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死的安详,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或者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着、或者恐惧所控制,我们也不可能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生活中培养安详,因为临终者无法帮助自己,即使是对一个修行人而言,整个死亡过程也可能是痛苦的,因为丧失身体和这一生是非常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活着时,应该透过修行来稳定我们对心性的认证。
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念头和情绪的生起:是否能够以{见}直接穿透它们,并认出它们本具的光明实质。恭敬心、慈悲心、就是心性的{见},将这些融入生命。修行不只是静坐和念咒,修行是如何面对每一个碰见你的人,是如何处理针对你而来的恶言、恶行,当你从静坐的位置站起来,才是修行的开始。
我们在一丝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这一生,让我们死亡的那一刻,不至于悔恨和自责虚过此生。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的无边无际的自由,是现世可以做到的,这个自由是可以让我们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死亡对已经做了准备的修行人来说,是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只有耐心,纪律和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心将开始解开它的结,并认识它本有的喜悦清,这需要你最大的毅力、智慧和训练。
心性是什么?是恭敬心、慈悲心、一切智慧、喜悦、清明、无思无虑却通达无碍。
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念头和情绪的生起:是否能够以{见}直接穿透它们,并认出它们本具的光明实质。恭敬心、慈悲心、就是心性的{见},将这些融入生命。修行不只是静坐和念咒,修行是如何面对每一个碰见你的人,是如何处理针对你而来的恶言、恶行,当你从静坐的位置站起来,才是修行的开始。
我们在一丝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这一生,让我们死亡的那一刻,不至于悔恨和自责虚过此生。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的无边无际的自由,是现世可以做到的,这个自由是可以让我们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死亡对已经做了准备的修行人来说,是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只有耐心,纪律和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心将开始解开它的结,并认识它本有的喜悦清,这需要你最大的毅力、智慧和训练。
心性是什么?是恭敬心、慈悲心、一切智慧、喜悦、清明、无思无虑却通达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