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黄品嘒老师简单介绍了音乐治疗,分享了一些国外专业音乐治疗师团队的视频,并示范了一些音乐活动让家长了解如何在课堂中实际操作音乐治疗,而小朋友如何从中学习到非音乐的能力(例如: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本期黄品嘒老师将和家长们继续探讨音乐治疗在沟通与认知部分的影响,以更多的视频案例和示范教学进一步说明音乐治疗的应用。
黄老师讲了个她带过的“个案”的经历,这位小朋友喜欢外出游玩,但有幽闭恐惧症,坐在汽车中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恐慌甚至骂人打人的现象。在治疗的课程中,小朋友借助音乐的聆听放松紧绷的情绪,让自己与家人完成一趟愉快的旅行。
另外,黄老师在音乐治疗的课程中也鼓励小朋友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肯定他的正向行为,后来这个个案在沟通与情绪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案例视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刺激、正确发音、完整发音与颜色识别、自主沟通、自信心建立
如,音乐绘本配合钢琴伴奏,促使孩子从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到绘本中的物品是什么,文字是什么意义,文字是如何发音,颜色的识别,和物品的名称。
在课堂上不断地做训练、联结,在使用绘本的过程中,音乐治疗应用得非常广泛。
当孩子能在游戏中做主导,给参与者发出口语指令,在游戏外能主动提出个别要求,如:上厕所、要玩具、要休息等等要求,利用关键词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孩子们不能说出长句,主动的沟通也是极大的进步。

歌曲《我们听到鼓声》
家长们准备好手边的鼓(例如:手鼓、铃鼓等),根据老师唱歌时给到的信号,进行三连拍、大小声拍、快慢拍、换手拍、手背拍;之后加强难度,做四连拍,以及记忆力训练。
音乐治疗中透过音乐活动与音乐相关元素提升小朋友非音乐方面的能力发展,如《听到鼓声》中的各种敲鼓手法就会锻炼到小朋友的专注力、主动反应、空间感受、记忆力、学习力等等能力。
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尝试打一组节奏,让孩子模仿打一组,或者放音乐伴奏和孩子合作,做有更深层次的模仿与探索。

歌曲《小火车的轮子》
本首歌,需要家长们配合曲子、歌词做轮子转、开门、或上下车的动作。
用两手模仿小火车旋转的轮子,锻炼双手的协调性;
模仿小火车汽笛声,嘟起的嘴唇可以非常清楚的让孩子观察到发声和嘴型的关系,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声音和练习发音;
而音乐节奏加速,是提高小朋友专注力是有效的手段。

准备自由合作一首歌
家长们对这个环节已经不陌生了,大家一起合作了《开心拍手歌》。首先以律动的方式带领家长体会音乐治疗活动中认知能力与肢体的结合,另外老师也带领家长用乐器体会《开心拍手歌》,对节奏、歌词的变化以铃鼓、木琴、铝板琴、音钟、碰铃等乐器来进行配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