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吧 关注:323,550贴子:1,363,268
  • 3回复贴,共1

悲剧!又有马拉松选手猝死在离终点约150米处,马拉松导致猝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届长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中山公园鸣枪开跑。然而,昨天的比赛却传来了一条不幸的消息:一名参赛选手,在距离终点150米的地方摔倒,最终不幸死亡。

△男子参加马拉松倒地不幸身亡
据了解,该名参赛选手姓黄,30岁。昨天上午9时59分,黄某在距离终点约150米处突然倒地,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其他参赛选手大吃一惊。一旁的急救志愿者立刻到达现场,发现黄某心脏骤停。10时01分,现场医务人员开展紧急心肺复苏、AED等紧急抢救。14分钟后,120 将黄某就近送达上海市同仁医院继续抢救。但不幸的是,昨天中午11时,黄某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据知情人士介绍,该男子体态较胖,疑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事发后,赛事组委会对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下一步,将积极协助做好相关善后事宜。
相关人士提醒
长跑运动需量力而行,有相关病史的人员务必谨慎参赛。
近年来,跑马爱好者命丧赛道的新闻却屡见不鲜。

(引自:肖克凡.我国马拉松选手猝死事件调查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5:18-21 以上数据不包括,2017年厦门半程,2017新乡马拉松,以及2017重庆半程事件。)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运动性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学会把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特点:①自发过程;②意外发生;③进展迅速。运动性猝死一般在发病前,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胸痛)或咽部哽咽,咽东西困难;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秒的胸闷。
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预兆包括:浑身无力、头晕、心慌、气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情况;也可能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运动猝死发生时表现为:突然昏迷、意识不清、呼吸停止、听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色死灰。

为什么心脏问题成为马拉松杀手?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剧烈的运动会导致交感神经极度兴奋,使得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满足运动时机体的生理需要。由此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诱发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跳。心脏停跳后,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60秒内,脑细胞就开始停止工作,大约4-5分钟,脑细胞就开始死亡,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大脑损伤,大量脑细胞死亡,生还希望渺茫。
绝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35-40岁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小于35岁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其他依次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

如何跑马才能避免猝死?
★赛前检查:目前很多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要求运动员体检,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科学、全面、有效的体检。专家建议,赛前应全面采集病史,如是否有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心脏病家族史;赛前做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脏24小时监测。根据病史和体检情况筛查猝死高危人群。常规心电图检查如果有心率超过100次/分,心室高电位,肢体导联或胸导联低电压,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情况时,需要引起警惕,做进一步检查。
★运动前:充分热身,适应激烈竞争环境。
★运动中:不宜盲目坚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终止运动: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症状。
★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步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如何进行科学训练?
专家建议,参加比赛前一定要经过循序渐进的锻炼,避免心血来潮报名参赛。科学证明,阶段递增运动量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性猝死。以下为医学上建议的运动量。
开始锻炼时,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小于3MET,如步行4公里,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3次。
适应初始运动强度后,逐渐过度到中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3-6MET,如步行5公里或骑自行车,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70%,每周5次。
最后,可以增至高强度运动,能量代谢当量大于6MET,比如慢跑,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70%-85%,每周3次。
★最大运动心率的计算方法:(220-现在的年龄)×0.8
比如,一名30岁的跑者,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30)×0.8=152次
★心率带及多款运动手表、运动手环都有监测心率的功能。
注: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指能量代谢当量,音译为梅脱,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气,这样的运动强度为1MET。1MET的活动强度只比健康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稍高一些,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坐着时的代谢水平。

哪些身体反应出现时,应及时退赛?
★肩膀、颈部、下巴、手臂感觉疼痛。
★没有胃病却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能是心血管出现异常,从而引发的肠胃不适。
★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
★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胸痛)或咽部哽咽,咽东西困难。
★异常的全身大汗,出现3-5秒的胸闷。
★浑身无力、头晕、心慌、气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

赛道上遇同伴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做?
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时,由于急救意识的淡薄和技能的欠缺,往往现场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院前急救,待120急救人员到现场,错过最佳的急救时机,空留悔憾。心肺复苏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4分钟内进行救治,有50%的存活率,超过4分钟,救援存活概率直线下降。因此,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和技术,培养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好现场急救,为专业急救人员争取抢救时间,才能有效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
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身边的人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并进行心肺复苏。
正确的急救方法:
首先是把患者头部后仰,松开衣裤,清除口腔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做人工呼吸时,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轻压环状软骨,压迫食道防止空气进入胃中,另一手捏住鼻孔防漏气。

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完气后,松开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每分钟做16-18次,直至患者恢复呼吸为止。
同时进行心脏胸外挤压,恢复心脏功能。救护者将双手掌重叠,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体下半段,肘关节伸直,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借助自身体重和上肢力量,快速适度用力下压,按压深度5厘米,随后立即将手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至少100次。
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120急救人员到场。


IP属地:上海1楼2020-09-13 17:37回复
    徒步就相当于马拉松而言就安全的多!


    IP属地:上海2楼2020-09-13 17:57
    回复
      马拉松有害无益,早点取消是正经


      IP属地:天津3楼2020-09-15 17:00
      回复
        焦虑症患者看完更不敢跑步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11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