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用键盘打下这个标题,心情再次一阵激动,我终于要为《低俗小说》写一些什么了!
《低俗小说》是我最喜爱的电影,在我的心目中,它,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是如此,我长久以来不能动笔,每次想对《低俗小说》说点什么时,心中便一阵失落,我不知道,我到底理解了《低俗小说》没有,或许心里的那些想法仍然是对他人的效仿,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低俗小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我一次又一次兴致勃勃地打开《低俗小说》,朋友终于忍不住问我。
我一时语塞,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环式结构”
《低俗小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但凡说自己喜欢看电影的人,《低俗小说》是不能没看过的。但凡看了的人,《低俗小说》也是不能不说好的。为什么?
一九九四年出现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惊世骇俗地带来了一个词语——“环式结构”,“环式结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你要知道,就是凭借它,击败了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作为看电影的人,一部击败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
我费尽心机地向朋友渲染《低俗小说》的不凡,极尽可能地向朋友解释“环式结构”的“划时代意义”,突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每当我觉得自己的观点苍白无力时。
静静地再次看完《低俗小说》,我独自思考了很久,“环式结构”是什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如此喜欢《低俗小说》?后来,我想我得到了答案,自然有了这篇文章。
且让我细细道来,先说说标题。
为什么称之为“后现代史诗”?传统的史诗是一些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用“后现代”的观点来看史诗,它更应表现的特点是,叙事的真实客观性和剧情的复杂多元性,《低俗小说》不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至今为止,《低俗小说》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朱尔斯那段声情并茂的“圣经”——正义之路上的人,被自私和暴虐的恶人所包围, 以慈悲与善意祝福他,带领弱者们穿过黑暗的山谷,他守护自己的兄弟,寻找走失的儿童,对那些试图毒害我兄弟的人,我要怀着巨大的仇恨和无比的愤怒杀死他们。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上帝。
一直以来,这个情节带给我的只是邪典式的幽默气氛,可以想象,手持凶器的罪犯却一本正经地伪饰着耶和华的圣名,很酷的镜头,不是吗?
直到那一次,看着看着,我在心中默念着这段话,前前后后的情节在我的心中过往浮现,突然间,我感到一股完完全全的真实,我认定,这就是我真正喜欢《低俗小说》的原因!
后现代在做什么?追求真实!
所以,《低俗小说》简直可以当做对后现代的注解:
这样说吧,导演为什么要让杀人犯读圣经?不单单是为了酷,完全与传统正义决裂的救赎——自我救赎,到了这里,什么是致使自我救赎出现的“神迹”反倒无足轻重了,
“
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他/她抱怨,‘没有人帮助我,天底下没有好人。’
你是一个好人,立即帮助他/她。
失败者痛斥你,‘幻想拯救世界,其实不过是怀着通过怜恤失败者来抬高自己的可耻用心。’
你真是一个好人,信服某个‘小说家’宣扬的真诚,于是,以诚待人。
完完全全的真诚,感动了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你很高兴——你高兴是因为你胜利了,你把帮助失败者作为了一个挑战,你原本不是完完全全的真诚。
失败者开始相信你。
失败者相信你的每一句话,按你说的每一件事。
失败者开始干涉到你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然他/她不会成为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你不想被人干涉到生活。
你发现失败者很优秀,他/她会在你的指导下做出很多不同寻常的事。
失败者喜欢上你了。
(为了情节的发展,恕我给你设定一下思想,虽然可以有失败者不顾一切地救你而让你也喜欢上他/她的情节)
你不喜欢失败者,当然,你们是异性。
失败者追求你。
你开始有了自己的约会,失败者很伤心,你安慰他/她。
失败者伤心,你安慰他,往复进行。
你的生活破坏了这种平衡,你要结婚了,不是与她/他。
失败者彻彻底底地失望,痛恨你,
‘原来你一直在骗我,原来你一直在骗我。’
鞭子一样的话让你痛心,你不再去同情失败者。
因为你也成为一个失败者。
生活该是一场这样的悲剧吗?
是因为你从来都是一个失败者!!!
”
当传统的正义与拯救在现实面前黯然失色时,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当反英雄之风汹涌而起时,我们还能被那些表面上光耀无比的英雄激励?
当后现代盛行时,我们怎样去相信正义?
《低俗小说》是我最喜爱的电影,在我的心目中,它,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是如此,我长久以来不能动笔,每次想对《低俗小说》说点什么时,心中便一阵失落,我不知道,我到底理解了《低俗小说》没有,或许心里的那些想法仍然是对他人的效仿,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低俗小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我一次又一次兴致勃勃地打开《低俗小说》,朋友终于忍不住问我。
我一时语塞,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环式结构”
《低俗小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但凡说自己喜欢看电影的人,《低俗小说》是不能没看过的。但凡看了的人,《低俗小说》也是不能不说好的。为什么?
一九九四年出现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惊世骇俗地带来了一个词语——“环式结构”,“环式结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你要知道,就是凭借它,击败了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作为看电影的人,一部击败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
我费尽心机地向朋友渲染《低俗小说》的不凡,极尽可能地向朋友解释“环式结构”的“划时代意义”,突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每当我觉得自己的观点苍白无力时。
静静地再次看完《低俗小说》,我独自思考了很久,“环式结构”是什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如此喜欢《低俗小说》?后来,我想我得到了答案,自然有了这篇文章。
且让我细细道来,先说说标题。
为什么称之为“后现代史诗”?传统的史诗是一些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用“后现代”的观点来看史诗,它更应表现的特点是,叙事的真实客观性和剧情的复杂多元性,《低俗小说》不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至今为止,《低俗小说》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朱尔斯那段声情并茂的“圣经”——正义之路上的人,被自私和暴虐的恶人所包围, 以慈悲与善意祝福他,带领弱者们穿过黑暗的山谷,他守护自己的兄弟,寻找走失的儿童,对那些试图毒害我兄弟的人,我要怀着巨大的仇恨和无比的愤怒杀死他们。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上帝。
一直以来,这个情节带给我的只是邪典式的幽默气氛,可以想象,手持凶器的罪犯却一本正经地伪饰着耶和华的圣名,很酷的镜头,不是吗?
直到那一次,看着看着,我在心中默念着这段话,前前后后的情节在我的心中过往浮现,突然间,我感到一股完完全全的真实,我认定,这就是我真正喜欢《低俗小说》的原因!
后现代在做什么?追求真实!
所以,《低俗小说》简直可以当做对后现代的注解:
这样说吧,导演为什么要让杀人犯读圣经?不单单是为了酷,完全与传统正义决裂的救赎——自我救赎,到了这里,什么是致使自我救赎出现的“神迹”反倒无足轻重了,
“
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他/她抱怨,‘没有人帮助我,天底下没有好人。’
你是一个好人,立即帮助他/她。
失败者痛斥你,‘幻想拯救世界,其实不过是怀着通过怜恤失败者来抬高自己的可耻用心。’
你真是一个好人,信服某个‘小说家’宣扬的真诚,于是,以诚待人。
完完全全的真诚,感动了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你很高兴——你高兴是因为你胜利了,你把帮助失败者作为了一个挑战,你原本不是完完全全的真诚。
失败者开始相信你。
失败者相信你的每一句话,按你说的每一件事。
失败者开始干涉到你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然他/她不会成为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你不想被人干涉到生活。
你发现失败者很优秀,他/她会在你的指导下做出很多不同寻常的事。
失败者喜欢上你了。
(为了情节的发展,恕我给你设定一下思想,虽然可以有失败者不顾一切地救你而让你也喜欢上他/她的情节)
你不喜欢失败者,当然,你们是异性。
失败者追求你。
你开始有了自己的约会,失败者很伤心,你安慰他/她。
失败者伤心,你安慰他,往复进行。
你的生活破坏了这种平衡,你要结婚了,不是与她/他。
失败者彻彻底底地失望,痛恨你,
‘原来你一直在骗我,原来你一直在骗我。’
鞭子一样的话让你痛心,你不再去同情失败者。
因为你也成为一个失败者。
生活该是一场这样的悲剧吗?
是因为你从来都是一个失败者!!!
”
当传统的正义与拯救在现实面前黯然失色时,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当反英雄之风汹涌而起时,我们还能被那些表面上光耀无比的英雄激励?
当后现代盛行时,我们怎样去相信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