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抑郁症渐渐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种心理疾病。但还有很多人单纯地认为抑郁症是一个人的矫情、是抵抗能力差、是自作自受。
这是一个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的一条关于抑郁症的看法,并冲上热搜,引发大量讨论:
刚刷到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父母一句话,前功尽弃。
就算是已经确诊抑郁症,医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这些父母还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即使是那个孩子真的在看书,父母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书假装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么难吗?承认孩子优秀有那么难吗?孩子犯了什么弥天大错要被这样看待?我真的鬼火冒,明明是自己生的,却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样,嘴里永远在用最恶毒刻薄的话摧毁她,然后又问,你为什么不听话?
父母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想死,就是因为你啊,因为这愚蠢的“教育”,把他们的自信一点一点消耗掉,磨灭掉,每天被否定着,甚至连得抑郁症都会被说成是装病,就是不想上学不想做事,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死了比活着更舒坦,不是吗?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父母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是的,在我国,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身上的心理疾病毫无察觉,甚至有的父母就是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背后推手。
为什么中式父母
会忽略孩子的心理问题?
1习惯性打压否定
在生活中有许多爸妈时常会把否定和打压孩子的话挂在嘴边,而且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地点。
他们通常会这么对孩子说这些话:“你怎么这么笨呀,这点事都做不好”“怎么老是磨磨蹭蹭,冒冒失失的”“要你帮个忙而已,什么都不会做,还帮倒忙”……
还会在客人或者别的亲戚面前说孩子:“他呀什么都不会”“他不爱学习”“平时要他做什么都做不好”“他这个人就那样,哪里都不行”“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以后长大了都不知道能干什么”……
除了在家中,在超市、在市场、在路边等等我们都多多少少能听到爸妈在用跟上面类似的话教训孩子的声音。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父母那辈接受的教育也同样是要以打压否定为主,于是当了父母之后,对自己的孩子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策略。
但现在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早已发生了许多改变,所以无论是对于性格、心理还是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方法来进行。
2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
其实父母们每天最多的时间,除了在家睡觉,就是在不停地工作赚钱。
原本忙了一天,回家见到家人应该是高高兴兴的,但是有很多父母会把白天工作上积压的情绪和负能量带回家。
这时,孩子就成了这些父母的“情绪垃圾桶”,孩子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稍微做错了,等来的就会是狂风暴雨般的打骂和责罚。
长此以往,孩子积压了许久的情绪和心里话无法释放出来,便很容易演化成心理疾病。
可是那些孩子的父母在被医生问起来时,他们只会把那些对孩子的打骂表述成——“孩子做错事我们只是教训一下,很正常的吧,而且孩子有心理疾病你们治就好了,问这些有什么作用吗?”
这样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仿佛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孩子只是一个给自己发泄的“垃圾桶”,完全不需要顾及孩子本身的心理和情绪。
3觉得孩子跟抑郁症不沾边
抑郁症在过去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心理疾病是什么。
总是主观地认为心理疾病离自己遥不可及,自己一辈子不会得这个所谓的“病”。
所以这些父母也同样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每天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天天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又照顾的这么好,心理疾病又谈何而来?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正在慢慢渗入现代的各个家庭。
4缺乏对心理疾病的了解
都说“无惧源于无知”,父母对于心理疾病的“无惧”,其实就是对于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无知”。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是存在着程度的区别。
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溺爱等等都会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父母要学会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预防,这无论是对孩子也好,对自己也好,都会有莫大的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来守护。
现在的心理医生岗位相对较少,看诊费用也相对较高,那么预防和父母的帮助就显得更加重要。
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对孩子太专制,而要努力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奋发向上的条件。
2.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不要以偏概全。
3.要对孩子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要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走好人生之路。
4.父母不要盲目攀比,要比孩子的优点、比贡献、比正气。
5.父母要尊重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被别人看作大人,在心理上要求独立,更需要父母的肯定、接纳和尊重。
6.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同时也要向孩子说心里话,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是经常打击孩子的否定型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的理想型父母等,一定要开始学习和改变自己,别再给孩子造成过高的心理负担。
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塑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互爱,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互动。
抑郁症渐渐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种心理疾病。但还有很多人单纯地认为抑郁症是一个人的矫情、是抵抗能力差、是自作自受。
这是一个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的一条关于抑郁症的看法,并冲上热搜,引发大量讨论:
刚刷到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父母一句话,前功尽弃。
就算是已经确诊抑郁症,医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这些父母还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即使是那个孩子真的在看书,父母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书假装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么难吗?承认孩子优秀有那么难吗?孩子犯了什么弥天大错要被这样看待?我真的鬼火冒,明明是自己生的,却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样,嘴里永远在用最恶毒刻薄的话摧毁她,然后又问,你为什么不听话?
父母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想死,就是因为你啊,因为这愚蠢的“教育”,把他们的自信一点一点消耗掉,磨灭掉,每天被否定着,甚至连得抑郁症都会被说成是装病,就是不想上学不想做事,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死了比活着更舒坦,不是吗?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父母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是的,在我国,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身上的心理疾病毫无察觉,甚至有的父母就是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背后推手。
为什么中式父母
会忽略孩子的心理问题?
1习惯性打压否定
在生活中有许多爸妈时常会把否定和打压孩子的话挂在嘴边,而且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地点。
他们通常会这么对孩子说这些话:“你怎么这么笨呀,这点事都做不好”“怎么老是磨磨蹭蹭,冒冒失失的”“要你帮个忙而已,什么都不会做,还帮倒忙”……
还会在客人或者别的亲戚面前说孩子:“他呀什么都不会”“他不爱学习”“平时要他做什么都做不好”“他这个人就那样,哪里都不行”“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以后长大了都不知道能干什么”……
除了在家中,在超市、在市场、在路边等等我们都多多少少能听到爸妈在用跟上面类似的话教训孩子的声音。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父母那辈接受的教育也同样是要以打压否定为主,于是当了父母之后,对自己的孩子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策略。
但现在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早已发生了许多改变,所以无论是对于性格、心理还是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方法来进行。
2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
其实父母们每天最多的时间,除了在家睡觉,就是在不停地工作赚钱。
原本忙了一天,回家见到家人应该是高高兴兴的,但是有很多父母会把白天工作上积压的情绪和负能量带回家。
这时,孩子就成了这些父母的“情绪垃圾桶”,孩子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稍微做错了,等来的就会是狂风暴雨般的打骂和责罚。
长此以往,孩子积压了许久的情绪和心里话无法释放出来,便很容易演化成心理疾病。
可是那些孩子的父母在被医生问起来时,他们只会把那些对孩子的打骂表述成——“孩子做错事我们只是教训一下,很正常的吧,而且孩子有心理疾病你们治就好了,问这些有什么作用吗?”
这样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仿佛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孩子只是一个给自己发泄的“垃圾桶”,完全不需要顾及孩子本身的心理和情绪。
3觉得孩子跟抑郁症不沾边
抑郁症在过去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心理疾病是什么。
总是主观地认为心理疾病离自己遥不可及,自己一辈子不会得这个所谓的“病”。
所以这些父母也同样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每天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天天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又照顾的这么好,心理疾病又谈何而来?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正在慢慢渗入现代的各个家庭。
4缺乏对心理疾病的了解
都说“无惧源于无知”,父母对于心理疾病的“无惧”,其实就是对于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无知”。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是存在着程度的区别。
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溺爱等等都会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父母要学会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预防,这无论是对孩子也好,对自己也好,都会有莫大的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来守护。
现在的心理医生岗位相对较少,看诊费用也相对较高,那么预防和父母的帮助就显得更加重要。
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对孩子太专制,而要努力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奋发向上的条件。
2.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不要以偏概全。
3.要对孩子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要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走好人生之路。
4.父母不要盲目攀比,要比孩子的优点、比贡献、比正气。
5.父母要尊重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被别人看作大人,在心理上要求独立,更需要父母的肯定、接纳和尊重。
6.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同时也要向孩子说心里话,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是经常打击孩子的否定型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的理想型父母等,一定要开始学习和改变自己,别再给孩子造成过高的心理负担。
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塑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互爱,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