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人:考研前,这六个问题需要你深思...
考研,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院校,选择怎样的导师,都是一件大事,千万不能草率
的做出决定。考研前的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以下提出的六个问题,不打无把握的考研战。
尤其是22考研的小伙伴,作为考研新手,我们要多思考多总结,下面六个问题得想好
做好。
01思考为什么要考研
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的考研观,然而我们的考研观也影响
着我们的考研之路。你为什么要考研?
或许你会回答为了名校,为了文凭,为了知识,为了逃避工作,为了跟风,为了满足家
人的要求。在这里并没有评价各种目的好坏,只是想提醒大家,你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定要能说服你自己,不要自己骗自己。
因为,"考研不是请客吃饭",在为期至少半年的考研期间,你会遇到各种挫折,在你遇
到挫折时只有当时的那份"初心"能给你继续前进的力量,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
始终"。对于考研和其他选择之间的权衡,不再过多赘述,最好结合自己的状况科学判
断,但是不管你做出的什么选择一定记住:该面对的不要逃避。
02考虑专业的选择
考研可以跨专业是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原因,他们本科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希望通过考
研去喜欢的另一领域深造。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
业,找到了为之拼搏的目标。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也不去了解各专业的前沿动态,他
们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他们选择专业只是盲目跟风,哪个热门选哪个,然后
考上研究生才发现这个专业和自己设想的根本不同,又浪费三年时间。
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切忌盲目跟风。
03学习方法的反思
为什么有人能考上不错的学校?难道真的是他们比你聪明么?智商的高低是服从正态
分布的,我们大部分都是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在各大名校也不例外。除去教育资源,家
庭资源的原因,他们更多的是拥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当了十几年的学生,然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能力甚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考研看
上去是考的我们的知识,但是其本质是在考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所以,我们不
仅是在考研中学习知识,也是在考研中学习如何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法,不断改造自己的学习习惯。面对不同科目,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你定
能事半功倍。
04经验贴的运用
现在各种经验贴充斥在考研上,良莠不齐,但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经验贴,那是前人走过
的路,可以让我们对考研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
就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不管看什么经验帖,请大家遵循3个原则:
①了解经验贴的背景信息:任何经验都只适合某部分人,无视背景,依样画葫芦可能会
南辕北辙。就拿背单词来说,词汇量3000左右的同学和4500+的同学背诵的策略,可能
就是完全不同的。
②先做起来:就像改革开放一样,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不下水,你永远
不知道"对你来说"水有多深,站在岸上的人,是学不会游泳的。先做,再参照别人的经
验修正。
③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是"累"的:往往英语基础越好的同学,越喜欢背单词,而底子越
薄的同学却相反。因为生词量不同、背单词给同学们带来的痛苦感自然也不同。如果你
觉得背单词已经进入"Comfortzone"即舒适区,那你可能早应该进入做真题的阶段;相
反,如果背单词背到怀疑人生,别犹豫,可以换一条路径,但一定要背下去。
05你能吃苦吗?
千万别把读研攻博看成是多么浪漫的事情,不要以为只要考上了就万事大吉了。随着国
家这几年的研究生扩招,考研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拿到录取通知书仅仅
只是修行的开始,顺利读下来并最后拿到你梦想的硕士、博士学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
事情。你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要努力学习、加班加点地做实验、看文献、编程、计算、
推导、思考、写论文,另外,还要参加学术讨论、帮导师接待外宾(有人认为接待外宾
是杂事,其实这是你锻炼的机会)等。读研期间的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你经受不住这些压力的时候,你会郁闷、苦恼、甚至怨天尤人,而这又将进一步恶
化你的学业每一个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读研究生是一种
修行,很苦的。所以,建议大家选择考研之前必须想好,你能吃苦吗?你能面对贫穷和
社会各种诱惑与压力吗?能,你就考。心里没底,千万别考!
06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很多人都讨论过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的问题。建议大家选择导师还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
情况。比如,设想一个大龄考生,去报考一个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导师
的研究生,读研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当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向导师请教的时
候,你会不会有什么心理方面的障碍呢?那这时他的想法就是最好选择一个比自己大十
来岁的人做导师,即使有很幼稚的问题向他请教都会感觉很自然,而且只比自己大十来
岁的导师正值自己创造性的高峰,思想活跃,点子多,精力旺盛,你能从他那里学到许
多有价值的东西。年龄太大的导师往往思想趋于保守,精力也有限,有的还可能官衔很
多,是个大忙人,你想见他一面都难,如何从他那里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当今网络发达,你很容易不动声色地就获得各位导师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年龄、经历、
社会任职和研究领域甚至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也很容易获得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专
业的研究方向、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信息。只要你有心,给自己做个理性的选择并不难。
如果上述问题都考虑好了的话,永远都不要抱怨,选择是你自己做出的,无论收获的是
金子还是沙子,都应该坦然接受!
考研,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院校,选择怎样的导师,都是一件大事,千万不能草率
的做出决定。考研前的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以下提出的六个问题,不打无把握的考研战。
尤其是22考研的小伙伴,作为考研新手,我们要多思考多总结,下面六个问题得想好
做好。
01思考为什么要考研
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的考研观,然而我们的考研观也影响
着我们的考研之路。你为什么要考研?
或许你会回答为了名校,为了文凭,为了知识,为了逃避工作,为了跟风,为了满足家
人的要求。在这里并没有评价各种目的好坏,只是想提醒大家,你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定要能说服你自己,不要自己骗自己。
因为,"考研不是请客吃饭",在为期至少半年的考研期间,你会遇到各种挫折,在你遇
到挫折时只有当时的那份"初心"能给你继续前进的力量,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
始终"。对于考研和其他选择之间的权衡,不再过多赘述,最好结合自己的状况科学判
断,但是不管你做出的什么选择一定记住:该面对的不要逃避。
02考虑专业的选择
考研可以跨专业是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原因,他们本科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希望通过考
研去喜欢的另一领域深造。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
业,找到了为之拼搏的目标。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也不去了解各专业的前沿动态,他
们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他们选择专业只是盲目跟风,哪个热门选哪个,然后
考上研究生才发现这个专业和自己设想的根本不同,又浪费三年时间。
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切忌盲目跟风。
03学习方法的反思
为什么有人能考上不错的学校?难道真的是他们比你聪明么?智商的高低是服从正态
分布的,我们大部分都是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在各大名校也不例外。除去教育资源,家
庭资源的原因,他们更多的是拥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当了十几年的学生,然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能力甚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考研看
上去是考的我们的知识,但是其本质是在考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所以,我们不
仅是在考研中学习知识,也是在考研中学习如何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法,不断改造自己的学习习惯。面对不同科目,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你定
能事半功倍。
04经验贴的运用
现在各种经验贴充斥在考研上,良莠不齐,但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经验贴,那是前人走过
的路,可以让我们对考研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
就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不管看什么经验帖,请大家遵循3个原则:
①了解经验贴的背景信息:任何经验都只适合某部分人,无视背景,依样画葫芦可能会
南辕北辙。就拿背单词来说,词汇量3000左右的同学和4500+的同学背诵的策略,可能
就是完全不同的。
②先做起来:就像改革开放一样,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不下水,你永远
不知道"对你来说"水有多深,站在岸上的人,是学不会游泳的。先做,再参照别人的经
验修正。
③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是"累"的:往往英语基础越好的同学,越喜欢背单词,而底子越
薄的同学却相反。因为生词量不同、背单词给同学们带来的痛苦感自然也不同。如果你
觉得背单词已经进入"Comfortzone"即舒适区,那你可能早应该进入做真题的阶段;相
反,如果背单词背到怀疑人生,别犹豫,可以换一条路径,但一定要背下去。
05你能吃苦吗?
千万别把读研攻博看成是多么浪漫的事情,不要以为只要考上了就万事大吉了。随着国
家这几年的研究生扩招,考研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拿到录取通知书仅仅
只是修行的开始,顺利读下来并最后拿到你梦想的硕士、博士学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
事情。你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要努力学习、加班加点地做实验、看文献、编程、计算、
推导、思考、写论文,另外,还要参加学术讨论、帮导师接待外宾(有人认为接待外宾
是杂事,其实这是你锻炼的机会)等。读研期间的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你经受不住这些压力的时候,你会郁闷、苦恼、甚至怨天尤人,而这又将进一步恶
化你的学业每一个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读研究生是一种
修行,很苦的。所以,建议大家选择考研之前必须想好,你能吃苦吗?你能面对贫穷和
社会各种诱惑与压力吗?能,你就考。心里没底,千万别考!
06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很多人都讨论过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的问题。建议大家选择导师还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
情况。比如,设想一个大龄考生,去报考一个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导师
的研究生,读研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当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向导师请教的时
候,你会不会有什么心理方面的障碍呢?那这时他的想法就是最好选择一个比自己大十
来岁的人做导师,即使有很幼稚的问题向他请教都会感觉很自然,而且只比自己大十来
岁的导师正值自己创造性的高峰,思想活跃,点子多,精力旺盛,你能从他那里学到许
多有价值的东西。年龄太大的导师往往思想趋于保守,精力也有限,有的还可能官衔很
多,是个大忙人,你想见他一面都难,如何从他那里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当今网络发达,你很容易不动声色地就获得各位导师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年龄、经历、
社会任职和研究领域甚至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也很容易获得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专
业的研究方向、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信息。只要你有心,给自己做个理性的选择并不难。
如果上述问题都考虑好了的话,永远都不要抱怨,选择是你自己做出的,无论收获的是
金子还是沙子,都应该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