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丰吧 关注:24贴子:1,129
  • 12回复贴,共1

南怀谨 | 心量要大 福才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9-29 11:12回复
    每人禀赋不同,胖的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有不同。这还不算数,心理的状况不同,古人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人面孔相同的。同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思想是一样的。换一句话说,高明看相的人,看了面孔就晓得这个人的个性思想,以及他一生的成就与失败,这就是卦象,挂在脸上,你不高兴时就挂出来了;你高兴哈哈大笑,脸上也挂了出来。所以一个人心理的现象表现在每人身上。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9-29 11:12
    回复
      我们看相把印堂这里叫明堂,常说明堂亮不亮等等。有些人明堂很宽,有三个指头那么宽,一定度量宽宏;那个明堂窄的,不要问,脾气又急度量又小。再加上眉毛打结的,一定犯法。有几个同学两眉之间很窄,我说你把它夹宽一点吧!我们骂人常说,你搞什么明堂呀?那个明堂就代表你心里头想些什么,大概这些话还流行的。
      ——《我说参同契》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9-29 11:13
      回复
        人生的见解、眼光、思想、见地;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你要修道,要够得上修道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又蓝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样。而我们的眼睛太小了,有时连眼白还看不见呢!当然,观点和气魄都不行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9-29 11:13
        回复
          历史上的英雄们,思想、意境、度量都特别宽大,就是所谓的“意量恢拓” 。我觉得现代的家庭、学校,培养这一代的年轻人,特别需要注意这四个字。现代的青年人,差不多都胸襟狭隘,眼光短浅,他们没有志在天下,也没有志在千秋万世,所以今天的青年,看起来都不可爱。我们现代的青年,生当国家世界多难的时代,如想负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没有高度的修养,以出世的胸襟,做入世的事业,就当然会被现实所困,流于胸襟狭隘,私欲烦恼丛生的陷阱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9-29 11:14
          回复
            所以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一句话就放不开,否则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要处事果决、刚毅,下了决心,又能坚定不移,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庄子諵譁》《孟子与离娄》《论语别裁》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9-29 11:14
            回复
              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看相是科学。有人说,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紧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道理,都是这样的,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9-29 11:14
              回复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像包公、赵清献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这是“君子坦荡荡”。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9-29 11:14
                回复
                  至于小人呢?“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慢慢就变成狭心症了——这是笑话,借用生理的病名来形容心理上的病态,小人永远是蹩住的,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起,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唉!这个社会没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hundan,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心里忧愁、烦闷、痛苦。所以这两句,可以作座右铭,贴在桌旁,随时注意自励,养成坦荡荡的胸襟。
                  ——《论语别裁》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9-29 11:17
                  回复
                    如果心境比较宁静,比较柔和,你看你自己气色也变了,身体精神也好了。如果平常总是多思多虑,所见甚小,一点家庭小琐事也放不开,表面上呢?非常谦和,实际上呢--内心刚强化不掉的,胸襟狭窄,害得自己百病丛生。所以要痛切反省,痛切地忏悔。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9-29 11:18
                    回复
                      心量要尽量扩大,一念清净,就是华严观。现在我给你们显一下华严境界看一下,但并不是耍把戏。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难超脱。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超出身体的方法,把心念从顶轮抛出虚空,上升到无边际的高空,同时下降到无边际的下方,旁边前后左右也是无边无际,把身体的观念空掉。就是这样坐下去,身体的痛苦,知是知道,可是不去管他,痛苦自然减轻,久之可以得定。这时虚空即是我身,我身与虚空无二。我们这个身体不过无尽虚空中一个微尘。要离开这个身体去修,可是也要借着这个身体来证。这样修久了,心量自然逐渐扩大,慢慢就可以与诸佛相接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9-29 11:18
                      回复
                        要知道佛是天人师,胸襟恢宏,不可限量。若以神而言,神的度量都比人大多了,“聪明正直,死而为神”。往往人的度量反而最窄了,有时鬼的度量都比人的度量大。量大,福才大,没有量则没有福气。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习禅录影》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09-29 11:18
                        回复
                          感恩 南师!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09-29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