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为本色,白色斑块的多少,决定趴度的高低。
派特有两种基因,显性派特和 隐性派特
派特的产生,是因为黑色素部分缺失,且不均匀的分布在整片羽毛上,进而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斑状或其他形状的羽毛色块。
解释一下几个跟派特有关联的词:无趴(超低趴) 低趴、中趴、高趴。
每一只派特都是独一无二的,基本上找不到两只完全一样花色的派特。由于黑色素缺失而产生了派特,那么黑色的缺失程度的多少也会从外表上直接影响毛色、花色。所以产生了一个词来形容它:“趴度”。

【无趴】:翅膀没有白色羽毛,可通过白头、蜡黄嘴(看品种)、花脚、等特征区分
【低趴】:通常是指身上深色毛为主或者居多,浅色毛较少的鸟;浅色毛面积小。
【中趴】:比低趴和高趴难定义,一般是指深色毛或浅色成斑状或其他形状,飞羽大部分是羽色浅色毛比低趴多,但又没达到高趴的成色的鸟。一般达到中翅以内的面积。
【高趴】:顾名思义,跟低趴相反,指浅色毛为主或居多,面积超过翅膀一半以上,深色毛较少的鸟。
【超高趴】:翅膀浅色飞羽占翅膀面积90%,甚至到翅膀根部。
【百趴】派特的天花板,可遇不可求的极品,无论是腰色,体色都兼具,全身白。
普通蓝闪的特征:1看头,2看嘴 3看体色

白底蓝闪派特的特征:1、头白 2、体色更浅 3翅膀黑色素少

一般来说,公鸟趴度高,母鸟少有趴度高的,理论上无论父母趴度如何,这都并不影响后代的趴度。
但是很多鸟友实践经验结论是,高趴配高趴的后代出中高趴概率更大,父母低趴出高趴后代相对概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