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杨府笙歌鼎沸,宾客盈门;觥筹交错之中,一女子端坐堂中,怀抱琵琶,其歌声娓娓动听婉转悠扬。
此女以面纱半掩,只见其眉清目秀,玉面粉颊,骨肉均匀,娇喘微微。纤纤玉指抚琴弦,飘飘青丝缠柳腰。
定睛细视,女子手中琵琶看着眼熟,与乐府之器不太相似,倒像是在汉明妃画像上见过。
“今日堂妹生辰,各位大人远道而来实属不易。我杨某敬各位三杯!”
金尊玉液落入腹中,一阵欢呼。
众人纷纷献上贺礼,奇珍异宝,胭脂水粉,数不胜数。
唯有李白两手空空,众人议论,此人难不成是来吃白食讨酒喝的?
“今日是我生辰,诗仙怎未备贺礼?” 那怀抱琵琶的女子面露不悦,却不好呵责。
“非也非也,李某奉上诗一首。”
命人端来笔墨,众目睽睽之下,李白奋笔疾书。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玉环喜笑颜开,众人更是刮目相看,堂内越发喜庆。
唯有李白,目不转睛于环手中琵琶。
笙箫尽,宴客散,余音绕梁之际,玉环止步李白。
“诗仙似乎很在意我的琵琶?”
“小姐聪慧。”
“这琵琶你见过?”
“未曾见过真容,不过是在汉明妃的画像上见过。”
“此物是我一个西域的远亲赠予的,汉明妃远赴西域时不也带着个琵琶?”
玉环转身,白紧随其后,数步,达后院凉亭处。
“诗仙的‘王昭君’我读过,你本是潇洒之人,为何此诗中如此哀怨?”
李白叹息,见明月高挂青空,彩云相衬。
“我大唐国力强盛,为何屡屡靠公主和亲?夷人待我朝公主怎比得上自家人?”
只见玉环莞尔一笑,眼露涩意,轻声道。
“你错了,很多时候自家人对自家人才最为残忍。”
晚风吹过,不觉丝丝寒意,倒觉困顿。些许是酒劲上头,发觉之时人已醉。李白醉卧石台,头晕目眩之余,似乎见着了汉宫。
“小白子,把我这月刚到的口脂拿来。” 殿内女子静坐梳妆台前,柳叶细眉,秋水剪瞳,凝脂肌肤白里红,孱弱娇躯惹人怜。看得李白如痴如醉,至于女子说了些什么,他倒是当耳边风。
“你倒是快点啊,知道娘娘即将远赴西域所以找上其他主了是吧?” 婢女娇嗔责骂,这才叫白回过神来。
坊间流传汉明妃肖像无数,却未曾有一副能与其真容媲美。任凭那画师如何雕琢,不过能绘制明妃三分姿色而已。
自古君王皆薄情,不爱美人爱江山。哪怕是明妃这等倾国姿色,也逃不过沦为筹码。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然而明妃却泰然自若,未曾有不悦与悲痛之意。
她早厌倦了食人血的后宫,西嫁与其而言倒像是解脱。
西域之路坎坷不平,路途凶险之余,沙尘滚滚乱人眼。
“小白子,陪我说会话。”
马骄内昭君轻唤,随之车马卒停,白掀车帘入内。
“娘娘有何吩咐?”
“我已不再是大汉的明妃,不必喊我娘娘,唤我嫱好了。”
“是,嫱主儿......”
只闻车内琵琶声起,悦耳之音四处飘散,恍若重回汉宫之时。
从前宫内规矩多,连大声说话都会被斥责。然而此次前行西域没了束缚,得以演奏喜爱之乐。
时而缓慢低沉,时而高亢婉转,琴声悠扬,动人心弦。
“嫱主儿这是想家了?曲子都是南郡秭归之乡间小调。”
“不错,小白子。平日里我弹奏些什么他们只会说,弹得好,也不会在意我究竟弹了些什么。”
“主要是不嫌弃,小白子愿意每天都给嫱主解闷。”
夜半之时,皓月当空,和亲队伍歇脚驿站。王嫱听闻今夜满月,不顾寒凉仰望青空。
举头望明月,忆往昔,汉宫金枝玉叶之明妃不复存在。不过是挥之即去的和亲公主,大汉的棋子。
不禁吟诗,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一晃两年,翻山越岭,二人时常酌酒吟诗,暗生情愫。
得知昭君乳名皓月,白只将此情寄明月清风之中。
西域之人并非野蛮无理,单于将昭君视若珍宝,二人虽是忘年之交,却相敬如宾如遇知己。
眼见二人携手,眼见二人如胶似漆,白虽心痛,却值只得隐于心中。
三年五载逝于须臾之间,呼韩邪与其长子皆奔赴离世,只留昭君一人,下嫁单于之孙。
自然是悲愤交加意难平,昭君寄信望归汉。
汉宫乃神圣之地,岂能容这幅不洁之躯?不过是兔死狗烹,任其自生自灭罢。
“小白子,我怕是今生再回不去了。”
“嫱主儿别怕,小白子带你回家。”
夜深人静之时,白搀昭君之手,马车一辆,东行汉宫。
汉成帝晓明妃回汉,命人将其捉捕,安置边境驿站。
半老徐娘,美人依旧风韵犹存。自古红颜多薄命,汉明妃也不过如此。
赐酒,灼灼烛光之下,二人皆知晓其意。
“明妃,不,明太妃娘娘,这是皇上赐的酒,请喝下吧。”
“那我可以先见见小白子吗?”
“带上来。”
又是二人酌酒对饮,今时不同往昔。这一杯,便是送别之酒,从此一别两宽,赴黄泉。
“嫱主儿......”
“小白子,你知道的,我心里一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