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时间:成光二年
地点:江宁府
人物:穆牧遥1,穆牧遒1
内容:
正观二十三年,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和阗、阿克苏、喀什噶尔等六处贸易点正式设立,江南丝绸供应新疆贸易所需,牧遒婉拒洋商求购。
成光二年,边海洪涝成患,渔民纷乱,海寇扰边,桑田受灾,蚕死丝尽,生丝减产,织业受到牵连。时东洋、和兰、英吉利、暹罗、朝鲜等处商人再度求购大批江南丝绸,并可预付五成定金,牧遒以为正可解织业维艰,又有可观盈余,且洋商再三请购,足可见江南丝绸之炙手可热,洋商诚意之深。
【第二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府
人物:乌苏广开1,穆牧遒2
内容:
成光三年,寇乱平息,水患得治,万事待兴,准许江南三织造局承办洋商订单。众商人中以东洋、暹罗两处允利最为丰厚,但织业元气未复,承办能力有限,首批贸易丝绸需在二者中择其一,东洋地理位置较近,来往密切,除生丝外多有贸易,更为稳定;暹罗利润更高,朝贡贸易更为频繁,但路途较远,且能力有限,难为长远计。牧遒一时难以抉择。
【第三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府
人物:穆牧遥2,穆牧遒3
内容:
为准备贸易丝绸,需要大量生丝储备,但江浙桑区桑田有限,且因涝灾产丝量受损,有提议“改稻为桑”增加桑田,为牧遒否决,前朝曾施行过此政,难抑土地兼并,得不偿失。去岁淮、黄并溢,苏北沿线多处决口,沿岸大批稻田被毁,仍难以投入劳作,疏浚黄淮平垦出大量滩涂地,不易种植桑树,却可种水稻,运河两岸滩涂常以此为计。
【第四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府
人物:富察宪昊1,穆牧遒4
内容:
受运河滩涂稻田启发,于堂众议,两江内稻田几何?桑田几何?受洪涝灾害损失几何?是否可行?民意如何?遂请议以滩涂地换淹毁稻田,损毁稻田改为桑田。
【第五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府
人物:丝绸商人虞氏1,穆牧遒5
内容:
为承办对外丝绸贸易,除三织造局承织外,另拣选机户协织,有松江绸商虞氏,织机百余,应选协办,收取暹罗商人私礼,极力促成与暹罗交易。
【第六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京城
人物:穆为巘1,乌苏广开2
内容:
江南请议迟迟未得准信,概因户部尚书夏千所阻,牧遒心领神会,书信家侄为巘,隔壁乌苏府串个门。即夏家次子出任步军翼尉,部议准允,责令户部议价,初定以稻田一亩折滩涂地一亩四分,各州府可据实情酌情增减。
【第七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
人物:穆牧迟1,穆牧遒7
内容:
牧遒归江宁,又踌躇半月,仍未有决定。虞氏以诡计献暹罗商人,佯做东洋流寇惊扰,必使两方交易搁浅。海寇初平,追剿余贼,正值敏感时,东海忽闻有流寇侵扰,商船受难,幸得狼山镇绥通营巡防遭遇,未造成伤亡。及至绥通营登岸,流寇似为东洋人,牧遒疑其来者奇怪,暂且按而不发,着命亲信暗查。
【第八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
人物:穆牧遥3,穆牧遒8
内容:
东洋流寇近海掳掠风声不胫而走,边海传言四起,人心惶惶,一时内外哗然,漕河两岸亦有耳闻,牧遥忧心海寇卷土重来,着人查访,追查流言源于渔户,告知牧遒处,要其详加注意,流言起之怪异,必有内情。
【第九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
人物:穆牧迟2,富察宪昊2
内容:
牧遒示意牧迟访江宁知府,道已捉住流寇,审问后知有人通风报信,陆上仍有余孽,请江宁知府及治下各县予以配合,必要拿得此人归案。
【第十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
人物:穆牧迟3,穆牧遒9
内容:
牧遒亲至狼山水师营,暹罗商人按捺不住,虞氏心虚,上下打点探听消息,遗漏蛛丝马迹,为牧迟所获,许虞氏仍可协织贸易丝绸,但需三分虞氏织机,念及暹罗商人厚利,实情隐而不发,将流寇定为二年平乱之余孽。
【十一幕】
时间:成光三年
地点:江宁
人物:穆牧遥4,穆牧迟4,穆牧遒10
内容:
东洋国内生丝量愈盛,近岁东洋国内受天灾生丝减产,宜尽快抢占先机,遂以东洋商人为先。二年寇乱,三年虚惊,欲使边海澄静,贸易来往顺遂,水师不得不内强,窝于内河难以成事,可于松江府旧港设贸易关隘,仅用以与东洋往来贸易商船,水师宜借贸易之机,巡于外洋,名为护航,实为练兵,既保与东洋商船来往无虞,更显上国神威,震慑四邻。穆氏世代经营水师,令召学堂,牧遒履任督抚,兼署织造近十年,促办边疆丝绸交易,悉谙事务,熟练可委,准穆牧遒升任长江水师提督,仍主持对东南诸国丝绸贸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