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526贴子:10,033,084

【捶碎红楼】贾探春:无耻的权欲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这年头妖孽特别多,在下也发现了一些关于红楼的妖文(爱好和平者可以把这个妖字理解为中性词),放在这里,给各路高手看看
2、本人只负责找妖,文章内容与本人无关,文章的立场不代表本人的立场,要吐口水的千万不要伤及无辜
3、友情提醒:这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开明的世界,如有内容不符合口味请尽量克制,避免掐架,谢谢
本文出自 江湖夜雨 捶碎红楼
对于探春,《红楼梦》中给予她的评价是相当好的。回目中称其为"敏探春",判词里也夸她"才自精明志自高",以致于有不少朋友都对探春非常喜爱,并认为她是大观园中唯一敢作敢当,有谋有略的女中丈夫,拥有政治家的风范。
     说探春拥有"政治家"的风范,这个我倒承认,但是正如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说过的那样:
     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的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控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
     所以探春虽然也生得十分美丽(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但是江湖夜雨对她一点也喜欢不起来,因为上面做为"政治领袖"的三个条件,探春倒是都具备,但她却一点也不可爱。我们来看一下暗藏于探春身上这许多令人生厌的气息:
     1、探春之残忍无情:
     探春常不满意自己是赵姨娘所生,身份是庶出,从而低人一等。于是她就经常把仇恨发泄在自己的亲生母亲身上,甚至不惜踩着自己的亲娘的头向上爬,来讨好王夫人等。最为恶心的一幕发生在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回目中称之为"辱亲女",其实是颠倒黑白,依江湖夜雨看,根本就是探春"辱亲娘"来着,而且也不是什么"闲气",搁谁身上谁也会生气。我们且再仔细看一遍书中所写: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
     探春的亲舅舅(当然人家探春不认)死了,按规矩要给点银子作丧葬费,当时正值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理事。李纨厚道,就说依袭人的例子给四十两银子(袭人是破例多给了的),本来这样就算了呗,偏偏探春拿腔作势,要显示出她"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嘴脸来:
     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一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帐留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去了。
     我们看在这种事情上,弹性还是很大的。赏二十两看来是最低的,高的赏一百两的都有,当然给一百两的说是有"原故",但我们知道"原故"也是可以随便找的,只要有心多给银子,有"原故"固然要多赏,没有"原故"创造"原故"也可以多赏嘛。然而探春却故意刁难,按最低标准给赵姨娘发放这笔钱。
     作为探春,是不会不了解自己的亲娘赵姨娘的脾气的,如果她是个善良的好姑娘,一方面不好徇私多给,但一方面也不愿伤了自己亲娘的心,那她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暗中加上去给赵姨娘,然后再软言款语地解释一番,想来赵姨娘也不会生那样大的气了。依探春的聪明,不难想到这个办法,但是探春是有目的,那就是故意要让赵姨娘来大闹一场,以后传到王夫人的耳中,好证明自己是坚决站在王夫人阵营中的。



1楼2010-02-16 18:28回复

         所以很自然就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李纨也站起来劝。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
         平心而论,赵姨娘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的。赵姨娘虽是姨娘,但是毕竟生有贾环和探春这样一子一女,按旧时的观念也是贾家的"有功之臣"。而袭人只是个没有"转正",尚待进一步考察的"准姨娘"。就算仿照现在单位上的考评标准,赵姨娘的"工龄"也要比袭人多得多吧。用赵姨娘的话说就是"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而赵姨娘得到的银子不但不比袭人多,反比袭人倒少一半,这怎么说也让赵姨娘心中不平。而探春并不好言劝慰,而是摆出一付公事公办的面孔来: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
    我们看探春这番道理,是说一切都应该是太太(王夫人)作主,自已不敢擅自多赏,如果是王夫人高兴,赏个房子给人也没有什么,但现在王夫人不在家,一切就要从严要求云云。这必然令赵姨娘心中很不快还算罢了,探春居然又说出一番更让赵姨娘寒心的话: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探春当面撇开自己的亲娘,口口声声说"太太满心疼她",却因自己的母亲之故,王夫人"几次寒心",对她不信任了。现在王夫人开恩让探春管家,探春受宠若惊,所以生怕"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这句话倒说得比较实在,探春正是权欲熏心的那种人,"猛踩"自己的亲娘赵姨娘,无非就是想讨好王夫人罢了,好让她得到管家的权力。她太太长,太太短,根本没有将亲生母亲赵姨娘放在眼里,这番话果然激怒了赵姨娘:
         赵姨娘……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赵姨娘气的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此时,赵姨娘终于忍耐不住,直接质问探春,做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为什么只顾"讨太太的疼",却把亲娘和亲舅等撂在一边,视如陌路之人?赵姨娘当然也知道,探春之所以会这样,正是要"拣高枝儿",投奔有权有势的王夫人一边。
    


    2楼2010-02-16 18:28
    收起回复

           所以说,探春做法并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为,就算是在旧时的条件下,她还是有选择的。
           2、探春的谄媚功夫:
           探春其人,深谙"厚黑学"精髓,对于谄媚有权有势之辈也有一套功夫。比如,她对贾母和王夫人等是着力巴结逢迎的。第七十六回中,贾府虽然没有被抄,但大观园中的女儿先自散的散,病的病,这中秋之宴甚是凄凉无味,于是黛玉和湘云就溜出去自行联句作诗,后来迎春、惜春也熬不住去睡了,只有探春却一直陪着贾母和王夫人等。探春也没有白等,终于博得贾母夸道:"只是三丫头可怜,尚还等着",别看这是小事,探春之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在书中第四十六回,探春更是抓住了好时机表现了一番。当时贾母听说贾赦非要娶她身边的鸳鸯时,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却将王夫人劈头盖脸地骂起来: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 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本来李纨已带了众位姑娘出去,但探春此时却不愧是书中说的"有心的人":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
           可想而知,探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王夫人辩护,替王夫人剖清了是非,这份"拥戴"之功,王夫人必然会记在心里的。不单对王夫人,探春对宝玉也是十分用心巴结的。第二十七回中说道探春用上好的绫罗给宝玉做了双鞋子,贾政看了都说"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可见是花费了不少财力人力的。其实贾宝玉也并不是缺鞋穿的人,探春是有意巴结,而她对自己的亲兄弟贾环,却不理不睬,视如路人。这当然也引起赵姨娘的不满:"正经亲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而探春怒道:"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看来探春是时时刻刻要和亲生母亲赵姨娘和亲弟弟贾环划清界限的,有人可能说,贾环和赵姨娘确实令人生厌,但是反观人家薛宝钗,却不这样刻薄,送礼物时,连贾环那里同样也给一份。无论如何,探春做的确实又狠又绝,很有政客的素质。
           正是靠了这些平日里攒下的"资本",探春才可以堂而皇之地主起了家政,大刀阔斧地发号施令。有人常大赞探春在抄家时的"英勇气概",并敢于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耳光,殊不知,探春为什么有这样牛的底气?她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下"王善保家的"到底是何人物,"王善保家的"本是邢夫人的"得力心腹人",同时也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的邢夫人生事",所以这"王善保家的"固然是王熙凤暗下恨之入骨的人,就算是王夫人,也对她没有什么好感。邢夫人和王夫人虽然面子上没有什么隔阂,但内心中也是敌对的。所以在晴雯对"王善保家的"发脾气时,王熙凤却是"心中甚喜",只碍着邢夫人的脸,才"忙喝住晴雯",晴雯是个直率丫头,没有什么心机,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刚受了王夫人一顿窝囊气,而探春却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人,她的行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探春借势猛抽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既显示了自己的威风,又变相地讨好了凤姐和王夫人,可谓一石二鸟。探春之所以能大出风头,人家背后是有靠山的,那就是王夫人这位不显山露水的"善人",这正是她最大的靠山。
      


      4楼2010-02-16 18:28
      收起回复

             3、探春所谓的"管理才能":
             不少读者受红学评论的影响,常觉得探春志向高远、精明强干,有很难得的理政理财之能。甚至有人夸道:"作者为探春精心安排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探春亮起她的宝剑,撕裂了黑暗时代的一角",好像如果让探春一直管家,贾府就能摆脱衰败的命运似的。我们且来看,探春这些所谓的"改革",真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吗?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种种措施,无非也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改善一下贾府的财务状况。通俗点说,开源就是能"搞钱",节流就是会省钱。应该说,开源比节流要更重要,比尔·盖茨就算天天吃鲍鱼、熊掌也吃不穷,靠救济金生活的贫民再啃窝头也攒不了多少钱。在搞钱方面,探春打的是大观园这个园子的主意:
             我因和他们家(赖大家)的女孩儿说闲话儿,他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个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起来,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探春眼界之浅陋,没的让人笑掉了牙齿。依我看,探春千方百计想和赵姨娘划清界限,其实她还是继承了赵姨娘的遗传基因,小家子气十足。赖大是什么人?原来贾府的奴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家?咱贾府是什么样的人家?一个小老板开的小饭铺门前可以弄上冷饮摊卖点冰棍儿,晚上整大排档烧烤,会多出不少收益,但是钓鱼台国宾馆也这样搞行不行?所以,这其实是很失体面的事情。所以后来宝钗也委婉地劝道:"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而且探春这个"承包责任制"确定以后,也带来不少的副作用。承包,固然使得有专人认真修理花木,但是却不免刺激不少仆人渐渐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变成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而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正想宝钗当时就顾虑到的那样:"要果真交给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是不敢讲究,天天和小姑娘们就吵不清"。
        事实证明,后来果然就发生了不少类似事件,最为突出的是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所写的这一幕:
             宝钗的丫头莺儿是个擅长编织技艺的女孩,她见到新柳可爱,就顺手摘花折柳,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送给了林妹妹。后来蕊官也想要,于是莺儿就又折了些花柳,编一个给她。这本来是其乐融融非常和谐的一幕,然而"承包"这些花儿柳儿的老婆子们却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虽没有敢直接痛斥莺儿,但却指桑骂槐,将小丫头春燕又打又骂,甚至当着莺儿的面拿起柳条骂"这编的是你娘的什么?",最后气得莺儿将花柳"皆掷于河中",但这些婆子们还是恨恨地骂道:"促狭的小蹄子,糟蹋了花儿,雷是要劈的"。
             我们看这样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观园中的人际关系,正像厨房中的柳家媳妇说的那样:"今年还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妈妈了,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黧鸡似的"(生怕别人摘花摘果)。第六十二回中宝玉对黛玉说道:"这园子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大观园被管成了这样,这还像贾府消闲赏乐的花园吗?林妹妹葬花那时候亏得还没有施行这制度,不然,指不定跳出个老婆子来夺花,因为这些花瓣晒干了,像探春她们商量的那样"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多钱"。就算不敢明夺,肯定也会趁林妹妹将花朵"一抔净土掩风流"后,又来"刨坟起尸",将花朵儿再拿去卖钱,你说何等煞风景。
        


        5楼2010-02-16 18:28
        收起回复
          楼主分析的实在是强悍啊


          7楼2010-02-21 23:39
          收起回复
            • 201.246.65.*
            喜欢大义灭亲遵守规矩的贾探春,喜欢和贾珍划清界限自尊自爱的贾惜春,讨厌为薛蟠行贿翻案的薛宝钗。


            8楼2010-02-22 03:47
            回复
              • 201.246.65.*
              探春理家,曹公写得清楚是要兴利除弊的,连王熙凤贾宝玉也是一视同仁的,如果她为了赵姨娘徇私,她这家是没法当的,贾府的问题是没法解决的。难道要她把王熙凤贾宝玉贾兰的银子都回了,偏给赵姨娘徇私不成?怎么就专门给赵姨娘没脸了?连贾宝玉不是也指出探春“乖得很,专找我和凤姐作伐子。”其实这些都是探春作为改革者面对的压力。探春是很公正的,所有的违规操作她都无情的免了。这些违规操作就是曹公笔下的“宿弊”,也是贾府破败的隐患。探春能够查出这些问题,堵住这些错误,正是她“才自清明志自高”的表现。探春顶着各种压力兴利除弊何错之有啊?


              9楼2010-02-22 04:09
              回复
                • 201.246.65.*
                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这些就是宿弊啊,败家子的作风。曾记否?凤姐用金项圈当了50两银子,内里已经亏空了,还要称大头,贾府是被王夫人王熙凤败的。探春说太太把房子赏人其实也是在变相指责王夫人败家。
                


                10楼2010-02-22 05:04
                回复
                  好长啊,慢慢看


                  11楼2010-02-22 09:54
                  回复


                    12楼2010-02-22 10:15
                    回复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篇文章是发在袭人吧的。至于麝月吧有没有我还真忘了。


                      IP属地:日本13楼2010-02-22 11:24
                      回复
                        有时候看探春确实蛮心寒的,
                        作为一个女人能有那么大的野心,封建社会里真是罕见。
                        王熙凤狠,我看探春更狠。
                        自己的亲生母亲和最亲的兄弟她都可以狠心,更别说别人了。
                        不过赵姨娘确实也该打,该骂。
                        但是作为一个女儿她也太不应该了。
                        她有权欲狂也不怪她,这只是个人自尊心的问题。姨娘的女儿在那时候没啥地位。
                        若她是贾宝玉,我想就不会这样了吧。
                        环境改变心境,我一直都相信这句话。


                        14楼2010-02-22 11:46
                        回复
                          我鄙视楼主和作者!!!!你竟敢用“无耻”形容探春?
                          有一些你分析的根本不对!楼主,你要是怕战争你就别转啊~你不还是认可吗?
                          她如果跟着那个破娘的话,她还怎么生存活下去?她的娘人品好吗?要不是贾母疼,她怎么待下去?你看到王夫人对她多么好了吗?
                          她就算疼自己的娘,也不能在公家的钱上徇私吧。她大公无私,无人不认可。
                          什么叫巴结宝玉?宝玉待她好,她自然也对宝玉好~
                          她的管家能力根本不用说,否则怎会单独写一回?
                          打了王善保家的,正说明她的敢做敢当,要不别的小姐怎么不打呢?她敏锐的看到了贾府的未来,只有她敢保护自己的丫头。她是真的为了贾府好,这叫讨好吗?这是她自己的家啊!
                          曹雪琴在判词里都把她放在前面,说明他的本意就是认可她的!
                          你们自己认为就行了,别误导大家!
                          


                          15楼2010-02-22 13:08
                          回复
                            楼主真有病!
                            没事闲着整这些黑探春的话做什么
                            探春怎么惹着你了,你看见这文章不扁
                            还转载!
                            鄙视作者


                            16楼2010-02-22 13:12
                            回复
                              回复:16楼
                              这就叫做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7楼2010-02-22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