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一,马步。无论马步高低,马步的重心和两小腿都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身体重力就对小腿形成了一个悬臂梁的受力模式。膝盖部位不单受垂直方向的力,还受到一个重力形成的扭矩。由于膝盖位于腿的前侧面,这样膝盖骨周围的肌肉就对他形成了一个压力。每个膝盖所受的压力大于1/2体重。久了必然损伤膝盖。
二,弓步。弓步时的身体中心和两腿处于同一平面。是一个简支梁的受力模式。体重被两腿分担了。所以重力对于两腿膝盖均不产生扭矩。两腿膝盖只受到垂直向下的压力。立柱承千斤。所以几乎感觉不到什么。
三,三体式步。三体式步就是个缩小了的弓步。受力也是简支梁模式。但技术难度比弓步大了。有些人把重心拼命向后移,并且后腿弯度太大,导致后腿膝盖处于一个费力杠杆的状态,这样,后腿膝盖受力模式与马步相同了。这样站坚持不了几秒钟就崩溃,但有些人就以此为自豪,认为这样才是真功夫。。。
三体式步子,后腿要近乎撑直、向下蹬的力,前腿有前顶之势。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简支梁的受力模式,不伤膝盖。
综上,马步,与弓箭步和三体式步相较,是最费力、伤膝盖的一个步法。
同时,马步,由于大小腿之间角度过小,导致力的传导在这里中断。下边的力返不上去。
而弓箭步和三体式步,却可以做到膝盖处劲不断。(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三体式步后腿一定要撑、蹬才行)
另外,人们常说,弓步的前腿,膝盖不宜超过脚尖等等。不知依据什么?
其实,超过脚尖了也没大问题,不能改变弓步简支梁的受力模式。
小腿前倾很少一点角度就能导致膝盖超过脚尖的,影响几乎没有。
这就是陈氏太极拳与其它七八家太极拳的明显不同处。
陈发科留世的拳照,大马步的很多。这个大马步的优点是站得稳。
稳当,就利于定步推手。定步推手不需要移动。
稳,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僵拙、移动慢。
人,如果想移动、迈腿,需要先把腿上的重力移开才能抬腿迈步。
这种大马步,想移动就慢了。别人猛冲过来打你,呆呆的原地想动而动不了。
马步,顾名思义,是骑马时的状态。
骑马时,想做弓步、三体步都不可能,只能这样。
但马上将在打斗时,是要站起来的,而且要站的尽量直,才不至于疲软无力。
站直、两腿蹬力,手上才能用上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马镫未出现之前,骑兵不是战场主力的原因,脚没受力处,骑在马上两手难发出大力。
(2)
(3)
一,马步。无论马步高低,马步的重心和两小腿都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身体重力就对小腿形成了一个悬臂梁的受力模式。膝盖部位不单受垂直方向的力,还受到一个重力形成的扭矩。由于膝盖位于腿的前侧面,这样膝盖骨周围的肌肉就对他形成了一个压力。每个膝盖所受的压力大于1/2体重。久了必然损伤膝盖。
二,弓步。弓步时的身体中心和两腿处于同一平面。是一个简支梁的受力模式。体重被两腿分担了。所以重力对于两腿膝盖均不产生扭矩。两腿膝盖只受到垂直向下的压力。立柱承千斤。所以几乎感觉不到什么。
三,三体式步。三体式步就是个缩小了的弓步。受力也是简支梁模式。但技术难度比弓步大了。有些人把重心拼命向后移,并且后腿弯度太大,导致后腿膝盖处于一个费力杠杆的状态,这样,后腿膝盖受力模式与马步相同了。这样站坚持不了几秒钟就崩溃,但有些人就以此为自豪,认为这样才是真功夫。。。
三体式步子,后腿要近乎撑直、向下蹬的力,前腿有前顶之势。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简支梁的受力模式,不伤膝盖。
综上,马步,与弓箭步和三体式步相较,是最费力、伤膝盖的一个步法。
同时,马步,由于大小腿之间角度过小,导致力的传导在这里中断。下边的力返不上去。
而弓箭步和三体式步,却可以做到膝盖处劲不断。(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三体式步后腿一定要撑、蹬才行)
另外,人们常说,弓步的前腿,膝盖不宜超过脚尖等等。不知依据什么?
其实,超过脚尖了也没大问题,不能改变弓步简支梁的受力模式。
小腿前倾很少一点角度就能导致膝盖超过脚尖的,影响几乎没有。
这就是陈氏太极拳与其它七八家太极拳的明显不同处。
陈发科留世的拳照,大马步的很多。这个大马步的优点是站得稳。
稳当,就利于定步推手。定步推手不需要移动。
稳,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僵拙、移动慢。
人,如果想移动、迈腿,需要先把腿上的重力移开才能抬腿迈步。
这种大马步,想移动就慢了。别人猛冲过来打你,呆呆的原地想动而动不了。
马步,顾名思义,是骑马时的状态。
骑马时,想做弓步、三体步都不可能,只能这样。
但马上将在打斗时,是要站起来的,而且要站的尽量直,才不至于疲软无力。
站直、两腿蹬力,手上才能用上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马镫未出现之前,骑兵不是战场主力的原因,脚没受力处,骑在马上两手难发出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