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朋友圈上看到这句话的你,突然间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仿佛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于是你暗暗发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认可。你感觉,看到这句话*****逆袭的开始,于是你点了个赞并且转发。
嗯,马上就要开始努力奋斗了,看书……
才过了15分钟,你惦记着刚刚转发的朋友圈有没有人评论,打开手机,没有人点赞也没有评论,有些失落。
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条:“现在努力,只为有朝一日与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这句话说得贼棒啦!于是你热情澎湃地点了一个赞,并且发起了一个集赞做作业的活动,你要让所有人都见证你所付出的努力。
“集够20个赞今晚做完物理作业”
“集够30个赞今晚做完数学作业”
……
接下来,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评论回复以及不断的互动当中,当你晃过神来,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
很多同学总会抱怨自己学习压力太大,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时间根本不够。那现在,你终于知道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吗?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吗?
如果你想改变,为什么不勇敢一点承认?“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很多学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强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到底。
然而,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计划制定之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三分钟热度,总之就是执行不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计划定了也没用。
所以,如何让自己的计划能够真正被执行下去才是所有问题的重点!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高质量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性、可拆解、可反馈。
换句话说,制定任何一个目标,都要先自我反思下面几个问题:
1. 我的目标,真的是一定要实现的吗?
每次制定目标的时候,都发自内心地问问自己,这个目标非实现不可吗?我想上重点高中,是真的想上,还是说说而已?还是觉得随便一个其他学校也能接受?
首先,衡量大目标是否值得实现,是否能给现在自己带来有意义的收获,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价,也值得自己为此付出努力。
因而,必要性往往会要求目标至少比现状要更好一些,才能激励人向着目标去提升自我。进一步,要思考小目标和大方向之间有没有关系。
比如“把英语成绩提高到140分”这个小目标和“上重点高中”这个大目标就是相关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和大方向关系更密切的小目标。
很多同学,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往往在经过理性判断并付出一些时间后,就放不下了,于是不断在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而且往往用牺牲精神来**自己。
必要性实际上要求制定目标的人,在不同的目标当中做出取舍和选择,衡量实现每个目标需要付出的代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上。
2. 我的目标,在努力后有可能实现吗?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毫无任何意义,反正也实现不了。甚至在进入执行阶段后,就会成为不去努力的托词。
目标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而一个不重视自己目标的人,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我的目标,是不是只是一种可能性?
好的目标首先要具体到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附加选择,因为目标不等于可能性。
一个目标越是具体,越容易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出高效的计划,也越容易激发出实现目标的动力和上进心。在思考目标的过程中进行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具体,本身也是在反思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思考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恐惧。
比如“提高英语成绩”作为目标,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阅读来的实际。
一个不够具体的目标缺乏一个清晰的边界。进一步说,在模糊化目标的同时给自己太多的退缩的借口。
4. 我的目标,能不被分步去完成?
一个大的目标应当能拆解成几个可衡量的小目标。
比如从“考上重点高中”这个大目标当中,分解出“英语要上140”这个大目标,再往下分解出“提升单词量”、“提高英语听音辨音能力”、“掌握考试中的语法现象”、“减少阅读失分”、“减少完形失分”等一系列更加细化的子目标。
再将每一个子目标变成可衡量的小目标。
比如“提升单词量”就可以往下拆解成“在年底前熟背1600词”和“中考前拓展额外词汇量达到3000词”等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标。
5. 我的目标,有没有一个客观的进度条?
目标在从开始执行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应当能够检验自己目标完成的进度和成效。
比如“初三上学期熟背1600词”,就可以平摊到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个背单词计划。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使得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检验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是否得到完成。而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是在给自己一个正向激励,了解完成目标的进度。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不但保证了执行的效率,也能够在懈怠时给自己压力,督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了解了什么样的目标是可执行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当你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你要怎么把它落地,也就是坚持完成它。
在朋友圈上看到这句话的你,突然间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仿佛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于是你暗暗发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认可。你感觉,看到这句话*****逆袭的开始,于是你点了个赞并且转发。
嗯,马上就要开始努力奋斗了,看书……
才过了15分钟,你惦记着刚刚转发的朋友圈有没有人评论,打开手机,没有人点赞也没有评论,有些失落。
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条:“现在努力,只为有朝一日与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这句话说得贼棒啦!于是你热情澎湃地点了一个赞,并且发起了一个集赞做作业的活动,你要让所有人都见证你所付出的努力。
“集够20个赞今晚做完物理作业”
“集够30个赞今晚做完数学作业”
……
接下来,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评论回复以及不断的互动当中,当你晃过神来,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
很多同学总会抱怨自己学习压力太大,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时间根本不够。那现在,你终于知道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吗?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吗?
如果你想改变,为什么不勇敢一点承认?“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很多学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强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到底。
然而,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计划制定之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三分钟热度,总之就是执行不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计划定了也没用。
所以,如何让自己的计划能够真正被执行下去才是所有问题的重点!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高质量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性、可拆解、可反馈。
换句话说,制定任何一个目标,都要先自我反思下面几个问题:
1. 我的目标,真的是一定要实现的吗?
每次制定目标的时候,都发自内心地问问自己,这个目标非实现不可吗?我想上重点高中,是真的想上,还是说说而已?还是觉得随便一个其他学校也能接受?
首先,衡量大目标是否值得实现,是否能给现在自己带来有意义的收获,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价,也值得自己为此付出努力。
因而,必要性往往会要求目标至少比现状要更好一些,才能激励人向着目标去提升自我。进一步,要思考小目标和大方向之间有没有关系。
比如“把英语成绩提高到140分”这个小目标和“上重点高中”这个大目标就是相关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和大方向关系更密切的小目标。
很多同学,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往往在经过理性判断并付出一些时间后,就放不下了,于是不断在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而且往往用牺牲精神来**自己。
必要性实际上要求制定目标的人,在不同的目标当中做出取舍和选择,衡量实现每个目标需要付出的代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上。
2. 我的目标,在努力后有可能实现吗?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毫无任何意义,反正也实现不了。甚至在进入执行阶段后,就会成为不去努力的托词。
目标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而一个不重视自己目标的人,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我的目标,是不是只是一种可能性?
好的目标首先要具体到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附加选择,因为目标不等于可能性。
一个目标越是具体,越容易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出高效的计划,也越容易激发出实现目标的动力和上进心。在思考目标的过程中进行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具体,本身也是在反思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思考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恐惧。
比如“提高英语成绩”作为目标,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阅读来的实际。
一个不够具体的目标缺乏一个清晰的边界。进一步说,在模糊化目标的同时给自己太多的退缩的借口。
4. 我的目标,能不被分步去完成?
一个大的目标应当能拆解成几个可衡量的小目标。
比如从“考上重点高中”这个大目标当中,分解出“英语要上140”这个大目标,再往下分解出“提升单词量”、“提高英语听音辨音能力”、“掌握考试中的语法现象”、“减少阅读失分”、“减少完形失分”等一系列更加细化的子目标。
再将每一个子目标变成可衡量的小目标。
比如“提升单词量”就可以往下拆解成“在年底前熟背1600词”和“中考前拓展额外词汇量达到3000词”等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标。
5. 我的目标,有没有一个客观的进度条?
目标在从开始执行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应当能够检验自己目标完成的进度和成效。
比如“初三上学期熟背1600词”,就可以平摊到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个背单词计划。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使得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检验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是否得到完成。而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是在给自己一个正向激励,了解完成目标的进度。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不但保证了执行的效率,也能够在懈怠时给自己压力,督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了解了什么样的目标是可执行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当你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你要怎么把它落地,也就是坚持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