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术吧 关注:664贴子:145,801

自然和自由的分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代思想观念之区别于古典思想的典型特点体现在以下几项密切勾连在一起的观念:首先是自然的去目的化和机械化,由之而导致的自然与自由的严格区分,以及与之相伴的“是”与“应当”、“规范”与“事实”的严格区分。道德哲学家们也在对待这个问题的立场上被划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坚持道德拥有某种自然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往往被认为是欲望(desire),从而认为道德只是一种主观的状态而已。它的主要代表是休谟。另一个阵营坚持道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它并不建立在自然之上,因此道德的判断不是从任何实然状态——诸如此时此地或被一直遵循的对于某个事物的欲望——中得出来的,而是渊源于实践理性自身。它的主要代表就是康德。康德道德哲学最核心的特征也是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区分自然与自由,并试图通过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澄清自由的纯粹性,以免受任何自然要素的支配。康德法哲学便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区分。法,在康德那里,不是任何与自然相关的问题,而是与自由相关的问题,或者说,它的基础不在自然,而在于自由。无论是它对于自由的保护,还是依赖自由而进行的自由的立法。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2-27 21:22回复
    自由意志纠其根本...仍然是自然的发生的...


    2楼2021-02-27 23:08
    回复
      关于这个帖子,我想回复一段:
      人性的【底层通道】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回答,但也并不困难,用【欧卡姆剃须刀的方案】:——我们说人性的【基础】(底层通道)就是【自然性的求存】。就像《罗生门》演绎的一样,人性的自然形态脱离不了【私欲】——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记忆,私图控制一个业已成为“历史”的事件的解释权,转向到自觉性的趋利避害;亦如自私等同于自由,只是在表现自己活着或者比别人活的更好,因此,编织谎言在“求存”面前都不值一提,人的自由就是自悖性。
      人性的自悖就是自我盲从的意识形态,人们往往认为在生理的机能上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你的身体只是【镜像】的支配——表象的现象映入引起了神经元受馈。
      亚里士多德“人就其本性而言是政治的动物”,政治是人成熟的表现,它的基础是由人的自然权利所赋予,人只有满足了“温饱问题”,才会谈及各种义务和责任。
      卢梭有一本教育学巨著,叫《爱弥儿》:
      人性的成熟意味着人性中矛盾以更麻烦的方式暴露出来的,人类社会中的不幸就是由此而产生;作为一个人的现实形态的“我”,只是为了【谋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2-28 02:29
      收起回复
        你把自然和自由部分,用逻辑勒的太死,康德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自由,可以是发散性,不确定性,自由首先不是无条件的自由,存在命名所指,都没弄清,谈自由会很累的。康德的自由也只是西方崇尚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很美的那种形而上学式的自由,这种自由先在条件是主动性,不谈主动性只谈自由是没意义的!没有先天存在的形而上的自由。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28 12:16
        收起回复
          “目的论”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语的【telos】,意思是“目标”或者“结果”。我们熟悉目的论的解释,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们去解释自身以及周围人的行动:
          “柳艺城为什么在饭局上离开座位?”“为了给他女朋友打电话。”按照目的和目标对柳艺城行为的这一解释,使他的行为对于我们而言是可理解的。请注意,我们对于柳艺城行为的这种目的论解释,与严格的【因果论】解释(我们总是运用它使自然界的非人类对象的行为变得可以理解)有着怎样的不同。“树为什么会倒下?”“根扎得太浅了,在昨晚的暴风雨中没能够支撑住树的重量。”我们也用因果律,而不是目的论来解释偶然的人类事件:“柳艺城躺在地上做什么?”“他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了。”注意,在此没有涉及目标、意图或者目的,所以这些解释不是目的论的。现在,对于这两种相互区分的解释形式的运用似乎非常清楚。我们对于特定的人类行为用目的论去解释,对于自然现象用因果律去解释。但是,考虑以下这些转变,我用一些现象来说明:
          “为什么鹗有这么好的视力?——回答:为了能够在高空中看到鱼。”
          “为什么飞蛾的翅膀上有褐色的斑点?——回答:为了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为什么大脑供血不足时我们会晕倒?——回答:它其实是让我们的心脏可以在水平方向输送血液。”
          这些解释都是目的论的。它们用目标或者目的来进行解释。正如达尔文声称的那样,这些解释可能会有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总是这样来谈论事物(通常是老师告诉学生)。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解释似乎是非常自然的。目的论证明正是从这些解释的“自然性”中受益颇多。目的论证明认为,自然现象需要一个目的论的解释,或者至少被视作一个系统的自然现象总体需要这样一种解释。没有其他证明令人满意。这种论证的常见形式就是:如果你在山间小路上发现了一块表,你会根据这块表的功能进行推断,认为它是为了服务于某个目的而被设计的,并且一定有聪明的钟表匠创造了这个人工制品。按照自然的偶然和巧合来解释这块表是不合理的。但是比起钟表,自然错综复杂的工作更加令人惊异。人类的心脏以刚好能维持人生命的压力输送血液;行星以绝对的数学精度在它们的轨道上运行;每个行星都与它周边的环境近乎完美的和谐。总之,宇宙就像钟表那样,是复杂而平衡的系统,只能按照智慧的创造者的目的和意图来解释。对于宇宙而言,这个聪明的创造者就是上帝。
          对目的论论证最著名的批判来自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以及强怀疑论哲学家休谟。达尔文的批判,简单地说,可以这样表述:“设计”和“秩序”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的确,任何被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由某人设计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显示出秩序的东西都是被设计出来的。以砾石海滩为例,我们发现它有独特的规则。最小的沙砾构成了沙滩最上面的一层,第二层的颗粒稍微大一些,最大的颗粒构成了最下面的一层。但是不需要用“设计者”来解释这个规则,这个规则也有任何的神秘性。大卵石在底部的原因非常明显。它们最重,因而首先在海浪中沉淀下来。最小的最轻,因此最后沉淀下来。 同样,自然界遍布的各种规则,虽然通常比沙砾海滩的例子更加复杂,但它们能够以同样的自然主义术语加以解释。心脏和身体之间完美的和谐可以这样来解释:心脏只能维持这样一个躯体,这么大的心脏能够产生的血压刚好可以使这个躯体存活。其他的躯体就不能够存活(事实上也存活不了)。心脏的特定大小与躯体的特定结构恰好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能够存活的有机体(它确实存活)。心脏不是为了维持躯体才提供 X 磅血压,相反,因为心脏提供了 X 磅血压,躯体才得以健康成长。同理,鹗也不是为了发现鱼才有了卓越的视力,而是因为有卓越的视力才发现了鱼。飞蛾不是为了躲避天敌才长有斑点,而是因为长有斑点才躲避了天敌,以此类推。如果达尔文的论证是成功的,它表明目的论术语(“为了”)能够被纯粹的因果律术语所替代,从而破坏了目的论证明的效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2-28 15:06
          收起回复
            总的来说,看跟帖来看,综合学术吧水平要高于哲学吧!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2-28 15:51
            收起回复
              自然、自由,这种概念大词的意义太混淆了,除非把问题具体说清楚,就这样侃天侃地根本谈不到一块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3-01 13:03
              收起回复
                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在自然面前,没有自由。
                自由想分家?不好意思,与自然对比,它还不够格。


                IP属地:广东15楼2021-03-02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