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中遇到和同修一样的梦,听了住持法师开示,我们才明白
禅净密实修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对我们修行者而言,却是:“人怕安逸,猪怕肥。”何以故?修行的过程中,环境若太安逸,很容易流于放逸懈怠。《四十二章经》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为洄流所住,……。”顺遂如意的环境好比洄流,容易使心好逸恶劳,不再精进,则此“木”,不但无法“入海”,更可能因“洄流所住”而致“腐败”;也就是说此“心”,不但无法“得道”,更可能因为“耽于欲乐过久”,而致“沉迷造业”。
回想每一次的法会,总带给我法喜充满的感受,但往往法会结束后,心却耽于“乐”中,忘了四谛中的“苦”,不知不觉中,时光又从指间流逝。这一次的佛指舍利法会就是如此。在迷闷中,念及农历年前,参加宝塔禅寺的梁皇宝忏及普眼精舍的楞严经法会,经由这两次法会的心灵洗涤,这颗久被尘劳封锁的心,也曾清净地显现一些感应:有一晚,打坐中忽然起了一个念头,就在当下,我的同修也作了一个和我念头一样的梦,更不可思议的是,后来此一念头,恰如梦中境界,实际发生了。
是巧合?是“心转法界转”?然而,清净只有刹那,如梦幻泡影,不复可寻。更而甚之,法会完后,心放纵,身贪睡,觉性沉迷不能作主。还好有住持法师开示我:借着佛指舍利的法会,消除业障,但是业障并非连根拔除,只是好比浊水中的污泥沉了下来,一回到现实中,心没有观照好,污泥又扬起。当污泥扬起而各种习气又来时,不要去对治它,因为一对治,心又懊恼,自己作不了主,又是另一种“障”。此时只有不断地加功用行,诵经、礼忏、静坐。
如果心动得连打坐都坐不住,那就增加坐的次数,慢慢心定了,静坐时间就能延长。心是法中王,凡夫的心,因为不定、不净、不明,无法成王作主,故需要锲而不舍地陪练。慢慢地,事与理合一,养成动静一如的心。最后,虽在动中,也能身动、口动而心不动,就不会每次法会一圆满,心就放逸,不能作主。于是,我发心要在身心低落中突破。虽没有顿悟的机缘,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修,诚愿觉性能够分分现,至少能像禅七期间一样──上床前,心想要在几点几分起床,总能在该时刻一到,自自然然地自己醒来。
修行的路,如此漫长,从第一次听闻到老和尚的无上心法,至今,悠悠已过六年。回首来时路,总是进进退退,究竟走了多远?心里实在不免慌慌,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常的脚步更加逼进。愿我永记:“人怕安逸,猪怕肥”,真正达到“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的心境,时时精进不懈!也愿同参道友们共勉之!

禅净密实修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对我们修行者而言,却是:“人怕安逸,猪怕肥。”何以故?修行的过程中,环境若太安逸,很容易流于放逸懈怠。《四十二章经》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为洄流所住,……。”顺遂如意的环境好比洄流,容易使心好逸恶劳,不再精进,则此“木”,不但无法“入海”,更可能因“洄流所住”而致“腐败”;也就是说此“心”,不但无法“得道”,更可能因为“耽于欲乐过久”,而致“沉迷造业”。
回想每一次的法会,总带给我法喜充满的感受,但往往法会结束后,心却耽于“乐”中,忘了四谛中的“苦”,不知不觉中,时光又从指间流逝。这一次的佛指舍利法会就是如此。在迷闷中,念及农历年前,参加宝塔禅寺的梁皇宝忏及普眼精舍的楞严经法会,经由这两次法会的心灵洗涤,这颗久被尘劳封锁的心,也曾清净地显现一些感应:有一晚,打坐中忽然起了一个念头,就在当下,我的同修也作了一个和我念头一样的梦,更不可思议的是,后来此一念头,恰如梦中境界,实际发生了。
是巧合?是“心转法界转”?然而,清净只有刹那,如梦幻泡影,不复可寻。更而甚之,法会完后,心放纵,身贪睡,觉性沉迷不能作主。还好有住持法师开示我:借着佛指舍利的法会,消除业障,但是业障并非连根拔除,只是好比浊水中的污泥沉了下来,一回到现实中,心没有观照好,污泥又扬起。当污泥扬起而各种习气又来时,不要去对治它,因为一对治,心又懊恼,自己作不了主,又是另一种“障”。此时只有不断地加功用行,诵经、礼忏、静坐。
如果心动得连打坐都坐不住,那就增加坐的次数,慢慢心定了,静坐时间就能延长。心是法中王,凡夫的心,因为不定、不净、不明,无法成王作主,故需要锲而不舍地陪练。慢慢地,事与理合一,养成动静一如的心。最后,虽在动中,也能身动、口动而心不动,就不会每次法会一圆满,心就放逸,不能作主。于是,我发心要在身心低落中突破。虽没有顿悟的机缘,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修,诚愿觉性能够分分现,至少能像禅七期间一样──上床前,心想要在几点几分起床,总能在该时刻一到,自自然然地自己醒来。
修行的路,如此漫长,从第一次听闻到老和尚的无上心法,至今,悠悠已过六年。回首来时路,总是进进退退,究竟走了多远?心里实在不免慌慌,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常的脚步更加逼进。愿我永记:“人怕安逸,猪怕肥”,真正达到“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的心境,时时精进不懈!也愿同参道友们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