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原动力
(万物唯一力)
徐长敏徐世真
迄今为止,科学家公认,宇宙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四种基本力的相同原理,将它们统一起来,成为宇宙万物的唯一动力。
为此,我们长期思索,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推演,最终发现了物体的原动力,即宇宙万物的唯一动力,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把物理学与哲学统一起来,并能延申到其他学科中去,可以回答所有领域方向性变化理论难题。现予公开。
一、关于原动力的介绍
1、原动力理论的形成过程
我们认为,原动力作为物体的相同机理,它必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把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开始了长期的观察研究。观察的对象包括:呼吸运动、脉搏运动、走路时胳膊摆动、身体摆动、植物摆动、钟摆运动、秋千运动、高层建筑摆动、自由落体运动、天体运动、市场价格变化等等。
现在以钟摆运动为例予以说明。机械钟的应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曾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计时工具。钟摆的周期性运动,是人们熟悉的事情,如钟摆运动示意图。
钟摆沿着ACE弧线做周期性运动全过程,钟摆具有的作用力,应该是原动力(指向平衡点C的作用力)。当做出力的分解后,应是水平方向DC或BC原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扣除空气阻力、钟摆顶端摩檫力);垂直方向ED或AB原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扣除空气阻力、钟摆顶端摩檫力)。在人为施加它们的合力后,钟摆就无限的周期性运动下去。发条所起的作用,只是克服空气阻力和钟摆顶端的摩檫力而已。
钟摆运动示意图:
如果存在地心引力,就不会在垂直方向上,发生ED与AB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但是,却发生了。如果存在地心引力,就必然存在ED或AB作用力,有一方的绝对值等于0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种状况,而是ED和AB作用力的绝对值相等。
如果按照万有引力理论解释,发条的作用主要是克服地心引力,这与事实不符,因为从上图可知,发条不是克服地心引力,而是克服空气阻力和钟摆顶端摩檫力。所以说,根本不存在地球吸引力。
几十年来,经过推演到大量的客观事物变化中去进行解释,发现它们的运动,都与钟摆运动的作用机理相同,没有例外。因此,确立了物体原动力理论。
2、原动力理论
任何物体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这种力可以导致物体加速运动,可以导致物体减速运动,也可以转变属性,在另外属性内继续这种运动,运动结果导致周期性循环。我们把这种力,叫做物体的原动力。它的平均值可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
F=m.a (F为原动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平衡点的方向指向相对相同系统其它物体)
3、原动力的运动过程
原动力都导致物体向平衡点加速运动,到达平衡点后,改变为相反方向,进行减速运动,到达最远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进行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我们把最远点到平衡点的距离叫振幅(长直径);从最远点到驶向平衡点的过程,叫做原动力正向发力过程(向平衡变化过程);从驶离平衡点至到达最远点的过程,叫做原动力反向发力过程(向失衡变化过程)。把物体从最远点到平衡点的作用力,叫做正向原动力;把物体从平衡点到最远点所受作用力,叫做反向原动力。
4、原动力产生永久运动的内因
物体在每个属性内的运动,都必定到达平衡点并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到达最远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如此无限循环。
因为物体在原动力(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作用下,从最远点到平衡点运动过程(平衡过程),是加速过程,在到达平衡点的瞬间,原动力降为0,此时加速运动刚结束,线速度最快,动能最大,且平衡点的瞬间无限小,所以在惯性作用下,物体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必定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参照点为平衡点)。在平衡点时,径向速度等于0。
之后,在原动力反向作用下,物体进行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线速度最小,径向速度等于0,减速运动过程(失衡过程)结束。紧接着,正向原动力开始发力,再产生指向平衡点的加速运动过程,再到达平衡点并发生反向运动,再减速运动,如此,形成无限个周期性循环运动。这种周期性运动,也是物体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周期性无限运动。平衡点的时间无限小,容不下任何物体停留。这就是物体永远运动的内因。
5、原动力属性转化不改变原动力存在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原动力运动属性发生转化的,如由单一运动属性转化为多种运动属性,原动力又分别在各自属性内运动,平衡点也转化为多个不同平衡点。扣除物体运动属性转化因素,该物体由原动力形成的周期性运动就显现。
如自由落体运动,实际是在物体的原动力作用下,以地心为平衡点,物体驶向地心与远离地心的循环运动。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地面阻力作用,使原动力属性转化,导致该物体停止于地面,这不能改变物体具有的原动力本质。且物体运动属性转化过程中及停止地面后,都在进行新的原动力周期性运动,所以,物体运动属性转化并不改变物体原动力存在。不能因为物体停止地面,就认为地球具有吸引力。
6、原动力的表现
原动力的表现,由单一运动属性到无限多运动属性,且运动属性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原动力的作用方向,由单一方向到无限多方向。如天体动力、风力、水力、热力、摩檫力、体力、生物力等等。
每个物体原动力的大小,在0到无限大之间;相同物体系统,其原动力加速度相等;不同物体系统,原动力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原动力的作用周期,在无限小到无限大之间。原动力的振幅,在无限小到无限大之间。
对于每个运动的物体系统来说,不产生能耗是相对的,产生能耗是绝对的,有失去能量的物体系统,就有得到能量的物体系统。所以说,物体系统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证明物体系统是开放的,进而推测出物体系统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宇宙是无限大的。
7、结论
(1)、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是原动力
因为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导致了物体的永久运动,如果物体属性转化,在新的属性下,继续这种运动,且所有物体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所以说,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是原动力(物体的初始动力)。
(2)、世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因为在原动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以一种属性或者转变为其它属性的运动,都是周期性的无限循环过程,且物体平衡点的时间无限小,容不下任何物体停留,这排出了物体曾经停留在平衡点上的可能,所以说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3)、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为在原动力的作用下,所有属性的物体运动都是周期性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由于物体原动力理论的建立,统一回答了所有物体的变化机理,因此,在理论上形形色色的无限大的世界出现了,且它们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任何事物的产生、生长、死亡,自然包含其中。
二、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应用
原动力理论,能够统一解释宇宙间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这四种基本力的相同机理,也能够回答基本的哲学问题,社会问题。
1、用原动力解释苹果落地现象
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现象后,受到启发,发明了万有引力理论。现在用原动力理论予以否定。
因为树上的苹果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原动力),平衡点指向地心,所以,苹果以加速的运动方式到达地面,接触地面时运动速度最快,动能最大。由于空气、地面、苹果自身消耗能量,使苹果停止于地面。
如果没有这些能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苹果落地后,会返回树上,形成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闭路循环,会直观显现物体原动力的存在,此时,苹果向下运动与落地后反弹向上运动所作功的绝对值相等。
但是,根据物理教科书牛顿力学知识,地球对质量为m苹果的吸引力为mg,苹果向下运动所作功为mgh(g为加速度、h为苹果距地面高度)。
如果地球对苹果真的具有吸引力mg,所作功为mgh,就不会有苹果反向运动所作功为-mgh,因为上方没有吸引力,即-mgh等于0,当然没有苹果落地后反弹向上运动,这与事实不符。
实际上,在没有能耗的情况下,苹果向下运动所作功mgh与向上运动所作功-mgh绝对值相等。由此可见,mg不是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而是苹果自身具有的以地心为平衡点的原动力,这种力会在到达平衡点或中途守阻后,发生反向运动。
苹果落地现象,实际是在原动力作用下,苹果自树上与地面间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只是由于阻力作用产生能耗,导致苹果运动属性改变,使人看不到苹果返回树上的运动过程而已。所以,人们把苹果指向平衡点(地心)的原动力,误认为是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其实,地球根本没有吸引力。
2、用原动力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现象
天体绕转及其运转速度发生快、慢变化现象,至今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但是,运用原动力理论即可获得圆满解释。现在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例说明。
地球之所以会绕着太阳运转,是因为在地球上存在指向太阳中心(平衡点)的原动力。平衡点在太阳心和近阳点的连线上。在原动力作用下,地球由远阳点,向近阳点(平衡点)加速运动,当到达近阳点(平衡点)时,地球正向原动力等于0,加速度等于0,线速度最快,动能最大,径向速度等于0。
此后,在惯性作用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在原动力的反作用下,运动速度逐渐减慢,当到达远阳点时,线速度最慢,径向速度等于0。此时,正向原动力开始发力,地球再向平衡点加速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在原动力的反作用下,动能开始减小,线速度开始减慢,到达远阳点时,线速度最慢,径向速度等于0。此时,原动力再开始正向发力,再进行加速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因为原动力的作用,使得包括地球在内的诸多天体产生椭圆形周期性运动,而不是因为万有引力作用或者空间弯曲了,使得诸多天体产生椭圆形周期性运动。空间非物,如何弯曲?弯曲的只能是物或者物的运动轨迹,而不能是空间。
另外,关于地球在运动过程中,自身发生的震颤现象,也是由原动力形成的。根据原动力原理,在太阳系中,一定存在与地球震颤频率相同的其它天体。这与下面要讲的量子纠缠现象原理相同,即:物体之间根本没有绝对吸引力,只有原动力,这种力不存在场,也不需要媒介传播。
3、用原动力解释潮汐现象
海水之所以发生潮汐现象,是因为地球上存在指向月球与太阳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导致在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靠近月球、太阳一侧出现一个大潮,远离月球太阳一侧也出现一个与之相当的大潮,后者表现失衡过程,前者表现向平衡变化过程,所以两个大潮同时存在。
如果按照万有引力理论,太阳比月球的质量大得多,太阳的吸引力要比月球的吸引力大得多,应该是太阳对潮汐的影响力大于月球对潮汐的影响力。但是,事实上正好相反,却是指向月球的潮汐,大于指向太阳的潮汐。这是因为对于相对相同的物体系统来说,地、月系统的相同性,大于地球、太阳系统的相同性,这样在地球上海水原动力的作用下,指向月球潮汐就大于指向太阳的潮汐。
至于地球海水潮汐方向为什么一直指向月球、太阳,这是因为地、月、太阳是相对相同的系统,系统内物体在进行失衡向平衡变化时,会依照平衡点进行,地球海水平衡点一直指向月球、太阳,所以,潮汐的方向一直指向月球、太阳。
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应该出现一个大潮,可是,事实上却在地球两端出现两个大潮。所以,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原动力的作用结果,而不是万有引力的作用结果。
4、用原动力解释天体的爆炸与黑洞现象
在无限大的宇宙里,部分天体的膨胀与收缩运动不断地发生着,但是,天体的膨胀与收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象宇宙大爆炸理论描述的那样,无限的膨胀,或无限的收缩。而是在原动力作用下,天体在膨胀与收缩之间互相转化着。
天体的爆炸,实际是天体剧烈地膨胀过程,对于该天体来说,它是由最远点,向平衡点运动过程,此过程在原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时,物体运动速度最快,此时,爆炸运动结束。
之后,原动力开始反向发力,出现指向最远点的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径向速度等于0,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洞现象的末期。之后,在原动力作用下,天体再开始加速向平衡点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于有些天体的爆炸过程,时间非常长,超过亿年以上,振幅非常大,超过光年若干倍,这导致人们把天体的爆炸当作孤立事件,并加以无限延申,甚至把宇宙说成是产生于一次爆炸,极为荒谬。
由于有些天体的收缩过程时间非常长,用亿年来计算,运动过程非常长,用光年若干倍来计算,最后缩小的半径又非常小,这又导致人们把黑洞当作孤立事件来看待,并往近处无限收缩,因此出现了收缩极点的说法,甚至说此点是世界的终点,也是荒谬的。
根据原动力学说,天体的膨胀与收缩,都是宇宙的部分成员,在膨胀与收缩之间互相转化的周期性运动。也就是说,部分天体收缩,可以产生黑洞;黑洞也可以膨胀,转化为部分天体。比如,现在人类观察到的部分宇宙加速膨胀现象,并非永远加速运动下去的,当到达平衡点时,这部分宇宙就会以相同的加速度进入减速运动过程,直到进入新的黑洞,径向速度等于0,接着,再以爆炸形式进行加速膨胀运动,进而形成周期性变化。
无论人类科技如何进步,也只能逐步观察到更大的天体,永远不能观察到全部宇宙,因为宇宙无限大。
5、用原动力解释量子纠缠现象
从量子纠缠现象发现至今,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进行解释,这成为学界的难题,但是,运用原动力理论即可得到完美解释。
以量子1与量子2为例解释。量子1具有指向平衡点(量子2)的作用力(原动力),在此力作用下,量子1在最远点,向量子2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量子2)时,运动速度最快。之后,在反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1开始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量子1的径向速度等于0。之后,在正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1又开始向量子2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
同样的,量子2具有指向平衡点(量子1)的作用力(原动力),在此力作用下,量子2在最远点,向量子1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量子1)时,运动速度最快。之后,在反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2开始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量子2的径向速度等于0。之后,在正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2又开始向量子1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量子1与量子2互为平衡点,所以,它们之间发生了永久性互相运动,这就发生了量子纠缠现象。
由于同源量子,属性相同,所以只有它们之间,才能发生互为平衡点的作用力(原动力),这种力,可以在很远的距离间发生,因为这不是吸引力。所以,这就有了量子纠缠的超距现象。
6、用原动力把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起来
第一,关于万有引力,前面已经以苹果等为例做出重新解释,它实际是物体的原动力。第二,所谓电磁力其带电粒子之间作用力,同样是原动力,其运动过程同样与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物体之间作用力,其运动过程也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只是物体之间有的互为平衡点运动,有的是一个物体依另一个物体为平衡点运动。第三,所谓弱力,实际是比质子、中子更小粒子之间原动力,它们也是互为平衡点,只是运动半径更小而已,其运动过程也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第四,所谓强力,实际是原子核内质子与中子间的原动力,它们互为平衡点进行周期性运动,只是运动的半径非常小而已,具体运动过程与量子之间的运动过程相同。
总之,上述宇宙内存在的四种基本力,其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只是作用力的半径不同,都可以用物体的原动力理论统一做出合理解释,这就是说,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7、用原动力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包含许多事件,每一个事件,都适用物质原动力理论,现以朝代更替大事件为例来说明。
(1)、旧时代的朝代更迭粗糙的反映物质原动力理论
旧时代的朝代更迭,主要由两种原因形成。
第一个原因是:统治集团对社会控制太紧,压迫太厉害,超过收缩运动的平衡点,使社会生机停止,无法正常繁衍生息,这导致或政变、或外敌入侵,推翻统治者。
第二个原因是:统治集团无能,不能有效管理社会,导致社会成为一盘散沙,使社会放松运动超过最远点,还没有启动正向原动力,进行加速向平衡点运动,这导致社会混乱,混乱中形成新的统治集团,继续使社会向平衡点运动,这又产生改朝换代现象。
(2)、新时代的朝代更迭细腻准确的反映了物质原动力理论
新时代的朝代更迭以数人头的形式,由多数决定少数来实现。这种方式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准确反映人心所向,更加准确反映物质原动力理论,使得朝代更迭能够在和平、理性、自由、法治条件下实现。
8、用原动力理论可以解决基础性哲学问题
第一,在哲学上,人们已经认可物质是运动的。但是,物质为什么是运动的,还没有人从内在机理上解释清楚。在物体的原动力发现后,人们会知道,原来任何物质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此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导致了物质的普遍运动性。第二,从理论上确定了世界是无限大的。过去有人认为世界是无限大的,但是没有理论支持。有人认为世界是有限的,这倒有理论支持,比如万有引力理论,时空弯曲理论。当物体的原动力理论发现后,人们就会知道,原来根本没有万有引力,根本没有时空弯曲,天体的绕转实际是原动力作用的结果。第三,把意识定义为物质联系的互相转化。物质原动力理论发现后可知,物质和意识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因为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有物质就有意识。且所有物质都有意识,并不是只有人才有意识。正确的意识,就是向平衡点周期性运动。第四,世界是由原动力创造的。因为原动力既能够进行周期性运动,也能够改变物质属性,这证明了它是创造世界的力量。第五,原动力理论的发现,否定了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创论,但是,保留了神的公平正义的精神。因为公平正义是一个过程,是在原动力作用下,物质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的周期性运动过程,这正好演绎出公平正义。第六,原动力理论的发现,从源头上解答了天人合一精神,这就是,所有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在遵循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这种无限循环法则。第七,物体原动力的发现,为科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了哲学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的问题,增加了学科之间联系。比如:调查农产品的价格变化数据,可以形成各个品种的价格变化规律;调查社会变化数据,可以形成社会变化规律;调查物质的变化数据,可以形成物质变化规律;调查天体变化数据,可以形成天体变化规律,等等。
9、原动力是所有物体属性转化的作用力
从长远看,世界上所有物质及其属性均处于变化中,导致变化的作用力,都是物体的原动力。比如:自由落体物质运动速度过大,可以导致发光、发热;光能可以导致绿色植物生长繁殖;各种酶的作用可以分解植物供动物生长;各种化学反应,可以导致物质转换;天体爆炸与融合产生新的天体;等等。这就是说,从无限小的物质,到无限大的宇宙,它们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都是物体原动力的作用。这从源头上否定了神是宇宙万物造物主的神创论,否定了世界的不可知论。因此,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科学认识和解释的。
注:最远点——是指在周期性运动轨迹上,距离平衡点最远的点。
三、总结
本发明既属于物理领域,也属于哲学领域,把物理学与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延申到其他学科中去。
物体原动力理论的建立,从本质上阐述了不管有生命物体、无生命物体,在无限小的物体到无限大的宇宙之间,任何物体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运动性。当一种物体的原动力大于其它物体的原动力时,产生主动运动;当一种物体的原动力小于其它物体原动力时,产生被动运动。不管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其作用力都是原动力。所以,只有原动力才是世界的动力源,没有因为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的绝对吸引力而产生运动,根本没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所以,世界所有事物的变化,可以用一个理论统一起来,即:世界永远处于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宇宙所有变化共同遵守的法则,没有例外。
1、物体原动力理论,反映了物体作用力的本质,符合逻辑。
第一,物体的原动力,是物体自身具有的作用力,它的指向是物体自身具有的平衡点;第二,平衡点指向相对相同系统其它物体;第三,物体在平衡点时,运动速度最快;第四,物体运动属性改变时,它的周期性运动方式被掩盖,如自由落体运动等;第五,物体运动属性改变后,它会在更大的物体上,或以更小的物体,继续其物体的原动力属性运动;第六,物体运动属性改变,是指物体的一种周期性运动被打断,进入另一种周期性运动;第七,实施改变运动属性的物体,它也是在进行着物体的原动力属性运动;第八,任何物体之间,均不存在绝对引力,所谓引力,其实是物体自身具有的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这种力随着物体系统的不同而不同;第九,没有引力场、引力波,所谓引力波,实际是天体以巨大加速度绕转所产生的原动力波;第十,天体的绕转现象,是由原动力造成的,而不是由万有引力或空间弯曲造成的;第十一,因为爱因斯坦没有找到宇宙的动力源,却要解答天体的绕转运动,所以编造出大质量天体把空间压弯的错误理论。空间是度量单位,如何弯曲?第十二,物体系统的原动力在0到无限大之间,物体系统是开放的,物体系统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宇宙是无限大的。
2、万有引力理论,没有反映物体作用力的本质,不符合逻辑。
第一,万有引力,是指所有物体之间都具有互相吸引的作用力,这是把世界描述为被动的状态,抹杀了世界的主动性。第二,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当物体质量增大时,其引力增大,当物体质量无限大时,万有引力无限大;第三,当万有引力无限大时,物体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物体也承受不了无限大的引力作用;第四,根据万有引力理论推测,宇宙的质量必定是有限的,但是,至今无法证明;第五,根据万有引力理论推测,世界最终是封闭的,这与人类至今力所能及的世界都是开放的事实,并据此可以推演世界最终是开放的逻辑相矛盾;第六,万有引力理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如自由落体运动;第七,他不能解释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小的现象;第八,他不能解释天体的绕转及其运动速度是变化的现象,等等;第九,错误的根源在于,他把世界普遍存在的,由物体原动力(平衡点指向其它物体),引起的周期性运动,当作所有物体之间具有吸引力的单向运动;他忽略物体的系统性,把物体系统不同原动力不同,简单地认为物体之间距离与万有引力成反比。
所以,我们发现的物体原动力理论,完美地解释了世界所有物体变化的相同原理,勾划出了无限大的宇宙,开放的世界,为进一步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应用,所作出科学解释的九种现象,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不仅如此,本理论还可以解释所有领域方向性变化问题,这待以后再叙。
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发现,由于它是最基础的科学,所以涉及领域繁多,这对以前这些领域确立的理论,造成冲击和否定,在此谨表歉意。请理解我们是出于科学精神,而不是故意树敌。
原创人: 徐长敏徐世真 2021年2月7日定稿
电话:13079806304
(万物唯一力)
徐长敏徐世真
迄今为止,科学家公认,宇宙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四种基本力的相同原理,将它们统一起来,成为宇宙万物的唯一动力。
为此,我们长期思索,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推演,最终发现了物体的原动力,即宇宙万物的唯一动力,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把物理学与哲学统一起来,并能延申到其他学科中去,可以回答所有领域方向性变化理论难题。现予公开。
一、关于原动力的介绍
1、原动力理论的形成过程
我们认为,原动力作为物体的相同机理,它必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把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开始了长期的观察研究。观察的对象包括:呼吸运动、脉搏运动、走路时胳膊摆动、身体摆动、植物摆动、钟摆运动、秋千运动、高层建筑摆动、自由落体运动、天体运动、市场价格变化等等。
现在以钟摆运动为例予以说明。机械钟的应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曾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计时工具。钟摆的周期性运动,是人们熟悉的事情,如钟摆运动示意图。
钟摆沿着ACE弧线做周期性运动全过程,钟摆具有的作用力,应该是原动力(指向平衡点C的作用力)。当做出力的分解后,应是水平方向DC或BC原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扣除空气阻力、钟摆顶端摩檫力);垂直方向ED或AB原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扣除空气阻力、钟摆顶端摩檫力)。在人为施加它们的合力后,钟摆就无限的周期性运动下去。发条所起的作用,只是克服空气阻力和钟摆顶端的摩檫力而已。
钟摆运动示意图:
如果存在地心引力,就不会在垂直方向上,发生ED与AB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但是,却发生了。如果存在地心引力,就必然存在ED或AB作用力,有一方的绝对值等于0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种状况,而是ED和AB作用力的绝对值相等。
如果按照万有引力理论解释,发条的作用主要是克服地心引力,这与事实不符,因为从上图可知,发条不是克服地心引力,而是克服空气阻力和钟摆顶端摩檫力。所以说,根本不存在地球吸引力。
几十年来,经过推演到大量的客观事物变化中去进行解释,发现它们的运动,都与钟摆运动的作用机理相同,没有例外。因此,确立了物体原动力理论。
2、原动力理论
任何物体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这种力可以导致物体加速运动,可以导致物体减速运动,也可以转变属性,在另外属性内继续这种运动,运动结果导致周期性循环。我们把这种力,叫做物体的原动力。它的平均值可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
F=m.a (F为原动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平衡点的方向指向相对相同系统其它物体)
3、原动力的运动过程
原动力都导致物体向平衡点加速运动,到达平衡点后,改变为相反方向,进行减速运动,到达最远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进行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我们把最远点到平衡点的距离叫振幅(长直径);从最远点到驶向平衡点的过程,叫做原动力正向发力过程(向平衡变化过程);从驶离平衡点至到达最远点的过程,叫做原动力反向发力过程(向失衡变化过程)。把物体从最远点到平衡点的作用力,叫做正向原动力;把物体从平衡点到最远点所受作用力,叫做反向原动力。
4、原动力产生永久运动的内因
物体在每个属性内的运动,都必定到达平衡点并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到达最远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再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如此无限循环。
因为物体在原动力(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作用下,从最远点到平衡点运动过程(平衡过程),是加速过程,在到达平衡点的瞬间,原动力降为0,此时加速运动刚结束,线速度最快,动能最大,且平衡点的瞬间无限小,所以在惯性作用下,物体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必定改变为相反方向运动(参照点为平衡点)。在平衡点时,径向速度等于0。
之后,在原动力反向作用下,物体进行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线速度最小,径向速度等于0,减速运动过程(失衡过程)结束。紧接着,正向原动力开始发力,再产生指向平衡点的加速运动过程,再到达平衡点并发生反向运动,再减速运动,如此,形成无限个周期性循环运动。这种周期性运动,也是物体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周期性无限运动。平衡点的时间无限小,容不下任何物体停留。这就是物体永远运动的内因。
5、原动力属性转化不改变原动力存在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原动力运动属性发生转化的,如由单一运动属性转化为多种运动属性,原动力又分别在各自属性内运动,平衡点也转化为多个不同平衡点。扣除物体运动属性转化因素,该物体由原动力形成的周期性运动就显现。
如自由落体运动,实际是在物体的原动力作用下,以地心为平衡点,物体驶向地心与远离地心的循环运动。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地面阻力作用,使原动力属性转化,导致该物体停止于地面,这不能改变物体具有的原动力本质。且物体运动属性转化过程中及停止地面后,都在进行新的原动力周期性运动,所以,物体运动属性转化并不改变物体原动力存在。不能因为物体停止地面,就认为地球具有吸引力。
6、原动力的表现
原动力的表现,由单一运动属性到无限多运动属性,且运动属性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原动力的作用方向,由单一方向到无限多方向。如天体动力、风力、水力、热力、摩檫力、体力、生物力等等。
每个物体原动力的大小,在0到无限大之间;相同物体系统,其原动力加速度相等;不同物体系统,原动力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原动力的作用周期,在无限小到无限大之间。原动力的振幅,在无限小到无限大之间。
对于每个运动的物体系统来说,不产生能耗是相对的,产生能耗是绝对的,有失去能量的物体系统,就有得到能量的物体系统。所以说,物体系统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证明物体系统是开放的,进而推测出物体系统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宇宙是无限大的。
7、结论
(1)、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是原动力
因为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导致了物体的永久运动,如果物体属性转化,在新的属性下,继续这种运动,且所有物体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所以说,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是原动力(物体的初始动力)。
(2)、世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因为在原动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以一种属性或者转变为其它属性的运动,都是周期性的无限循环过程,且物体平衡点的时间无限小,容不下任何物体停留,这排出了物体曾经停留在平衡点上的可能,所以说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3)、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为在原动力的作用下,所有属性的物体运动都是周期性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由于物体原动力理论的建立,统一回答了所有物体的变化机理,因此,在理论上形形色色的无限大的世界出现了,且它们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任何事物的产生、生长、死亡,自然包含其中。
二、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应用
原动力理论,能够统一解释宇宙间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这四种基本力的相同机理,也能够回答基本的哲学问题,社会问题。
1、用原动力解释苹果落地现象
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现象后,受到启发,发明了万有引力理论。现在用原动力理论予以否定。
因为树上的苹果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原动力),平衡点指向地心,所以,苹果以加速的运动方式到达地面,接触地面时运动速度最快,动能最大。由于空气、地面、苹果自身消耗能量,使苹果停止于地面。
如果没有这些能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苹果落地后,会返回树上,形成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闭路循环,会直观显现物体原动力的存在,此时,苹果向下运动与落地后反弹向上运动所作功的绝对值相等。
但是,根据物理教科书牛顿力学知识,地球对质量为m苹果的吸引力为mg,苹果向下运动所作功为mgh(g为加速度、h为苹果距地面高度)。
如果地球对苹果真的具有吸引力mg,所作功为mgh,就不会有苹果反向运动所作功为-mgh,因为上方没有吸引力,即-mgh等于0,当然没有苹果落地后反弹向上运动,这与事实不符。
实际上,在没有能耗的情况下,苹果向下运动所作功mgh与向上运动所作功-mgh绝对值相等。由此可见,mg不是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而是苹果自身具有的以地心为平衡点的原动力,这种力会在到达平衡点或中途守阻后,发生反向运动。
苹果落地现象,实际是在原动力作用下,苹果自树上与地面间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只是由于阻力作用产生能耗,导致苹果运动属性改变,使人看不到苹果返回树上的运动过程而已。所以,人们把苹果指向平衡点(地心)的原动力,误认为是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其实,地球根本没有吸引力。
2、用原动力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现象
天体绕转及其运转速度发生快、慢变化现象,至今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但是,运用原动力理论即可获得圆满解释。现在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例说明。
地球之所以会绕着太阳运转,是因为在地球上存在指向太阳中心(平衡点)的原动力。平衡点在太阳心和近阳点的连线上。在原动力作用下,地球由远阳点,向近阳点(平衡点)加速运动,当到达近阳点(平衡点)时,地球正向原动力等于0,加速度等于0,线速度最快,动能最大,径向速度等于0。
此后,在惯性作用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在原动力的反作用下,运动速度逐渐减慢,当到达远阳点时,线速度最慢,径向速度等于0。此时,正向原动力开始发力,地球再向平衡点加速运动,到达平衡点后,在原动力的反作用下,动能开始减小,线速度开始减慢,到达远阳点时,线速度最慢,径向速度等于0。此时,原动力再开始正向发力,再进行加速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因为原动力的作用,使得包括地球在内的诸多天体产生椭圆形周期性运动,而不是因为万有引力作用或者空间弯曲了,使得诸多天体产生椭圆形周期性运动。空间非物,如何弯曲?弯曲的只能是物或者物的运动轨迹,而不能是空间。
另外,关于地球在运动过程中,自身发生的震颤现象,也是由原动力形成的。根据原动力原理,在太阳系中,一定存在与地球震颤频率相同的其它天体。这与下面要讲的量子纠缠现象原理相同,即:物体之间根本没有绝对吸引力,只有原动力,这种力不存在场,也不需要媒介传播。
3、用原动力解释潮汐现象
海水之所以发生潮汐现象,是因为地球上存在指向月球与太阳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导致在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靠近月球、太阳一侧出现一个大潮,远离月球太阳一侧也出现一个与之相当的大潮,后者表现失衡过程,前者表现向平衡变化过程,所以两个大潮同时存在。
如果按照万有引力理论,太阳比月球的质量大得多,太阳的吸引力要比月球的吸引力大得多,应该是太阳对潮汐的影响力大于月球对潮汐的影响力。但是,事实上正好相反,却是指向月球的潮汐,大于指向太阳的潮汐。这是因为对于相对相同的物体系统来说,地、月系统的相同性,大于地球、太阳系统的相同性,这样在地球上海水原动力的作用下,指向月球潮汐就大于指向太阳的潮汐。
至于地球海水潮汐方向为什么一直指向月球、太阳,这是因为地、月、太阳是相对相同的系统,系统内物体在进行失衡向平衡变化时,会依照平衡点进行,地球海水平衡点一直指向月球、太阳,所以,潮汐的方向一直指向月球、太阳。
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应该出现一个大潮,可是,事实上却在地球两端出现两个大潮。所以,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原动力的作用结果,而不是万有引力的作用结果。
4、用原动力解释天体的爆炸与黑洞现象
在无限大的宇宙里,部分天体的膨胀与收缩运动不断地发生着,但是,天体的膨胀与收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象宇宙大爆炸理论描述的那样,无限的膨胀,或无限的收缩。而是在原动力作用下,天体在膨胀与收缩之间互相转化着。
天体的爆炸,实际是天体剧烈地膨胀过程,对于该天体来说,它是由最远点,向平衡点运动过程,此过程在原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时,物体运动速度最快,此时,爆炸运动结束。
之后,原动力开始反向发力,出现指向最远点的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径向速度等于0,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洞现象的末期。之后,在原动力作用下,天体再开始加速向平衡点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于有些天体的爆炸过程,时间非常长,超过亿年以上,振幅非常大,超过光年若干倍,这导致人们把天体的爆炸当作孤立事件,并加以无限延申,甚至把宇宙说成是产生于一次爆炸,极为荒谬。
由于有些天体的收缩过程时间非常长,用亿年来计算,运动过程非常长,用光年若干倍来计算,最后缩小的半径又非常小,这又导致人们把黑洞当作孤立事件来看待,并往近处无限收缩,因此出现了收缩极点的说法,甚至说此点是世界的终点,也是荒谬的。
根据原动力学说,天体的膨胀与收缩,都是宇宙的部分成员,在膨胀与收缩之间互相转化的周期性运动。也就是说,部分天体收缩,可以产生黑洞;黑洞也可以膨胀,转化为部分天体。比如,现在人类观察到的部分宇宙加速膨胀现象,并非永远加速运动下去的,当到达平衡点时,这部分宇宙就会以相同的加速度进入减速运动过程,直到进入新的黑洞,径向速度等于0,接着,再以爆炸形式进行加速膨胀运动,进而形成周期性变化。
无论人类科技如何进步,也只能逐步观察到更大的天体,永远不能观察到全部宇宙,因为宇宙无限大。
5、用原动力解释量子纠缠现象
从量子纠缠现象发现至今,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进行解释,这成为学界的难题,但是,运用原动力理论即可得到完美解释。
以量子1与量子2为例解释。量子1具有指向平衡点(量子2)的作用力(原动力),在此力作用下,量子1在最远点,向量子2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量子2)时,运动速度最快。之后,在反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1开始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量子1的径向速度等于0。之后,在正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1又开始向量子2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
同样的,量子2具有指向平衡点(量子1)的作用力(原动力),在此力作用下,量子2在最远点,向量子1加速运动,当到达平衡点(量子1)时,运动速度最快。之后,在反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2开始减速运动,当到达最远点时,量子2的径向速度等于0。之后,在正向原动力作用下,量子2又开始向量子1加速运动,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量子1与量子2互为平衡点,所以,它们之间发生了永久性互相运动,这就发生了量子纠缠现象。
由于同源量子,属性相同,所以只有它们之间,才能发生互为平衡点的作用力(原动力),这种力,可以在很远的距离间发生,因为这不是吸引力。所以,这就有了量子纠缠的超距现象。
6、用原动力把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起来
第一,关于万有引力,前面已经以苹果等为例做出重新解释,它实际是物体的原动力。第二,所谓电磁力其带电粒子之间作用力,同样是原动力,其运动过程同样与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物体之间作用力,其运动过程也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只是物体之间有的互为平衡点运动,有的是一个物体依另一个物体为平衡点运动。第三,所谓弱力,实际是比质子、中子更小粒子之间原动力,它们也是互为平衡点,只是运动半径更小而已,其运动过程也与量子之间运动过程相同。第四,所谓强力,实际是原子核内质子与中子间的原动力,它们互为平衡点进行周期性运动,只是运动的半径非常小而已,具体运动过程与量子之间的运动过程相同。
总之,上述宇宙内存在的四种基本力,其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只是作用力的半径不同,都可以用物体的原动力理论统一做出合理解释,这就是说,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7、用原动力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包含许多事件,每一个事件,都适用物质原动力理论,现以朝代更替大事件为例来说明。
(1)、旧时代的朝代更迭粗糙的反映物质原动力理论
旧时代的朝代更迭,主要由两种原因形成。
第一个原因是:统治集团对社会控制太紧,压迫太厉害,超过收缩运动的平衡点,使社会生机停止,无法正常繁衍生息,这导致或政变、或外敌入侵,推翻统治者。
第二个原因是:统治集团无能,不能有效管理社会,导致社会成为一盘散沙,使社会放松运动超过最远点,还没有启动正向原动力,进行加速向平衡点运动,这导致社会混乱,混乱中形成新的统治集团,继续使社会向平衡点运动,这又产生改朝换代现象。
(2)、新时代的朝代更迭细腻准确的反映了物质原动力理论
新时代的朝代更迭以数人头的形式,由多数决定少数来实现。这种方式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准确反映人心所向,更加准确反映物质原动力理论,使得朝代更迭能够在和平、理性、自由、法治条件下实现。
8、用原动力理论可以解决基础性哲学问题
第一,在哲学上,人们已经认可物质是运动的。但是,物质为什么是运动的,还没有人从内在机理上解释清楚。在物体的原动力发现后,人们会知道,原来任何物质都具有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此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导致了物质的普遍运动性。第二,从理论上确定了世界是无限大的。过去有人认为世界是无限大的,但是没有理论支持。有人认为世界是有限的,这倒有理论支持,比如万有引力理论,时空弯曲理论。当物体的原动力理论发现后,人们就会知道,原来根本没有万有引力,根本没有时空弯曲,天体的绕转实际是原动力作用的结果。第三,把意识定义为物质联系的互相转化。物质原动力理论发现后可知,物质和意识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因为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有物质就有意识。且所有物质都有意识,并不是只有人才有意识。正确的意识,就是向平衡点周期性运动。第四,世界是由原动力创造的。因为原动力既能够进行周期性运动,也能够改变物质属性,这证明了它是创造世界的力量。第五,原动力理论的发现,否定了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创论,但是,保留了神的公平正义的精神。因为公平正义是一个过程,是在原动力作用下,物质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的周期性运动过程,这正好演绎出公平正义。第六,原动力理论的发现,从源头上解答了天人合一精神,这就是,所有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在遵循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这种无限循环法则。第七,物体原动力的发现,为科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了哲学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的问题,增加了学科之间联系。比如:调查农产品的价格变化数据,可以形成各个品种的价格变化规律;调查社会变化数据,可以形成社会变化规律;调查物质的变化数据,可以形成物质变化规律;调查天体变化数据,可以形成天体变化规律,等等。
9、原动力是所有物体属性转化的作用力
从长远看,世界上所有物质及其属性均处于变化中,导致变化的作用力,都是物体的原动力。比如:自由落体物质运动速度过大,可以导致发光、发热;光能可以导致绿色植物生长繁殖;各种酶的作用可以分解植物供动物生长;各种化学反应,可以导致物质转换;天体爆炸与融合产生新的天体;等等。这就是说,从无限小的物质,到无限大的宇宙,它们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都是物体原动力的作用。这从源头上否定了神是宇宙万物造物主的神创论,否定了世界的不可知论。因此,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科学认识和解释的。
注:最远点——是指在周期性运动轨迹上,距离平衡点最远的点。
三、总结
本发明既属于物理领域,也属于哲学领域,把物理学与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延申到其他学科中去。
物体原动力理论的建立,从本质上阐述了不管有生命物体、无生命物体,在无限小的物体到无限大的宇宙之间,任何物体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运动性。当一种物体的原动力大于其它物体的原动力时,产生主动运动;当一种物体的原动力小于其它物体原动力时,产生被动运动。不管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其作用力都是原动力。所以,只有原动力才是世界的动力源,没有因为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的绝对吸引力而产生运动,根本没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所以,世界所有事物的变化,可以用一个理论统一起来,即:世界永远处于由失衡,向平衡变化,再失衡,再向平衡变化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宇宙所有变化共同遵守的法则,没有例外。
1、物体原动力理论,反映了物体作用力的本质,符合逻辑。
第一,物体的原动力,是物体自身具有的作用力,它的指向是物体自身具有的平衡点;第二,平衡点指向相对相同系统其它物体;第三,物体在平衡点时,运动速度最快;第四,物体运动属性改变时,它的周期性运动方式被掩盖,如自由落体运动等;第五,物体运动属性改变后,它会在更大的物体上,或以更小的物体,继续其物体的原动力属性运动;第六,物体运动属性改变,是指物体的一种周期性运动被打断,进入另一种周期性运动;第七,实施改变运动属性的物体,它也是在进行着物体的原动力属性运动;第八,任何物体之间,均不存在绝对引力,所谓引力,其实是物体自身具有的指向平衡点的作用力,这种力随着物体系统的不同而不同;第九,没有引力场、引力波,所谓引力波,实际是天体以巨大加速度绕转所产生的原动力波;第十,天体的绕转现象,是由原动力造成的,而不是由万有引力或空间弯曲造成的;第十一,因为爱因斯坦没有找到宇宙的动力源,却要解答天体的绕转运动,所以编造出大质量天体把空间压弯的错误理论。空间是度量单位,如何弯曲?第十二,物体系统的原动力在0到无限大之间,物体系统是开放的,物体系统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宇宙是无限大的。
2、万有引力理论,没有反映物体作用力的本质,不符合逻辑。
第一,万有引力,是指所有物体之间都具有互相吸引的作用力,这是把世界描述为被动的状态,抹杀了世界的主动性。第二,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当物体质量增大时,其引力增大,当物体质量无限大时,万有引力无限大;第三,当万有引力无限大时,物体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物体也承受不了无限大的引力作用;第四,根据万有引力理论推测,宇宙的质量必定是有限的,但是,至今无法证明;第五,根据万有引力理论推测,世界最终是封闭的,这与人类至今力所能及的世界都是开放的事实,并据此可以推演世界最终是开放的逻辑相矛盾;第六,万有引力理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如自由落体运动;第七,他不能解释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小的现象;第八,他不能解释天体的绕转及其运动速度是变化的现象,等等;第九,错误的根源在于,他把世界普遍存在的,由物体原动力(平衡点指向其它物体),引起的周期性运动,当作所有物体之间具有吸引力的单向运动;他忽略物体的系统性,把物体系统不同原动力不同,简单地认为物体之间距离与万有引力成反比。
所以,我们发现的物体原动力理论,完美地解释了世界所有物体变化的相同原理,勾划出了无限大的宇宙,开放的世界,为进一步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应用,所作出科学解释的九种现象,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不仅如此,本理论还可以解释所有领域方向性变化问题,这待以后再叙。
关于原动力理论的发现,由于它是最基础的科学,所以涉及领域繁多,这对以前这些领域确立的理论,造成冲击和否定,在此谨表歉意。请理解我们是出于科学精神,而不是故意树敌。
原创人: 徐长敏徐世真 2021年2月7日定稿
电话:130798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