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查察吧 关注:18贴子:440
  • 1回复贴,共1

这条绦虫,上了微博热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事是这样的。
  微博上一位网友吃火锅涮肉结果感染了寄生虫,本是有些尴尬、略带悲伤的事情。但他十分郑重其事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病因,自知最近烧烤、火锅吃太多。还配上了寄生虫的活体以及死去的虫体照片。顺便@了某著名医学自媒体,以及某知名科技博主.....
发现的过程是这样的,这位网友突然发现自己的臀部有东西在爬......伸手一摸,才发现是一直超大只蠕虫.....
随后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医生证实了他的确感染了寄生虫。通过专家探讨,作出了这样的治疗方案:1.做头颅和眼周的ct检查以排除囊尾蚴的可能性;2.做粪便检测以检测虫卵。
CT结果显示正常,可是检验科的检测却并不顺利。原本一小时的取样足足做了快两个小时。由于科室很久没见过绦虫样本了,全科室的医生停下手头工作一起查找粪便中的虫卵,然而并未找到。检验科医生认为粪检有一定的随机性,建议分三次检测,可提高虫卵检测的成功率。
第一次粪检结果,并没有成功检出虫卵
大便检测是诊断寄生虫的金标准,三粪三检可提高检测成功率。目前寄生虫检测,液基富集虫卵法是近年在寄生虫领域新起的一种检测方法,根据虫卵的比重来进行检测,高效、精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检测方法。
  医生还帮他询问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绦虫,建议患者前往控制中心确诊和治疗。
  然而患者没想到的是,他那条微博火了,这条绦虫受到了医学界人士的关注,但同时大家其实都很担忧...
  患者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后,最终在疾控中心确诊为罕见的牛带绦虫。在粑粑里检测到虫卵的时候,医学生们再一次高潮迭起。
明明博主充满忧伤,情绪高昂,提醒大家要多多注意饮食安全。但医学界的同胞却集体将这一事情推上了热搜。
这样一条成型的牛带绦虫,长达5米,对每一个具有科研精神的医学工作者来说,都是如此珍贵。于是,众人争先恐后,一秒抵达该网友微博的评论战场。
整个医学界就像初恋少女等待男友,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真的是迫不及待....医学生都在密切关注患者的肚子里的小生命。甚至不是医学生的人们也闻风赶来,想一睹“芳容”。
再看患者这边,却分外乖巧,专心驱虫。可以看到,患者真的十分辛苦,开药后,他从上午9点就开始腹泻,直到下午4点。这节奏和待产的孕妇颇有几分相似....绦虫宝宝迟迟不肯出来与外面的世界相见.....
患者自行记录艰难的治疗过程
  由于患者微博一直不更新,知名医学博主也按捺不住自己科普的小火苗了,开始了今日份的业务学习。简单来说,如果发现了,就证明已经成型了。一般可以从粪便中找到虫卵或者节片来确诊。形态上来说,虫卵成圆形,有胚膜,有节片,头节....
PS:感染绦虫还可能患囊虫病。当绦虫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在肠腔内发育成为六钩蚴,经消化道穿出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再经血循环而到达脑膜、脑实质以及脑室内则会引起囊虫病,从而出现癫痫、瘫痪、失语等症状。
  可整整七小时过去了,po主还是没有排出成虫,只能三个月后再去粪检,方知晓最后的结果。
  这一拉,真是万众瞩目。网友建议:可以实时更新进展,比如:预估5米牛带绦虫,已排出3.33米,完成度66.7%.....感觉po主拉个虫子跟生孩子一样,网友就像徘徊在产房外的焦急丈夫。
  但玩笑归玩笑,这事细思极恐,如果不注意卫生的话,是很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
烧烤、火锅日常大家都经常食用,但当有误食未熟食品的情况发生时,要及时进行寄生虫检测,排查身体是否感染寄生虫。部分寄生虫潜伏期长,身体症状不明显,定期的寄生虫检测排查可以更加迅速有效的监测感染情况,防范于未然。


1楼2021-02-02 12:45回复
    我们现在的技术很难查出这种肠道以外的寄生虫,就算查大便,漏诊率得有一半。而且这大便很不方便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4 1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