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锻科技是国内精密锻造齿轮领域龙头企业,产品主要包括差速器锥齿轮、变速器结合齿、轴类和 VVT 等汽车零部件,其中锥齿轮国内市占率超过 30%,全球市占率14%左右。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跟随汽车行业成长,08年成功配套大众等一线客户的差速器,以低成本、 高品质的方式实现进口替代,在差速器齿轮领域获得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得到客户充分认可后, 公司尝试结合齿的开发,同样获得成功。在大众 DQ200全档及 DQ381 一档结合齿的配套比例均达 80%,明年天津工厂投产,将进一步加速产品的扩张节奏。
公司与舍弗勒、博格华纳、麦格纳等全球供应商开发布局电动车平台零件,完成电机轴、新能源传动系统小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随着一线车厂新能源产品的投放,相关业务将快速增长
18 年国内汽车行业首次出现下滑,市场担心国内车市已经见顶。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了,短时的下滑并不能说明行业需求已经饱和。
从千人保有量的角度分析,18 年国内千人保有量为173 辆/千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汽车未来还有增长空间,公司传统的锥齿轮业务也依然有增长潜力。
新能源车由于结构设计对差速器的精度、强度要求更高,独立第三方厂商总成供应成为趋势。公司作为差速器龙头,显著受益全球新能源总成化趋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自主品牌、出口市场等增量市场。
具体来看,公司过往配套差速器齿轮,单车平均价值在100元左右,总成化供货后,预计价值量平均实现250-400元左右,一些国际车厂平台项目单价高达600-800元,单车价值平均提升2-3倍。
公司配套大众MEB、奥迪、沃尔沃全球、捷豹路虎全球、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平台,总成化比例快速提升。除差速器齿轮外,公司通过配套电机轴等其他产品在新能源车上的价值量显著提升。
按公司目前的量产产品和开发项目, 未来几年单车配套价值量将呈上升趋势,比较重要的增量来自新能源、轻量化领域,如电动车动力总成零件、铝轻量化零件等。
公司国内有效市场容量约 160 亿,国内市占率 5.1%,仍有较大提升潜力。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和公司产品线的扩张,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近 600 亿元,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由于精密锻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需要大量熟练的操作工人,制造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产品性能和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公司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且响应速度较快。2012-2019 年公司出口收入由 0.76 亿元增长至 3.29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18.7%。
国外竞争对手 BLW 因高人工成本和批产问题,导致北美工厂破产,原客户福特转移到公司,德纳也在不断与公司推进项目定点事宜。此外,美国车桥于17 年 4 月完成对精锻的竞争对手麦特达因的收购,后者的发展将更多服从美桥的战略。
市场格局的变化反映出人力成本压力之下,欧美制造业的衰退,也给精锻提供了更多空间。这次新冠疫情对海外竞争对手冲击较大,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未来 2-3 年出口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凭借成本优势,公司在客户中的配套比例不断提升,如大众 DQ200 结合齿配套比例由 40%提升至 80%,原来的供应商日本大岗配套份额则被不断挤出。预计这一趋势将随着公司产能释放进一步明显。
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是南北大众以及GKN、格特拉克等合资和外资客户。公司来自合资和外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95%,口碑良好,有助于公司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向国外拓展,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锻造对冷热复合锻处理、不同工序节拍、成品率、公差要求极高,精密锻造工艺具备更强的技术门槛,精锻科技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
公司在享有细分行业龙头优势基础上,积极投入研发,致力于锻造产品的横向拓展及差速器总成的研发能力,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5%以上,在工艺型零部件领域属较高水平。
从行业来看,随着国内乘用车行业回暖,三季度乘用车销量大概率同比转正;海外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出口业务将恢复正常。下游需求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基础。
从公司来看,精锻科技上市以来经历了两次产能扩张周期,每次产能扩张完都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目前公司处于第三轮产能扩张周期,天津工厂 17 年开工,规划产能 2000 万件,今年新项目开始陆续投产。
新增产能释放后,国内订单完成度提高,仍有部分富余产能支持国外更多订单,业绩将进入下一轮高增长周期。
公司今年成立重庆分公司,进军长安、吉利等一线自主品牌差速器总成市场。差速器总成价 值量是现有锥齿轮的 2-3 倍,公司订单陆续量产,差速器总成业务将成为公司核心产品。
锻造工艺可用于汽车差速器总成、变速器小齿轮、新能源电机轴、新能源轻量化底盘件转向节、控制臂等。公司依托精密锻造平台技术,横向拓展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单车配套价值可以达到 1600-1900元,较传统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大幅提高,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总体来看,精锻科技下半年有望迎来经营拐点,随着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拓展,估值空间有望打开,目前股价对应今年36倍pe,对应明年26倍pe,看明年估值还算合理。考虑到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公司也有一定的补跌压力,如果回调一波或许是更好的机会。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跟随汽车行业成长,08年成功配套大众等一线客户的差速器,以低成本、 高品质的方式实现进口替代,在差速器齿轮领域获得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得到客户充分认可后, 公司尝试结合齿的开发,同样获得成功。在大众 DQ200全档及 DQ381 一档结合齿的配套比例均达 80%,明年天津工厂投产,将进一步加速产品的扩张节奏。
公司与舍弗勒、博格华纳、麦格纳等全球供应商开发布局电动车平台零件,完成电机轴、新能源传动系统小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随着一线车厂新能源产品的投放,相关业务将快速增长
18 年国内汽车行业首次出现下滑,市场担心国内车市已经见顶。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了,短时的下滑并不能说明行业需求已经饱和。
从千人保有量的角度分析,18 年国内千人保有量为173 辆/千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汽车未来还有增长空间,公司传统的锥齿轮业务也依然有增长潜力。
新能源车由于结构设计对差速器的精度、强度要求更高,独立第三方厂商总成供应成为趋势。公司作为差速器龙头,显著受益全球新能源总成化趋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自主品牌、出口市场等增量市场。
具体来看,公司过往配套差速器齿轮,单车平均价值在100元左右,总成化供货后,预计价值量平均实现250-400元左右,一些国际车厂平台项目单价高达600-800元,单车价值平均提升2-3倍。
公司配套大众MEB、奥迪、沃尔沃全球、捷豹路虎全球、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平台,总成化比例快速提升。除差速器齿轮外,公司通过配套电机轴等其他产品在新能源车上的价值量显著提升。
按公司目前的量产产品和开发项目, 未来几年单车配套价值量将呈上升趋势,比较重要的增量来自新能源、轻量化领域,如电动车动力总成零件、铝轻量化零件等。
公司国内有效市场容量约 160 亿,国内市占率 5.1%,仍有较大提升潜力。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和公司产品线的扩张,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近 600 亿元,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由于精密锻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需要大量熟练的操作工人,制造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产品性能和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公司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且响应速度较快。2012-2019 年公司出口收入由 0.76 亿元增长至 3.29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18.7%。
国外竞争对手 BLW 因高人工成本和批产问题,导致北美工厂破产,原客户福特转移到公司,德纳也在不断与公司推进项目定点事宜。此外,美国车桥于17 年 4 月完成对精锻的竞争对手麦特达因的收购,后者的发展将更多服从美桥的战略。
市场格局的变化反映出人力成本压力之下,欧美制造业的衰退,也给精锻提供了更多空间。这次新冠疫情对海外竞争对手冲击较大,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未来 2-3 年出口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凭借成本优势,公司在客户中的配套比例不断提升,如大众 DQ200 结合齿配套比例由 40%提升至 80%,原来的供应商日本大岗配套份额则被不断挤出。预计这一趋势将随着公司产能释放进一步明显。
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是南北大众以及GKN、格特拉克等合资和外资客户。公司来自合资和外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95%,口碑良好,有助于公司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向国外拓展,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锻造对冷热复合锻处理、不同工序节拍、成品率、公差要求极高,精密锻造工艺具备更强的技术门槛,精锻科技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
公司在享有细分行业龙头优势基础上,积极投入研发,致力于锻造产品的横向拓展及差速器总成的研发能力,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5%以上,在工艺型零部件领域属较高水平。
从行业来看,随着国内乘用车行业回暖,三季度乘用车销量大概率同比转正;海外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出口业务将恢复正常。下游需求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基础。
从公司来看,精锻科技上市以来经历了两次产能扩张周期,每次产能扩张完都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目前公司处于第三轮产能扩张周期,天津工厂 17 年开工,规划产能 2000 万件,今年新项目开始陆续投产。
新增产能释放后,国内订单完成度提高,仍有部分富余产能支持国外更多订单,业绩将进入下一轮高增长周期。
公司今年成立重庆分公司,进军长安、吉利等一线自主品牌差速器总成市场。差速器总成价 值量是现有锥齿轮的 2-3 倍,公司订单陆续量产,差速器总成业务将成为公司核心产品。
锻造工艺可用于汽车差速器总成、变速器小齿轮、新能源电机轴、新能源轻量化底盘件转向节、控制臂等。公司依托精密锻造平台技术,横向拓展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单车配套价值可以达到 1600-1900元,较传统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大幅提高,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总体来看,精锻科技下半年有望迎来经营拐点,随着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拓展,估值空间有望打开,目前股价对应今年36倍pe,对应明年26倍pe,看明年估值还算合理。考虑到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公司也有一定的补跌压力,如果回调一波或许是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