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吧 关注:4,407贴子:15,243
  • 15回复贴,共1

关于天有五贼最常见的错误说法:一说:五贼即命,时,物,神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天有五贼最常见的错误说法:
一说:五贼即命,时,物,神功。这解释是胡扯八扯的八竿子打不到的乱解释。牵强附会都难以附会上去。是看不懂阴符经的古人的一个附会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后人因为不懂也就盲目跟风之而已。其实,其说法是根本硬解释也是解释不通的。
二说:五贼就是指五行。比上边那个解释靠边一点,好多了,但是也不是指五行的意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16 11:48回复
    因为人们根本不懂这书主要在讲什么,因此随便乱猜也常会离题万里越跑越偏,不靠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16 11:55
    收起回复
      天有五贼监视万物良心,人有五官去伪存真,东南西北中,仁义理智信,金木水火土,眼耳鼻舌身意,五脏六腑良心为君,三万六千神一体成真人,天地人合宇宙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27 23:24
      回复
        没有信服人的观点和理由,却指摘经典。张果《黄帝阴符经注》乃是注解阴符经的经典典籍,“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禅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黄帝所以代炎帝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尧所以代帝挚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舜所以代帝尧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殷汤所以革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张果以古史的“革命”解“五贼”,确有不当之处,“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或为前人之说,张果勉强解之,未能深悟天地、万物、人之基本属性,未能领悟天道。五行之说为阴阳家所推崇,然而五行最初是自然界的五物,然后推广至五大行星、五官五藏、自然事物等,虽然是万物与人的属性,但于天地则不完全相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6-05 09:40
        回复
          (接上楼)反而是“命物时功神”之说能契合天地、万物、人之属性。仔细思考、深刻领悟会发现,万物、人有生死过程,天地也有,即“命”(宇宙囊括世间一切,故不在此列,即永恒无“命”);反物质依托于物质存在,也具有物质属性;“时”是主观意识能够感知到的客观存在,为一种特殊的能量,世间一切都具备;世间一切的物质与能量(或为反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出功效、功能、功用,即“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故此,“命物时功神”为“天”所具备的五种基本属性,“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能够明见“五贼”(即“五德”)的人会通达。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6-05 10:16
          收起回复
            你说是什么?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2-07-19 21:22
            回复
              命物时功神是天机经的解释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11-15 01:57
              回复
                现在还没一个靠谱的解释吗?五贼在心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12-08 16:33
                回复
                  原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禅解:什么是贼?从字面上而言,贼是褫夺、戕害之意。通俗一点说,能把本属于你东西夺走,并对你实施伤害,这就叫做“贼”!
                  关于“五贼”。
                  坊间对五贼的解释很多,唐人李筌说五贼是五味;大多学者说五贼为五行变化;又有说五贼为“五情”,即哀、思、喜、怒、恐,即为情贼;修道人说为命、物、时、功、神。个人认为还是:修道人所说五贼相对契合,即贼命、贼时、贼物、贼功、贼神。这个五贼思想,主要有张果与太公的解释。
                  太公说:“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次贼时,其次贼功,其次贼神。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
                  估计大多数人听起来就懵了!听我细细讲解:贼是你本来没有东西,但你通过实施抢夺、偷窃而占有的。或换一种方式说: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要说抢或是偷那么难听!只是你从他处假借过来的,本来不属于你的,但你却私自占有了,即占据为已有,这就叫贼!所以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只是你暂时拥有的东西,那么自已心里就要明白:这个本不属于我的,借来的终究还是要还,借的越多,欠得也越多,将来还得也越多,这个就是其中道理之所在!
                  而我们一切有情众生,皆是借四大五蕴一时的和合,形成一个所谓的“我”(身我与心我),“身我”是物质意义上自体的存在;“心我”是心理上,即感觉思维层面上的自体存在,即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即用思维现象,去证明自体的存在。所以这个所谓的“我”,其实不是你自已本有的,只是假借四大(地火水风)五蕴(色受想行识)而形成的,借来的终是要还的,“我命”、“我生”,将来必定是“失命”、“失生”。有了这个认识方向感,就不难理解所谓的“五贼”。
                  一者曰“贼命”。物有天数,人有命数,形成物质在存在或是生命体的存在,都是假借自然之道,所形成一时的存在现象,即现象界的存在,在有情界为众生,在无情界为器世间万物,一切世间存在都是幻生幻灭的。这个“命”表现为我们这一期生命所显现的“存在度”,命有长短(寿夭),即是存在度的问题。即生与死之间,有一期生命现象暂时的存在,而不是绝对的存在与永恒的存在。本没有所谓的“命”,假借自然之道,而幻生出生命现象,即是贼命。其所涉及的是生死问题,所以摆在第一位!因为人类一切问题,都是建立在人类有生命现象之上,生死不成问题,那位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即“皮子不存,毛将焉附?”。打一比方:我们在梦中,有种种问题,面对梦境,也会哭、会笑、会伤心、会难过等等,一但从梦中醒来,梦中的问题自然也不成为问题。同样生死大梦中觉悟过来,轮回六道中的问题,不论是天堂问题还是地狱问题,命有多长,官有多大,财产有多少,子孙多不多,最终都不成为问题!所以贼命者,反失其命。为了这个私我,占据这个主体我,即是一种自我设限,反失去本然无限量的生机,因为就本质界的存而而言,即从本体而言是不生不灭(不生不死),我们刻意取一个“生”法,将来必定走向“死”法。所以对于一切贼的态度:看清贼,识得贼,内贼不生,外贼不起。才有后文所说:“见之者昌”。
                  二者曰贼物。天地万物,皆是大自然造化而生,非为人谋,本无占据之心。人若取物,即为显为物之用。但人心不古,皆为私我之心,占为已有。比如山中那株鲜花,明明在深山之中自由绽放,你非得挖回家中制成盆景,占为已有。物本无归属问题,比如三山五岳,日月星辰,本是天地之造化所生,如果你能搬得动,也一定也会被你搬走。事实上,当你把那株鲜花采回家,事实上就把天下所有的鲜花都排除在外了,都默认为“不是我的”,所以你不得不想尽办法挖来更多的鲜花来庄严自家,心为花之所系,花开则喜,花落则忧,才会有所谓林黛玉的“葬花吟”。即是因爱生苦,因爱生忧,即是作茧自缚。花只是植物的生殖器而已,人类对花的崇拜的底层意识是对生殖器崇拜心理的投射,花外表的美丽只是对人类性交与繁殖的暗示与鼓舞。在梵天看来,一切两性繁殖的生命体,都是有罪的,这也是《圣约》中上帝所说一切人类都有“原罪”理由。就如同我们看畜生一样,一定是前世造孽,才堕入畜生道。同样,佛陀灵山拈花微笑,不是这朵花有多漂亮、多希有,而是考量众生否能现观当下的缘起,是否给这个花贴上属性的标签,形成执碍心,迷失其不垢不净的本来面目。人类基于动物性求生存的本能(“原我”的求存本能),用植物生殖器表达爱,表达良善,乃至表达崇高。打一个比方:有媒体报道,一只猫头鹰感恩人类曾经救助过它,就叼来一只死老鼠送给这个人类。虽然人类不吃死老鼠,但这个人心中亦然欢量无量,起了怜爱之心。同样,我们在修行道场中用一大堆食物斋天,供养诸天时,这些下劣之物,秽气熏天,天众本不受,但基于人类感恩之心,天众恒发善心,愿守护人类这个弱小卑微的生命体。同样,我们用鲜花来供养佛菩萨像,亦有大功德,因为我们借鲜花发起大归依心、大清净心,乃至无上菩提心,必入诸佛菩萨功德愿海,这个属于“借假修真”。所以,世界一切存在之物,本来清净无染,不垢不净,但由人心所设,形成物欲。一切有情生命,盗取天地万物为一已之用,即是贼物,占有越多,越怕失去,挂碍心越强,而且将来还得也越多。所以贪心越强,必定越是贫困。正如《华尔街之狼》中的名言:“只有穷人的钱才好骗,他们愚蠢而且贪婪,韭菜不割,它们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所以不要成为愚痴人,就要懂得守住自家功德法财,而不是求于外财,那个本俱七圣财(与解脱相应之功德资粮),才是我们要守护的。为了贪求外财(名与利)而丧失本俱的无量功德法财,真的是亏大了!
                  三者曰贼时。天地四序,亦为自然造化,循环无限,从未息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亦非刻意为之,形成一种所谓的秩序,即是《道德经》所说“道生之,德畜之”,故能长养万物。但要知道,本来无“时”,即没有一个特定“时间”的概念,是自心认识形成一种“时”的局限性,所以有时间的长短、过去、现在、未来三法的计度分别。而且时间的概念与物质存在的概念是不可分的,正由于看到物象的变化,我们推定了时间的变化,所以“贼时”排在“贼物”之后。比如我们定义所谓的“秋天”,是叶子落子,果实成熟了,天气转凉了等等,一系列的物象变化,感知到“哦!秋天来了”。“时间”的概念,既有我们主体认识的感知问题,也有客体物质存在变化的问题,所以《大乘百法明门论》把“时间”时间这个东西,列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因为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其中含有心法(内在心理感知)又含有色法(外在物质变化的因素),不能简单归为心法(心理现象)或是色法(物质现象)。由上而知:时空观是不可分的,即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不能离开空间谈时间,同样你也不能离开时间去谈所谓的空间。


                  IP属地:福建12楼2023-07-04 08:27
                  收起回复
                    为了不让讲解太枯燥,说一说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且当做故事听,谈谈所谓时空维度问题:坊间大多有一种说法,我们活在三维空间之中,有长、宽、高的概念,即立体概念,这就是几何学上的六面体,何任一个有形的物体存在,都离不“前、后、左、右、上、下”这六个面来定义这个存在。如果加上一个时间轴,就成了四维,这即会解释不明飞行物在空间的瞬移、直角转弯等超自然现象。或者说二维的叠加形成三维、三维的叠加形成四维等,其实,这些理论都犯了机械性错误。我们看到的空间是一种本来就是一种扭曲的状态,我们人类看到的世界,犹如看到“哈哈镜”中的世界,而不是平面镜中的世界,本来是严重失真的,但非得在失真世界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真实,这与梦中想找真实世界是同一回事。时空维度的问题,本质是失真率的问题,不是时空本身存在问题。我们人类形成同一类的业报身,失真率一样,所以看到世界是一样的,本质是大家错得都一样,结果被大家默认为是对的,即凡世间大家所共许的事实,必定就是对的!所以会以“眼见为实”做为判断事实的依据!儒家有一个故事叫“三季人”:草蜢的世界中,只有三季,因为他们都活不过三季,所以孔子对那个绿衣人说“一年只有三季是对的”,而对人类说“一年有四季”,因为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认知而已。同样的世界,每一类众生,感知不同,认知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在法相唯识宗对这种道理名为“相违实相智”,即明明对同一事物大家得到的结论不一样,但在各自的角度看都是正确的,所以《摄大乘论》中有“一水四见”之说,不同类的众生看到同一样东西,结论都不一样,同样是一钵水,鬼见为浓血、天见为琉璃、人见为水,鱼见为窟宅。同样,科学上有“地心说”与“日心说”之辩,我们通过所谓的科学证明,“日心说”是错误的,因为科学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而转的,太阳是我们这九大行星的中心。其实,我们人类真的是冤枉了这位可爱的梵王(基督教中的上帝),所以看《圣经》有时要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不能站在人类自身的视角,他看到的就真相确实是“地心说”,是太阳绕着我们居住的世界转,佛经上说是日月绕着须弥山转。如果修禅定的人,进入初禅后,再忆念眼根之力,同样会看到上帝眼中的世界,果然是太阳在须弥山腰上转动,并且太阳本身不热,只是一面火镜(“火精珠”),太阳中一样有庄严的宫殿宝树,日光天子(太阳神)住在其中,亦有种种欲乐之事。其本质,就是我们人类失真度太大的缘故,所以霍金说我们活在“膜的世界”,即大质量天体会让时空产生弯曲,比如光粒子走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其实不是外在的时空弯曲,是人类有共业无明,内心共同的弯曲,以看到一个共同弯曲的世界。我们看不到须弥山的全貌,只看到须弥山的影子,就如同有一盏灯放在我们面前,灯体被遮住了,我们看不到,却看到在墙上投射出灯体的影子,那个被扭曲拉长的黑影,我们错认为这是灯体。我们看到的须弥山的影子也一样,被投射在银河系的中央,形成那个不可穿越的黑洞,一切凡人与凡物无法进入,对一切未修众生而言,就是“天门”之所在,根本不用派天兵天将去守,未修凡夫永远别想进。所以维度问题,是失真度问题,而不是时间或空间这个因变量的问题。又比如:地球上的香巴拉王国确实存在,只是我们没有修行的人是看不到的,那个地方是为修行人准备的,修行人看到的是一个如莲花的八瓣世界,而凡夫进入藏地看到的是死寂的无人区,就如登月一样,对人类而言,月球白天是八热地狱,晚上是八寒地狱,脱下防护服必死无疑。
                    三者曰贼功。即万物的功用,是建立在有物的基础上,一切事物皆有其功用,人皆贪其所功用,迷于其中,故名“贼功”。贼功,其表相是会给我们带来利益,即得到事物之功用,会形成一种“义利观”,认为做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有利益的,结果陷于其中,无法自拨。也因此,世间人皆在名利场中相互搏杀,皆为名利二字所困。我们之所以把名利看得很重,本身也是自身的局限性。《庄子.则阳》一篇有一个寓言叫做“蜗角之争”,传说古代有一种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小国,左边叫触氏国,右边叫蛮氏国。两个国家为了“主权”而战,伏尸百万,民不聊生,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这个寓言恰恰说明贼功之害。“蜗牛”是本体,喻自然造化之道,两个蜗角是建立在蜗角这个本体之功用,却因这个用,内起纷争,各为一已之私用,反失其本体之大用。同样,我们人类在贪执六根尘之用,反失大道之灵明妙用。坊间对“蜗角之争”的解释,只是用世俗的大、小之利益来比对,为了几百元,放弃了几万亿元,是个看法是不对的。正如电影《济公》中济颠和尚对大种乞丐说:“你今后不要托钵行乞了!”大种乞丐立马说:“知道了,我明天就换一个大盆行乞!”同样,庄子是让我们不要在一切世间法中执取,不是用世间一个更大的利益,代替一个小的利益。要的是出世间无用之大用,而不是世俗世间一切大小之用,这才是庄子的本怀,所以这个世界真正理解庄子的没有几个人。
                    五者曰贼神。神者分辩义、决断义、主宰义。我们在运用事物过程中,对事物的评判分别,形成的主体认知,会凌驾于事物之上,自认为成为事物之主,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肯定,乃至形成“神我”的概念,认为“我在决定发生的一切!”这种固执之心,架设得越精细、越精密,其结果是迷失的越远,恰恰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诚然,一切有情皆有识辩事物之能力,但要知道,我们的的识辩认知作用,亦不过是假借自然之道一时而有的,非究竟之有,将来一样是尘归尘、土归土、来处来、去处去。要知道:第六意识有识辩分别之用,只是一时之假用,即便是想修行,也只是用幻心修幻法而已,修而无修,则用其神而不伤其神。所以我们运用意识思考、思维工作、学习、生活之时,要知道:我所认知的、我所知道的、亦只不过此一时缘起,一时的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没有究竟的对错、善恶、美丑,必定是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必要赋予不变的主宰义,内心就会自我松绑,随处提起,随处放下。那么你此时就在践行《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这个“观”即是开篇所说,即是顺向大道之妙观。
                     了解了“五贼”,就不难理解太公所说:“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
                    解释:凡夫盗取天地造化,形成之有生有死之生命现象,必还原于一,即要断坐生死两端,名之为“以一消”。而众生不解其中的道理,各各自取生死之道,玩味人生(这一期的生命现象),故自缠缚于生死之中,无法解脱。天地造化所生之物,必还原于一,而显物生灭之疾(急,速度之快),即无常观,否则会陷在物的外在的“相有”与“相无”之中,执以为实,形成物欲。其实,世间一切物皆是生灭法而已,如幻而不可得,即便是佛菩萨所留下“灵骨舍利”,也是生灭法,而凡夫亦贪执其中,皆为贪其所利。时间还原于一,而显其前因后果之信实,诚不欺也,然凡夫看不清过、现、未三者关系,就如同猴子分不清早晚,大行“朝三暮四”之事,昧于因果,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世间一切大多皆是偶然,善恶未必有报,故背反于事实,大行颠倒之事。事物之功用,还原于一,显现大功用,天地造化之功,是无功之功,不是刻意取向,是无所执取之功,无厚此薄彼,行平等舍而显其究竟之大恩德,能长养万物故。凡夫贪于外在的恩德相,生颠倒心,得之生恩,失即生怨,有得即有失,故多生其怨。我们日用之心识,是盗取(假借)先天之道,形成后天分辩事物之神识,必还原于一,方显现真实之先验。验者,知也。先验即是先知,正如《道德经》六十四章中所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心不攀取外缘,则能静定安虑,则能发觉事物于未兆之时,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而凡夫贪其外在以事物识辩之知,故有识辩(眼界、心量)大小之碍,皆是属于有局限之知,执于知而迷于知,皆是自我设限的缘故。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不迷、不执,即是大善!大昌!因为什么呢?因为认知道些道理,就有机会从生死轮回幻象中跳脱出来,入于世间而不迷于世间,不为一切世间法所缚,究竟出于世间。


                    IP属地:福建13楼2023-07-04 08:30
                    回复
                      眼耳口鼻意,五贼。
                      疑人盗斧,为眼意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9-14 10:22
                      回复
                        都在引经据典,有没有自己感悟的?


                        IP属地:广东15楼2023-12-21 16:47
                        回复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五行生化过程中暗含的杀机,即为五贼。贼乃戕害之意。生门也是死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2-26 0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