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第一,人口总量第二,六安在全省17个市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市。但在中国社科院等机构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六安“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率竞争力”两项排名都在全省垫底。六安急切盼望能“挤”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借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东风”实现“突围”。日前,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极力争取之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8+1”的格局中“挤”进了六安市的舒城县和金安区。六安市市长张韶春对记者说:“我们一定把这个机遇当成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打造滨水园林城市
淠河总干渠流经六安市区的部分有12公里长,滨河而建的一条绿色走廊,是现在六安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做梦都没想到这条河能活起来”,63岁的老船民詹克良对这段河的记忆充满了辛酸。
詹克良祖辈都是船民。“我从娘胎里出来就在船上,一直到57岁时才上岸。”詹克良告诉记者,在2002年淠河总干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之前,数百条船只堵塞在总干渠的河道中,大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河水中,水源被污染,甚至影响到省城合肥的饮用水安全。当时,不仅这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周边的社会治安也非常糟糕,“岸上的人都不敢太靠近我们,还给我们起了个‘东海舰队’的外号”。2002年7月,淠河总干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始。六安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河道进行整治,对船民进行安置,使河道周边的环境面貌一新。六安市此举先后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在淠河总干渠的整治同时,六安市又抛出一项总投资达50亿元的城建大手笔——老淠河治理工程,将老淠河城区段近7公里的堤段,建成一个蓄水1800万立方米的万亩水面。届时,沿老淠河的六安城区,将呈现出“清水绕绿城、参差十万家”的美景。有关部门测算,淠河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后,六安市城市水面将增加一个半西湖的水面,一个全国一流的滨水园林城市将呈现在老区人民面前。
六安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是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也是依托六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为招商引资创造一个好的平台。
凭真诚招商引资
会招商还要会留商,让外来企业安心扎根六安创业,是六安近年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特色。
提到选择六安的原因,来自吉林通化的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程培华总经理有很多感慨。他告诉记者,2000年他在深圳一家印务公司当副总时,根本想不到会来六安发展。当年,他被迎驾集团请过来,帮迎驾集团做配套的印刷厂时,他们位于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厂址还是一片荒岗,路都没修好,但市领导对这个印务企业特别关心,经常到工地现场办公,最令程培华感动的是六安市及开发区各级领导对他的真诚关怀,正是这种真诚,坚定了程培华留下创业的信念。
不久前,程培华把妻子从深圳带到六安发展,想开一家美容美体馆,得知此事后,开发区的领导主动帮忙办手续、租房子,给予了很多额外的关心和帮助。程培华向记者坦言:“我刚来六安时,打算干上一两年就走,没想到一干就是九年,现在我已经决定不走了,在六安一直干到退休。”
借“东风”升级产业
提到六安市的资源优势,六安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李修俊的话多了起来。
李修俊介绍,在水资源方面,六安全市水能资源总蕴藏量53.4万千瓦,占全省的12.5%,5大水库积蓄了二类以上优质水源67亿立方米;在矿产方面,霍邱县的铁矿探明储量有16.8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六安还是个农业大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六安的农产品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叫得响的就有皖西白鹅、寿霍黑猪、六安大麻、六安瓜片以及大别山高山蔬菜、水产品等,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潜力很大”。六安在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轻纺等行业都有较好的基础,适合发展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和轻纺产业,而随着合武铁路的建成通车、新桥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六安的交通优势日益突出,非常有利于物流、专业市场和旅游基地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打造滨水园林城市
淠河总干渠流经六安市区的部分有12公里长,滨河而建的一条绿色走廊,是现在六安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做梦都没想到这条河能活起来”,63岁的老船民詹克良对这段河的记忆充满了辛酸。
詹克良祖辈都是船民。“我从娘胎里出来就在船上,一直到57岁时才上岸。”詹克良告诉记者,在2002年淠河总干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之前,数百条船只堵塞在总干渠的河道中,大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河水中,水源被污染,甚至影响到省城合肥的饮用水安全。当时,不仅这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周边的社会治安也非常糟糕,“岸上的人都不敢太靠近我们,还给我们起了个‘东海舰队’的外号”。2002年7月,淠河总干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始。六安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河道进行整治,对船民进行安置,使河道周边的环境面貌一新。六安市此举先后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在淠河总干渠的整治同时,六安市又抛出一项总投资达50亿元的城建大手笔——老淠河治理工程,将老淠河城区段近7公里的堤段,建成一个蓄水1800万立方米的万亩水面。届时,沿老淠河的六安城区,将呈现出“清水绕绿城、参差十万家”的美景。有关部门测算,淠河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后,六安市城市水面将增加一个半西湖的水面,一个全国一流的滨水园林城市将呈现在老区人民面前。
六安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是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也是依托六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为招商引资创造一个好的平台。
凭真诚招商引资
会招商还要会留商,让外来企业安心扎根六安创业,是六安近年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特色。
提到选择六安的原因,来自吉林通化的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程培华总经理有很多感慨。他告诉记者,2000年他在深圳一家印务公司当副总时,根本想不到会来六安发展。当年,他被迎驾集团请过来,帮迎驾集团做配套的印刷厂时,他们位于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厂址还是一片荒岗,路都没修好,但市领导对这个印务企业特别关心,经常到工地现场办公,最令程培华感动的是六安市及开发区各级领导对他的真诚关怀,正是这种真诚,坚定了程培华留下创业的信念。
不久前,程培华把妻子从深圳带到六安发展,想开一家美容美体馆,得知此事后,开发区的领导主动帮忙办手续、租房子,给予了很多额外的关心和帮助。程培华向记者坦言:“我刚来六安时,打算干上一两年就走,没想到一干就是九年,现在我已经决定不走了,在六安一直干到退休。”
借“东风”升级产业
提到六安市的资源优势,六安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李修俊的话多了起来。
李修俊介绍,在水资源方面,六安全市水能资源总蕴藏量53.4万千瓦,占全省的12.5%,5大水库积蓄了二类以上优质水源67亿立方米;在矿产方面,霍邱县的铁矿探明储量有16.8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六安还是个农业大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六安的农产品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叫得响的就有皖西白鹅、寿霍黑猪、六安大麻、六安瓜片以及大别山高山蔬菜、水产品等,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潜力很大”。六安在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轻纺等行业都有较好的基础,适合发展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和轻纺产业,而随着合武铁路的建成通车、新桥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六安的交通优势日益突出,非常有利于物流、专业市场和旅游基地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