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吧 关注:1,295贴子:10,394

打算搬运一下新雅书院微信公众号里武亦姝的几篇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吧里还没有,有时间了我搬一下


IP属地:湖北1楼2021-02-25 22:19回复
    吧里不会真没人叭,可是我看到点击明明还有29人,说明吧里还是有不少活人的!别潜了,出来冒冒泡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25 23:24
    回复
      大家多搬运一下武亦姝的文章与图集啦,好好建设一下属于她的贴吧,图片最好高清且去水印,说不定亦姝她再过几年没现在这么忙了,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我们这些粉丝对她的喜爱,会很感动的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2-25 23:30
      收起回复
        来了来了,准备开始了


        IP属地:湖北6楼2021-02-26 19:29
        回复
          大开眼界!一起看看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大一学生冯思源、武亦姝、邱瑞昆的寒假作业
          2020年初的这个寒假,新雅大一学生原计划分作三队,去往英国牛津、希腊雅典、意大利罗马进行访学;甘阳院长给三个队分别布置了不同的阅读材料。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安排,于是这个寒假变得有些特殊。虽然海外访学活动未能成行,阅读材料可是少不了,新雅的同学们按照甘院长的要求认真阅读了相关材料,还撰写了读书报告。新雅学子条理之清晰,思考之深入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本次为大家摘录出希腊队的冯思源同学、罗马队的武亦姝同学以及英国队邱瑞昆同学的读书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别人家的寒假作业”,一同领略三地的文化魅力吧~


          IP属地:湖北7楼2021-02-26 19:31
          回复
            我就只搬运武亦姝的作业了,其余的两位大佬就不搬了


            IP属地:湖北8楼2021-02-26 19:32
            回复
              02
              罗马队

              我们在庞贝中寻找什么
              ——读玛丽·比尔德《庞贝》
              武亦姝
              当现代的旅者前往参观庞贝遗址的时候,是怀着怎样一种期待的呢?庞贝是一座罗马城市(正如本书副标题中所指出的那样),因此我们当然希望在其中找到古罗马的存在痕迹,力图对其背后的大文明有所考量;但同时,我们暗暗期待一座城市在两千年前被灰烬吞没的瞬间的景象,渴望体味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中它不同寻常的死亡发酵所得的神秘。
              庞贝生与死的方式注定了它的二重意义。其他消失在漫长岁月中的古罗马城市都拥有的城市历史仅是它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现代人杂糅着好奇、怀疑、兴奋等诸多情感进行的解读与再现构成。由于后者掺入了现代人的想象力,这两种身份间必然存在一道鸿沟。

              古典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审视这道鸿沟的方式来理性地“思考这座古城是如何被转化为'我们的'庞贝城的,并反思我们理解这些出土遗存的过程。”[1]换言之,在尽可能准确地让过去重见光明的同时,寻找它在当下时刻的意义。
              本书在引言部分对公元79年8月25日的灾难进行描述时,选用了一种相当克制的笔调。这样的叙述并无市面上所见大多数作品在开头近乎惯例式的对 “末日”的刻意渲染,反而使得作者对历史细节充满人情的关注和考量得以更清晰地被读者感知:“我们也能理解那些在上路前怀着乐观情绪把大门钥匙塞进口袋的人们,虽然最终希望落空。”作者摒弃了人们面对庞贝的灾难和尸骨时常有的怜悯与猎奇欲望,通过关注逃亡者口袋里的钥匙和钱币一窥他们对生的希望,并以此来接近这场灾难和它背后的城市。

              玛丽·比尔德如此平和而富有人情味的叙述贯穿全本;但她在开篇对这场灾难的处理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IP属地:湖北9楼2021-02-26 19:43
              回复
                庞贝的庞贝和罗马的庞贝
                人们对庞贝的历史身份通常也有两种观察方式。其一是从庞贝本身出发,纵观从公元前6世纪城市范围初步确定到公元79年8月25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事件;另一种则是以罗马为出发点,顺着庞贝与罗马的联系,侧重于前者对后者文明的呈现。比尔德对选用哪一种观察方式并不着急。她将庞贝城的历史用时间顺序排列——成为“罗马的庞贝”自然是这一时间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行文至此时才徐徐道来庞贝与罗马的联系。学者在其中展现出一种对庞贝本身历史的尊重。
                对于“罗马的庞贝”,比尔德否定了考古学家以往对庞贝“无足轻重”的评价,并通过对历史细节的考量(如马克鲁斯雕像上的铭文、庞贝与罗马的相对地理位置、尼禄的第二任夫人的住宅等),在肯定庞贝是一个普通的“罗马治下的意大利城市”的同时,证明其“和罗马精英世界有十分密切的联系”[2]。她的说法非常精准:庞贝存在于罗马城的“半影”之中;精准地把握其间若即若离的联系至关重要。
                通过承认庞贝与罗马的复杂关系,引导读者不带成见地在之后的章节里“参观”两个时空的庞贝,是与比尔德考察历史细节来重建过去的研究方式相符合的。


                IP属地:湖北10楼2021-02-26 19:43
                回复
                  重建看法
                  在探讨庞贝***常生活时,作者不断地在做一种尝试:通过整合历史信息,尽可能地重建所有涉及到某个事件的不同身份的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再由这种看法对已有的历史事实进行解释。例如,在讨论庞贝城中的竞技比赛时,仅从观众和赞助者的角度审视这场表演是不够的;角斗士、斗兽者和他们的管理者都理应是考察的对象。通过对整场竞技的运作方式和利害关系的分析,得出颇有“人情”的结论:“当某个角斗士失利时,大多数情况下赞助者都应该引导观众对其暂缓行刑,而不要当场将其处死。不消说,这也必定符合角斗士的本能。他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无疑会成为朋友,想必不会全力以赴相互厮杀。”[3]
                  作者虽然在书中提供了结论,但通过对一种平等探讨语境的构建,依然为读者保留了想象和提出问题的空间。例如,如果社会上对于“英勇的角斗士”的追捧超过了一定限度,所谓因同吃同住而产生的友情是否能够阻止一名角斗士全力以赴地杀死同伴?如果绝大多数的比赛结果都是“暂缓行刑”,为什么这一制度还要保留?那些被赋予角斗场最前排座位的精英们,如果害怕鲜血四溅的场景,又该怎么办呢?(这些座位的设置既是贵族的特权,也反映着当时社会对精英群体的某种要求)就读者而言,这些并不是毫无历史依据的空想,而是跟随作者进入真实的庞贝世界的尝试之一。

                  而对于一些无法被重建的标准——例如“卡伊基利乌斯·尤昆都斯之家”房屋上层的一只木箱里的文件是依照什么被筛选而被保存下来的——作者将空白与缺漏保留,从已知的部分提取可以被知晓的历史信息。这样的敏感对全书的严谨性至关重要。


                  IP属地:湖北11楼2021-02-26 19:44
                  回复
                    与古城的距离
                    但这样的严谨和书中随处可见的对历史细节的描述并不是为了将读者与古城的距离拉到最近;整本书中作者没有丝毫做此尝试的迹象。正如引言中所说的那样,本书遵从着庞贝城作为“古代城市自身及其发展的历史序列”和“逐渐在现代世界中重新出现的历史进程”两条时间序列,从头至尾不曾将庞贝从现代语境中抽离;时时出现的现代人的观察不断地提醒读者这是一本历史读物而不是一本描述性的小说。同样地,她也并不尝试用现代人的眼光强行解读对于现代学者来说庞贝城中必然存在的诸多困惑。
                    这一基调使得文本的叙述中得以有未解之谜存在。当前文所提到的“看法”没有办法被重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反过来质疑那些以明确的证据被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由于许多已有观察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即便庞贝城内各建筑的功能已经大致得以识别,承认“庞贝城并没有我们所预期的分区”[4]并不是一个容易得出的结论。我们现在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庞贝城内没有清晰的按照建筑社会功能划分的建筑群,为什么精英与非精英的住宅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那些只能住在湖南的小房屋里或在工坊里生活的人,独独在洗浴这件事上能够享受和富人一样奢华的浴场装潢呢?尽管“庞贝与现代西方城市存在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和非常明显,我们在阅读历史时依然时时将它忘记。而玛丽·比尔德告诉我们,承认上述差异的存在是现代人找到与古城对话时合适的距离的第一步。
                    在允许并鼓励未解之谜的存在后,作者展开了对于庞贝人的娱乐生活十分精彩的描述与分析。举庞贝城市中的妓院为例。作者首先阐明通过分析考古资料得到的庞贝的传统上的规定:“妓女不允许穿着标准的女性服装,而要穿男性的托加袍”[5]。这一规定是很难用现代视角进行解释的:将妓女与男性的服饰统一,通过跨越性别的穿着来将其与可敬的贵妇人区分开来,其背后的性别、等级甚至是法律观念似乎与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大不相同。这是一个属于上文“未解之谜”范畴的问题,因此处理它的最好方式是将其完全复归到公元79年之前的庞贝城里去,而不是企图为其寻找一个令我们现代人满意的:“合理解释”。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作者的观点便更加容易被理解:“在庞贝寻找妓院根本就是一个范畴错误。在整个城市里,通过性来赚钱几乎就和吃、喝、睡觉一样普通。”通过上述逻辑序列的梳理来把握庞贝城的历史脉络,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完成的一种有益又有趣的尝试。


                    IP属地:湖北12楼2021-02-26 19:45
                    回复
                      结语
                      尔德对历史事件中的缺漏是毫不掩饰的;也正因如此她的逻辑链条永远非常紧凑,书中由多次猜测推出的结论少之又少。对空白恰到好处的处理反而造就了著作的完整性。她提供细节,温和地破除许多现代人已有的成见,为庞贝“去扁平化”。现代读者因此得以体味一个热气腾腾的真实的庞贝,同时本文开头的两种期待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说“一定程度”,则是因为庞贝的遗址毕竟仍然存在,历史真实的自我呈现永远比文本更加有力。将以对古城更深的向往和未来的探访表达自己读完本书后对庞贝文明的欣赏与尊重。

                      [1] [美]玛丽·比尔德,《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熊宸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第28页。
                      [2] 同上,第61页。
                      [3] 同上,第369页。
                      [4] 同上,第849页。
                      [5] 同上,第319页。


                      IP属地:湖北13楼2021-02-26 19:46
                      回复
                        这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的寒假作业,感觉好强的感觉,下次抽个时间也把这本书康康


                        IP属地:湖北14楼2021-02-26 19:47
                        回复
                          希望吧主可以加精,还有一篇作业下次再搬


                          IP属地:湖北15楼2021-02-26 19:48
                          回复
                            准备下一篇了,反正吧里也冷清,也没多少人康


                            IP属地:湖北16楼2021-08-08 21:38
                            回复
                              1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2-04-09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