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吧 关注:77,725贴子:385,347
  • 0回复贴,共1

甲亢病因与治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甲亢病因与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症状:甲状腺肿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动过速、情绪易于激动、怕热多汗、手抖、突眼等。以女性多见,确切病因不明。
  甲亢一病,与中医的“忧瘿”、“气瘿”非常类似。清代《杂病源流犀烛》认为瘿之发生乃气血凝滞而成,近代治法倾向于清胃胆之热。70年代后,主张疏肝化痰、益气养阴为主,多用昆布、海藻、黄药子等含碘丰富的药物。80年代以来,发现碘剂时间不能持久、容易复发,最近统计发现含碘较少的药物有效率最高。
  甲亢合并突眼症在治疗上是一个难题,目前多主张从肝论治,采用清肝明目,滋阴清热等法;也有人在理气治肝方药中,注重桂枝的运用,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甲亢主要是情志内伤、体质因素、饮食失宜。而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常,痰湿凝聚壅结,是甲亢基本病机。甲亢初起多实,久病多虚。
  情志内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复因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痰与气结,壅于颈前而成瘿肿。若气郁日久,或患者素体阴虚,易于化火而成肝火亢盛之势;若痰结日久,气血运行失常,造成气滞血瘀,可使瘿肿坚硬。
  妇女经、带、胎、产、乳等特点也易致阴血不足,成阴虚火旺之体;气郁化火,火旺日久则伤气,导致气阴两虚之证。
  甲亢严重者可能造成许多合并症:
  ●心脏衰竭  长期心跳快速,引起心脏衰竭。
  ●肌肉病变  肌肉萎缩,尤其是大腿、上臂。
  ●骨质疏松  甲亢会增加骨骼的代谢,引起骨质疏松。
  ●皮肤病变  皮肤粗糙,特别是脚的皮肤。
  ●眼睛病变  眼球突出。
  甲亢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肝邪痰结: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失眠多梦,手指震颤,眼周酸胀。舌质红,脉弦滑。
  2、肝火旺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眩晕,食欲亢进,或皮肤瘙痒,肢体震颤,眼球突出。舌红,脉弦数。
  3、阴虚火旺:消谷善饥,面赤恶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眼干睛胀,少寐多梦,肢端震颤,心悸气短,脉弦细数。
  4、气阴两虚:心慌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失眠,腹泻便溏,肢体身重,抑郁善忧,手颤,脉沉细而数。
  中医治疗甲亢,现综合如下:
  1、肝邪痰结
  治法:舒肝解郁,消瘿破气。
  处方:黄药子15克,海浮石25克,海蛤粉15克,广木香7.5克,醋三棱15克,醋莪术15克,陈皮10克,大黄7.5克,生牡蛎25克,夏枯草25克,漏芦25克。
  加减:血虚加当归、丹参;白细胞减少加生黄芪、鸡血藤、鹿角胶;喉部阻塞感加射干;气滞较甚加青皮、乌药;内热较甚加玄参、生地;阴虚火旺加玄参、黄柏;心悸明显加枣仁、远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肝火充盛
  治法:清肝泻火,散结消瘿。
  处方:夏枯草2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连翘15克,生牡蛎24克。
  加减:手抖明显者加白芍、珍珠母、钩藤;肝火亢盛者加黄连、山栀;胃火盛者加石膏、知母;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炮甲珠、瓜蒌、炒莪术;口干,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天花粉;多汗者加浮小麦、五味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软坚散结。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5克,生地24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桑椹子30克,白芍24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黄药子15克,蚤休15克,玄参15克。
  加减:阴虚眩晕加枸杞子、何首乌;眼球突出加草决明、青葙子;心悸失眠多汗加酸枣仁、五味子、生龙牡;口渴心烦加乌梅、石斛;肝阳上亢加珍珠母、钩藤;甲状腺肿大加漏芦、炮山甲、海螵蛸;白细胞减少加虎杖、龟版、杞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散结平气。
  处方:黄芪15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玄参18克,麦冬12克,黄药子9克,酸枣仁12克,生牡蛎30克。
  加减:头晕加杞子、菊花;阴虚风动加龟版、鳖甲、珍珠母;腰困肢软加党参、山药;脾虚便溏加党参、白术、山药,去生地、麦冬;气虚自汗加白芍、太子参。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附:专方治疗
  甲亢专方
  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生地12克,首乌12克,龟版10克,山药12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9,白芍12克。
  加减:脾气虚减轻,减少养阴药用量或药物,加白术、陈皮、建曲;突眼肿胀加杞子、白芥子、泽漆、瓦楞子;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心悸剧加生龙齿、远志。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56例,总有效率为96.4%。
  甲亢Ⅰ号方
  组成::桂枝、白芍、桃仁、赤芍、柴胡各10克,生龙骨、蜜生牡蛎、苡仁各20克,炙甘草9克,茯苓12克,半夏、青皮各6克,生姜2片,红枣3枚。
  甲亢Ⅱ号方:茯苓、丹皮、栀子、桂枝、浙贝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12克,白芍9克,当归8克,青皮6克。
  加减:甲状腺肿大明显加香附、夏枯草、浙贝;心烦加麦冬、玄参、莲子心。
  用法:上述Ⅰ号方适用于心肝火旺或胃热炽盛之阴虚阳亢证;Ⅱ号方适用于心肾阴虚或胃阴耗损之虚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6.7%。
  平瘿复方
  组成:玄参、白芍、丹皮、生地、当归、茯苓各12克,山萸肉、浙贝、青陈皮、三棱、莪术各9克,生龙牡各20克,夏枯草15克,瓦楞子12克。
  加减:气虚去青皮、陈皮,加党参、黄芪、白术;突眼明显加青葙子、菊花、车前子;消渴证重加花粉、知母、石膏、葛根,重用生地、山药;心悸失眠较重加夜交藤、代赭石、炒枣仁、珍珠母。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10例,治愈及显效共9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3%。
  甲亢平
  组成:太子参、生牡蛎各30克,麦冬、玄参各10克,生地、生蛤壳各15克,石斛、浙贝、夏枯草各12克。
  加减:甲状腺肿大有结节加丹参、山慈姑;突眼加石菖蒲;汗多加浮小麦;心悸甚加朱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0例,治愈24例,显效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
  柴胡龙牡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法半夏、生铁落、钩藤各15克,龙骨、牡蛎、生石膏各30克,葛根20克,僵蚕10克,朱砂3克,甘草5克。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须坚持服药1~3个月,不宜随意更改处方。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00例,显效50例,有效4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甲亢丸
  组成:桔红、三棱各100克,半夏、茯苓、海藻、昆布、煅牡蛎、浙贝母各150克,夏枯草200克,黄药子50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服2次,每次1丸。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125例,治愈65例,显效24例,好转2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6%。
  甲亢煎
  组成;白芍、乌梅、木瓜、沙参、麦冬、石斛、扁豆、莲肉各10克,柴胡、桑叶、黑山栀各6克。
  加减:眼胀、眼突出明显者加白蒺藜、草决明、茺蔚子;甲状腺肿硬者加山慈姑、生牡蛎;心率增快明显者加炒枣仁、生龙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病情稳定后,按上述处方配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备服1丸。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60例。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甲亢灵
  组成:煅龙骨、煅牡蛎、淮山药、旱莲草、夏枯草、紫丹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一疗程。或制成片剂,每片O.25克,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1例。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
  消瘿汤
  组成: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象贝、黄药子各10克,白芍、玄参、生地、麦冬各15克,地龙9克,甘草5克。
  加减:气郁明显加柴胡、郁金;心悸甚加珍珠母、丹参;出汗加五味子;手震颤加钩藤;肝火亢盛加栀子、龙胆草;甲状腺肿大加海浮石;质硬加三棱、山甲;突眼甚加蚤休、白花蛇舌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42例。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复方甲亢膏
  组成: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用法: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匙,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50例,结果:症状、体征缓解好转率达91%。
  附案例:
  俞×,女,43岁。患“甲亢”症已7年,经用西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症见两眼突出,甲状腺肿大,形容消瘦,消谷善饥,烦躁乏力,心悸,双手震颤,怕热,易出汗。脉细数(120次/分),舌质红嫩。此气阴两虚,痰凝气滞,故治以益气养阴,疏肝豁痰法。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淮山药12克,首乌12克,龟版12克,鳖甲12克,夏枯草30克,制香附12克。服14剂。
  服上方后症状有所好转,尤以心悸、震颤改善较速,前法既合,毋庸改弦易辙,再连进之。治疗10个月后,乏力、善饥、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症状消失。吸碘试验正常。随访6年,形体增胖,精力亦振,恢复工作后无不良感觉。
  按:本案用益气养阴为主,化痰疏气为佐的治则。若病人大便溏薄每日3次以上,须减少养阴药如生地、首乌,待大便正常后再加白术、陈皮等药治疗。


IP属地:天津1楼2020-09-26 16: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