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吧 关注:3,413贴子:228,807
  • 1回复贴,共1

选将,比集中兵力,更加重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答案是:
NO!
“孙子兵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民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解读:要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和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是,一是政之,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七种情况是:哪一方君主政之开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很显然,古人也没有将“优势兵力”列入取胜的必要条件,甚至就连之一也不是。
放到现在,也还是可怀疑衡量古人的智慧所在,即一定要摒弃“兵力优势”的概念,积极参照“道、天、地、将、法”的概念与内涵才行。
而其中与军事有关的,也就仅仅两个条件,即“将,”指挥官的才能高低;二则是“法”,军纪严明与否、进退得法与否。
就解放战争的几个战役来说,我军的兵力优势也不是取胜的唯一或者必要条件。
之后的南麻、临朐战役,我与敌人的兵力对比是四比一(含特纵),滕县、邹县******一,却全以败仗告终。
之后,均为临阵换将,常败的粟裕将军西进,还顺便带走了作为主力的嫡系王某成六纵,特纵转移他处,留下了建制不全的2、7、9纵给接手的许世友。
万般无奈之下,胶东掀起了参军运动,可以说是地方人员几乎都进入主力部队,一支主要由新兵组成的“华东野战兵团”硬是绕道敌人后方,发起了胶河战役。
此战,敌人是以45、54、64、9军、25师等五个成建制部队压着我军建制不全与新兵组成的的三个纵队打,结果我军获胜,敌人一个旅被全歼,64师伤亡惨重溃逃。这显然不是“优势兵力”或者“优势装备”可以解释得来的。
济南战役,我军以14万人攻城,敌人以12万人守城,地理优势与装备优势尽在敌人一方,但是,我军硬是以包括扫清外围在内的8天(如果从锦州与天津仅仅计算总攻方式计算则仅有21小时时间)就拿下城池,全歼敌人。
进门战役,我军仅仅面对厦门对岸岛屿的10兵团就有三个军,即28、29、31军,总人数是10万余人,而且装备优势远在敌人之上;进门守军,满打满算也不过是残兵败将组成的4万人左右,但是占尽优势的我军却以完败告终。
后来的奇袭白虎团,我军也是奇兵制胜,与兵力多寡毫无关系!
显然,这又是对“兵力优势”论的一个痛击。
一位将军曾经说:七月分兵造成兵力减少,因此导致南麻、临朐等战役打成“消耗仗”。根据以上事实看,这无疑是很错误的“唯人数论”,即:人海战术才会取胜!
因此,“兵力优势论”可以休矣,还是要回到起点的兵法要诀:
“将,”指挥官的才能高低;
“法”,军纪严明与否、进退得法与否。
舍此无他!





动辄将失败原因归结为“更大的兵力”,是在为“人海战术”做辩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2-23 10:46回复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36楼2021-04-14 0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