从来都有在摩擦皮肤,但是,生命不只是物质啊,因为心的参与,因为意识的参与,心可以识知目标,心可以取所缘,生命就全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了。
就是这样,我们的心,从始至终都可以不知道、不理会任何的摩擦和触感,来成就入出息念的修行。它是意门的所缘。智慧,挑它想要知道的领域和方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