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_mei吧 关注:33贴子:4,348

回复:扔这里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74年筹拍[倾国倾城],李翰祥捂着心中暗流的乡愁,硬生生在邵氏片场搭起一座故宫来。为了在太和殿前置放几个铜香炉的小事,他跑遍了香港和 九龙的古旧书市,最后从一本线装的《宫廷内幕》中找到依据,才有了汉白玉丹墀下,十八只青铜炉中的香火在殿前缭绕。李翰祥要求一切尽善尽美,先驱们的遭遇 浮现眼前,因此托付邵老板向张彻转达借双生的意愿。然而出乎意料地,张彻把两位爷送走得很爽快。一切不言自明——傅声与戚冠军已经可以独挑大梁。
李翰祥在后来的酒会上主动向张彻敬酒,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7年的《打开天窗甘国亮》中,当年作为筹码的困境,在一问一答中隐忍浮现。
姜大卫:拍了这个戏([倾国倾城])之后,就比较少再同张彻导演合作,不是没有,有,但是少了。那个时候,已经转成有第二个人出来,就是傅声出来了。
甘国亮:现在的回忆就是电影史,就是当时的电影工业是这样的,当时的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当时的人做事的作风是这样的。但是我和你心知肚明,就是,过了这么多年再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姜大卫:整个世界是这样的,电影世界是这样的。
离开张家班后,姜大卫在台湾两年,遭人杯葛、很吃了些苦;狄龙比他多红火了几年,84年接到邵氏的辞退信,在事业的低谷徘徊苦闷。1986年之 前,他们互相看不到、也帮不到对方。狄龙愈发谨慎沉默,尽管偶尔也会放任一下,比如遇到知己朋友,他会喝醉,会疯疯癫癫玩玩闹闹。他说:「你不觉得我一直 很约束自己吗?有时我也应该放松一下的,要不然,我会进精神病院。」
「过去,阿龙和我,可以喝一瓶而不醉,现在只要多喝一点,胃就会疼」,1974年的姜大卫尚知冷热。他与狄龙,于拍摄[倾国倾城]之时决裂,此后整整十年形同陌路。 


33楼2010-02-11 11:37
回复
    戏说张家班 14
    1976年六月,刚刚抵港的戚冠军向记者猛吐苦水,委屈自己三年如一日的片酬,外面的世界水涨船高,张家班的一纸合约则是把自己钉在原地的那 条刻度。更何况张彻的电影从[独臂刀]拍到[八道楼子],主人公从孤胆英雄到组团作案的恐怖画卷徐徐展开:王羽独挑大梁;狄龙姜戴维平分秋色;而戚冠军进 入邵氏的五年,是张家班力显人丁兴旺、群戏昂扬的五年……这个不幸的孩子从来没有尝试过单独主演。戏份如同越分越少的一锅粥,令众僧坐定而心动。
      虽然事态还未恶化到同门师兄弟一人露一小脸儿分饰一百单八将,然而戚冠军初初考入邵氏时,一人单挑十六个武行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了。想当 初拍戏放饭时,大伙儿都围着导演桌吃饭,只有戚冠军散发着艺术家般孤零零的气息,要么一个人啃便当,要么跟一两个新演员凑一凑。张彻叫他过去一起吃,每次 都被他高傲地回绝,张导演也乐此不疲,屡败屡战地每次都要招呼这个木讷的弟子。而如今,恩师的关注点转移到李艺民等新弟子身上,往前推几年,姜戴维那句 「张彻不会再捧我,也不会再捧狄龙,他有了一个新契仔」的悲意,戚冠军此刻稍能体会了。
      与戚冠军合拼张家班新双生的傅声,感情事业都有了归宿:这小机灵鬼一路谎报年龄,与女歌手甄妮结婚时声称自己二十二岁,而他姐姐时年也只 有二十一岁。两个人的婚礼动用了整个美丽华酒店大堂,二百桌筵席与舞台表演的盛况连邵逸夫也赞叹不已:「年轻,漂亮,身体强壮,有钱,有名气,真是什么都 全了!」戚冠军回忆里那个给人捧在手心、与自己「曾一起穿一条内裤,共吃个苹果」的少年,与近年才崭露头角的汪禹俨然一对颇受欢迎的刘家班双生了。
      今时今日,和张家班的合约续约在即,刘家班与佳视都向戚冠军许下优厚待遇,可这木讷弟子只原地观望恩师,盼着加薪好留下来。而旧弟子对张 彻而言,向来是需要和颜悦色择地安放的鸡肋,他把戚冠军的合约转给嘉禾公司。[风雪万里仇]在韩国外景地等了一个多月,戚冠军只当没这回事儿,与嘉禾失之 交臂。待明白过来与张家班的缘分尽了,他才看清眼前十多部片子等着自己。台湾不错啊,有人情味儿,戚冠军选了王羽的第一公司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36楼2010-02-11 11:39
    回复
        猜想王羽这位大师兄的形象在张家班弟子眼中,必定随着时运变来变去:或横眉冷对的师门叛逆,或同病相怜的弃儿,或自谋生路的探索者。 1976年,王羽与姜戴维合组「王姜公司」,两版[独臂刀]迭加出[独臂双雄]的新瓶旧酒,张彻声称对此不知情,流露出某种孤寡老人才有的哀怨。同年七 月,邵氏再告王羽侵权。两场官司也没有熄减王羽对独臂英雄的爱好,版权纠纷只不过让独臂刀王抛却兵刃,衍生出[独臂拳王]、[独臂拳王大战血滴子]、[独 臂拳王勇战楚门九子]等影片,十几年间照拍不误。
        亦舒说张彻自傅声之后,没有做过「大事」。1978年,张彻在[广东十虎]的拍摄间隙,为自己从台湾招收的六名新弟子举办摄影会:江生、 孙建、罗莽、韦白、鹿峰、郭追,记者们需牢记的名字数量多过奥运福娃。张家班旧弟子的辉煌是少年们暗藏心底的熠熠梦想,是可望不可即的天边星光。新弟子们 一签八年,均分恩师的宠爱,心安理得地将张家新班的故事拉开帷幕。
        「以前的张家班,你可称之为大班,现在的张家班,你可称为小班,我现在给他们六个人同等的机会,你知道,这事像赛跑,虽然一齐起步,未到 终点必有先后,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是必然的,那只有各安天命了。」张彻说:「我捧新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打十几年前开始,我就不是捧一个一个,记 得吧?王羽是跟罗烈一起捧的,狄龙是跟姜戴维一起捧的,后来加入陈观泰和王锺,不是四个人一起捧过吗?捧傅声的时候,我也同时捧戚冠军。」张彻说:「不过 后来王羽是比罗烈红……傅声又比戚冠军受欢迎罢了。」
        记者们交换意味深长的眼色,知道张彻在比较王羽与罗烈,傅声与戚冠军时,「故意」的漏掉比较姜戴维与狄龙。
        「张导演,六个打仔中,你最喜欢谁?」有人不甘心地故技重施。
        「都喜欢。」张彻还能怎么答? 


      37楼2010-02-11 11:39
      回复
          王钟比李修贤更加乖顺,只要邵氏肯将他外借台湾,出走的话语还未落定,续卖邵氏的合同已经签好了。尽管按姜大卫所言,去了两年台湾,整个人与 时代脱节,但如果可以坐时光穿梭机去古代运回宝藏,归来时无非一身古装惹人笑笑,谁又真有怨言呢?蔡澜举过另一个张家班成功穿越的例子:“七十年代中,有 罗烈这个名字,片子就能卖埠。主演的是多少,客串的又是多少。罗烈有戏就接,他怕麻烦,说一天一万港币可也,创造一天一万的演员,罗烈是第一个。在一九七 七年,罗烈拍了三十一部电影,是许多演员一生也拍不到的数目。因为主演的卖得比客串高,台湾制片人付一万港币请了罗烈一天。拍一天戏怎么当主角?请听我细 说,罗烈全家被杀,他大声发誓报仇,说完把脸一罩,替身为他拍完全片,在同一天内,罗烈又拍了一个杀死全部敌人之后脱下面罩的特写,大叫此生痛快也。”
        张家班的旧事讲久了,有时候啊,连说书人都觉得自己的所在并非人间,偶尔有些段落暖人心窝,偶尔仍忍不住想起另一个师生间的故事——
        话剧《台湾怪谭》中,学生向老师苦诉心中的疑惑:“老师,我的心好乱,什么都抓不到,什么都掌握不住,一切都好虚幻,我需要一样价值观念可以挽回我对生命的信心。”
           “孩子啊,我们都知道生命无常。”
           “是。”
           “但是在一切无常中,有一样东西比较是稍为有常一点。这一样,你必须掌握住。”
           “老师,是‘爱’!”
           “孩子,是‘钱’。 


        39楼2010-02-11 11:40
        回复
          戏说张家班16
          1974年,张彻率剧组到彰化为〔八国联军〕拍摄外景,数名武师的空缺招揽来一群热忱的台湾年轻人,在杂技团表演走壁绝活的陈举陆也在其中,因为 他性格活泼开朗,绰号「古锥」(闽南语「可爱」之意)。此前,他做过铁工、盖过房子、当过贸易公司的小职员,来张家班应聘时,他新婚的妻子正幸福而茁壮地 孕着,家中需要钱,这个十四岁开始跑江湖的小哥儿,选择了武师这一稍稍稳定的职业。不久,张彻开戏〔红孩儿〕,不露声色地叫他来试了镜——「后来导演跟我 说,他对我是一见钟情。我呀,我却见他时连话都说不出来,双脚在发抖。他好威风呀!我拼命祈祷,希望有份,因为我几乎每部张导演的戏都看过,你不知道张彻 两个字在台湾多大。」也许是听人家「古锥古锥」地叫多了,张彻特别为这年轻人取谐音「郭追」做艺名。
          张彻并不仅仅看中了郭追的可爱,也细细考量了他的身手:「郭追在台湾是杂技表演者,屡次出国表演,我试看让他『走壁』,结果,他能做到,走壁的道 理跟电单车特技表演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利用冲力疾上,问题是要『轻』、『快』到什么程度。你们不妨看看郭追在『五毒』中的走壁功,也就说明,我拍『五 毒』,选用演员的原则是对的:不求大牌,只问身手。我一向认为表演能力为任何演员所必需,此乃不待多讲的基本条件。」
          在身手方面,郭追完全符合张彻的要求,而其他方面则有待细致磨砺。初来香港,郭追听不懂粤语,常受戏弄,又牵挂在台湾的妻子,浓重的乡愁对比着眼 前稀薄的人情,一会儿说要走,一会儿说要解约。多少次这位异地青年迷惘的谈心,直把张彻往知心爷爷的路子上逼。被一个人的某一部分所吸引,要不要也包容了 他的另些部分,这需要有智慧的掂量。整块鸡肋当然不可救药,但连着肉的那块硌人骨似乎可以暂时容纳。张彻看准了香港是块磨人性子的宝地,随着阅历增长,可 接受事物的数量突飞猛进,前一刻的任性只为后一刻平添笑谈。此刻无非被磨磨耳茧,张导演是稳赚的。
          


          40楼2010-02-11 11:40
          回复
            受同样待遇的还有一签八年的罗莽,此人奇特的思路常使他显得与众不同:「我这个人,生活经验不多不会应付人事。有时我说一句话,方小姐脸色都变 了,幸好她知道我笨拙,她安慰我:算了,不说也说了。」——心底耿直不谙世事呢,换个环境也许是值得珍视的品质;笨嘴笨舌讲错话呢,换个对象也许可以变作 趣事一件,只不过这里是张家班,特别还是在走下坡路的张家班。「罗莽是实实在在的傻仔。」张彻如此对记者说,尽管「傻仔」是一种爱称,转念想想却存在着丝 丝隐忧。还来不及想清楚是否要对这么一个人下注,早有恒生电影公司许诺罗莽一年三部主演电影的待遇,张彻匆匆拉了罗莽签了邵氏,在纸上写了主演两个字给他 看。可见,人常被突然出现的竞争者冲昏头脑。
            张家班的弟子们结局虽大抵相似,却也略有不同。1981年,郭追在张彻的支持下,与共赴港发展之演员江生、鹿峰回台湾自组公司,导演电影〔术士神传〕(又名〔忍术〕)。同年,罗莽被张导演招呼了一句,毫无心理准备地下山了。
            「想起当日下山的情景……你知道我是怎么下山的吧!有一度,我是要张彻放我走啦,因为我在他的戏里,总是早死,一早就死了,我觉得这样,对我不好,后来,他开少林与武当,又捧我,我就不再打算走……我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形下,让他叫下山的。」
            「每个人,都有一天要离开他师父的。」记者说。
            「可是,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我当时还坚信飞狐外传的胡斐是我,我完全没有跟别的导演打交道,套交情,他忽然叫我下山,我措手不及。那是快要过农历年的时候,我晚上还做梦。」
            「梦见什么?」
            「年初一大清早,我梦见有人叫:桂治洪找你拍戏,桂治洪找你拍戏。我醒来,发觉是梦,十多天后,小桂真的找我……只是我运气不好,他的万人斩不卖钱,原想拍的武打片就搁下了,我好喜欢那剧本,希望他会开。」 


            41楼2010-02-11 15:27
            回复
              戏说张家班18
                1978年,邵氏公司出面澄清,李翰祥赴内地拍片的消息纯为谣传。1981年初,李翰祥筹组「新国联影业公司」,在美开拍[红牡丹]一片;同年,张家 班第二代弟子姜大卫脱离邵氏;一直以永动机形象示人的张彻导演,在第五代弟子们屡战屡败的票房成绩面前低下头来,宣布计划在两年后退休,从廉颇老矣的阴影 中全身而退,过上安逸、恬淡、没有番茄酱的晚年生活。当然,我们知道,他后来没有退休,甚至又像母鸡般生生不息地孵出了第六代弟子。参考张彻导演年轻时, 为了得到邵氏编剧一职而递交辞职信的旧事,宣布退休的姿态也许是一种撒娇式的策略,企图带给影界和观众某种看一部少一部的淡淡哀伤。但观众是最无情的 (午夜场观众不仅无情,还暴力),一般来说,对待拍鸡肋电影的导演,普遍有着「你要舍得死,我就舍得埋」的决绝。
              1982年九月,李翰祥为内地拍摄了[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部电影,邵氏功臣蓄谋已久的集体越狱愈演愈烈。[五盾忍术]、[神通术与 小霸王]、[喜神报仇],张家班连连票房失利;即便凭借师徒恩情再度拉来傅声出演的[神雕侠侣],也同样成绩平平。这一年,最卖座的电影是嘉禾出品、许氏 兄弟主演的[摩登保镖],观众们趋之若鹜。许冠文原本是邵氏无线《双星报喜》电视节目主持人,1972年的某日,李翰祥陪太太打麻将时在电视里看到许冠 文,被逗得哈哈大笑。不久,许冠文主演了李翰祥执导的[大军阀]一举成名。1973年,邵逸夫收到许冠文[鬼马双星]的电影剧本,后者希望和邵氏合资拍片 平分利润,被邵老板以剧本太差为由断然拒绝。
              1973年六月,张家班组建的长弓公司首部电影,据张彻说,原本是为许冠文度身订造的[七面人],鉴于邵氏方面与野心勃勃的许冠文不欢而散, 长弓的创业作也就换了傅声主演的[方世玉与洪熙官]。好在,傅声正如[马永贞]中的陈观泰一样,一炮而红。张彻已经忘记他与许冠文那次谈话的时间:「究竟 在他离开『邵氏』前后,但事情发生差不多在同事是可以确定的。因为就在许冠文即将离开『邵氏』未入『嘉禾』时,我自组『长弓』的『打炮戏』,原想找许冠文 的,如现在流行说法之『度身订造』,一个人一起种不同面貌姿态出现,片名好像就叫『七面人』,已记不清楚,反正许冠文不能来拍,我对那剧本已消失兴趣,后 来落在一个不高明的导演手里,听说拍的很差」,张彻导演还特别找补了一句:「是听说,我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七面人]的主演是姜大卫,而那位不很高明的导演则是张家班曾经的御用摄影师鲍学礼。唉唉,按李碧华的说法,「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以上的多余,都比不过张家班过气弟子的多余那么多余。
              许冠文回忆这件事说:「我记得有一日,张彻的助手打电话给我,说『导演想跟你谈谈』,我立即想着:『哇,这回太幸运了,待会拍[独臂刀]下集 找我来演。』夜晚在床上立即捆上一只手,拿着一把界尺就学王羽四处摆,通宵之后就打电话给他的助手。他说:『不是啊,导演不是找你演武打角色。』我说不要 紧,因为我知道他拍文艺片也很厉害,曾经拍过[阿里山风云]这样的片子,自己作了那首『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这歌唱到现在。于 是我想着太幸运了,我不演武打主角而已,但我可以演帅哥小生啊,那时我这么以为,立刻找辉哥(陈文辉)给我画双眼皮,因为我对自己的眼睛小很敏感,我知道 如果眼睛小,就没办法演帅哥小生。于是,在学画双眼皮之后的某个星期日,半岛酒店的Coffee Shop,我走进去面对这位上帝,还要穿戴得俨然谢贤那样,穿上最新的名牌。他说:『Michael,我们想找你客串一个跛脚的蚕虫师爷。』蚕虫师爷就是 律师,我说:『不是真的吧?』他说:『本来是真的,但我看到你的样子,整个人这么有型,又不像蚕虫师爷,改天再见吧。』结果我连蚕虫师爷都没得做。我举这 个例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可以让大家想想,当时张彻先生在广大观众的心里,或是在我们电影界人的心里,份量和尊敬何等的大。」
              可想而知,当年每一位新人都带着「啊,张家班,你孕育了王羽、孕育了狄龙、孕育了姜大卫,你接着再孕育我」的态度膜拜着张彻,但真正的永动机并不存在,十年后,这位老人的能量正在一点一点消耗殆尽。
              1983年,张彻导演没有如愿退休,在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在内地取得巨大成功背景下,于香港本土屡败屡战的张彻不禁心动, 组建了长河电影公司,永动机又隆隆地缓慢转动开了,首部电影[九子母天魔]果然出师不利。张彻又想到新招数,集合此前张家班几代弟子,开拍[上海滩十三太 保],爱国义士团伙儿保护民族英雄的故事情节,类似今日的[十月围城],阵容同样强大到……像一部赈灾电影。


              43楼2010-03-09 0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