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在最前面
原本几天前就写好了帖子,无奈被系统莫名删除,万字长文呐。由于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在本地做了备份。好吧,原本放下的袖子再次撸起。不过这次就不一把梭哈了,分几层楼来写。
1 前言
本文关于一个新风外行跌跌撞撞把自家的新风折腾出来的过程回顾,兼顾案例分享与吐槽。
先说结论:我的模式是设计和安装分别外包,自己购买主机和辅材,并协调各方工作。安装完成后经初步测试,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甚至还有风量超出。
回过头来看,真走了不少弯路,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假如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优先寻找能全包的供应商,术业有专攻,我要的是结果,不该把大量精力该耗在这上面。可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找到满意的供应商,那么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提供点参考。另外,先前一直泡在新风吧里光顾着拿,现在我也想回馈一下这个社区,兑现前一个帖子的承诺(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希望能发挥点积极作用。
再不济,还可以当个笑话给大伙儿讲讲。
2 背景交代
因为新房子装修后晾晒时间只有3个月,担心装修污染给家人带来伤害,以及自己对PM2.5比较在意(家里2台空气净化器常开),于是决定装新风系统,除甲醛+净化PM2.5构成了我对新风系统的功能定义。未曾想到,一入新风深似海,从此陷入装修项目中最操心的一个单项(其它的交给整装公司了)。
3 过程概述
第一步自然是找新风卖家。百度或者亲朋介绍往往是寻找的入口,估计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不例外地找到了松某下,可见他们的市场的确做得好。
通过官网找到长沙当地一家代理商,到店里沟通,一问面积,二算风量,三给机型,四报价格,结束。作为新风小白的我不停地点头,当然我还会时不时紧缩眉头,以表自己深度参与了沟通。我没当场签单,而是决定看下远某大(装修公司推荐),货比三家没坏处。
远某大推荐机型的过程与松某下如出一辙,这也让我确信,自己需要的就是250风量的机器。和吊顶机相比,壁挂机方便检修,且远某大带静电除尘,滤芯使用周期长,除尘、过滤效果好,尽管有臭氧,但我看了他们的检测报告,只增加了0.006mg/m³,在接受范围内,加之远某大的品牌背书,于是我认定了他们家的SG260。期间其他品牌 的销售也打电话过来劝说,但都一一谢绝。
接下来就是销售建群,工程师进来要了装修平面图、布局图和吊顶图,大概10分钟后就发来新风设计图。在此之前,我自己也在网上搜索新风相关的知识,并试着画了画管道图,但考量点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吊顶。什么管径啦、拐弯啦、分支啦、PVC还是PE啦之类的,都是后话了。
回到远某大工程师发来的图纸。我一看,回风口只有一个,而且就在主机边上,我心想尼玛这是想节省管道多赚我的钱吧。我赶紧把自己画的图发了过去,对方开始给我灌输多送一回微正压的理念。我听得一愣一愣的,想想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我还是决定深入研究辩证一下,于是找到了新风吧,并写下第一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
可谁想到,随时了解的深入,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而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经销商,他们模棱两可的回复逐渐让我担心起他们的靠谱度。但是呢,他们没有方案或者没做过,也没关系,我去学习规范并提需求给他们,他们能照做我也乐意。于是我在采购合同基础上拟了一份安装补充协议(协议详情见我前面的帖子),里面详细定义了设计、施工以及验收方面的约定。他们的回复是,施工工艺上基本都能满足我的需求,唯独各区域送风量以及噪音控制,他们明确表示:总风量不会少,但没法控制风量分配,离机器近的风口风量大,而最远端风量可能会不足。
我坚决不接受。
经过长时间泡在贴吧里,以及结合老船长公众号里的文章,各区域送风量或者换气次数,是评判的新风系统合格与否的必选项,怎么能忽视?然后通过订购合同的落款信息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只是远某大的代理商,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也许只是这家代理商工程师的水平不行?于是我辗转联系上官方技术支持,对方明确表示,出于保护代理商的目的,尽管官方也有直销渠道,但不会直接与我签这个单子,而是协助代理商解决技术问题,我心想远某大真厚道。但到最后也没有从代理商那里收到官方支持后的新方案。
到这时,我对远某大的机器本身仍深信不疑,因为问题只出在施工设计水平上。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下新风吧,除了介绍知识干货,还能看到很多吧友实施的案例,能从中发掘到不少启发性的思路。其中就有位老兄给了我很多提示(https://tieba.baidu.com/p/6116166777?pid=125362348077&cid=#125362348077),我是通过他知道,可以去某宝上找独立设计师出方案,我才得以联系上现在给我出设计的施老师。
跟设计师一番简单沟通后,才知道远某大的机器40Pa的静压先天不足,只能用PVC分支系统,各区域送风量可控,但噪音不可控——基于他的实施案例。在他设计过的分风箱+PE管的案例中,还没有失败过。那么我钟爱的远某大主机就用不了了。
那就换机器呗,正好这个壁挂机室外风口从哪儿出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这里稍微多扯两句。如下图所示:
SG260的室外进、出风口在机器底部,尺寸200,原本打算安装的那面墙上开这两个孔,物业审核装修图纸时秒拒。然后不得不挪到玻璃上,但这样既不美观,又给玻璃的稳固性带来隐患。当初不选吊顶机理由——检修不方便——现在想想也不得不接受了。
说回设计师这边,上来就是直击灵魂的10连问抛给我,那家伙,和之前经销商沟通的套路完全两样,让人措手不及,句句都是要把人劝退的架势。不过这种直接明了的沟通方式,看上去不那么温柔可亲,但没废话、效率高,我倒觉得挺好。
而且从他这里,颠覆了很多我之前了解到的观点,比如微正压,在普通住宅环境下不成立,再比如风量计算方式,基于他的理念,我得用350风量的机器,而不是250,更不解的是,在谈到预算的时候,他竟然告诉我主机预算8K,天呐,这只有松某下经销商报给我的价格的一半啊,上哪买这么便宜的主机去。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不管是这个价格还算风量选择,这个放后面细讲。
那么,便宜的东西只能问某宝了。参考前面那位723692305兄弟也是某宝买的,没见他反馈机器本身质量上的毛病,于是我想着直接问他要店铺信息,无奈贴吧私信没联系上,虽然后来微信加上了,但我自己也搜索到并基本锁定一个卖家,巧合的是,我们选的是同一家,你看,好东西都会被发掘到。对了,这家店会协调一个当地的师傅解决安装问题,我这边他给介绍了一个黄姓师傅,跟黄师傅联系上后,大家沟通很顺畅,对方答应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费也合理。到此为止,设计、主机、安装都有了着落,也让我稍微松了口气。
说到线上购买,非官方店的话,难免都会担心货源正不正、售后有没有保障,但这家店可以让人打消这些疑虑。其实问题的关键出在松某下市场价格混乱,而不是线上卖家拿问题机器低价销售,他们的“低价”其实仍有利润空间,这个自己慢慢去了解吧。
不过松某下的机器在我这还是出了个意外:350的机器挂到我那阳台上,侧检修空间不够了,没辙,只好再去找带下检修的机器,不过下检修的机器可选的不多,兜兜转转找到了日某立。说来尴尬,我的中央空调装的他们家的,当时那家代理商(这里管它叫ZN吧)向我推荐新风,我给拒了,现在又回过头去找他们...不过这家销售还是热情相待,尽管我一开口就明确只买机器,对方仍坚持出一整套方案给我看下,结果也不出意料:没有管道图,仅文字描述了主干管用110的PVC,然后以75的分支走到各送风区,方案中还提到了换气1.2次/小时,但没有分析过程,剩下的内容就是主机参数描述以及具体的费用明细了,如材料、施工、调试这些。同时我也联系了黄师傅沟通更换主机厂家的事,对方则明确告诉我没安装过,但也没啥大问题,可我心里还是打下了一个问号。代理商ZN这边,由于担心黄师傅安装有风险,我提出增加购买他们的安装服务,为此销售经理还特意请示了老板,因为没遇到过这种单子...最后因为报价太高,且他们年前无现货而作罢(我当时计划春节前搞定),我不得不再次转向线上购买,而某宝上卖日某立的小店实在是凤毛麟角,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销量0,沟通也是半天不回一条消息。再度陷入困境。
后来跟黄师傅吐槽买不到机器,没想到他竟然有认识的日立代理商,经联系,机器现货,且可以只买主机,其它不绑定,最最关键的是,主机只要4.2K,再次刷新了我的预算,而且既然是黄师傅朋友,那么安装遇到问题时技术支持一下也好办。至此,主机、施工队算是告一段落...了吧。
再叨叨管路设计过程。前面说到设计师的十连问,其核心都是围绕着澄清需求来的:
对于准备不充分,或者想做甩手掌柜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劝退。其实也好理解,这种远程设计的模式,如果业主本人参与度不高,根部走不下去。
因为有了和远某大的沟通基础,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基本都有明确的答案。唯一纠结的就是问题7:外墙开孔尺寸。和我同户型的一个邻居,他们家装了松某下的25机型,我还专门跑过去看了他们的管道设计,发现他们外墙开孔110,并且也没有被物业阻止过,我就把同样的开孔尺寸报给了设计师,结果是:基于我的风量需求(250m³/小时),这样的外墙孔径无法做到,必须开到160。但是我心里清楚,160的孔开到外墙上,百分比会被物业阻拦,只能从封窗玻璃上找出路。说到封窗,我选的这家供应商也快被我折腾坏了。之前跟远某大谈的时候,就因为外墙开不了200的孔,临时把已经签好的封窗设计改成前面那张图的设计。而当我决定不再用远某大的机器时,又通知封窗方案改回去。到了此刻,当我又双叒找封窗改设计时,自己心里那叫一个难为情啊,可又有啥办法。
万幸的是,供应商告诉我,封窗还没有进入生产环节。于是,发到工厂的订单被立即叫停,大家重新沟通玻璃开孔的设计。外墙开孔算是搞定了,但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由于我倾向新风布局是,把主机放在阳台,两个分风箱都放在客厅,而阳台和客厅之间隔了一道承重梁(高370),问题来了,设计师要求主机到风箱之间的干管也必须全程160,绕梁不美观,而穿梁开孔,这个大小超过了梁的三分之一,梁的承重能力怕是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里插一句,关于开孔相关的问题,设计师绝对不会参与半点儿,结构安全性的评估需要我自己解决。对我而言,也不会为了要个新风,而不顾房子的稳固。然后我就想啊,得不到100分,能得80分也总比0分强。于是我回复设计师,先以160-110-160变径的方式穿梁,看还能送出多少风量,后来经计算,勉勉强强能达到预期,但是带来两个新麻烦:一是管道内的噪音增加,二是对施工误差的容忍度低了。不过我也想好了plan B,如果能通过可靠的方法评估出开孔安全性,那就不变径,如果能成,就当意外之喜了。
打孔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需要结合原建筑设计做具体的分析,最后通过精确的计算论证开孔安全性,显然这条路不好走(要拿到设计公司的图纸,再找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最后我走了百度这根独木桥。
注意,这里关于钢筋结构的描述纯粹是个人对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进行拼凑得出,毫无专业依据!!
我了解到,一般承重梁的内部钢筋结构是这样的:
其中彩色的口字形钢筋受力最小。而对于承重墙,内部钢筋结构类似“井”字,横向的受力最小。打孔的时候,如果能完全避开所有钢筋当然最好,实在不行也只能打到受力最小的钢筋上,否则就打不得。基于这个原则,我从某宝上租了个钢筋探测仪,把准备打孔的区域都检测了一遍,并用记号笔标出有钢筋的部位,阳台-客厅梁的测量结果如下:
图中,红线标记表示下方有钢筋,2个正方形就是我准备打孔的区域。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孔各自都会打到一根箍筋。但是,这个探测仪的靠谱度还有待考验,所以我的计划是,先打右边这个(它下面不是门洞,耐操些...吧),如果真如测量所示,只打到一根箍筋,就算它靠谱了,可继续往下打,否则还是乖乖打110的小孔。
万事俱备,就差打了。可还是出了点小意外,黄师傅消失了...
我原本请他安排人打孔,当我画好钢筋标记,连着催了他几天(很温柔的那种哦,都是以“黄师傅,你看可不可以...”开头的句子),起初他还回我“好的,找时间安排”,到后来就不回我消息了。那感觉,就像我准备好了枪炮,也召集好了弟兄,刚拿起冲锋号,转身一看,弟兄不见了,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我给了自己几分钟惆怅时间,接着马不停蹄找打孔师傅和安装师傅。
回想起早先联系过一个日某立新风在长沙的售后江师傅,当时找他是为了确认我这种模式会不会影响官方质保,当对方得知我找了外面的施工队,言语间暗示我,如果找他们安装,肯定比业余的好...但那会儿黄师傅还没跑,大家也就没往下聊了。现在好了,再续前缘!
在看过我的施工图后,江师傅报了一个比黄师傅高很多的价格(我才想起是不是因为劳务费少黄师傅才不干啊,可我多么希望他能直接跟我讲价钱),一番还价,降到2K,OK成交!
打孔师傅联系得很顺利,第三天就给弄了。结果也不出意料,除了已知会打到箍筋的,其他没有多打到半点钢筋。末了打孔师傅还补了一句,你画得真准。看图:
阳台进客厅那两个孔也如愿以偿地开到了160,当我告诉新风设计师这个消息时,他丢给我6个字:这个系统稳了!
万一,我说万一,让建筑结构牛人看到我的胡扯后,准备劈头盖脸地拍我,并告诉我房子稳定性正遭受威胁,我只想捂着耳朵抛开。
说完了施工,再来叨叨买材料的事。
其他物料都还好,主要麻烦出在分风箱上,见图:
先说下这个分风箱出风口的情况,如图中编号。其中1、2、4、5四个口是110的,3号口是90的。
为了把这个分风箱藏进350宽的吊顶里,分风箱的宽度就得控制在350以内,何况还要考虑1和2两个出风口承插件的长度。上某宝搜了一大圈,160/200进-110出的分风箱多为1分5、1分6和1分8的,而且左右风口对称布局,能符合我这个的只能是1分7(左右各2个,下方3个),但不好意思,没有这样的款。而且下方带3个110的出风口的分风箱(1分5的),这一侧的宽度到了460,参考这个,即便有1分7的,也装不进这个吊顶。哎...呀,想骂人,环顾一圈,发现只能骂自己。
我也不是没找过装修设计师调整吊顶宽度,但设计师明确告诉我,500就是极限,再超就不干了。我一算,风口承插件算作100的话,加上460的箱体,也还是超了哇。新风和美观,一个隐形收益,一个显性收益,我去跟一家子人解释虽然牺牲了头顶的视觉效果,但给大家争取到了美好的呼吸,他们能理解才怪哦。事情又僵住了。
后面几天的事就是我不断地更换关键字,去某宝上看有没有奇迹发生,还真让我碰到了。
我点进一家店铺,详情页做得比较糙的那种,称自己是生成厂家,我信了。这家运营做得不咋地的店铺,竟然是金牌卖家,这是典型的厂家直供。于是开聊:
“你们是代理其他家的,还是自己生产的啊?”
“我们是生成厂家,有自己的激光切割和折弯机”
“能定制吗?”
“可以。”
我赶紧把这张图发过去
“没问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后几经优化,最终风箱长这样
最后收到的实物尺寸比这个还小,而我最关心的横向宽度,只有320不到。不改吊顶就能藏得下的风箱,这真是我见过最美的分风箱了。
我知道你想说还有一个问题:右侧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不是还占掉100的宽度,加起来到420了。对此,我实际安装做了一点调整,见图
红色那条线是2号送风管实际走的路径——改走墙的另一侧。这样1、2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有一大截都可以插入墙体,仅留出风阀在外面。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墙面打孔的时候,这两个孔的间距要和分风箱的承插件对齐,保证能插入:
不过后来因为有根110的回风管要从送风箱下面走,1、2号承插件也没有完全放入墙体,不过这也比直接把2号口的管子掰弯90度要占用空间少。
至此,设计、施工、材料三大件的落实过程差不多都交代完了,最后贴几张现场图片吧:
1)部分材料照片。话说160的PVC真的大,印象中见过的排水管都没有这么粗的。
2)施工
3)成品
测试结果贴上:
注:
1)这个测量有误差的,因为我发现手持风扇的位置稍微抖一下,风速就会变化,这样的测试方法也许就有问题。
2)测量时主机运行在高档,低档未测试。
3)回风口风速也测了,基本控制略小于等于送风口风速。
当天未做噪音测试,因为封窗没做,外部环境太吵,测了没意义。不过我感觉下来,离送风箱近的两个风口噪音会比其它区域大,这两个风口,一个紧挨着分风箱,另一个也只有1.5米的距离。目前有两个想法,不过还没去实施,一是加长这两个管子,二是在管道里塞点鸡蛋棉。这方面有经验的大佬,还请不吝赐教哇。
不过写到这还没完哦,按照我的想法,后面还有几块内容,分别是关于新风市场的认知、经验教训以及资源分享三个话题。
先试下这篇会不会被删(合十)。
原本几天前就写好了帖子,无奈被系统莫名删除,万字长文呐。由于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在本地做了备份。好吧,原本放下的袖子再次撸起。不过这次就不一把梭哈了,分几层楼来写。
1 前言
本文关于一个新风外行跌跌撞撞把自家的新风折腾出来的过程回顾,兼顾案例分享与吐槽。
先说结论:我的模式是设计和安装分别外包,自己购买主机和辅材,并协调各方工作。安装完成后经初步测试,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甚至还有风量超出。
回过头来看,真走了不少弯路,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假如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优先寻找能全包的供应商,术业有专攻,我要的是结果,不该把大量精力该耗在这上面。可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找到满意的供应商,那么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提供点参考。另外,先前一直泡在新风吧里光顾着拿,现在我也想回馈一下这个社区,兑现前一个帖子的承诺(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希望能发挥点积极作用。
再不济,还可以当个笑话给大伙儿讲讲。
2 背景交代
因为新房子装修后晾晒时间只有3个月,担心装修污染给家人带来伤害,以及自己对PM2.5比较在意(家里2台空气净化器常开),于是决定装新风系统,除甲醛+净化PM2.5构成了我对新风系统的功能定义。未曾想到,一入新风深似海,从此陷入装修项目中最操心的一个单项(其它的交给整装公司了)。
3 过程概述
第一步自然是找新风卖家。百度或者亲朋介绍往往是寻找的入口,估计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不例外地找到了松某下,可见他们的市场的确做得好。
通过官网找到长沙当地一家代理商,到店里沟通,一问面积,二算风量,三给机型,四报价格,结束。作为新风小白的我不停地点头,当然我还会时不时紧缩眉头,以表自己深度参与了沟通。我没当场签单,而是决定看下远某大(装修公司推荐),货比三家没坏处。
远某大推荐机型的过程与松某下如出一辙,这也让我确信,自己需要的就是250风量的机器。和吊顶机相比,壁挂机方便检修,且远某大带静电除尘,滤芯使用周期长,除尘、过滤效果好,尽管有臭氧,但我看了他们的检测报告,只增加了0.006mg/m³,在接受范围内,加之远某大的品牌背书,于是我认定了他们家的SG260。期间其他品牌 的销售也打电话过来劝说,但都一一谢绝。
接下来就是销售建群,工程师进来要了装修平面图、布局图和吊顶图,大概10分钟后就发来新风设计图。在此之前,我自己也在网上搜索新风相关的知识,并试着画了画管道图,但考量点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吊顶。什么管径啦、拐弯啦、分支啦、PVC还是PE啦之类的,都是后话了。
回到远某大工程师发来的图纸。我一看,回风口只有一个,而且就在主机边上,我心想尼玛这是想节省管道多赚我的钱吧。我赶紧把自己画的图发了过去,对方开始给我灌输多送一回微正压的理念。我听得一愣一愣的,想想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我还是决定深入研究辩证一下,于是找到了新风吧,并写下第一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
可谁想到,随时了解的深入,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而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经销商,他们模棱两可的回复逐渐让我担心起他们的靠谱度。但是呢,他们没有方案或者没做过,也没关系,我去学习规范并提需求给他们,他们能照做我也乐意。于是我在采购合同基础上拟了一份安装补充协议(协议详情见我前面的帖子),里面详细定义了设计、施工以及验收方面的约定。他们的回复是,施工工艺上基本都能满足我的需求,唯独各区域送风量以及噪音控制,他们明确表示:总风量不会少,但没法控制风量分配,离机器近的风口风量大,而最远端风量可能会不足。
我坚决不接受。
经过长时间泡在贴吧里,以及结合老船长公众号里的文章,各区域送风量或者换气次数,是评判的新风系统合格与否的必选项,怎么能忽视?然后通过订购合同的落款信息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只是远某大的代理商,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也许只是这家代理商工程师的水平不行?于是我辗转联系上官方技术支持,对方明确表示,出于保护代理商的目的,尽管官方也有直销渠道,但不会直接与我签这个单子,而是协助代理商解决技术问题,我心想远某大真厚道。但到最后也没有从代理商那里收到官方支持后的新方案。
到这时,我对远某大的机器本身仍深信不疑,因为问题只出在施工设计水平上。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下新风吧,除了介绍知识干货,还能看到很多吧友实施的案例,能从中发掘到不少启发性的思路。其中就有位老兄给了我很多提示(https://tieba.baidu.com/p/6116166777?pid=125362348077&cid=#125362348077),我是通过他知道,可以去某宝上找独立设计师出方案,我才得以联系上现在给我出设计的施老师。
跟设计师一番简单沟通后,才知道远某大的机器40Pa的静压先天不足,只能用PVC分支系统,各区域送风量可控,但噪音不可控——基于他的实施案例。在他设计过的分风箱+PE管的案例中,还没有失败过。那么我钟爱的远某大主机就用不了了。
那就换机器呗,正好这个壁挂机室外风口从哪儿出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这里稍微多扯两句。如下图所示:
SG260的室外进、出风口在机器底部,尺寸200,原本打算安装的那面墙上开这两个孔,物业审核装修图纸时秒拒。然后不得不挪到玻璃上,但这样既不美观,又给玻璃的稳固性带来隐患。当初不选吊顶机理由——检修不方便——现在想想也不得不接受了。
说回设计师这边,上来就是直击灵魂的10连问抛给我,那家伙,和之前经销商沟通的套路完全两样,让人措手不及,句句都是要把人劝退的架势。不过这种直接明了的沟通方式,看上去不那么温柔可亲,但没废话、效率高,我倒觉得挺好。
而且从他这里,颠覆了很多我之前了解到的观点,比如微正压,在普通住宅环境下不成立,再比如风量计算方式,基于他的理念,我得用350风量的机器,而不是250,更不解的是,在谈到预算的时候,他竟然告诉我主机预算8K,天呐,这只有松某下经销商报给我的价格的一半啊,上哪买这么便宜的主机去。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不管是这个价格还算风量选择,这个放后面细讲。
那么,便宜的东西只能问某宝了。参考前面那位723692305兄弟也是某宝买的,没见他反馈机器本身质量上的毛病,于是我想着直接问他要店铺信息,无奈贴吧私信没联系上,虽然后来微信加上了,但我自己也搜索到并基本锁定一个卖家,巧合的是,我们选的是同一家,你看,好东西都会被发掘到。对了,这家店会协调一个当地的师傅解决安装问题,我这边他给介绍了一个黄姓师傅,跟黄师傅联系上后,大家沟通很顺畅,对方答应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费也合理。到此为止,设计、主机、安装都有了着落,也让我稍微松了口气。
说到线上购买,非官方店的话,难免都会担心货源正不正、售后有没有保障,但这家店可以让人打消这些疑虑。其实问题的关键出在松某下市场价格混乱,而不是线上卖家拿问题机器低价销售,他们的“低价”其实仍有利润空间,这个自己慢慢去了解吧。
不过松某下的机器在我这还是出了个意外:350的机器挂到我那阳台上,侧检修空间不够了,没辙,只好再去找带下检修的机器,不过下检修的机器可选的不多,兜兜转转找到了日某立。说来尴尬,我的中央空调装的他们家的,当时那家代理商(这里管它叫ZN吧)向我推荐新风,我给拒了,现在又回过头去找他们...不过这家销售还是热情相待,尽管我一开口就明确只买机器,对方仍坚持出一整套方案给我看下,结果也不出意料:没有管道图,仅文字描述了主干管用110的PVC,然后以75的分支走到各送风区,方案中还提到了换气1.2次/小时,但没有分析过程,剩下的内容就是主机参数描述以及具体的费用明细了,如材料、施工、调试这些。同时我也联系了黄师傅沟通更换主机厂家的事,对方则明确告诉我没安装过,但也没啥大问题,可我心里还是打下了一个问号。代理商ZN这边,由于担心黄师傅安装有风险,我提出增加购买他们的安装服务,为此销售经理还特意请示了老板,因为没遇到过这种单子...最后因为报价太高,且他们年前无现货而作罢(我当时计划春节前搞定),我不得不再次转向线上购买,而某宝上卖日某立的小店实在是凤毛麟角,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销量0,沟通也是半天不回一条消息。再度陷入困境。
后来跟黄师傅吐槽买不到机器,没想到他竟然有认识的日立代理商,经联系,机器现货,且可以只买主机,其它不绑定,最最关键的是,主机只要4.2K,再次刷新了我的预算,而且既然是黄师傅朋友,那么安装遇到问题时技术支持一下也好办。至此,主机、施工队算是告一段落...了吧。
再叨叨管路设计过程。前面说到设计师的十连问,其核心都是围绕着澄清需求来的:
对于准备不充分,或者想做甩手掌柜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劝退。其实也好理解,这种远程设计的模式,如果业主本人参与度不高,根部走不下去。
因为有了和远某大的沟通基础,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基本都有明确的答案。唯一纠结的就是问题7:外墙开孔尺寸。和我同户型的一个邻居,他们家装了松某下的25机型,我还专门跑过去看了他们的管道设计,发现他们外墙开孔110,并且也没有被物业阻止过,我就把同样的开孔尺寸报给了设计师,结果是:基于我的风量需求(250m³/小时),这样的外墙孔径无法做到,必须开到160。但是我心里清楚,160的孔开到外墙上,百分比会被物业阻拦,只能从封窗玻璃上找出路。说到封窗,我选的这家供应商也快被我折腾坏了。之前跟远某大谈的时候,就因为外墙开不了200的孔,临时把已经签好的封窗设计改成前面那张图的设计。而当我决定不再用远某大的机器时,又通知封窗方案改回去。到了此刻,当我又双叒找封窗改设计时,自己心里那叫一个难为情啊,可又有啥办法。
万幸的是,供应商告诉我,封窗还没有进入生产环节。于是,发到工厂的订单被立即叫停,大家重新沟通玻璃开孔的设计。外墙开孔算是搞定了,但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由于我倾向新风布局是,把主机放在阳台,两个分风箱都放在客厅,而阳台和客厅之间隔了一道承重梁(高370),问题来了,设计师要求主机到风箱之间的干管也必须全程160,绕梁不美观,而穿梁开孔,这个大小超过了梁的三分之一,梁的承重能力怕是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里插一句,关于开孔相关的问题,设计师绝对不会参与半点儿,结构安全性的评估需要我自己解决。对我而言,也不会为了要个新风,而不顾房子的稳固。然后我就想啊,得不到100分,能得80分也总比0分强。于是我回复设计师,先以160-110-160变径的方式穿梁,看还能送出多少风量,后来经计算,勉勉强强能达到预期,但是带来两个新麻烦:一是管道内的噪音增加,二是对施工误差的容忍度低了。不过我也想好了plan B,如果能通过可靠的方法评估出开孔安全性,那就不变径,如果能成,就当意外之喜了。
打孔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需要结合原建筑设计做具体的分析,最后通过精确的计算论证开孔安全性,显然这条路不好走(要拿到设计公司的图纸,再找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最后我走了百度这根独木桥。
注意,这里关于钢筋结构的描述纯粹是个人对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进行拼凑得出,毫无专业依据!!
我了解到,一般承重梁的内部钢筋结构是这样的:
其中彩色的口字形钢筋受力最小。而对于承重墙,内部钢筋结构类似“井”字,横向的受力最小。打孔的时候,如果能完全避开所有钢筋当然最好,实在不行也只能打到受力最小的钢筋上,否则就打不得。基于这个原则,我从某宝上租了个钢筋探测仪,把准备打孔的区域都检测了一遍,并用记号笔标出有钢筋的部位,阳台-客厅梁的测量结果如下:
图中,红线标记表示下方有钢筋,2个正方形就是我准备打孔的区域。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孔各自都会打到一根箍筋。但是,这个探测仪的靠谱度还有待考验,所以我的计划是,先打右边这个(它下面不是门洞,耐操些...吧),如果真如测量所示,只打到一根箍筋,就算它靠谱了,可继续往下打,否则还是乖乖打110的小孔。
万事俱备,就差打了。可还是出了点小意外,黄师傅消失了...
我原本请他安排人打孔,当我画好钢筋标记,连着催了他几天(很温柔的那种哦,都是以“黄师傅,你看可不可以...”开头的句子),起初他还回我“好的,找时间安排”,到后来就不回我消息了。那感觉,就像我准备好了枪炮,也召集好了弟兄,刚拿起冲锋号,转身一看,弟兄不见了,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我给了自己几分钟惆怅时间,接着马不停蹄找打孔师傅和安装师傅。
回想起早先联系过一个日某立新风在长沙的售后江师傅,当时找他是为了确认我这种模式会不会影响官方质保,当对方得知我找了外面的施工队,言语间暗示我,如果找他们安装,肯定比业余的好...但那会儿黄师傅还没跑,大家也就没往下聊了。现在好了,再续前缘!
在看过我的施工图后,江师傅报了一个比黄师傅高很多的价格(我才想起是不是因为劳务费少黄师傅才不干啊,可我多么希望他能直接跟我讲价钱),一番还价,降到2K,OK成交!
打孔师傅联系得很顺利,第三天就给弄了。结果也不出意料,除了已知会打到箍筋的,其他没有多打到半点钢筋。末了打孔师傅还补了一句,你画得真准。看图:
阳台进客厅那两个孔也如愿以偿地开到了160,当我告诉新风设计师这个消息时,他丢给我6个字:这个系统稳了!
万一,我说万一,让建筑结构牛人看到我的胡扯后,准备劈头盖脸地拍我,并告诉我房子稳定性正遭受威胁,我只想捂着耳朵抛开。
说完了施工,再来叨叨买材料的事。
其他物料都还好,主要麻烦出在分风箱上,见图:
先说下这个分风箱出风口的情况,如图中编号。其中1、2、4、5四个口是110的,3号口是90的。
为了把这个分风箱藏进350宽的吊顶里,分风箱的宽度就得控制在350以内,何况还要考虑1和2两个出风口承插件的长度。上某宝搜了一大圈,160/200进-110出的分风箱多为1分5、1分6和1分8的,而且左右风口对称布局,能符合我这个的只能是1分7(左右各2个,下方3个),但不好意思,没有这样的款。而且下方带3个110的出风口的分风箱(1分5的),这一侧的宽度到了460,参考这个,即便有1分7的,也装不进这个吊顶。哎...呀,想骂人,环顾一圈,发现只能骂自己。
我也不是没找过装修设计师调整吊顶宽度,但设计师明确告诉我,500就是极限,再超就不干了。我一算,风口承插件算作100的话,加上460的箱体,也还是超了哇。新风和美观,一个隐形收益,一个显性收益,我去跟一家子人解释虽然牺牲了头顶的视觉效果,但给大家争取到了美好的呼吸,他们能理解才怪哦。事情又僵住了。
后面几天的事就是我不断地更换关键字,去某宝上看有没有奇迹发生,还真让我碰到了。
我点进一家店铺,详情页做得比较糙的那种,称自己是生成厂家,我信了。这家运营做得不咋地的店铺,竟然是金牌卖家,这是典型的厂家直供。于是开聊:
“你们是代理其他家的,还是自己生产的啊?”
“我们是生成厂家,有自己的激光切割和折弯机”
“能定制吗?”
“可以。”
我赶紧把这张图发过去
“没问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后几经优化,最终风箱长这样
最后收到的实物尺寸比这个还小,而我最关心的横向宽度,只有320不到。不改吊顶就能藏得下的风箱,这真是我见过最美的分风箱了。
我知道你想说还有一个问题:右侧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不是还占掉100的宽度,加起来到420了。对此,我实际安装做了一点调整,见图
红色那条线是2号送风管实际走的路径——改走墙的另一侧。这样1、2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有一大截都可以插入墙体,仅留出风阀在外面。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墙面打孔的时候,这两个孔的间距要和分风箱的承插件对齐,保证能插入:
不过后来因为有根110的回风管要从送风箱下面走,1、2号承插件也没有完全放入墙体,不过这也比直接把2号口的管子掰弯90度要占用空间少。
至此,设计、施工、材料三大件的落实过程差不多都交代完了,最后贴几张现场图片吧:
1)部分材料照片。话说160的PVC真的大,印象中见过的排水管都没有这么粗的。
2)施工
3)成品
测试结果贴上:
注:
1)这个测量有误差的,因为我发现手持风扇的位置稍微抖一下,风速就会变化,这样的测试方法也许就有问题。
2)测量时主机运行在高档,低档未测试。
3)回风口风速也测了,基本控制略小于等于送风口风速。
当天未做噪音测试,因为封窗没做,外部环境太吵,测了没意义。不过我感觉下来,离送风箱近的两个风口噪音会比其它区域大,这两个风口,一个紧挨着分风箱,另一个也只有1.5米的距离。目前有两个想法,不过还没去实施,一是加长这两个管子,二是在管道里塞点鸡蛋棉。这方面有经验的大佬,还请不吝赐教哇。
不过写到这还没完哦,按照我的想法,后面还有几块内容,分别是关于新风市场的认知、经验教训以及资源分享三个话题。
先试下这篇会不会被删(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