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吧 关注:308贴子:874
  • 15回复贴,共1

【独立思考和观察的练习】谋生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历过真正的谋生的人, 无疑对此过程有直接的和刻骨铭心的感受, 能真正体会谋生之道的深广。 但不排除有极少数对谋生没有深切体验的人,要对谋生指指点点的。 当看到这类文字时, 本道就抱有警惕的心,启本性的智慧,做个独立思考和观察的练习。


1楼2010-02-02 09:13回复
    问:你一直在说我们必须保持觉醒。但是,我发现我的工作总是让我变得很迟钝。累了一天,还要说什么保持觉醒,无异于在伤口上洒盐。
        
          克:先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请让我们一起仔细讨论,看看里面牵涉到什么东西。那些所谓的工作、职业,那些照本宣科的事务,总是使我们大部分人变得很迟钝。有的人热爱工作、有的人则是出于需要不得不工作,总觉得工作使他们越来越迟钝。其实这两种人都迟钝,不论是热爱工作或抗拒工作,其实都迟钝了,不是吗?如果一个人热爱工作,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热爱工作的?他从早到晚想着工作,心里一直牵挂着工作。他已经和工作合而为一,不再能够跳出来观察工作——他就是那行为、那工作。这种人的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人活在笼子里。他和他的工作一起孤绝地活着。他在这种孤绝状态中也许很聪明、很有创意、很细心,不过他还是活得很孤绝。因为他抗拒其他的工作、其他的方式,所以才会变得这么迟钝。他的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逃避妻子、逃避社会责任、逃避无数的需要——的方法。热爱工作的人是这样。另外一种人(我们大部分都属于这种人)则是纵然不喜欢、纵然抗拒,还是不得不工作。工厂劳工、银行职员、律师,不论什么职业,都是如此。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迟钝呢?是工作本身吗?是因为我们抗拒工作吗?是因为我们逃避工作的种种冲击吗?你们了解这一点吗?我希望我已经说得很清楚。换句话说,热爱工作的人,事实上是囚禁在工作里面,他深陷其中,已经是一种沉溺。他热爱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另外一种人抗拒工作,一心想着别的事情,他抗拒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在冲突。因此,我们的问题是:是工作使我们越来越迟钝吗?换句话说,是行为、工作使我们的心迟钝呢?还是逃避、冲突、抗拒使我们的心迟钝?显然,使我们的心迟钝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抗拒工作。但是,如果你不抗拒工作,你接受工作,结果会怎样?结果是工作不再使你迟钝,因为你的心只有一部分在做你不得不做的工作。你生命的其他部分、你的潜意识、你那些潜匿的部分,想的是你真正有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冲突。这样说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如果你们仔细想一下,就会了解我们的心之所以变得迟钝,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抗拒工作、抗拒生活。譬如说,你不得不做某项工作,这项工作需时五到六小时。然后你说:“真无聊,真可怕,我希望我能够做点别的事情。”这时你显然在抗拒这项工作。你的心有一部分希望你能够做别的事情。因为抗拒,所以造成分裂,分裂又造成迟钝。因为你希望自己做别的事情,所以把力气浪费掉了。但是,如果你不抗拒,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你就会说:“我必须谋生,而我要用正当的方法谋生。”
           如果你为了谋生不得不从事某种事情,而你心里又一直抗拒,那么你的心当然会越来越迟钝,因为这种抗拒就好比一边开着引擎,一边踩刹车一样。这部可怜的引擎结果如何?结果是性能越来越迟钝,不是吗?你开车时,如果一直踩刹车,结果如何?结果是你不但弄坏刹车零件,还弄坏引擎。你抗拒工作时就是这么一回事。反过来说,如果你接受了你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是很聪明地做、尽能力所及地做,那么结果又是如何?结果就是,因为你不再抗拒,所以你意识里的其他部分就不理会你的工作,照样活泼有力。你放在工作上的,只是意识的心,其他的潜意识、心的隐匿部分就全都放在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的事情上面。你虽然正面迎向工作,潜意识却会接管过来操作。
    ----摘自《谋生之道》 


    2楼2010-02-02 09:15
    回复
      “如果你不抗拒工作,你接受工作,结果会怎样?结果是工作不再使你迟钝,因为你的心只有一部分在做你不得不做的工作。你生命的其他部分、你的潜意识、你那些潜匿的部分,想的是你真正有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冲突。”
      【本道按】很明显这是一位逃避者的做派,一位没有真正投入过谋生的人的幻想。 这一点需要仔细体会哦。
      有道友不容易一下看清楚, 所以本道多说几句无妨.
      “因为你的心只有一部分在做你不得不做的工作。你生命的其他部分、你的潜意识、你那些潜匿的部分,想的是你真正有兴趣的事情。”
      与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阿Q式的逃避十分雷同。 


      3楼2010-02-02 09:20
      回复
        本道不能说, 这逃避者式的“谋生之道”有问题, 因为逃避者都会下意识地认同。
        本道只能说, 这所谓的“谋生之道”真的荒唐可笑。
        高超的谋生之道有几个例子, 本道贴出来,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1. 庖丁 ---谋生至合道的境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楼2010-02-02 09:26
        回复
          【总结】
          工作和谋生, 是人生最为深刻致命的关切。
          有在谋生中体悟道,与道共舞, 如庖丁,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此句已经点出庖丁合乎道的谋生理念。
          “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文章作者揭示出谋生之道的本然大道, “庖丁”和“解牛”在此处已经是一个符号而已, “庖丁”对应着天下谋生悟道者;“解牛”之本然大道 对应着天下工作之道的共性---都需要“官知止而神欲行”, 都要“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等等。 此种经典是真实而诚恳的, 值得仔细体会思悟。


          8楼2010-02-02 09:42
          回复
            【seconddeath】
            你写得很有道理,我完全同意。
            只是克先生讲的是宗教性的修炼,是出世的学问,追求的是认识自我,认识本心,同佛家的明心见性,属于追求超脱生死的学问。你若是不认可这最终的目的,那么克老先生讲的都是错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夸夸其谈,乱七八糟,胡说八道。
            若你认可这个目的,认为应该或可能有着一种自在自足不灭不生的道的存在的话。你才明白克师的话说的是达到究竟的方法,你的工作,你的婚姻,你的女人,你的爱情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无常的,你可以认为都是不重要的,
            “如果你不抗拒婚姻,你接受婚姻,结果会怎样?结果是婚姻不再使你迟钝,因为你的心只有一部分在做你不得不做的婚姻。你生命的其他部分、你的潜意识、你那些潜匿的部分,想的是你真正有兴趣的女人。这样就没有冲突。”
            你的理解很对,就是要你接受,如果婚姻同样关系到你的生存的话,因为婚姻在这里不是我们认为的神圣美好的,只是一个婚姻的事实,如果你接受自我都是虚幻的,那么谁和谁结婚了呢?谁又会想女人呢?(这是空相)
            如果你根本不同意这种观点,那么放牛娃,任正非还有诸多富豪成功人士,CEO才应该是你追寻的对象,才是你的道。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不用多说了。
            


            9楼2010-06-16 13:30
            回复
              19楼站在一种狭隘的角度区分这道那道的,还“道不同不相为谋”呢。
              道是那样的浩大---其大无外;又是那样的渺小---其小无内。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处不是道的体现,无刻不是道的运作。 从谋生中悟的道,与山野深刹中所悟有何不同? 故道德经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请19楼道友细细体悟。
              相对而言那强说之“道”,却是那样漏洞百出捉襟见肘,让本道看了悲悯不已。
              


              10楼2010-06-16 13:31
              回复
                【繁殖的心】 36楼
                LZ可真会断章取义,敢问您今年贵庚?你有克氏的年龄和经历吗?你对他有多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了多少曲折你可知晓?你没有体验过怎能否定他的某一句话是不对的?你要明白你的所作所为是在趁他不在人世之后对他的抨击。是对灵性大师的不敬,如果克氏只是个普通人,我想你根本不会认识他,也不关心他说的每一句话。我能理解,一有好人说出真理的时候,总有一些人“班门弄斧”,诋毁他、嘲笑他、试图否定他。
                我希望LZ在阅读克氏的作品的时候,是以虔诚、感恩、求知、包容的心态慢慢接受、理解、思考,思考社会的本质、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


                11楼2010-06-27 13:17
                回复
                  36楼,
                  “LZ可真会断章取义,敢问您今年贵庚?你有克氏的年龄和经历吗?你对他有多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了多少曲折你可知晓?你没有体验过怎能否定他的某一句话是不对的?你要明白你的所作所为是在趁他不在人世之后对他的抨击。是对灵性大师的不敬,如果克氏只是个普通人,我想你根本不会认识他,也不关心他说的每一句话。”
                  闻道不问先后, 不在年纪, 不附权威。 本道察觉这克在胡扯,当然会清清楚楚地指出其胡扯之处。 你若对此处有不同看法可以一块探讨, 如果这样,就算观点不一也是正常的。
                  但,你搬来年纪,人生经历等等支开话题,逃避对克氏愚蠢之处的正视,极力展现自己被克氏的权威压服而表现出“丧失基本判断力的盲从”而胡乱臆测,其实是展示你心灵中的混乱而已。
                  “一有好人说出真理的时候,总有一些人“班门弄斧”,诋毁他、嘲笑他、试图否定他。”
                  你怎么就知道他就是“好人”?他说的是“真理”?
                  可不可能本道就在此处说着“真理”, 就是那所谓的“好人”,而你就是那“班门弄斧”,诋毁他、嘲笑他、试图否定本道的人?
                  这种狗咬尾巴的游戏没有新意。 关键是,一个心灵人是否解脱,是否仍然有一个真理代言者在压迫着他的心?
                  所以,你阅读本道文字,不能以你所谓“虔诚、感恩、求知、包容的心态慢慢接受、理解、思考,思考社会的本质、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 的时候,
                  你奢谈什么阅读克氏的文字会有“虔诚、感恩、求知、包容的心态慢慢接受、理解、思考,思考社会的本质、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
                  


                  12楼2010-06-27 13:18
                  回复
                    自由,不是要急着去划清界限,什么是世俗,什么又是你认为的自由?这种划分,本身不也是在局限、画地为牢吗?
                    我觉得自由是在完全地消除内心的恐惧感之后才可能有的。


                    13楼2013-08-24 18:04
                    收起回复
                      说的挺好的


                      14楼2016-03-31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