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瓷器的入门诀窍技巧
1、轻重感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瓷化程度、胎体和釉层的厚薄、器物的大小都会导致器物重量的变化,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际上手经验,逐渐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我们只有多看多上手,加上不断地感知、对比、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于不认识的瓷器断代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只能当做是一种辅助手段。
2、干湿感都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釉衣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展现出的干湿度也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干湿”指的不是瓷器上真的出现水珠什么的,具体指的是一种手上的感觉。一般来说,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以上才会有出汗的感觉,不到200年的瓷器,摸起来手感是干燥、枯涩的,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3、润泽感瓷器的润泽感是强有力的鉴定依据,虽然现代瓷器利用各种造旧技巧营造古瓷的润泽感,即使能在感官上蒙混过关,但只要一上手,就能大致感觉出来那种润朗、舒爽感。
4、温凉感如果说用来判断瓷器品质,那温凉感位居第一位,它是辨别瓷器品质优劣和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据说,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汝窑,不论是质地颜色还是工艺,如宝石一般温润细腻,冬暖夏凉。
5、生熟感生熟感指的是瓷器击打起来发出的声音,从而反馈出瓷器本身的属性信息。瓷器也和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景德镇瓷器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声如磬”,相同的道理。烧成温度低,1150度以下,击打瓷器发出的声音如瓦砾,属于生瓷;1200度左右,声如硬木,属于半生瓷;1260度左右温度,声如石块略有回声,属于半熟;1320以上,声如金,回声悠扬,余韵悠然,属于熟瓷。
6、凹凸感这一点很关键,凹凸感是鉴别元代和明代中期之前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重要依据。我们观察瓷器时,经常会发现有些瓷器外观上带有独特的凹凸线条感,这与当时的烧造工艺有很大关系。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进口青花颜料,在描绘时下手过重就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7、粗细感瓷器的釉面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粗细程度就能判断出窑口、历史年代、保存环境、脱玻程度等。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粗糙、简单,官窑虽然精于民窑,但经历过长久的历史打磨,必然也会粗糙不堪。这一点只能用来区分新老瓷器
玺客瓷器,打造百年世家品牌。“玺”指秦代之后的帝王印,“玺客”瓷器界的王者品牌。
1、轻重感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瓷化程度、胎体和釉层的厚薄、器物的大小都会导致器物重量的变化,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际上手经验,逐渐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我们只有多看多上手,加上不断地感知、对比、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于不认识的瓷器断代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只能当做是一种辅助手段。
2、干湿感都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釉衣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展现出的干湿度也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干湿”指的不是瓷器上真的出现水珠什么的,具体指的是一种手上的感觉。一般来说,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以上才会有出汗的感觉,不到200年的瓷器,摸起来手感是干燥、枯涩的,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3、润泽感瓷器的润泽感是强有力的鉴定依据,虽然现代瓷器利用各种造旧技巧营造古瓷的润泽感,即使能在感官上蒙混过关,但只要一上手,就能大致感觉出来那种润朗、舒爽感。
4、温凉感如果说用来判断瓷器品质,那温凉感位居第一位,它是辨别瓷器品质优劣和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据说,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汝窑,不论是质地颜色还是工艺,如宝石一般温润细腻,冬暖夏凉。
5、生熟感生熟感指的是瓷器击打起来发出的声音,从而反馈出瓷器本身的属性信息。瓷器也和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景德镇瓷器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声如磬”,相同的道理。烧成温度低,1150度以下,击打瓷器发出的声音如瓦砾,属于生瓷;1200度左右,声如硬木,属于半生瓷;1260度左右温度,声如石块略有回声,属于半熟;1320以上,声如金,回声悠扬,余韵悠然,属于熟瓷。
6、凹凸感这一点很关键,凹凸感是鉴别元代和明代中期之前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重要依据。我们观察瓷器时,经常会发现有些瓷器外观上带有独特的凹凸线条感,这与当时的烧造工艺有很大关系。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进口青花颜料,在描绘时下手过重就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7、粗细感瓷器的釉面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粗细程度就能判断出窑口、历史年代、保存环境、脱玻程度等。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粗糙、简单,官窑虽然精于民窑,但经历过长久的历史打磨,必然也会粗糙不堪。这一点只能用来区分新老瓷器
玺客瓷器,打造百年世家品牌。“玺”指秦代之后的帝王印,“玺客”瓷器界的王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