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54,148贴子:16,721,409
  • 4回复贴,共1
人究竟是什么?相信每个有思想的人都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并随着经历的积累在不断完善着。答案有许多,因为经历是不同的。我想说下自己的答案。
   其一(必然性),人是从物质中走出来的,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聚合体。也就是说,人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物质运动的一个中转站,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水作为物质,在外界物质的作用下从高往低流,是为了维持水作为水分子整体的运动形式而从高往低流的过程必然消耗其势能,减少这部分水整体运动的趋势。自然,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不同层次维护人的存在,而人的一切行为又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着人的存在。当破坏达到人的行为无法挽救的地步,人将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灭亡是必然的,而人可以凭借其行为延长这中间的过程。
   其二(特殊性),人是物质运动模式的创造者,也是物质运动模式思想的传递者。从第一个人的诞生到现在,再到未来,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创造者,传递者。我们先存的一切技术、思想、理论,都随着我们的不断继续而改变传承着。改变的方向是为了人更好地存在。
   人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又是物质运动形式的创造者,后一点为前一点服务。人类是必然走向灭亡的,而人做的只是两件事:一,加速其灭亡;二,延缓其灭亡。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凭借外界物质来完成这两件事。
   马哲里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其考虑的出发点是把人类社会作为一种运动整体。经历的不同,个人的差异,自然考虑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不同。同样,当一群人经历相似,个体差异不大,自然形成相似的答案,这样就形成群体意识。每个人都是某种意识群体的一员,为其流传开道。


1楼2010-02-20 11:27回复
    如果你阅读我的原创理论,你可能有新的理解。
    是什么决定着宇宙的运转,又是什么驱动着我们的生命进程?什么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是决定论还是自由意识?对于这些问题,小弟尝试用浅薄的知识来解释。
    如果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被称为物质的世界,[以下简称物世界],那么与此对应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内心的世界,[以下简称心世界]。
    如果物世界起源于宇宙大爆炸,那么心世界就起源于生命的诞生。在第一个生命体出现后,立即与此同时产生了第一个心世界。或者说,在第一个生命体出现后,就出现了第二个宇宙,心的宇宙。
    每个生命体都拥有自己的心世界,并且每个心世界都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生命体的母体是宇宙,这个生命体的身上带有宇宙的印记,可以接受来自宇宙这个母体的信息。
    以后的生命体传承宇宙这个母体的印记,同样可以接受当前宇宙的信息。但因为每个拥有心世界的生命体处于物世界的绝对位置的不同,导致他们接受到的物世界的信息不可能绝对相同。因为不同的信息原,他们逐渐形成不同的心世界。
    于是生命体用各种方式接受物世界〔宇宙〕这个传统母体的信息的同时,还接受其他生命体的心世界信息,来建设和丰富自己的心世界。
    心世界最终发展的结果,将是心世界与物世界〔宇宙〕的完美统一,心世界即是物世界,物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与心世界引起和谐共鸣。心世界不再需要借助任何感官来接收物世界的信息,而是直接与物世界同步,此刻具有心世界的生物将不再有任何情感,因为整个物世界〔宇宙〕的进程已经存在于心世界,无论是物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心世界都早已知道。心世界将以非常中立的态度感受着物世界的一切变化。达到这一境界时,拥有这个心世界的生物体本身将不再以实体存在,因为有自我这一概念,必将导致心世界带有感情色彩,与物世界也不可能完全同步。届时最高等级的心世界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于宇宙,随宇宙一同进化。
    用现在人类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就是心世界的最终发展是表象的毁灭,真相的永存。
    每个人的心世界都是此人的真相。
    如果以人为例:
    一个人在生命之初,在他能通过各种感官了解外部世界时,就开始建设自己的心世界。如果上帝是宇宙的造物主,那么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世界的创造者。
    心世界开始的时候是对物世界的印象,但它之所以是心世界,就在于它会把物世界进行分析与推演,其结果早已存在于心世界中。如果对于人类来说,在物世界中的生活就如同下棋,我们知道上一步是如何走的,也可能大概知道下一步如何走。但我们不能确定。因为你只能判断对手可能走哪一步,却永远不能断定对手肯定走那一步。与此对应,我们的心世界就如同一本棋谱,或者是下棋的软件。它根据之前的信息,已经对下一步的所有可能作出了判断。在现实中,你无论现在遇到怎样的事,其实都是早在遇到这件事之前已经在心世界中发生过了。如果从没有发生,就是之前你心世界所接受的物世界这方面信息还不够多。
    心世界建设的过程
    这过程中的一部分被人们称为思维。就是人体通过感官接受来自物世界的信息,然后分析判断融合,得到一个结果,此结果与之前的心世界叠加在一起,构成新的心世界。在很多时候,这一过程将会重复进行。例如,心世界W接受信息A后,心世界由原来的W变成W1,而后W1心世界再来处理信息A,又会得到新的信息B,而心世界W1接受B这个结果后又可能会再进一步得到其他结果。这个过程也说明心世界不可以用决定论来解释,因为心世界在接收到一个信息原时,会经过多久的推演与融合,是收一切因素所影响的。
    重点是,心世界是随着主体接受物世界的信息而不断改变的。这种改变可能是主体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同时,对于心世界来说,接受到物世界的一切信息都会改变已有的心世界,这些信息当然有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之分别。重要的信息是指对于已有的心世界来说,一般情况下是指原先心世界从来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的信息原,或者是对原先心世界的秩序构成重大冲击的信息原。这将引起原来心世界的剧烈震荡,体现出来就是改变心世界主体的情绪。
    


    IP属地:河北2楼2010-02-20 11:38
    回复

      但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其实任何信息都在改变着心世界,即使处于听觉阙限的一点声音,或者根本没留意到的一根小草。虽然这类信息不大可能被人记住,但它们也都在丰富着或者改变着心世界。前提是这些东西当时有被心世界的主体所感应到。
      为什么人在很累的时候想去海边或者其他风景地去散心?原因就是这样可以减少心世界对于物世界信息的接收量,使心世界得到相对的休息。但是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并且只在那个地方呆几天,那么你的心世界会被迫接受更多的信息,这样散心的结果就是回来的时候更累。
      心世界的发达程度取决于他感受外来信息〔包括物世界和其他心世界〕,以及判断这些信息是否重要的能力。
      心世界感受外来信息的终极体现是,物世界与其他心世界的一切活动都被此心世界所感知。届时,心世界将停止对这些信息重要性的判断,也不需要对此作出反应。也就意味着这些信息没有重要与次要的分别。
      对于任何一个拥有心世界的生命体来说,能够改变他情绪及行为的只有他自己的心世界。物世界的一切现象或者事件只能改变生命体的心世界,而后再由这个被此事件影响到的心世界对自己的主体下达指令,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反应。
      尽管主体不同,所接受到的物世界信息也不同,但拥有心世界的生命体的目标一样。任何心世界的终极目的是与物世界的完美统一。但因为每个心世界的发展状况不同,它们也会根据心世界发展的具体情况给生命体一个具体的在物世界可实现的目标。在低能生命体上展现出来就是传承生命与逐渐进化。对于人类来说,物世界与心世界的完美统一依然是作为心世界也就是人主体的最高目标,也就是存在的目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虽然很多人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都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依然会把自己所拥有的,前代没经历过的心世界部分以基因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心世界的终极目的是与物世界的完美统一,将会产生两个方向。一种是改变物世界来吻合心世界。另一种是改变心世界来吻合物世界。实质上,目前心世界的丰富程度还远不能与物世界比拟,人们应当更加多的接触物世界信息来建设自己的心世界。心世界与心世界的交流,严格说来,仍然是心世界与物世界的交流。因为所有心世界的开端起源都来源于宇宙这个物世界。势必,所有心世界也都终将回归于物世界。
      心世界的主体是生命,然而心世界的母体是宇宙这个物世界。无论是生命体还是心世界本身都是由物世界中的物质构成,因此,他们都是同样真实的。
      心世界是联结生命体与物世界〔宇宙〕的唯一通道。没有心世界,任何生命都只是物世界中的普通物质。
      心世界也是实体,是一种无法借助交通工具只能通过思想与交流进入的实体。
      无论物世界中多么卑微的生命体,都在改变着他周围存在的生命体的心世界。即使这个卑微的生命在这世上只存在过一秒钟,那也足够对感受到他的心世界产生影响与改变。
      如果心世界中的某一部分,对于另外一个心世界来说,仍有相同的作用,那么这就是经验。如果一个心世界可以感受到另一个心世界传递的信息,就形成了沟通。实际上,心世界不仅受物世界的影响,同样也受其他心世界的影响。而物世界中的物质却只能接受物世界的信息,并因为这些信息改变,却不能接受来自心世界的信息。这就是心世界与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每个心世界都会自动与其它类似的心世界还有物世界作出比对,以判断心世界的发展方向。在比对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生命体的外在变化。
      心世界对情绪的影响〔以人为例〕
      人所以幸福,是因为心世界中存在已久的东西,在物世界中实现。或者已得到的某件物世界事件被心世界重新认定为重要的。
      人所以悲哀,是因为心世界中长久相伴的东西,在物世界失去。
      人所以痛苦,是心世界与物世界差距过大,且无力改变。或者心世界中并不需要的东西,在物世界中却挥之不去。
      


      IP属地:河北3楼2010-02-20 11:38
      回复
        人所以绝望,是心世界本身认为心世界中的事物在物世界中不可能达到。
        人所以惊奇,是在物世界中接触到了心世界没有的东西。
        举例说明为何是心世界决定人的情绪,而不是物世界中的具体事件。
        一个人在坐公交车,如果这人有坐公交车的经验,上车之前,他的心世界就已经知道乘坐公交车是很平常的事,那此人就必然怀着对此事习以为常的心态去乘车。如果这辆公交车在启动时过于快速,导致你没有站稳,你的大脑会自然通过心世界对此进行检索和计算,认为这件事是不应该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你就会生气。但假如公交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你突然发现驾驶席上居然没有司机,那么你的心世界对这件事进行判断后,你就可能觉得很恐怖。
        如果找一百个经常坐公交车的人做这个试验,那么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因为虽然每个人的心世界不同,但关于坐公交车这类具体事件的部分不会相差太多,因此反应到情绪上也不会相差太多。
        但假设对于一个从没看到过汽车的人来说,他会在看到公交车的时候恐惧,但继而发现这辆车不会伤害他,他的心世界就开始认为惊奇。而如果他上了车,而发现车没有司机照常开的时候,他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相关信息,例如动力或者机械类的,他就不会恐惧,而一辆车会自己跑,对于一个古代人来说,可能就只有惊喜了。
        这说明,人对于物世界中的某一事件会产生何种情绪,完全取决于心世界中对此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和态度。
        人的行为也完全受控于心世界。人在不同的时候分别受心世界的意识性,潜意识性,无意识性部分影响。
        很多时候,拥有高度发达心世界的人类会做出违反生物学常识的事。例如,在餐厅工作的服务员,明明自己也很饿,却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客人。或者战争中的敢死队员。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差别虽然很大,但事实上,人们都是受心世界控制,而把心世界与物世界完美统一作为最终目标。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奢求过最好的生活,很多人满足自己的生存状况,但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享受良好的教育。
        当然不只是人类,动物也一样被心世界控制,作出违反一般常识的行为,乌鸦反哺就是例子。
        但是,心世界与物世界完美统一,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远远不是一代或者几代人可以完成的。那么我们的心世界就需要传承与进步。实际上,所有的心世界都知道这一点,并且采用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进化。
        对于精神病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心世界在建设时,突然接受到来自物世界与心世界存在本质相违背的信息而无法处理,导致心世界的崩溃。也可能由于心世界自身建设过程中产生某种畸变,导致心世界忘记存在的终极意义,而只服从于心世界的眼前目标。
        心世界在现阶段的意义
        对于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好疾病的方法就是改变他所接触的物世界或者是他的心世界,使两者的差距不会过大。通常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心世界的某一方面的建设失衡。
        心世界由于不断发展的关系,导致它无法被完全复制。即使克隆技术制造出来的人,外形完全相同,但是从开始诞生并接受物世界信息的那一秒开始,他们的心世界已经有区别了。
        世界上只有心世界是完全没有相同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有可能重复,之所以没有找到完全一样的,只因为样本不够多。但由于心世界的主体所在的位置〔包括时,空两方面〕都是唯一的,导致他接受的信息,以及接受信息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最终决定了心世界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不可能完全相同。
        改变自己的情绪,只要弄明白自己心世界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改变这部分的心世界就好了。并不一定需要改变物世界。
        


        IP属地:河北4楼2010-02-20 11:38
        回复
          我是唯物者!


          5楼2010-02-20 1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