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
爽口
[1]爽口:美味,可口。
[2]烂肠腐骨:指美味吃得过多会损伤肠胃。
[3]无殃:没有损害。
【译文】
美味佳肴吃多了,就会损伤肠胃,只要控制自己,吃半饱就不会损伤身体;愉悦身心的事情,大多是损害人德行的媒介,所以愉悦身心的事情不可以做过多,适量即可,这样就不会使人将来后悔。
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
天地有万古
[1]万古:永恒不变,形容天地之长久。
[2]虚生:虚度人生没有成就。
【译文】
天与地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可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人一辈子活到一百岁已经是高寿,每一天的时间过得都非常快。我们有幸生长在天地之间,不可以不了解生活中的快乐,可是也需要有这样的忧虑,不抓紧时间创造人生价值就会虚度人生毫无成就。
悉利害之情,绝利害之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
[1]悉:了解,明白。
[2]任事:负责某件事情。
[3]虑:顾虑。
【译文】
评议某件事情的时候,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应当详细了解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负责某件事情的人,自己参与到事情当中,应当消除顾虑,把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都放到一边。
只和气浑然,是居身之宝
标
[1]标:标榜,标明。
[2]谤:毁谤,责备。
[3]道学:宋儒研究学问主要研究义理,这种学问被称为理学,理学也就是道学。此处道学泛称一切学问道德。
[4]和气浑然:温和纯朴。
【译文】
一个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一个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挟击。因此一个君子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股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忙里要偷闲,闲中要取静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中讨个把柄
[1]把柄:这里用来比喻做事要把握要点。
[2]主宰:主见。
[3]随事而靡:随着事物的发展盲目地跟随。靡,散败。
【译文】
即使在很繁忙的时候,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用以调节紧张的身心,必须在无事时把要做的事先做下调整,养成这种习惯,才会有调剂身心的工夫。要想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时事先对事情做个计划。否则,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弄得一团糟。
雨余观山色,夜静听钟声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1]清越:声音清脆悠扬。
[2]舒啸:发出心中闷气。舒,伸展;啸,吹而发声。
[3]丘阜:小山冈。
[4]迈:奋发,豪爽。
【译文】
在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有一番清新气象;当夜深人静聆听庭院钟声,就会觉得声音特别清脆悠扬。登上高山放眼远看,就会使人感到心胸开阔;面对流水凝思,就会让人感到意境悠远。在雨雪之夜读书,就会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爬上小山朗声而啸,就会使人感到意气豪爽。
昼闲听鸟语,夜静看云舒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
[1]彻:通达。
【译文】
闲暇的白天,人声寂静,听到几声悠扬清脆的鸟鸣声,不禁让人感到耳边格外清净透彻;宁静的夜晚,天空晴朗,看见一片白云在夜色中缓缓飘动,顿时令人觉得眼前特别空灵。
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
[1]衾:被子。
[2]机息:追求名利得失的机心都停止消失。
[3]坐忘:平心静气,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4]蜉蝣:一种寿命很短的小虫。古人常用以比喻人生的短促,时间的短暂。
【译文】
兴趣到来的时候开怀畅饮醉倒在落花前,天地就是我的被子和枕头;心计停止的时候平心静气地坐在磐石上,古往今来都像蜉蝣的生命那样短暂。
拂意事休言,会心处独赏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
[1]拂意:不如意。清代张潮《〈快说续记〉小引》:“世有拂意者,于烦恼场中展读一过,不啻如醍醐之灌顶,甘露之洒心。”
【译文】
花的开放与败落与春天没有关系,遇到不顺心意的事情不要对别人说;水的冷暖鱼儿自然知道,遇到心领神会的地方还望能独自赏玩。
土床石枕冷,拥衾梦魂爽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梦魂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译文】
土床石枕,家风虽然清贫,但睡着时梦里也感到清爽;麦饭豆羹,滋味虽然清淡,但放下筷子时牙齿与腮颊仍留有余香。
扫浓淡之见,灭欣厌之情
谈纷华
[1]纷华:繁华热闹。《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
【译文】
谈及繁华而讨厌的人,或许真见到繁华时反而会欢喜;说起淡泊而高兴的人,或许真处于淡泊时反而会厌烦。所以人们必须除去对繁华与淡泊的见解,灭掉高兴与厌烦的情绪,这样,才可以忘掉繁华而甘心淡泊。
富贵死负重,贫贱死释重
富贵得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得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
[1]枷:枷锁。《隋书·刑法志》:“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
【译文】
富贵的人一生中受尽恩宠荣耀,临死时就会贪恋眼前的荣华富贵,到死时反而增加了一个“恋”字,有如肩负起千斤重担;贫贱的人一辈子受尽清贫困苦,临死时就不用再厌倦生前的贫困生活,到死时反而脱除了一个“厌”字,就像卸下了沉重枷锁。人们如果真能考虑到这些情形,应当赶快回转贪恋的头,急忙舒展愁苦的眉。
识疏狂足贵,知淡泊为真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译文】
看遍人情世故,才能认识狂放不羁的宝贵;尝尽世间滋味,才能明白恬静寡欲的纯真。
觉鹏程窄小,知鹤梦悠闲
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
[1]鹤梦:超凡脱俗的向往。此处可理解为隐逸。
【译文】
知道了地宽广,天高远,才感到便是大鹏展翅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知道云海浩渺,松柏苍老,才明白隐逸生活是多么的悠闲。
观翠红青白,得诗料禅机
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
[1]诗料:写诗的素材。
[2]禅机:悟得佛法的机缘。
【译文】
台阶下飘落的几片绿叶,几朵红花,收拾起来无非是作诗的素材;窗前飘过的一片青云,一阵白雾,都是使人感悟本心、领会禅理的机缘。
空拳握古今,握住当放手
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担风月,担到时也要息肩。
【译文】
两个空拳掌握古今之事,即使握住了还应当放一放手,不可偏激执念;一条竹杖挑起清风明月,即使挑到了也需要歇一歇,不能受到迷惑。
疑好事皆虚,信闲人是福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
[1]山中古木:比喻人生在世,材与不材皆受累,只有悠闲的人才不为物所支使。《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译文】
忽然看到天边的彩云,转眼间便飘然而去,由此常使人怀疑世上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事物;再看山中的古树,因没有用处而得以保存下来,由此使人相信世上那些清闲的人才是有福的人。
世事勿扼腕,人生且舒眉
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
[1]扼腕:手握其腕,表示愤怒或惋惜等情绪。
[2]北邙山:此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汉魏时期,历代王公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3]未省留闲地:坟茔密集,看不到空地。
【译文】
东海之中,波澜起伏,从来没有静止不动的波浪,人世的事情也同样有不平,那么对待人世的事情何必常感到愤怒或惋惜呢?北邙山上,坟墓密集,已看不到空闲的地方,由此可知人生都不免一死,那么对待人生应该乐观超脱。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
[1]清纯之气:干净纯洁的气息。
【译文】
在寒霜漫天的天气里听鹤的叫声,在大雪皑皑的夜间听鸡鸣,便能得到天地清净纯真的气息;在晴朗的天空下观看鸟儿飞翔,在流动的水中观赏鱼儿嬉戏,从而识得宇宙中生动活泼的机趣。
烹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
闲烹山茗听瓶声
[1]瓶声:瓶内水沸声。
[2]阴阳之理:宇宙间阴阳变化运转的道理。阴,指瓶中之水;阳,指炉内之火。
[3]漫:漫不经心。
[4]履:走,移动。
[5]楸枰:以楸木做的棋盘。
【译文】
安闲地煮山茶,听瓶中水沸之声,从水与火中认识到宇宙阴阳变化运转的道理;漫不经心地随着棋步的变化观看弈棋游戏,从下棋的手中感悟到世间生存与杀伐的机谋权变。
园圃看蜂忙,觑尘情世态
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
[1]衡茅:以横木为门,以茅草盖房,指简陋的房屋。
【译文】
在花草芬芳的花园,只是观看忙碌采蜜的蜜蜂,也可以从中看破一些人情世态;在寂静冷清的茅屋,只是观看回巢栖息的燕子,也能让人产生一种清雅的情趣和深沉的幽思。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
[1]盆池拳石:如盆之地,如拳之石,比喻空间狭小。
【译文】
善于领悟大自然情趣的话,不必跋山涉水去寻求,真正的生活乐趣也并不在多,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和几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就能像置身名山大川一般心醉神迷;片言只语之内,便仿佛见到了古代圣贤的思想精神,这才是高明之士的眼界,旷达之人的胸襟。
心与竹俱空,是非不著脚
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著脚?念同山共静,知忧喜无由上眉。
【译文】
人心如果像竹子那样空虚而无杂念,请问是非能在何处落脚?思绪如同大山那样沉静安稳,可知忧虑与喜悦便不会在眉梢
养志于清修,栖心于淡泊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译文】
依附炎热虽能得到温暖,但得到温暖后更会感到寒冷的严厉;吃甘蔗虽能尝到甜味,但尝到甜味后便会觉得其他食物都是苦味。人们还不如在清静安闲中修养心志,而与炎热和寒冷都不相干,在恬静寡欲中安定心性,而将甘甜和苦涩皆忘掉。如能这样,人们自己从中得到的乐趣就更多了。
拥飞花落絮,坐锦绣团裀
席拥飞花落絮,坐林中锦绣团裀
[1]团裀:圆形的坐褥。
[2]玲珑液髓:清澈的玉液。
【译文】
席上拥有纷飞飘落的花絮,坐在林中锦绣的圆褥上,能使人物我两忘;炉上煮着洁白的冰雪,锅里熬着天上晶莹清澈的玉液,能使人心性清静。
想屈原激烈,会陶潜风流
鹤唳雪月霜天,想见屈大夫醒时之激烈;鸥眠春风暖日,会知陶处士醉里之风流。
【译文】
在大雪纷飞、浓霜铺地的天气里听到仙鹤悲鸣,便会想到当年屈原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时的慷慨激烈;在春风荡漾、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见到海鸥安眠,便会领悟到当年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沉醉时的风流超脱。
黄鸟呼醉客,白云媚幽人
黄鸟情多,常向梦中呼醉客;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
[1]幽人:隐士。
【译文】
黄鸟情多,常在树上啼叫,唤醒梦中的醉客;白云意懒,随风飘浮,偏要到边远的地方来讨好幽居的隐士。
栖蓬神情旷,结翁意念真
栖迟
[1]栖迟:隐居。
[2]仪文:礼节。
【译文】
隐居简陋的茅屋,耳目虽然受到局限,但神情自然开朗;结交山居的老翁,礼节虽然粗疏,但意念常常纯真。
曰尘世苦海,彼心自尘苦
世人为荣利
[1]荣利:荣华名利。
[2]川行石立:川水之流,溪石耸立。
[3]尘苦:尘世间的诸般烦恼。
【译文】
世间上的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缠缚,因此动不动就说这个世界是个苦海。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有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屹立在奔流河水中的奇岩怪石、迎风招展的美丽花卉、呢喃歌唱的小鸟,以及樵夫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时山鸣谷应之声。其实,这世界一点儿都不尘俗嚣扰,而苦也不如海般深广,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尘嚣堕入苦海罢了。
高形逸神劳,下形劳神逸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达人当自辨之。
【译文】
贪求财物的人物质虽然富足,但内心空虚,自知满足的人物质虽然贫困,但内心充实;身居高位的人身体虽然安逸,但心神劳碌,处于微贱的人身体虽然劳碌,但心神安逸。谁得谁失?谁虚幻谁真实?通达事理的人自己应当辨别得出。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伏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奢侈的人虽然富有,但心里总是不满足,还不如节俭的人虽贫穷,但心里充实;有能力的人虽然劳累,但埋下了怨仇,还不如愚笨的人安逸,能保全真心。
无名位乐真,无饥寒忧甚
人知名位
[1]名位:名利和地位。《史记·西门豹传》:“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译文】
只知道拥有名利地位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们却不知道那种没有名声地位牵累的快乐才是最实在的人生乐趣;只知道挨饿受冻是最痛苦、最值得忧虑的事,人们却不知道那些虽无饥寒之苦,却因为种种欲望,弄得精神空虚忧愁才更加痛苦。
勿争长竞短,勿较雌论雄
石火光中
[1]石火光中:用铁击石所发出的一闪即逝的火光,形容人生短暂。
[2]蜗牛角上:比喻地方极小。
[3]许大:多大。
【译文】
人生就像用铁击石所发出的火光一闪即逝,在这种短暂的生命时光中究竟有多少的时间去争夺名利呢?人类在宇宙中所占的空间就像蜗牛角那么小,在这狭小的地方去争强斗胜究竟有多大世界呢?
常忧死虑病,可消幻长道
色**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
[1]幻业:为佛家术语,是梵语“羯魔”的意译,本指造作的意思。
[2]道心:发于义理之心。《朱子全书·尚书》篇:“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所谓人心者是血气和合做成;道心者是本来禀受仁义礼智之心。”
【译文】
色欲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烈火就会变得像一堆冷灰;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死时的情景,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无味。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思虑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贪得者乞丐,知足者王公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
[1]藜羹:藜菜做的羹汤,比喻粗劣的食物。
[2]膏粱:肥肉谷米,比喻精美的食物。
[3]狐貉:狐貉皮做的大衣。
[4]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译文】
贪欲深重的人,分给他金银,还会怨恨没有分到珠玉;已封为王侯,还会埋怨没有授予他公爵,所以显贵权豪身居高位,但因不知足而心甘情愿地做乞丐。自知满足的人,吃野菜粗粮,会觉得比肥肉谷米味更美;穿粗布袍褂也觉得比狐貉皮大衣更暖和,虽然是平民百姓处于低层,但因知足,品格并不比王公贵族卑贱。
杯中吟风月,躲万丈红尘
芦花被
[1]芦花被:以芦苇花作棉絮的被子。
[2]卧雪眠云:睡在山野之中。
[3]竹叶杯:酒杯。竹叶,此指竹叶青,酒名。
[4]吟风弄月:面对清风明月,吟咏诗歌。
[5]红尘:飞扬的尘土,即指人世。
【译文】
身盖芦花被褥,居住在清静的山野中,便能保全一窝清新的晚风;手持竹叶酒杯,沉浸在吟咏风光邀对明月的意境里,就能摆脱人世的种种烦恼。
闲看花开落,漫随云卷舒
宠辱不惊
[1]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
[2]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译文】
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丝毫不放在心上,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羡山林之乐,未必得林趣
羡山林
[1]山林: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2]趣:趣味。李白《月下独酌·其二》:“但得醉中趣,匆为醒者传。”
【译文】
经常畅谈山野林泉生活之乐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领悟山林的真正乐趣;经常高谈讨厌功名利禄的人,心中未必就完全忘记
花茂谷艳幻,木落崖枯真
莺花茂而谷艳山浓,总是乾坤之幻境
[1]幻境:虚空之境。
[2]水木落:秋天时节,天气干燥,山水干涸,树叶凋落。水,泉水。
[3]真吾:我本来的面目。朱熹《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我亦见真吾。”
【译文】
春天一到百花盛开百鸟齐鸣,为山谷平添了无限迷人景色,然而这种鸟语花香的艳丽风光,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幻象;秋天一到泉水干涸树叶凋落,山涧中的石头呈现干枯状态,然而这种山川的一片荒凉,才正好能看见天地的本来面貌。
岁月本来长,而忙者自促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
[1]风花雪月:本指四季景色的变化,此处喻指无关天下之事。
[2]劳攘:形体的劳碌,精神的困扰。
【译文】
岁月本来很长,可是那些奔波忙碌的人却自己觉得时间很短促;天地本来很宽广辽阔,可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却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春花秋月本来是供人欣赏调剂身心的,可是那些奔波劳碌的人却认为是一种多余无益的东西。
心中无物欲,座中有琴书
心无物欲,便成霁海秋空;座有琴书,即是丹丘
[1]丹丘:仙人住的地方。
[2]石室:珍藏贵重物品或书籍的地方。喻指仙人住的地方。
【译文】
一个人心中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会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静的大海那样开朗;一个人闲居无事有琴书陪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达撒手悬崖,俗沉身苦海
笙
[1]笙:管乐器名。
[2]拂然长往:毫不留恋。
[3]更漏已残:古代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漏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仪器,更漏已残是形容夜已深沉。
[4]夜行不止:此指应酬繁忙。
[5]苦海: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据《法华经·寿量品》说:“我见诸众生没在苦海。”
【译文】
当歌舞盛宴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广阔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人静仍然忙着应酬的人,已经坠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乐栽花种竹,烦恼还乌有
损之又损
[1]损之又损:减少。《道德经》中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乌有先生: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中的“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
[3]不问白衣童子:并不问送酒的白衣人是何许人,比喻已经进入完全忘我状态。
【译文】
生活中的物质欲望要减少到最低限度,每天种些花栽些竹培养生活情趣,把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脑海中已经了无烦恼没有什么可以忘记的东西,每天就面对着佛坛烧香提着水壶烹茶,自然会使自己进入完全忘我境界。
松涧边独行,竹窗下高卧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
[1]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指宽大的衣服。
【译文】
在长着松树的山涧边扶着手杖独自缓步而行,随处可见的云雾仿佛从破旧的衲衣中飘出来的一样;在竹制的窗下枕着书卷放心而眠,醒来时月色已照到了单薄的毡被上。
爽口
[1]爽口:美味,可口。
[2]烂肠腐骨:指美味吃得过多会损伤肠胃。
[3]无殃:没有损害。
【译文】
美味佳肴吃多了,就会损伤肠胃,只要控制自己,吃半饱就不会损伤身体;愉悦身心的事情,大多是损害人德行的媒介,所以愉悦身心的事情不可以做过多,适量即可,这样就不会使人将来后悔。
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
天地有万古
[1]万古:永恒不变,形容天地之长久。
[2]虚生:虚度人生没有成就。
【译文】
天与地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可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人一辈子活到一百岁已经是高寿,每一天的时间过得都非常快。我们有幸生长在天地之间,不可以不了解生活中的快乐,可是也需要有这样的忧虑,不抓紧时间创造人生价值就会虚度人生毫无成就。
悉利害之情,绝利害之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
[1]悉:了解,明白。
[2]任事:负责某件事情。
[3]虑:顾虑。
【译文】
评议某件事情的时候,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应当详细了解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负责某件事情的人,自己参与到事情当中,应当消除顾虑,把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都放到一边。
只和气浑然,是居身之宝
标
[1]标:标榜,标明。
[2]谤:毁谤,责备。
[3]道学:宋儒研究学问主要研究义理,这种学问被称为理学,理学也就是道学。此处道学泛称一切学问道德。
[4]和气浑然:温和纯朴。
【译文】
一个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一个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挟击。因此一个君子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股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忙里要偷闲,闲中要取静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中讨个把柄
[1]把柄:这里用来比喻做事要把握要点。
[2]主宰:主见。
[3]随事而靡:随着事物的发展盲目地跟随。靡,散败。
【译文】
即使在很繁忙的时候,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用以调节紧张的身心,必须在无事时把要做的事先做下调整,养成这种习惯,才会有调剂身心的工夫。要想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时事先对事情做个计划。否则,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弄得一团糟。
雨余观山色,夜静听钟声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1]清越:声音清脆悠扬。
[2]舒啸:发出心中闷气。舒,伸展;啸,吹而发声。
[3]丘阜:小山冈。
[4]迈:奋发,豪爽。
【译文】
在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有一番清新气象;当夜深人静聆听庭院钟声,就会觉得声音特别清脆悠扬。登上高山放眼远看,就会使人感到心胸开阔;面对流水凝思,就会让人感到意境悠远。在雨雪之夜读书,就会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爬上小山朗声而啸,就会使人感到意气豪爽。
昼闲听鸟语,夜静看云舒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
[1]彻:通达。
【译文】
闲暇的白天,人声寂静,听到几声悠扬清脆的鸟鸣声,不禁让人感到耳边格外清净透彻;宁静的夜晚,天空晴朗,看见一片白云在夜色中缓缓飘动,顿时令人觉得眼前特别空灵。
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
[1]衾:被子。
[2]机息:追求名利得失的机心都停止消失。
[3]坐忘:平心静气,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4]蜉蝣:一种寿命很短的小虫。古人常用以比喻人生的短促,时间的短暂。
【译文】
兴趣到来的时候开怀畅饮醉倒在落花前,天地就是我的被子和枕头;心计停止的时候平心静气地坐在磐石上,古往今来都像蜉蝣的生命那样短暂。
拂意事休言,会心处独赏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
[1]拂意:不如意。清代张潮《〈快说续记〉小引》:“世有拂意者,于烦恼场中展读一过,不啻如醍醐之灌顶,甘露之洒心。”
【译文】
花的开放与败落与春天没有关系,遇到不顺心意的事情不要对别人说;水的冷暖鱼儿自然知道,遇到心领神会的地方还望能独自赏玩。
土床石枕冷,拥衾梦魂爽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梦魂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译文】
土床石枕,家风虽然清贫,但睡着时梦里也感到清爽;麦饭豆羹,滋味虽然清淡,但放下筷子时牙齿与腮颊仍留有余香。
扫浓淡之见,灭欣厌之情
谈纷华
[1]纷华:繁华热闹。《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
【译文】
谈及繁华而讨厌的人,或许真见到繁华时反而会欢喜;说起淡泊而高兴的人,或许真处于淡泊时反而会厌烦。所以人们必须除去对繁华与淡泊的见解,灭掉高兴与厌烦的情绪,这样,才可以忘掉繁华而甘心淡泊。
富贵死负重,贫贱死释重
富贵得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得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
[1]枷:枷锁。《隋书·刑法志》:“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
【译文】
富贵的人一生中受尽恩宠荣耀,临死时就会贪恋眼前的荣华富贵,到死时反而增加了一个“恋”字,有如肩负起千斤重担;贫贱的人一辈子受尽清贫困苦,临死时就不用再厌倦生前的贫困生活,到死时反而脱除了一个“厌”字,就像卸下了沉重枷锁。人们如果真能考虑到这些情形,应当赶快回转贪恋的头,急忙舒展愁苦的眉。
识疏狂足贵,知淡泊为真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译文】
看遍人情世故,才能认识狂放不羁的宝贵;尝尽世间滋味,才能明白恬静寡欲的纯真。
觉鹏程窄小,知鹤梦悠闲
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
[1]鹤梦:超凡脱俗的向往。此处可理解为隐逸。
【译文】
知道了地宽广,天高远,才感到便是大鹏展翅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知道云海浩渺,松柏苍老,才明白隐逸生活是多么的悠闲。
观翠红青白,得诗料禅机
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
[1]诗料:写诗的素材。
[2]禅机:悟得佛法的机缘。
【译文】
台阶下飘落的几片绿叶,几朵红花,收拾起来无非是作诗的素材;窗前飘过的一片青云,一阵白雾,都是使人感悟本心、领会禅理的机缘。
空拳握古今,握住当放手
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担风月,担到时也要息肩。
【译文】
两个空拳掌握古今之事,即使握住了还应当放一放手,不可偏激执念;一条竹杖挑起清风明月,即使挑到了也需要歇一歇,不能受到迷惑。
疑好事皆虚,信闲人是福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
[1]山中古木:比喻人生在世,材与不材皆受累,只有悠闲的人才不为物所支使。《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译文】
忽然看到天边的彩云,转眼间便飘然而去,由此常使人怀疑世上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事物;再看山中的古树,因没有用处而得以保存下来,由此使人相信世上那些清闲的人才是有福的人。
世事勿扼腕,人生且舒眉
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
[1]扼腕:手握其腕,表示愤怒或惋惜等情绪。
[2]北邙山:此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汉魏时期,历代王公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3]未省留闲地:坟茔密集,看不到空地。
【译文】
东海之中,波澜起伏,从来没有静止不动的波浪,人世的事情也同样有不平,那么对待人世的事情何必常感到愤怒或惋惜呢?北邙山上,坟墓密集,已看不到空闲的地方,由此可知人生都不免一死,那么对待人生应该乐观超脱。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
[1]清纯之气:干净纯洁的气息。
【译文】
在寒霜漫天的天气里听鹤的叫声,在大雪皑皑的夜间听鸡鸣,便能得到天地清净纯真的气息;在晴朗的天空下观看鸟儿飞翔,在流动的水中观赏鱼儿嬉戏,从而识得宇宙中生动活泼的机趣。
烹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
闲烹山茗听瓶声
[1]瓶声:瓶内水沸声。
[2]阴阳之理:宇宙间阴阳变化运转的道理。阴,指瓶中之水;阳,指炉内之火。
[3]漫:漫不经心。
[4]履:走,移动。
[5]楸枰:以楸木做的棋盘。
【译文】
安闲地煮山茶,听瓶中水沸之声,从水与火中认识到宇宙阴阳变化运转的道理;漫不经心地随着棋步的变化观看弈棋游戏,从下棋的手中感悟到世间生存与杀伐的机谋权变。
园圃看蜂忙,觑尘情世态
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
[1]衡茅:以横木为门,以茅草盖房,指简陋的房屋。
【译文】
在花草芬芳的花园,只是观看忙碌采蜜的蜜蜂,也可以从中看破一些人情世态;在寂静冷清的茅屋,只是观看回巢栖息的燕子,也能让人产生一种清雅的情趣和深沉的幽思。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
[1]盆池拳石:如盆之地,如拳之石,比喻空间狭小。
【译文】
善于领悟大自然情趣的话,不必跋山涉水去寻求,真正的生活乐趣也并不在多,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和几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就能像置身名山大川一般心醉神迷;片言只语之内,便仿佛见到了古代圣贤的思想精神,这才是高明之士的眼界,旷达之人的胸襟。
心与竹俱空,是非不著脚
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著脚?念同山共静,知忧喜无由上眉。
【译文】
人心如果像竹子那样空虚而无杂念,请问是非能在何处落脚?思绪如同大山那样沉静安稳,可知忧虑与喜悦便不会在眉梢
养志于清修,栖心于淡泊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译文】
依附炎热虽能得到温暖,但得到温暖后更会感到寒冷的严厉;吃甘蔗虽能尝到甜味,但尝到甜味后便会觉得其他食物都是苦味。人们还不如在清静安闲中修养心志,而与炎热和寒冷都不相干,在恬静寡欲中安定心性,而将甘甜和苦涩皆忘掉。如能这样,人们自己从中得到的乐趣就更多了。
拥飞花落絮,坐锦绣团裀
席拥飞花落絮,坐林中锦绣团裀
[1]团裀:圆形的坐褥。
[2]玲珑液髓:清澈的玉液。
【译文】
席上拥有纷飞飘落的花絮,坐在林中锦绣的圆褥上,能使人物我两忘;炉上煮着洁白的冰雪,锅里熬着天上晶莹清澈的玉液,能使人心性清静。
想屈原激烈,会陶潜风流
鹤唳雪月霜天,想见屈大夫醒时之激烈;鸥眠春风暖日,会知陶处士醉里之风流。
【译文】
在大雪纷飞、浓霜铺地的天气里听到仙鹤悲鸣,便会想到当年屈原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时的慷慨激烈;在春风荡漾、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见到海鸥安眠,便会领悟到当年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沉醉时的风流超脱。
黄鸟呼醉客,白云媚幽人
黄鸟情多,常向梦中呼醉客;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
[1]幽人:隐士。
【译文】
黄鸟情多,常在树上啼叫,唤醒梦中的醉客;白云意懒,随风飘浮,偏要到边远的地方来讨好幽居的隐士。
栖蓬神情旷,结翁意念真
栖迟
[1]栖迟:隐居。
[2]仪文:礼节。
【译文】
隐居简陋的茅屋,耳目虽然受到局限,但神情自然开朗;结交山居的老翁,礼节虽然粗疏,但意念常常纯真。
曰尘世苦海,彼心自尘苦
世人为荣利
[1]荣利:荣华名利。
[2]川行石立:川水之流,溪石耸立。
[3]尘苦:尘世间的诸般烦恼。
【译文】
世间上的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缠缚,因此动不动就说这个世界是个苦海。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有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屹立在奔流河水中的奇岩怪石、迎风招展的美丽花卉、呢喃歌唱的小鸟,以及樵夫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时山鸣谷应之声。其实,这世界一点儿都不尘俗嚣扰,而苦也不如海般深广,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尘嚣堕入苦海罢了。
高形逸神劳,下形劳神逸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达人当自辨之。
【译文】
贪求财物的人物质虽然富足,但内心空虚,自知满足的人物质虽然贫困,但内心充实;身居高位的人身体虽然安逸,但心神劳碌,处于微贱的人身体虽然劳碌,但心神安逸。谁得谁失?谁虚幻谁真实?通达事理的人自己应当辨别得出。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伏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奢侈的人虽然富有,但心里总是不满足,还不如节俭的人虽贫穷,但心里充实;有能力的人虽然劳累,但埋下了怨仇,还不如愚笨的人安逸,能保全真心。
无名位乐真,无饥寒忧甚
人知名位
[1]名位:名利和地位。《史记·西门豹传》:“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译文】
只知道拥有名利地位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们却不知道那种没有名声地位牵累的快乐才是最实在的人生乐趣;只知道挨饿受冻是最痛苦、最值得忧虑的事,人们却不知道那些虽无饥寒之苦,却因为种种欲望,弄得精神空虚忧愁才更加痛苦。
勿争长竞短,勿较雌论雄
石火光中
[1]石火光中:用铁击石所发出的一闪即逝的火光,形容人生短暂。
[2]蜗牛角上:比喻地方极小。
[3]许大:多大。
【译文】
人生就像用铁击石所发出的火光一闪即逝,在这种短暂的生命时光中究竟有多少的时间去争夺名利呢?人类在宇宙中所占的空间就像蜗牛角那么小,在这狭小的地方去争强斗胜究竟有多大世界呢?
常忧死虑病,可消幻长道
色**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
[1]幻业:为佛家术语,是梵语“羯魔”的意译,本指造作的意思。
[2]道心:发于义理之心。《朱子全书·尚书》篇:“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所谓人心者是血气和合做成;道心者是本来禀受仁义礼智之心。”
【译文】
色欲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烈火就会变得像一堆冷灰;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死时的情景,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无味。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思虑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贪得者乞丐,知足者王公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
[1]藜羹:藜菜做的羹汤,比喻粗劣的食物。
[2]膏粱:肥肉谷米,比喻精美的食物。
[3]狐貉:狐貉皮做的大衣。
[4]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译文】
贪欲深重的人,分给他金银,还会怨恨没有分到珠玉;已封为王侯,还会埋怨没有授予他公爵,所以显贵权豪身居高位,但因不知足而心甘情愿地做乞丐。自知满足的人,吃野菜粗粮,会觉得比肥肉谷米味更美;穿粗布袍褂也觉得比狐貉皮大衣更暖和,虽然是平民百姓处于低层,但因知足,品格并不比王公贵族卑贱。
杯中吟风月,躲万丈红尘
芦花被
[1]芦花被:以芦苇花作棉絮的被子。
[2]卧雪眠云:睡在山野之中。
[3]竹叶杯:酒杯。竹叶,此指竹叶青,酒名。
[4]吟风弄月:面对清风明月,吟咏诗歌。
[5]红尘:飞扬的尘土,即指人世。
【译文】
身盖芦花被褥,居住在清静的山野中,便能保全一窝清新的晚风;手持竹叶酒杯,沉浸在吟咏风光邀对明月的意境里,就能摆脱人世的种种烦恼。
闲看花开落,漫随云卷舒
宠辱不惊
[1]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
[2]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译文】
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丝毫不放在心上,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羡山林之乐,未必得林趣
羡山林
[1]山林: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2]趣:趣味。李白《月下独酌·其二》:“但得醉中趣,匆为醒者传。”
【译文】
经常畅谈山野林泉生活之乐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领悟山林的真正乐趣;经常高谈讨厌功名利禄的人,心中未必就完全忘记
花茂谷艳幻,木落崖枯真
莺花茂而谷艳山浓,总是乾坤之幻境
[1]幻境:虚空之境。
[2]水木落:秋天时节,天气干燥,山水干涸,树叶凋落。水,泉水。
[3]真吾:我本来的面目。朱熹《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我亦见真吾。”
【译文】
春天一到百花盛开百鸟齐鸣,为山谷平添了无限迷人景色,然而这种鸟语花香的艳丽风光,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幻象;秋天一到泉水干涸树叶凋落,山涧中的石头呈现干枯状态,然而这种山川的一片荒凉,才正好能看见天地的本来面貌。
岁月本来长,而忙者自促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
[1]风花雪月:本指四季景色的变化,此处喻指无关天下之事。
[2]劳攘:形体的劳碌,精神的困扰。
【译文】
岁月本来很长,可是那些奔波忙碌的人却自己觉得时间很短促;天地本来很宽广辽阔,可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却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春花秋月本来是供人欣赏调剂身心的,可是那些奔波劳碌的人却认为是一种多余无益的东西。
心中无物欲,座中有琴书
心无物欲,便成霁海秋空;座有琴书,即是丹丘
[1]丹丘:仙人住的地方。
[2]石室:珍藏贵重物品或书籍的地方。喻指仙人住的地方。
【译文】
一个人心中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会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静的大海那样开朗;一个人闲居无事有琴书陪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达撒手悬崖,俗沉身苦海
笙
[1]笙:管乐器名。
[2]拂然长往:毫不留恋。
[3]更漏已残:古代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漏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仪器,更漏已残是形容夜已深沉。
[4]夜行不止:此指应酬繁忙。
[5]苦海: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据《法华经·寿量品》说:“我见诸众生没在苦海。”
【译文】
当歌舞盛宴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广阔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人静仍然忙着应酬的人,已经坠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乐栽花种竹,烦恼还乌有
损之又损
[1]损之又损:减少。《道德经》中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乌有先生: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中的“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
[3]不问白衣童子:并不问送酒的白衣人是何许人,比喻已经进入完全忘我状态。
【译文】
生活中的物质欲望要减少到最低限度,每天种些花栽些竹培养生活情趣,把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脑海中已经了无烦恼没有什么可以忘记的东西,每天就面对着佛坛烧香提着水壶烹茶,自然会使自己进入完全忘我境界。
松涧边独行,竹窗下高卧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
[1]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指宽大的衣服。
【译文】
在长着松树的山涧边扶着手杖独自缓步而行,随处可见的云雾仿佛从破旧的衲衣中飘出来的一样;在竹制的窗下枕着书卷放心而眠,醒来时月色已照到了单薄的毡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