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无事,外地出差所带茶样寥寥无几快要断粮,转而充实一下思想,以解口腹之欲。文章中的内容就要看各位茶友的自悟咯
现下普洱茶市场,举目四望,遍地古树,人人争相在“300年古树”“800年古树”中努力分辨。
但却忽略了👉早在2011年就批准通过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第二条就明文规定,本条例所称古茶树是指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保护范围由县(市)人民政府划定,设置标志,并向社会公布。
这句话应该很好理解吧,意思就是不要说三五百年了,上了一百年,国家就认定你是古茶树,要给你圈个范围,设个标志,向全世界申明。
贺开古茶园里的”西保4号“就是按这个标准设立的,焊上了铁栏杆,打下了石柱,”西保4号“就是西双版纳保护的第4号古树茶的意思,据说树龄是800年(这个年份也是有待考证)
超过八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经过官方认可的貌似只有一棵在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南糯山,那是一棵有着超过800年树龄的栽培型茶王树。
还有一棵是在巴达贺松的,有着1700多年的野生茶王树,但这棵茶王树已经在2012年的时候仙逝。所以“千年古树”也是极其十分非常稀少的,哪可能随处都是?
所以我们茶友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被“树龄”欺骗。
树龄大并不代表茶叶的品质就好,并且很难被证明。并且品质与树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不要在别人的故事和情怀中把你欺骗了,“古树”不要总是听别人说。树龄不是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喝茶要追根溯源,追的是茶山的特点,溯的是生态环境,喝茶更要学会探索真相,探的是工艺、仓储、冲泡。
对于制茶人要考虑土壤、海拔、生态环境、是否管理过度,要看茶制茶等等。对于喝茶人而言,要慧眼识茶需要训练对滋味、韵感、身体是否舒服等等的理解与感知力。
对于买茶人,更要清醒对待树龄这个数字,长势粗壮生长环境才是滋养出好茶滋味的根本,还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呈现一款高品质的普洱茶
以上内容纯属娱乐,不喜勿喷



现下普洱茶市场,举目四望,遍地古树,人人争相在“300年古树”“800年古树”中努力分辨。
但却忽略了👉早在2011年就批准通过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第二条就明文规定,本条例所称古茶树是指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保护范围由县(市)人民政府划定,设置标志,并向社会公布。
这句话应该很好理解吧,意思就是不要说三五百年了,上了一百年,国家就认定你是古茶树,要给你圈个范围,设个标志,向全世界申明。
贺开古茶园里的”西保4号“就是按这个标准设立的,焊上了铁栏杆,打下了石柱,”西保4号“就是西双版纳保护的第4号古树茶的意思,据说树龄是800年(这个年份也是有待考证)
超过八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经过官方认可的貌似只有一棵在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南糯山,那是一棵有着超过800年树龄的栽培型茶王树。
还有一棵是在巴达贺松的,有着1700多年的野生茶王树,但这棵茶王树已经在2012年的时候仙逝。所以“千年古树”也是极其十分非常稀少的,哪可能随处都是?
所以我们茶友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被“树龄”欺骗。
树龄大并不代表茶叶的品质就好,并且很难被证明。并且品质与树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不要在别人的故事和情怀中把你欺骗了,“古树”不要总是听别人说。树龄不是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喝茶要追根溯源,追的是茶山的特点,溯的是生态环境,喝茶更要学会探索真相,探的是工艺、仓储、冲泡。
对于制茶人要考虑土壤、海拔、生态环境、是否管理过度,要看茶制茶等等。对于喝茶人而言,要慧眼识茶需要训练对滋味、韵感、身体是否舒服等等的理解与感知力。
对于买茶人,更要清醒对待树龄这个数字,长势粗壮生长环境才是滋养出好茶滋味的根本,还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呈现一款高品质的普洱茶
以上内容纯属娱乐,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