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6,704贴子:9,666,975

【发帖先看置顶】各位大神救救孩子吧,一个月前被庸医误下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湖救急,我家宝宝十个多月,他从出生大便就没正常过,月子里混合喂养应该是喂积食了,那时不懂,我只记得粑粑很酸,后来出了月子我家就很闹,白天晚上闹,我不记得他那个时候身体热不热,快到三个月开始就吐的很厉害,就像吃多少吐多少那种,我到处领他看病也没有看好,后来我自己学习了小儿推拿,简直了一个多月,配合我们这里一个中医儿科贴贴后来不吐了,以前他是两天一拉,但是很酸还像乳糖不耐那个样子,就给他吃了一个月乳糖酶,那时候他的口水很多,一天连吐带流口水要换七八次衣服。等这些乳糖酶益生菌贴贴推拿都停下了以后他就不拉粑粑,我就很着急啊,就又找了我们这里的一个老中医,他给开的都是攻下的药啊,很大剂量,那时候我不懂,他就开了两幅,告诉我吃不好就再去拿两幅,吃好就不用去了,我只记得那里有芒硝金银花黄芩淡竹叶之辈,药汤很苦应该都是苦寒类,给我儿硬灌啊,我儿一副吃了三天,粑粑是拉了,可是他迅速的头发干枯脸变黄,我立马给他停了,停了他更不拉粑粑了,而且闹的更厉害了,嘴巴周围都是青色的。于是我没有办法,不敢领他再出去看中医,就开始自己学习。我看他嘴周围青,青不是主痛吗,再加上我和之前那个贴贴的中医交流,他认为我家是脾胃虚寒,我觉得他的粑粑很粘腻,应该是脾胃运化不好还有湿邪,我就给他温中祛湿,可是他现在还是不拉粑粑怎么办啊,他最近又开始有点流口水,我也分不清是气虚流口水还是脾冷脾热流的,也不敢用攻下药……前几天七天没拉用的开塞露,粑粑也不算很干,前干后稀的那种,用了温阳药,干姜桂枝附子之类的都不是羊粑粑蛋,他现在主要就是大便不调加胀气,晚上一晚上起来个十次十多次的,已经持续快半年了,老母亲有点熬不住了,我给他吃了几天温阳药,脸上的湿疹就下去了好很多了,可是他开始午后发热,我拿不准他是因为温阳伤阴了还是不拉粑粑实证内热了,我就给他把温中药停了。江湖救急,有没有大神告诉我误下了之后怎么调理回来,真的,庸医误人啊,老母亲头发都要熬没了,天天在看方剂和医案论文,真的都要疯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2-04 05:36回复
    脾胃虚弱 肾气不足 小儿推拿应该学过 健脾运脾为核心 不必温阳 也不必使用过多的寒凉药 可以通过 摩腹 捏脊这类手法来 孩子的问题还的从母亲这里找 建议不要在用寒凉重的 补气的 重用健脾的 计量需要看孩子 楼主可以试试单用或者配重计量的白术或者 中等计量的苍术 即不寒凉又不会太热 楼主还需要看喂养品 你孩子的根在喂养上 酸可不是乳糖不耐而是根本不消化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2-04 07:41
    收起回复
      2025-08-14 16:1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伤寒论里面有一系列误下后的救治措施,那就栀子豉汤系列。
      比如条文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条文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条文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梔子豉汤主之.
      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答案在伤寒论里面,你家孩子寒热虚实都有,如果用栀子豉汤的话,需要配伍温中行气的药,比如加些干姜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2-04 07:51
      收起回复
        小儿口水多 脾虚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04 08:35
        回复
          小儿推拿是个好东西,新手只建议 捏脊,其他的都不建议。至于汤剂用药非有经验者别轻易施药。小孩不如大人能说冷热容易辩证,谨慎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2-04 08:36
          回复
            只看表面就会辨证不准,望闻问切要全面的看。当医生的不要被患者或家属一味强调单个症状所迷惑,如见着便秘就误下,而虚证不可下。给小儿看诊更应注意,因其不言清会意,只能靠望切二诊,医术不精很难断证,必须推之劝另请高明。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2-04 12:43
            回复
              北宋儿科神医,针对这种情况出了一个方子,就是六味地黄丸


              IP属地:江苏8楼2021-02-04 14:31
              收起回复
                气虚便秘,补气为主,稍佐疏通,缓补,不要太猛。那个中医用清热通便药按实热来处理是不对的,伤了阳,导致唇青,伤了中气,导致气不上荣发枯脸黄。流口水是胃水太多,胃水去路不通,湿往上流。午后发热,主要也还是气虚的问题,气虚发热,阳如果很虚,本也不会发热,但如果阳正常而中气不足,中气就无法推送气往上往外走,导致热郁于中而发热,这种热不要去清,清之反伤阳气。
                目前,你一定要守住中气虚这个核心不要动摇,不要乱吃其他药。凡清热伤阳,滋阴碍气的药,通泻猛攻伤气的药,一定不要用。以党参持续扶住中气,多口水加茯苓去胃水,发热加黄芪补气升气散热,另外,可以少加少少量的柴胡和升麻辅助升气,但不加也没太大问题,只是如果加一定不能多。然后加用白术运化脾,加快脾肠的消化吸收。其他的,可以酌加少少厚朴、槟榔这种泄肠气的药,但一定不能多,要和党参的比例适宜,补药量要远多于通气药才行,这样常服才能不断累积中气,让中气充盈。只要中气充盈,不必通便而便自通,千万不要急于一时取效而再妄用通便之药。最后,可以酌加少量的鸡内金、神曲之类的消食药帮助胃的消化,减轻胃的负担。
                只要守住补中气这一点,补药量远大于通药,服一两个星期,待中气足,必见功效。


                9楼2021-02-04 15:30
                收起回复
                  2025-08-14 16:05: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2-04 16:19
                  回复
                    小儿,纯阳之体,不宜用温阳药,器官发育不完全,不宜寒凉药,健脾理气为主。刚出生吃茵栀黄,可能伤了脾阳。脾阳虚,胃肠气机不畅也会便秘,流口水,脾肾两虚,孩子小,只健脾就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2-04 20:55
                    回复
                      中医守护人,很有道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2-04 20:57
                      回复
                        病急乱投医,既然学了小儿推拿为什么不好好用。。。小孩子三岁前很多问题都可以推拿解决,比如李修德推拿三字经,还有个叫幼科推拿什么来着,我女儿一岁多着凉上吐下泻,晚上还发烧39.6度,我推拿加丁桂儿脐贴两天就好了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1-02-04 22:15
                        回复
                          小孩子三岁前多多研究推拿,不要乱给吃药,现在你要找到好的中医很难了,虽然我觉得中医是很好的,但是好中医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1-02-04 22:17
                          收起回复
                            小儿脾胃虚弱的专方就是小建中汤。大寒大热的都不要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2-05 0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