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水吧 关注:661贴子:91,452

【记录水+安利】苹果阿姨以及随机选:那些难以转化为文字的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苹果入坑砖《平成风俗》镇
不定时不定顺序记录和评介个人中意的曲目,live,专辑和八卦
夸了一万次20年秋冬的灵感女神是二十代的椎名林檎!借鉴荒木老师的创作方式,以歌曲为核心做了一些尝试,可能等我介绍完马甲就掉干净了(透明文手稳如老狗
也可能包括其他歌手的曲子!
专辑上下的苹果和猫猫分别对应椎名林檎和斋藤猫←右边的提琴叔叔


IP属地:湖北1楼2021-01-25 21:18回复
    之前在吧友贴里回了然后秤砣体质发作,怪不好意思的于是自己开个自嗨楼
    老中二次元口味比较杂,接触日语歌为主,英语有在努力捡起,也欢迎互相安利(〃'▽'〃)
    搬运前楼回复:
    落日-东京事变
    还是苹果阿姨的vocal,气质非常不像她产出的一首(不是)live版尾音处理很绝
    结构平整节奏舒缓,难得好懂的歌词,结尾编曲如同落日般绚烂,川音有位仁兄还专门写论文分析过,术语太多一个字都看不懂……但是收到了“好曲子可以从谱面看出来”的新知识
    被询问“因为什么而悲伤?”,我并没有为什么东西而悲伤,只是太阳恰好离去而已吧
    想要听她唱抒情慢歌的时候必然会选的一首,常被诟病的刺耳嗓音在副歌自带凄凉,干燥摩擦的感觉又很符合落日下的水泥路质地。编曲比个人作品少些动荡不安,细腻而华丽,再夸一次结尾,看完论文觉得和弦是个玄学……
    歌词设计对称的同时极具画面感,平静转折发生于居所中映着月光的、笑容天真无邪的照片,被思念的逝者形象却颇模糊,“就像在无法得到回应的黑夜里,怀抱着一个逐渐冰冷的小小生命”,微妙觉得是个年纪不大的人。
    歌者没有使用典型的爱人口吻(和石膏对比),似乎有意掩去对逝者的感情,又或者他们虽然共同度过一段时间,却并非至亲,只是在恰巧碰见太阳落山时,会想起某个人同样离去了的时刻。就是这样清淡而含蓄的味道。
    等我写完这段就来写下一首.jpg


    IP属地:湖北2楼2021-01-25 21:31
    回复
      2025-08-18 00:25: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25 22:21
      收起回复
        今天也是没有灵感的一天,随机到了今年啊不去年重新入坑的契机曲
        闇に降る雨-椎名林檎
        最早出自第二专《勝訴ストリップ 》,年轻青涩的唱腔力量十足,现在live是听不到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奏,足足接近一分钟的小提琴非常抓人,经过电子?噪声?化处理后的长音搭配节拍器,暑气浓重的雨夜里,透过玻璃看着行车外霓虹光闪烁的氛围,都市感十足。快节拍引领全场舞步,接入人声,贯穿A段。最后一段副歌反复前的贝斯?接近嘶喊,结尾节拍重复淡出,英文低语被截断转台。
        副歌歌词上玩了小反复,雨(あめ)和命运(さだめ),可能与不可能,危险与安全,三组词刻画所追求之人的危险迷人。用带着委屈的呓语和叹息描述自己所遇所想,“你讨厌的温热的雨”这句滑音超骚(


        IP属地:湖北4楼2021-01-26 20:51
        回复
          丸ノ内サディスティック-椎名林檎
          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曲目之一,sadistic→虐待狂。也是第一首学会的她的歌,节拍速度和词汇量适中,还有小弹舌,推荐给想学日语的战友(?)如同对其出处的首专评价一般,疯狂愉快的摇滚,心情不好的时候听有奇效,带着娇嗔的扁扁发音有助于让舌头漂浮起来!
          本曲的歌词翻译引起过不少争议。阿姨的一大爱好,将歌词的本质“发音”,转写成各种复杂难懂的形式,典型就是霓虹金查了字典也可能不知道怎么读的汉字,偶尔也会使用符号或外语等交杂。因此常常字面不明觉厉,只有听她亲自确定发音,才能在脑内翻译出正确意义。曲中玩弄声音最明显的就是“毎晩寝具で遊戯するだけ”,可能日语翻来覆去音素就那几个所以特别好拼谐音吧……
          苹果歌词的另一个特点是频繁提及东京地名,使得各个故事自带场景,天生有浮华匆忙的现代社会气味。昨天还在新宿站,今天就直接上了丸之内线,一连串报菜名,存款不过万的社畜形象跃然纸上。没有理税人所以还是要张发票吧这个梗印象过于深刻,导致sbr开场杰洛提醒登记人开收据的时候狂笑了起来(草
          东京太大了,几次换乘都没坐丸之内线……但在路过中目黑车站的时候的确看着月台思索了……以及池袋路上说中文的比说日语的多二十倍,这居然不是传言,再草(
          出自21岁发行的首专《無罪モラトリアム》,中译“无罪偿还”,不确切。moratorium的基本意义是“暂停、延期”,此处应该是化用心理学名词,意即青少年肉体进入成人时代,心理上对自己的个体认知却还模糊不清的时段。
          小学馆“デジタル大辞泉 ”释义3:肉体的には成人しているが、社会的義務や責任を課せられない猶予の期間。また、そこにとどまっている心理状態。


          IP属地:湖北5楼2021-01-27 21:13
          回复
            借这首专辑名顺便了解到新的心理学理论。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12-18岁的青春期,是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达到统一、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阶段,此时青年人最主要的任务是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否则将导致同一性混乱、遭遇同一性危机,阻碍人格发展,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Marcia在Erikson的理论中抽出两个主要变量“探索”(exploration)和“承诺”(commitment),根据其高低,划分出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
            高探索高承诺的获得者(achievement),
            高探索低承诺的探索者(moratorium),
            低探索高承诺的早闭者(foreclosure),
            低探索低承诺的扩散者(diffusion)。
            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探索者,“积极探索各种选择,但尚未对特定目标、价值观等作出有意识的投入”,以及早闭者,“没有体验过明确的探索,但却基于权威人物如父母等的期望和建议作出承诺,接受了他人为自己准备好的同一性”。
            当然什么都不明确的浑浑噩噩的人,以及很早就心志坚定的人也存在,只是这两种状态非常有现实感,尤其国内大部分青少年可能都处在低探索高承诺的状态,从周围人的经验来看,随着处于学校环境时间的增长,很少有人在青春期能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但搞明白又是极其必要的。毕竟高中到大学的坎非常需要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然后觉得乔尼和杰洛两人在故事开端的心理状态很适合套入这个理论,肝了篇粮食,并且觉得很带劲(我赞我自己.jpg


            IP属地:湖北6楼2021-01-27 21:16
            回复
              emm,没看懂“难以转化成文字”是什么意思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27 22:53
              收起回复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椎名林檎
                这首并没有落脚于宛如社会问题般的青春期认知问题,把“自我”化约到爱情?之中,结尾同样用了人声采样,做出声音(画面)漩涡被掐断的特效。mv和《勝訴ストリップ 》其他几首一样,让人目瞪口呆的反叛。
                最大亮点在于前奏八小节丝滑承接电吉他的尖叫,真正意义上的谁家水烧开了.jpg
                能这么玩弄自己的嗓子也是一种天赋和觉悟……


                IP属地:湖北8楼2021-01-28 20:59
                回复
                  2025-08-18 00:19: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稚名林檎的歌我只听过青春的瞬间,原由是这个漫画中最后一局时教练在比赛结束时闪过的歌曲,出于好奇就去听了,非常切合转瞬即逝的高中棒球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28 21:09
                  收起回复
                    薄ら氷心中-椎名林檎
                    出自17年的《逆输入~航空局~》,第二张自翻唱专辑,前一张叫“港湾局”,下一张怕是铁道部了(老梗)
                    原本作为16年1月新番《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op,由剧中美代吉的cv林原惠美演唱。第二季op《今际の死神》由斋藤猫接手编曲,三人共同演绎。
                    歌词中大量使用历史假名遣,简单来说就是偏向传统的表音写法,在书法中常见,为歌曲制造了时代感。完全出自女性对若即若离的爱人诉说的口吻,嗔怒爱憎频繁切换,“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认识到为飘渺不定的爱痛苦不堪毫无意义,最后去他喵的老娘一人独美(不)
                    “心中”是殉情的意思。
                    两位女王唱腔的演绎各有风情,林原柔软飘渺,椎名甜蜜绝望,也很像美代吉的双重面孔,柔弱彷徨又疯狂决绝。18年真空地带live的现场表演,非常熟成的肉欲……
                    落语心中本身制作也十分用心,气氛静谧,声优演出可谓经典,个人非常喜欢接近现实的表演方式,何况谁不想听石头讲一整场落语呢!
                    剧情透露不宜多,现在几乎遗忘了纠缠细节,但每次听到这首歌都还是有挥之不去的胃痛感∠( 」∠)_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1-29 23:04
                    收起回复
                      熱愛発覚中-椎名林檎/中田ヤスタカ
                      来自出道十五年纪念专《浮き名》。中田是Perfume香水(划掉)泼妇(/划掉)的十年老作曲担当,歌中并未献声,因为完全电音化所以也写上了名字。这也是唯二在live中不会全开麦演唱的电音曲之一。
                      拜中田之赐,本曲洋溢着物理意义pikapika的少女心,阿姨娇嫩的萝莉气音仿佛在耳边呢喃,每句歌词之前由首音作为提头(?)叹息,各段切换也用语气词衔接,像是一直处于惊慌嗔怪,说话时也口不择言,明明是对方不回信息却口吐芬芳埋怨wifi太烂,患得患失跃动少女心太真实了点!
                      想起罗生门的双人对唱里也有类似桥段,细节暴露真正在意与否,羡慕能够捕捉矛盾心情的瞬间。
                      歌词中大量使用医学术语,大白话一点就是“我浑身难受,我炎症明显,我血氧跳水,我快冻僵了你还不摸一摸吗,请你赶紧把我切开检查,诊断我到底是怎么了,是否在恋爱呢!”快速动荡的钟摆声如同高速心跳,人声电音处理具有人外/AI的机械感,用各种参数描述自己的“病情”,却不知道情感是无法被量化的,所有症状也并非因病而起。句首单词反复、延长和押韵,真的很绝……
                      恰巧当时因为两度咽部感染高烧被隔离再高烧再隔离,抽血抽到没地方下针,每次都要看CRP判断炎症消退没有,听到这首我:好了,我已经完全明白了,烧得晕乎乎不顾一切胡言乱语的感觉 就 是 恋 爱!
                      mv是武打片,live是琴瑟片(确信)百鬼夜行场的护士装呼应尾段“照照内心深处”,哗啦剥开露出象征无法抑制的欲望的红真丝睡衣,阿姨老卖弄风情了,俺也喜欢.jpg


                      IP属地:湖北11楼2021-01-30 20:18
                      收起回复
                        本能-椎名林檎
                        【今天是成年人场合!
                        护士装起源。99年的hit单曲,如今听来丝毫不觉时代感,live起手拿着扩音喇叭唱完前两句贼帅,《开到荼靡》并感。说起来二位心头好都是世纪之交的巅峰期(?),编曲和意识都毫无二十年过去了的感觉……
                        是一首适合调动低沉情绪的、略带狂躁的摇滚,节奏强烈,开头损伤音质山呼海啸,频繁弹舌唱着非常自由直白的符合“本能”的歌词,毕竟开头没写出的就是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tonight, I know that you want to be in my bed……
                        如同原初生命沉溺于本能(欲望?)驱使的认知世界的方法,开头就大喊不需要约定,想要紧紧连接在一起,希望早晨不要到来。“为什么历史上诞生了语言?太阳、氧气、海洋、风,这就已经足够了吧”,意象拼接充满狂野的生命动感。陈述情绪反复无常,认识到最后还是会孑然一身,因此无须受制于种种束缚,享受当下才好,“我喜欢那锐利的目光”,甜蜜绝望的纵欲,简直可以脑补出说出这句时的笑容。最后重复两段副歌,直白到懂日语的可能都不好意思听(
                        mv可能是成为hit曲的重要原因。阿姨因为个人经历(和口味)非常喜欢医学气氛,不光歌词,连mv布景也是洁净的病房,身穿白色护士服,周围挂着血液袋。本应极度规则运转的秩序被轰然打破,小护士连续四次用不同部位击穿玻璃,跟女病人在床上这样那样,紧抱着麦架大声疾呼来啊快活啊!碎玻璃场景在曲中位置的设计非常巧妙,这个只有视觉听觉结合才能体会到力量感……
                        据说当年很多霓虹金用这曲里的苹果做碎屏屏保假装是她打破的,另一种意义的会玩(


                        IP属地:湖北12楼2021-02-01 00:52
                        回复
                          葬列-椎名林檎
                          没有考察到这首的配器名……异域感的弦乐在低音区弹拨,伴随鼓和扬起的噪音,琴弦本身的振动使音符在白键左右微微摇摆,制造出飘摇动荡的感觉。有趣的是,开头是在八拍的一半进入人声,不安的气氛很强烈。
                          尽管在后来的采访中阿姨曾说“歌词没有什么深意”,但普遍的(也是我最认同的)解读认为,这是一首母亲与堕胎孩子的对唱。第一段是突然临盆(或者验孕)的母亲“收到了写着出生意志的信”,第二段是胎儿的双脚接触世界、开始获得认知。两段后半均描述氧气和亡骸,母亲使新生儿窒息,没必要为它辩护是否有活下去的权利,当这个生命离开肉体、成为亡骸之后,证明母亲完全拆除体内多余的东西、重新回归到白纸一片的状态,此时才有亲眼目睹自己诞下之物面容的勇气。
                          歌曲的转折发生于以孩童口吻说出的“倘若世上没有桃源乡——那就来创造一个吧”,对应母亲在杀死孩子后冷漠或悲伤的台词,“据说世上不存在桃源乡”,即它并非顺应常规降生的生命,即使活下来也无处寄生。这样大约可以推测母亲的角色也并非“母亲”,而她在接过孩子的话时说“这是重复轮回的、令人生厌的业障”,不难想象这位女性在降生之初可能也是被抛弃的个体。
                          这个已经消失的生命被视为“空”,即使被母亲“吞食”,下次再孕育的生命还会是它吗?歌词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如同它本人在哭喊,“渾て獨りぼつちだから”这句一直没想到合适的翻译……大概就是“各人的生命仅此一次”、“各人仅仅是各人自己而已”(无人陪伴)。
                          这首曲子的live编曲、布景和演出动作上都非常用心。live版本分别有06年以东京事变名义举行的“DOMESTIC! Virgin LINE”,和14年个人名义举行的“(生)林檎博’14 ―年女の逆襲―”,《葬列》均排在演出曲目的第二位。06年首曲是纯音乐,这个安排似乎在与live名呼应。
                          阿姨的live常常重新编曲,14年的编曲大体保持与cd一致,音色处理更加尖锐凛冽,结尾还原管风琴噪音渐强,小提琴弦都拉断。06年的编曲大幅更改,与cd含着迷惑的漫不经心相反,钢琴和木吉他的开场简约沉静,二段节奏放慢、打击渐强,自由、扭曲又狂躁的后半启用了童声合唱团,由戴着兔耳的小孩子们共同完成演出,打光纯白刺眼。唱腔和不同段落旋律的气质改变再次证明,歌词是由两个角色拼合而成的。
                          舞台布景上,都使用了红与黑的对比。14年身穿黑色斗篷裙露出双腿,两侧屏幕上满是流动的红血球、中间屏幕的生命线不断震颤,二段开始之前行礼,然后缓缓唱出属于孩童的歌词,后半段一直保持双手合十的祈祷状,唱到“一切皆为孑然”时如花朵般张开,尾句“让我拜见你的尊容吧”之后全场陷入深红,转身一步步走向黑暗深处。06年则是一袭文静黑色长裙,露出鲜红内搭和头饰,唱尾句时声音用力、伸出左手,眼神如同面对恐怖怪物时鼓起勇气,然后闭目低头,呈现双手合十的祈祷。两次姿态设计分别与母亲和儿童对应,不同的处理给予观者对“见面”之后情绪留白的想象空间。


                          IP属地:湖北13楼2021-02-01 22:29
                          回复
                            《葬列》出自03年概念专《Kalk Semen Kuri no Hana》,三种气味近似的东西,11首单曲以《茎》(Stem)作为中心,曲名对称分布,全专时长44分44秒,是椎名对称美学的第二次尝试。尾端炼狱鬼哭般的管风琴正方便完成这一对称,而戛然而止之后回归开头以同样配器演奏的《宗教》前奏,宛如一个无限重复的轮回。
                            早期几专的作品大多是中学时期所写,《葬列》也不例外。幸福论、在这里亲吻、正确的大街、本能等等,都讲述着恋爱和欲望,以阿姨现在的作风不难推断青春期生活肯定是写出来能惊掉眼珠的……让我感到非常喜悦和敬佩的,不仅是真·少女时代的阿姨能写出这样的编曲,而且她确实以自己“青春期”、“少女”的身份和经历,在享受痛苦和欢愉的同时,思考母体和孕育等行为的意义。
                            这首歌让我想起为寂静岭4的反派Walter Sullivan,对母亲的概念被教会“老师”以21圣礼扭曲成对诞生地302房间的极度狂信。为他写的《Room of Angel》,叙述了被母亲视为意外产物遗弃了的孩子长大成人,在面对已然逝世的母亲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她对自己而言是全然陌生的人,自己给予了母亲爱,她却没有回以对等的爱意。
                            低沉反复的钢琴和鼓声里,叹息的唱腔冷静说出自己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根本没有体验过真实的母亲与母爱,甚至痛恨抛弃自己的孕育者;另一方面,他的认知里“母亲”是自己应当去爱的人物,她因为自己的诞生而痛苦,如果诞生的不是自己,又会是谁生根发芽?
                            最后留下白噪声如同心跳,“沉睡在你自己的记忆里,然后哭泣吧,我亲爱的母亲……让这首摇篮曲合上你的眼睛吧,我还不至于为你哭泣,让这首摇篮曲合上你的眼睛吧,再见。”
                            之前一直想以room of angel为主旋律尝试写一篇文,但我实在没勇气打寂静岭……葬列重新勾起了对这首曲子、以及陌生的母子这样关系的记忆,于是借最近感触到的角色完成了这个任务,尽管原作这方面几乎没什么描述……最后写出来的感觉也不完全和两首曲子吻合,多少是完成了个几年的夙愿,当作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十分满意,今天也是我赞我自己.jpg


                            IP属地:湖北14楼2021-02-01 22:54
                            回复
                              2025-08-18 00:13: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宗教-椎名林檎
                              《加尔基》首曲,和《宗教》采用相同配器演奏,一头一尾双生对应。据说采用了世界各国的民族乐器,的确为两首歌制造了“非常规”的迷幻色彩。
                              本曲也是双角,通过唱腔分别为“人”和“神”两端。开头就是伴随噪音的汹涌的弦乐大潮,作为底部旋律的吉他(?)弹拨比葬列清澈坚定,歌者看似意识清楚,两段询问却亦真亦假、自我解答,“谁来给我好吃的糖果,本意想要毒药,本来就在说谎;可能的话甜的比较好,在茶杯里数数吧,蛀牙也无所谓”。此后由爆裂的鼓声重锤跌入满是噪音的神启片断,呈现黑白交混雪花点般的质感,大量意义不明、关系不明的简短使役句,叫她站起来坚持走下去,“不要回头”的尾句回音延长至第三段。
                              第三段类似咏叹,歌者无法在现存的、迅速都市化的世界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器具(暗喻“规则”),进而发出第四段感叹,也是最经常被人赞叹的段落。唱腔力量增强,变得有些焦急:季节匆匆变幻,盛开的话引来蜜蜂寄身,如此反复,凋零才是恒常。此时她仿佛已经悟到人世轮回的法则,第二次神启段落紧接而来,叫她忍耐、不要憎恨、用眼睛和鼻子去感受,“就算不愉快也去体会吧”,最后“抵达觉悟”,回声久久不散。此后重复第三段咏叹旋律,歌者渐渐接受自己“气质优雅”却不得不屈服于兽之条理,进入空白的境界。
                              第四段旋律反复,处理色彩更加淡薄,午后急雨、街边“忧郁”的菩萨(应该是指路边随处可见的微笑地藏),匆匆流过的云阴晴不定,歌者已然领悟,视野中的世界快速流动又恢复原样,已经有苍茫出尘之感。背景不断出现断裂、虚化、共鸣和回放的效果,噪音和环境音在各个节拍点打破呓语般的五字诗篇,“季节”段和“谁来给我”的段落音跳跃闪现。
                              最终她认为“都是模范,尽是模仿,不断继续如此运作”,低沉的吟唱结束归入寂静,背景中那个尚未顿悟的自己还在尖声唱着“前进吧 前进吧 花开了 蜜蜂被吸引而来 谁来给我好吃的糖果 谁来给我 谁来给我 谁来给我”,反复的“誰が僕に”颇有无数复制人破土生长、伸出手向天空询问和求救的画面感。
                              本曲只在出道十周年的Ringo Expo 08上,以interlude的纯音乐形式演出过一次。大交响乐团全员均着白大褂,修改过的前奏不再宏大压人,以小提琴短促的揉弦伴随长笛,叙说般播放“林檎の筋”,十年来女王的作品与人生经历黑底白字地呈现。各段不断更换主乐器,与单曲的转换基本一致,整体行进速度略快,原曲中点化般诵唱戒条的气质转变为具有军乐气质的、颠簸澎湃的人生返现。尾句重复的“谁来给我”分别由长笛、圆号、钢琴、木琴、竖琴完成音色渐弱转变,最后由定音鼓完成丰富圆润的结尾。
                              《宗教》是我觉得非常难解读的曲子,甚至无法提取一个主题词概括它,这时就真的只能相信阿姨“歌词并没有什么深意”的说法……ringo expo 08贡献了非常多曲目的经典演绎,十年也是我认为在一个行业初有沉淀的时间点,这个时候的阿姨在唱腔技巧和舞台演出上互相成就达到巅峰,live整体设计此后逐渐走高(更加独特),声音强度和控制力则慢慢下降。同一首曲子在不同场次的编排对比很有趣,可惜《宗教》至今没有现场演唱版本,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了。


                              IP属地:湖北15楼2021-02-02 21: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