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龙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第三部《生死线》前段时间在各地方台开播,从观众的收视率和口碑来看,在上映播放后,会比《我的团长我的团》产生更大的反响。
主笔◎王小峰
这个剧本写就于《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之间。兰晓龙是目前众多编剧中较幸运的一个,他拿着剧本找投资方,尽量能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能把他要表达的东西的破坏达到最低限度。《士兵突击》后,兰晓龙像一个接待员,接待来自众多影视投资方的访问,他甚至可以帮人出主意到了相当细致的地步,连PPT文件都做得非常详细,剧情怎么推进,故事结构怎么设置,都跟投资方讲得一清二楚,但他在某些原则方面不会让步,那就是他只想写自己想写的剧本。他给自己算了一下,如果他能接受那些投资方的条件,每年可以挣3000万元,但是他放弃了。
兰晓龙说,他知道怎么去写一部收视率更高的电视剧,这跟题材没有任何关系。兰晓龙说:“我以前就是做广告的。”
“我参与,但不要话语权。”
三联生活周刊:《生死线》的剧本是怎么来的?
兰晓龙:原来有一个特别不靠谱的投资方,让我做一个东西,我就看一堆资料,弄了个意向,人家一看意向就开始挠头,问党性跑到哪里去了。我说那我不做了。但我资料不能白看,那年我接触了很多要改红色经典的投资方,我不做改编。在学校时老师就有要求,你们尽量不做改编,因为原创戏剧非常匮乏,所以我在这方面一直很当回事儿。沈林老师说,兰晓龙你改编我跟你急。那年红色经典改编我拒绝了五六个,而且拒绝别人很累,我拒绝别人前一定会给别人出主意,说白了就是浪费劳动力。后来我就急了,想自己弄一个,类似于红色经典,但是尽量从今天的角度来解构,很情节化,这就是后来的《生死线》。你看的时候会有感觉,有点美剧的路子了,其实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美剧。我跟现在一些美剧的编剧谈过,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两年美剧质量提高这么快?他们说对电影工业化有点难受了,做一个剧本好像为了特效公司,所以相当一部分人转移到电视剧,在戏剧环境下追求一种满足。
三联生活周刊:我看了《生死线》,感觉它比前两个耐看,但是你好像最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
兰晓龙:对,文本上我比较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但你问我那个戏喜不喜欢,真就那么回事——一个电视剧弄得两边都很极端的态度,一边说好,一边说坏,两边恨不得掐起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电视剧需要去做的事情。电视剧应该是一个相对平稳的东西,我也知道,这可能是从商业方面故意制造一种声势,但是把电视剧故意弄成这样一种前奏,是很无聊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写了三部电视剧,感觉你的独立和自由空间很大。
兰晓龙:这个自由度其实谁都能争取过来的。我可能是跟投资方、制作方在交流方面偏多的一个,我说的这种交流,不仅是坐在那里开剧本研讨会,说白了我从来不开剧本研讨会。剧本研讨会这种事,我经常是说你们先说我去躺一会儿。写字肯定是自己一只手写,别人要伸手抓你,一支笔两只手,怎么写字?所以我说的这种交流比较多,就是可能会搭班子,甚至引入投资、合适的制作团队,可能这方面我会去做很多实际的事情。包括动用部队协作拍摄,在哪个地方拍摄,这些事情我会参与进去。或者两个团队合作,在一起做什么事,这种事情我参与得比较多。我参与,但不要话语权。一般情况下,这几个班子都是比较老练的班子,所以都是一开机就稳定下来了。我参加完开机仪式,立刻就走。我也许在军队待的时间比较长,这方面比较受影响——军队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大脑,一个事情两个大脑肯定是不好做的,这时候就立刻调头走。
主笔◎王小峰
这个剧本写就于《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之间。兰晓龙是目前众多编剧中较幸运的一个,他拿着剧本找投资方,尽量能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能把他要表达的东西的破坏达到最低限度。《士兵突击》后,兰晓龙像一个接待员,接待来自众多影视投资方的访问,他甚至可以帮人出主意到了相当细致的地步,连PPT文件都做得非常详细,剧情怎么推进,故事结构怎么设置,都跟投资方讲得一清二楚,但他在某些原则方面不会让步,那就是他只想写自己想写的剧本。他给自己算了一下,如果他能接受那些投资方的条件,每年可以挣3000万元,但是他放弃了。
兰晓龙说,他知道怎么去写一部收视率更高的电视剧,这跟题材没有任何关系。兰晓龙说:“我以前就是做广告的。”
“我参与,但不要话语权。”
三联生活周刊:《生死线》的剧本是怎么来的?
兰晓龙:原来有一个特别不靠谱的投资方,让我做一个东西,我就看一堆资料,弄了个意向,人家一看意向就开始挠头,问党性跑到哪里去了。我说那我不做了。但我资料不能白看,那年我接触了很多要改红色经典的投资方,我不做改编。在学校时老师就有要求,你们尽量不做改编,因为原创戏剧非常匮乏,所以我在这方面一直很当回事儿。沈林老师说,兰晓龙你改编我跟你急。那年红色经典改编我拒绝了五六个,而且拒绝别人很累,我拒绝别人前一定会给别人出主意,说白了就是浪费劳动力。后来我就急了,想自己弄一个,类似于红色经典,但是尽量从今天的角度来解构,很情节化,这就是后来的《生死线》。你看的时候会有感觉,有点美剧的路子了,其实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美剧。我跟现在一些美剧的编剧谈过,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两年美剧质量提高这么快?他们说对电影工业化有点难受了,做一个剧本好像为了特效公司,所以相当一部分人转移到电视剧,在戏剧环境下追求一种满足。
三联生活周刊:我看了《生死线》,感觉它比前两个耐看,但是你好像最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
兰晓龙:对,文本上我比较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但你问我那个戏喜不喜欢,真就那么回事——一个电视剧弄得两边都很极端的态度,一边说好,一边说坏,两边恨不得掐起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电视剧需要去做的事情。电视剧应该是一个相对平稳的东西,我也知道,这可能是从商业方面故意制造一种声势,但是把电视剧故意弄成这样一种前奏,是很无聊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写了三部电视剧,感觉你的独立和自由空间很大。
兰晓龙:这个自由度其实谁都能争取过来的。我可能是跟投资方、制作方在交流方面偏多的一个,我说的这种交流,不仅是坐在那里开剧本研讨会,说白了我从来不开剧本研讨会。剧本研讨会这种事,我经常是说你们先说我去躺一会儿。写字肯定是自己一只手写,别人要伸手抓你,一支笔两只手,怎么写字?所以我说的这种交流比较多,就是可能会搭班子,甚至引入投资、合适的制作团队,可能这方面我会去做很多实际的事情。包括动用部队协作拍摄,在哪个地方拍摄,这些事情我会参与进去。或者两个团队合作,在一起做什么事,这种事情我参与得比较多。我参与,但不要话语权。一般情况下,这几个班子都是比较老练的班子,所以都是一开机就稳定下来了。我参加完开机仪式,立刻就走。我也许在军队待的时间比较长,这方面比较受影响——军队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大脑,一个事情两个大脑肯定是不好做的,这时候就立刻调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