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39,598贴子:12,542,524

[个人向,交流贴]大明十六帝综合排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最近把胥渡吧的明朝帝王对话看了好几遍,挺有意思的,在欢乐中还涨了知识,相信有很多吧友也都看过了。对于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我还是很感兴趣的,相关的书籍史料以及影视剧也看了不少,我家里人前一阵子也在电台中听了很多历史学家讲明朝的历史,今日突发想象,想给我个人认为的大明十六帝做一个排名,当然我知道这种主题有些容易引战,但是本着友好交流的原则,还是想跟各位吧友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当然声明在先:本帖排名仅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吧友们友好交流,喷子黑子有多远按照圆润的方式去多远。


IP属地:吉林1楼2021-01-10 11:02回复
    话不多说,开始排名啦,我把十六帝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S,A+,A,B,C,D,下面开始发表我自己的见解:
    第一档:S(顶尖)
    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在位30年

    要说大明朝第一帝,非开国皇帝朱元璋莫属,并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中,唯二的纯平头百姓出身的皇帝(另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但刘邦的先天条件比朱元璋还软和点,毕竟再怎么说人家还是个小亭长,算个干部,而洪武大帝就不一样了,完完全全的一个草根,从小家境贫寒,也没啥文化,吃了不少苦,放过牛,讨过饭,还当过和尚,就连名字也是起了个听起来相当没水平的“朱重八”,然而他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先是攻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对手,后又攻入大都,赶跑了元朝皇帝,建立了强大的大明王朝。并且还废宰相,加强中央集权,所有的奏折事务都由他亲自审批,名副其实的“加班狂魔”。他一生勤于政事,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还创立了大量的制度典章,颇有建树,他在位的这段时间被称作“洪武之治”,为之后大明近三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之后的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也都是建立在洪武之治的基础上并发扬光大,可以说,如果没有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以及他的一番作为,就不会有之后强盛稳定的大明王朝,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元璋在位期间的过失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大肆屠戮功臣,虽说胡惟庸和蓝玉那是自己作的,然而动辄就株连数万人,不免有些杀伐过度了;二是迫不及待的把所有儿子都封为藩王,这不仅使得各王族后代在自己的地盘作威作福,还为之后建文削藩埋下了祸根。不过总体而言,洪武皇帝朱元璋仍然是大明朝最杰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因此,大明第一帝,首推太祖朱元璋。


    IP属地:吉林2楼2021-01-10 11:37
    收起回复
      2.明成祖朱棣(永乐):在位22年

      说到大明第二帝,不论是知名度还是文治武功,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永乐大帝朱棣了。在他二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中,不难看出他的各项能力都不亚于他父亲,并且通过历史的证明,由朱棣来做大明王朝的统治者,并将洪武之治发扬光大是绝对正确和明智的选择。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编纂永乐大典,五征漠北五战五胜,还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展现大明国威的同时还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并且由于他是燕王,为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亲自由南京迁都至北京,即“天子守国门”,大明天子第一时间站在前线抵御外敌,也是由于他经常在前线打仗,因此养成了刚毅果断的性格。这段时间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不过我个人认为,朱棣在统治年间同样有两处过失,第一条同样是杀伐过度,毕竟他是通过靖难之役打败朱允炆夺得的皇位,因此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都被他残酷杀害,最惨的则是方孝孺“诛十族”,景清“瓜蔓抄”屠全村,可以说,朱棣是以数万人的鲜血稳固了他的地位;第二是恢复锦衣卫的同时,又建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厂,名义上是制衡锦衣卫,实际上明朝后期宦官干政的苗头就是从他这里发起来的。总体说来,瑕不掩瑜,永乐大帝同样是文治武功不亚于太祖的一代英主,因此明朝中期嘉靖皇帝才将他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与他的父亲朱元璋一起,万世不祧。


      IP属地:吉林3楼2021-01-10 12:00
      收起回复
        第一档完毕,现在来下一档A+:优秀
        3.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大明十六帝,除了两位庙号为“祖”的之外,同样也不乏其他优秀的几位统治者,明宣宗朱瞻基就是其中一位。他年少聪颖,体格健壮,生气勃勃,深得成祖皇帝的喜爱,并称之为“好圣孙”。仁宗皇帝去世后登基即位,继续完成父亲在位时尚未完成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他善于纳谏,任用贤臣,君臣关系融洽,这段时间大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稳步发展,史称“仁宣之治”,大明的国力历经宣德一朝,达到了空前的顶峰,宣宗皇帝也被史学家们称为“太平天子”。此外,在作为一代明君的同时,他还擅长书画,颇有艺术造诣。虽说也因为爱斗蟋蟀得了个“促织天子”的诨名,并且开设内书堂教宦官识字也是从他这一朝开始的,然而这点小瑕疵并不能掩盖他为大明王朝做出的一系列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绝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皇帝,虽不及太祖成祖那样顶尖,然而在优秀的皇帝中,也算是翘楚了。


        IP属地:吉林4楼2021-01-10 12:23
        收起回复
          5.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在位18年

          大明十六帝中,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以及仁宣二帝以外,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孝宗朱祐樘,是他开创了明朝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个中兴时代——弘治中兴。孝宗皇帝从小就命途多舛,他刚出生那会儿小命都攥在万贵妃手里,由于周太后的保全才能安然长大,等到他成年即位之时,由于父亲宪宗后期有些昏庸,因此留给了孝宗几个大难题——政局紊乱,国力凋敝(不过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几个漏洞,还是完全能够修补的)。孝宗皇帝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勤于政事,亲贤远佞,革除弊政,使得局势很快稳定下来,政治清明,经济回升,生产力又慢慢恢复至仁宣之治时的水平,此为“弘治中兴”。虽说他也曾误信过奸佞,然而认识到错误后能立即改过自新,整顿朝纲,变得比以前更加努力。然而孝宗皇帝从小身体就不好,没有太祖朱元璋那样强健的体魄,但他在工作强度上却一直像太祖看齐,因此身体早早地就被拖垮了,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然而他为复兴大明王朝所做出的贡献,却逐渐地被后人发现与铭记。不过最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所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位夫人,他从不纳妾,过着如同平常百姓一般的夫妻生活,是因为他深知后宫很可能造成政治混乱的道理,因此才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后宫上,他也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一生都恪守一夫一妻制的人,不过这就间接造成了后代数量不足,皇位被旁支夺走的下场(这锅得朱厚照来背,谁让他没儿子来着,搞得孝宗一脉都一系绝嗣了)。此外,要说军事才能,不说太祖成祖,孝宗恐怕连他父亲都比不过,唯一打了一场虞台岭之战,还是场败仗,看来这位中兴之主确实是没什么军事才能啊......不过这依然不影响他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一位宽大仁和,躬行节俭的君主。


          IP属地:吉林7楼2021-01-10 16:28
          收起回复
            来,继续继续~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在位8年

            客观来说,景泰帝朱祁钰可谓是“大明力挽狂澜第一人”,在他登基前,大明王朝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土木之变造成明军20万精锐损失殆尽,五十余名文臣武将战死,并且英宗皇帝还被瓦剌给活捉去了,这就等于蒙古人手中捏着一个大大的谈判筹码,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个筹码狠狠地讹诈大明朝一把,即便讹诈不成,他们也会派重兵攻打北京城,一旦城破,大明危矣,又将重蹈蒙古灭宋的覆辙!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有些豪绅甚至已经做好了拖家带口逃往南京的准备,借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原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个紧要关头,朱祁钰毅然扛起重担登基为帝,并且重用于谦等主战派,力排众议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数次击退瓦剌,粉碎了他们侵略的野心;在位期间,他知人善任,同样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使得局势由混乱逐渐稳定下来,也使得百姓免遭战火荼毒,安居乐业,也算得一位英明之主。然而他也是有一定的过失,那就是在当了八年皇帝后,变得贪恋权位,瓦剌将朱祁镇放回来后,他将自己的兄长软禁在南宫整整七年,并且为防止外人与他私自联络,便砍光了南宫周围的树木,这些倒都不算什么,他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直接把太子朱见深给废了,立了自己的儿子,就是打算让皇位转到自己这一脉上来,可惜这如意算盘终究是打错了,一年后他儿子就病死了,并且也是因为他的这个错误举动,得罪了一大批正统朝的前臣,为夺门之变埋下了祸根......果不其然,夺门之变发动,朱祁钰被赶下皇位,不久就去世了,不得善终。有些人说,朱祁钰最大的错误其实就是没有杀掉朱祁镇,仅仅是关起来,对他简直太仁慈了,而我个人认为,朱祁钰在处理朱祁镇的问题上,是没有采取合适的方式,结果搞得兄弟反目,或许有更平和的处理方式也不一定呢,更何况你后期还随随便便就把太子给废了,这不作大死吗?你当换灯泡呢说废就废,肯定妥妥的得拉一波仇恨啊,得亏成化帝念着你的功绩不计前嫌,不然万一换成顺治帝那样的性格,别说不让你进十三陵了,把你挖坟鞭尸都不为过。所以也是冲着这几点,朱祁镇才对他这个弟弟恨之入骨,不但给了他一个“戾”的恶谥,还直接把他开除出去不让他进十三陵,所以他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葬在景泰陵......最后一句话总结,虽说朱祁钰最后做的这点事情有些不那么地道,然而他临危受命,拯救大明王朝于水火之中,并且挽回了一些颓势和败局,总体说来也是个表现良好的君主,他的功绩同样也值得被纪念。


            IP属地:吉林10楼2021-01-10 20:12
            收起回复
              8.明穆宗朱载坖(隆庆):在位6年

              这里先做个声明和勘误,在之前所有的史料以及影视剧中,隆庆皇帝的名字都是“朱载垕”,包括十多年前热播的《大明王朝1566》中,用的也是“朱载垕”,然而近两年的史料中,对隆庆帝的名字做了勘误,应为“朱载坖”,朱载垕则另有其人,因此这里还是统一叫他正确的名字:朱载坖。
              明穆宗朱载坖,原为裕王,是大明王朝又一位中兴之主,虽在位仅仅六年,然而他明静谦和,甚至是宽厚地都有些“佛系”了,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样温和的性格,才能听进群臣的意见,群臣才有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空间,其中包括徐阶、高拱这样的能臣,当然还有名首辅张居正,都是隆庆期间涌现出的人才,为穆宗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此外他还清除腐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还实行了一些军事改革,也就是“隆庆新政”,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政治局面稳定,经济向好发展,比起嘉靖末年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此外,他还有两大贡献,一是隆庆开关,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海外贸易,一时间海外的白银不断流入大明,为大明累积了巨大的财富;二是俺答封贡,结束了与蒙古的敌对局面,每年节省下了百万的军费,同时也使得边境贸易达到顶峰状态。但他也有自身的缺点,由于过于宽仁导致刚毅不足,导致大臣们斗争加剧,而他却在旁边如看热闹般淡定;此外,他好纵欲,加之长期服药,导致后期疏于朝政,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不久就去世了。然而他的一系列举措,为之后的万历中兴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大明王朝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因此,明穆宗朱载坖,也不失为一位表现良好的君王,虽然也位于良好档,但正是由于他沉湎女色,过度纵欲,因此排名不如成化和景泰二人。


              IP属地:吉林13楼2021-01-10 21:29
              收起回复
                接下来是第四档B:一般
                9.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在位45年

                嘉靖皇帝,同样争议颇多,因为他属于“前后半生对比鲜明”的这么一个例子,作为大明王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庙号“世宗”,是指帝王世系在他这里发生了一次转移,从孝宗朱祐樘一脉转到了兴献王朱祐杬一脉(总体来说兴献王是个不错的王爷,不作威作福,也不好纵情享乐,喜欢读书、诗歌以及书法,是个儒雅的人),由于父亲的影响,嘉靖帝从小就饱读诗书,聪敏过人,也通晓各种礼仪规范。十五岁那年,由于堂兄朱厚照突然去世,并且没有子嗣,皇位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然而为表孝心,嘉靖帝硬是要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抬成兴献帝,并让他去太庙里过过瘾,因此与群臣引发了大礼议事件,并导致了左顺门案,一百八十余名官员被杖打,其中十七人被当场打死,最终大礼议事件以嘉靖的胜利而告终,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皇权(换做现在的视角也能理解,正常人好端端的谁愿意突然管自己伯父叫爹,却把自己的亲爹叫叔叔的呢)。之后,嘉靖帝开始了他的励精图治之路,革除了武宗在位时期的一些弊病,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的新政,即“嘉靖中兴”,这些新政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尤其在抑制宦官和外戚勋贵势力的发展上颇有成效,这样的良好局面,持续了有二十年。直到壬寅宫变的发生,十三宫女不满嘉靖帝对她们的严苛(由于国家承平已久,嘉靖帝后期一反他励精图治的姿态,开始荒于政事,迷信道教和方士,为求长命炼仙丹,大量征召十三四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来炼制丹药。并且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嘉靖帝还命令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这对这些年轻的女子本就是种巨大的折磨了,然而这时候的嘉靖帝脾气还暴怒无常,宫女们稍微犯点过错,哪怕是无心之失都要遭受严刑拷打,有大约二百人被残酷拷打致死),为了自救,也为还两百多条冤魂一个公道,便谋划行刺嘉靖,然而最终事败,全部被凌迟处死。然而这之后,嘉靖帝由于惧怕,便搬出了紫禁城,从此二十余年不上朝,完完全全潜心开始研究道教与炼丹之术,因此大权旁落至大贪官严嵩手中,任由严嵩贪污腐败,专权乱政,使得大明王朝再次开始由盛转衰;此外,“南倭北虏”造成的内忧外患也深深地影响着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倭寇之乱,庚戌之变先后爆发,不过还好有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肃清倭寇,庚戌之变最终也以蒙古退兵而告终。完事再说回嘉靖帝,虽说他二十余年不上朝,但是据说他并没有殆政,每天晚上还批阅奏折到凌晨,并且之后也除掉了严嵩父子,执政的最后一年虽说被海瑞骂了个狗血淋头,然而他也知道杀清官乃是大忌,于是仅仅只是把海瑞关了起来,这也是突出了他不那么昏庸的一面,最后当海瑞得知嘉靖帝驾崩的消息时,竟痛哭失声......总评,嘉靖帝朱厚熜一生功过参半,确实有着励精图治,复兴王朝的前半生,同样也有着不理朝政,迷信方术的后半生,并且即便不上朝也同样能把严嵩等奸臣玩弄于鼓掌中,也算是他强硬的手段了。综上,在一般档次的帝王中,嘉靖帝应坐头把交椅。


                IP属地:吉林14楼2021-01-10 22:54
                收起回复
                  今天就先到这里,大明十六帝排名已过半,明日继续~
                  可以先提前小小预告一下,我认为的排名榜第十位是明武宗朱厚照


                  IP属地:吉林15楼2021-01-10 22:55
                  回复
                    回复 慕飞虹😜 :《宣祖实录》记载的女真朝贡朝鲜背叛明朝,被朝鲜揭发,小吧加精的帖子里有原文截图,再胡说八道直接喊吧务封你或者我轰炸你信息栏。


                    IP属地:江苏18楼2021-01-10 23:19
                    回复
                      10.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在位16年

                      朱厚照,即正德皇帝,怎么说呢,这是明朝历史上最为奇葩的一个皇帝,史书上记载他极为荒唐,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胡作非为,使得大明政治黑暗,奸党横行。然而纵观他这短暂的一生,客观评价,他倒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不堪,或许是他生前得罪了某些文人,因此在他死后就大肆放大其缺点,将其黑惨。首先来看武宗的优点与作为,当时内忧、外患、奸臣全让他碰了个遍,外有蒙古小王子来势汹汹搞侵略,内有宁王朱宸濠、安化王等人野心勃勃搞叛乱,还有以大宦官刘瑾为首的“八虎”为祸朝廷,然而咱们这位正德皇帝居然一边乐乐呵呵的一边把这些问题全摆平了:首先是应对蒙古侵略,他兴冲冲地御驾亲征,还给自己封了个“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义,打了一场应州大捷,展现了不俗的军事天赋,将蒙古小王子杀得大败而归,据说还亲手斩杀一员敌将数名士兵(据记载武宗武艺高强,能徒手跟豹子老虎格斗),为北方赢得了一段安定的时日,当然这场大捷最后很大可能是被朱厚熜等人指使文官给黑掉了;其次是平定内乱,安化王、宁王之乱悉数被镇压,二人伏诛,然而这就有人说了,那是人家曹雄和王阳明给力,关你朱厚照什么事?确实,平定这两场内乱曹雄和王阳明是首要功臣,然而这也是有武宗的授意在里头的,他即便没有功劳,苦劳还是有的;再次,弹指间诛灭刘瑾,将其凌迟,八虎中除张永反正外其余也都被一网打尽,说明他还是具有较为清醒的头脑。另外,他还多次赈灾免税,在很多大事上也一点不糊涂(名言:欲将朕比晋惠乎?),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当然说完了优点,就该说他的缺点了,武宗此人虽不愚蠢,然而却非常之荒唐,干出的那些奇葩事儿也不胜枚举:比如因为他属猪,就下令全国禁食猪肉,但他自己却照吃不误;还有他生性贪玩,三番五次想溜出皇宫四处蹦跶,还整了个豹房豢养各种奇珍异兽,作为自己潇洒快活的场所,导致衍生出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最后都让朱厚熜给铲除了);此外,由于他天资聪颖,通晓藏语、阿拉伯语,还学会了葡萄牙语和蒙语,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个蒙古名字“忽必烈”,大臣们一听就懵了:原来你是元世祖啊?!(如果真正的忽必烈知道了绝对会把棺材板掀起来)据说他还有强抢民女的恶习,甚至连有夫之妇都不放过,这些也充分反映出了他的荒唐和令人无解的那面。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总结的话:武宗虽荒唐,但他不愚蠢,也有着刚毅果断的性格,虽然他几乎败光了成化和弘治中兴大明的成果,使得大明王朝再次变得危机四伏,但他的可称道之处,不也诸多?


                      IP属地:吉林19楼2021-01-11 20:36
                      收起回复
                        11.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在位17年

                        崇祯皇帝,提起他来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最后的悲歌。接到他手里的这个明朝,并不是割除几个毒瘤,填补几个漏洞那么简单——它已经几乎整个烂掉了,就快要无力回天了,并且这时候还好巧不巧地赶上了小冰河时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将大明王朝延续17年,并且同时对抗着清军和农民军,即便是脊梁被压弯了,也没有下跪,依旧不投降不割地不纳贡,最后在本来可以逃出北京城的情况下,选择煤山自缢,留下“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的悲壮遗言,以自己的生命贯彻了“君王死社稷”的高尚气节,不禁令人唏嘘......据记载,崇祯皇帝非常之勤勉,他好学不倦,天天早起晚睡,以至于二十来岁就头发花白眼角长出鱼尾纹,并且他也胸怀中兴的志气,一上来就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之事——智除魏忠贤,诛灭阉党,并且将毒妇客氏活活打死;此外,他重新起用袁崇焕,将皇太极挡在山海关之外。然而虽然壮志有余,奈何其能力不足,并且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见人就用,发现可疑了就杀,甚至就因为皇太极一条小小的反间计,就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自毁长城,因此,他断然不可能实现中兴,大明气数已尽,在他这里亡国也是必然。然而正因为他至死都保持着民族气节,因此后人同情他的成分居多,对他的评价也相对不算太糟糕,就连顺治帝都敬佩他为国而死的精神,亲自为他重修陵墓,并改名思陵。总之,用“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这句话来形容崇祯皇帝最合适不过,他并非是有心亡国,只是大明王朝这辆老破车已经走到了末路,他再也没有办法驾驭了......


                        IP属地:吉林20楼2021-01-11 21:12
                        收起回复
                          现在来第五档C:差劲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在位48年

                          明神宗,也叫万历皇帝,作为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可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前期发愤图强开创中兴,中期由勤变懒怠慢朝政,后期干脆近三十年不上朝,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败,因此才有“明亡始于万历”这种说法。万历年少时非常努力,五岁就能读书,他登基时也才九岁,是最为年轻的皇帝之一(另一个是“土木战神”朱祁镇)。一开始,他踌躇满志,誓要将大明王朝的国力和经济发展得更好,而他刚好碰到一个对眼的人,那就是大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也是他的老师。在万历的支持下,张居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展了张居正变法,推行“一条鞭法”政策,让国库里的白银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国家收入。二人君臣齐心,把大明王朝治理的有模有样,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中兴”。除此之外,万历皇帝生平中最为辉煌的事迹,就是三次大战:播州之役平定土司,宁夏之役打垮蒙古,抗倭援朝又狠狠教训了日本人(这次可不是倭寇那种乌合之众,而是丰臣秀吉手下的正规军,其中不乏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立花宗茂这些日本战国名将),合称“万历三大征”。这三场大战全部获胜,打出了大明王朝的国威和军威,巩固了中华疆土,也维护了大明在亚洲的主导地位。然而有利也有弊,这三次大战严重消耗了朝廷的财力,几乎掏空了国库的银子,也使得大明王朝在后期面对女真的战斗中逐渐败阵,变为劣势。可即便如此,万历三大征仍然是万历皇帝统治年间的一大亮点,再加上万历中兴,这是他在位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为数不多的政绩了。
                          若要说起万历皇帝的弊政,那后面近四十年的时间几乎都是弊政了。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皇帝突然感觉自己失去了引路人一般迷失了方向,渐渐开始沉湎酒色,贪财贪权,因宠爱郑贵妃就打算立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挤掉出身贫贱的长子朱常洛的位置,由此引发了十余年的国本之争,这导致万历皇帝与群臣彻底闹翻,后索性近30年不上朝,仅仅通过口头传递谕旨,这种消极倦怠比起他爷爷嘉靖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嘉靖却比他做得好太多,至少人家晚上批奏折批到凌晨,而万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就窝在炕上数银子。然而在他统治期间,即便不上朝也没有宦官干政,更没出现严嵩这种大奸臣,这一点他是幸运的,至少比他爷爷幸运,并且很多国家大事他还是拎得清的,也能有一定的手段控制政局,说明他也不是个平庸之辈,心里还是有那么一杆称的;至于贪财方面,嘉靖年间就曾被骂道“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到了万历年间,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大肆敛财,他派出宦官四处搜刮民脂民膏,让本就贫穷的老百姓雪上加霜,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矿监税使,他甚至还派人查抄了恩师张居正的家产,全部搬入宫中为自己所用,简直无耻到了极点。最后,他人生中还有一个大大的污点,就是萨尔浒之战由于战略严重失误,导致三路明军被后金军努尔哈赤部全歼,大明彻底丧失对辽东的掌控权(直到宁远之战袁崇焕一炮炸伤努尔哈赤,间接导致其死亡,也算是报了萨尔浒的仇了),也使得万历皇帝在军事上“晚节不保”,为后金慢慢蚕食大明埋下了危机。总之,万历皇帝这一生,我认为是“功三过七”,没有雄才大略,过大于功太多,再加上后继的统治者都不是那么的优秀,因此才坐实了“明亡始于万历”这句话,他的表现,算是比较差劲的。


                          IP属地:吉林22楼2021-01-11 23:11
                          收起回复
                            今天就到这儿,还剩三人,明天完结它


                            IP属地:吉林23楼2021-01-11 23:11
                            回复
                              好了,今天完结此贴:
                              14.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在位4年

                              建文帝朱允炆,算是大明王朝里除“一月天子”外,最没存在感的皇帝了,原因之一就是被他四叔朱棣黑得够惨,甚至把他统治的四年都算在了太祖爷的头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掘,大明第二位皇帝的存在也正式浮出水面,他的所作所为也越来越多地为人熟知了。朱允炆从小就聪明好学,极为孝顺,深得太祖皇帝的喜爱,再加上父亲朱标早逝,朱允炆自然而然就成了帝位的下一任继承者。即位后,他实行“建文新政”,改变了爷爷的一些弊政与严苛,增强文官的作用,减税减刑,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然而这些措施终究还是显得太过于理想化,并且朱允炆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削藩政策做得太次,古往今来因为削藩而激起的战乱不下少数,前有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后有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都是因为削藩政策的失败,没把控好才会引起藩王的叛乱,朱允炆也不例外,削藩可以理解,毕竟你那些个叔叔都是威胁,但问题是你不能那么急于求成啊,一个一个来不行么,非得攒几个然后一口气削掉,一年削五王,甚至是一月削三王,你玩消消乐呢?攒够三个五个出特殊效果......结果事情闹大了,引起了其他藩王的强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就是燕王朱棣,完事你下一个还立马去招惹他,不知道你四叔正憋了一肚子火打算收拾你吗,你还自己往人枪口上撞。于是乎,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全面爆发,而朱允炆也实在是没一点军事才能,明明你的军力是燕王军的三倍有余,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燕王军都淹了,结果这时候你顾及起骨肉亲情了,命令手下将士不要伤害你的叔叔,结果朝廷军队都不敢痛下杀手,而朱棣可就不一样了,他明摆着就是要你小兔崽子的命,对你绝对下得了死手,导致大好的开局被打了个稀烂,燕王军与朝廷军伤亡比竟高达一比十,最后建文帝也在火海中失去了踪迹,这充分反映出了他性格中懦弱无能的那面。总之,朱允炆是一个好人,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皇帝,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数吧,上天让朱棣成功接过了皇位,变成了功勋卓著的永乐大帝,把大明王朝带入了盛世,反之,如果是朱允炆继续当皇帝的话,大明王朝还会有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辉煌吗?恐怕这些都将不复存在了,所以由能力顶尖的朱棣,取代能力差劲的朱允炆当皇帝,正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IP属地:吉林24楼2021-01-12 21: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