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良海外置业吧 关注:19贴子:468
  • 0回复贴,共1

论中国房价涨跌(连载2)-房地产商的三条红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被姜文在其作品《一步之遥》中灵魂翻译成“这么着还是那么着”。中国房价也面临着同样的灵魂拷问,是会这么着还是那么着呢?
#三条红线
2020年9月份,央行、住建部与12家房企座谈,提出融资“三条红线”,9月在12家房企试点实施,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三条红线”,即是:
一是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二是净负债率大于100%;
三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
监管部门根据房企踩线多少,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
如果三条都踩中, 那就是红牌企业。比如恒大、雅居乐、绿地、富力、融创等。红牌企业会被禁止增加新的有息债务。
如果踩中两条, 那就是橙色企业。橙色企业每年新增的有息债务不能超过5%。
如果只踩中一条, 那就是黄色企业。黄色企业每年新增的有息债务不能超过10%。
如果三条都达标,那就是绿色企业。但即使是绿色企业,每年新增的有息债务也不能超过15%。
三条红线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必须下降”!
#回笼现金
在三条红线的高压下,房地产企业必须要降低负债率,要降低负债率,就必须回笼现金。那房企会做哪些反应呢?
不再热衷投标新的土地 。相信大家对于之前土地投标时,各城市地王频出,甚至出现地价高过楼价,即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仍然记忆犹新。三条红线一出,大部分房企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参与投标,地王现象不会再出现了,地价肯定会降下来了。
迅速出售已经盖好的房子。为了回笼现金,已经盖好的房子打骨折也必须要出,三条红线的高压下,利润跟回笼现金比起来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对于还没开始盖的土地,直接卖地是大部分房企最好的选择。
制造房价仍然会上涨的舆论。为了迎合大部分人“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房企会持续炒作房价永远上涨的伪命题,甚至在部分地区制造房价微微上涨的假象,在这种舆论和假象中抓紧清盘。
#供需论
还有一种供需论的观点比较有趣,“房企拿地少了,说明房子供应的少了,那不是应该涨吗?”
其实持供需论观点的人应该反问自己 “按这个逻辑,之前房子供应充足,房价降了吗?” 真正的逻辑是:房企拿地少了,会导致投标的地价下降了,地价一旦下降了,就说明新盖出来的房子的预期价格也下降了。新房子的预期价格低了,那对标的二手房也要降价了。
#限贷&限购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红线”。 通知要求,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不得超过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得超过32.5%,这还是针对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而中小型、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占比,只能更低。
国家的意思很明确,银行资金不能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了。
同时,为了响应中央的“房住不炒”的精神,各地出台的限购政策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严格,之前能钻的社保缴纳,结婚离婚等漏洞也一一被堵住。
#这么着还是那么着?
显而易见,一个整体调控的大网已经结结实实的罩住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政治上坚持“房住不炒”,并且由政府一把手负主体责任。行政上对开发商限售,对银行限贷,对购房者限购的全方位围堵。
中国房价再涨是不可能了!中国房地产作为投资首选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当然房价也不可能硬着陆,房价只会在微涨微跌中拉扯,用时间来逐步消化泡沫。(终)
2021·RECRUIT
编外1. :二手房
相对新房,二手房有其特殊性,市场上很多二手房的挂牌价虚高,给人造成一种房价仍然上涨的假象。但实际上很多都有价无市,而且很多都只挂不买,只为了抬价而已,甚至出现小区业主集体抬价的操作。但必须明白的是,一旦拿地的价格下降了,新房价格肯定要降下来,而二手房也不可能逆势上扬。
更何况,国家已经计划在明年推出房产税,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特别是单人名下多套房产的持有成本。在国家整体调控的背景下,二手房肯定也无法独善其身。
编外2:学区房
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出台了最新高中招生政策改革方案,通篇方案只有一个意思“以后只要成绩好 都能上名校”,这彻底的打死了学区房溢价,有人会抱有侥幸心理,是不是暂时性政策?是不是只有上海这么搞?别有任何侥幸心理了,这100%是中央定调,上海先行!
没买学区房的一定不要买!买了学区房的赶紧出手!


1楼2021-05-25 09: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