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夏书馆吧 关注:4,661贴子:124,561
之前在幻书启世录吧开过读书贴,不过鸽了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前一段突发奇想又回去写了点。
本来是退了游戏但是读书并不想停下来,然后正巧在一个与幻书没什么关系的群里偶遇现在书馆的吧主,相逢还真是奇妙的事情呢哈哈哈哈。现在是游戏也下回来了,和大家一起多读点书,也挺不错的。
帖子里回复和插楼都随意,广告和无关读书内容会删…恶意攻击书籍本身价值会删…就这样啦
电脑桌面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6-30 19:35回复
    二楼归楼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6-30 19:35
    回复
      2025-08-01 13:19: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一楼艾特三位在那边帖子支持和帮助我的吧友,在这统一表达一下感谢@锦依烨行(已换号) @如月之恒◎ @夕忆暮流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6-30 19:36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6楼2021-06-30 19:41
        收起回复
          关于是不是应该把之前的帖子全文搬过来的问题,我也想过,但实际操作起来挺困难的。原来那个帖子我一是没有底稿,二是里面有好多我和别人讨论和探讨的过程,这些东西都没那么好搬运的。
          而且这种帖子,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看过某些书(一部分)的人絮絮叨叨的假语村言;既非科普,又非分析,也非评鉴。再大言不惭地搬来新吧,实在是有些傲慢,所以,如果有想看前文的人,可以通过楼上的链接转过去看,如果懒得点开,幻书启世录里的书也还有很多,我们从此地出发,倒也不会是段很短的旅途。


          IP属地:河南7楼2021-06-30 19:49
          回复
            今天来说说克莉丝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6-30 20:04
            回复
              《歌剧魅影》是加斯通-勒鲁于1911年发表的这部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间的作品。
              百科这个概括很有意思,后面还接了一句“是宏伟的‘巴黎歌剧院’中发生的一个‘鬼故事’”。由这个歌故事翻拍的歌剧也好,电影也罢,都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原因除了演绎者的高超水准,还有这个歌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约略看一下,25年、43年、62年、89年、90年、04年均有电影翻拍。(但是这些电影几乎都在内容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应该说……这些改编,使得本身比较单一或者单薄的文本,变成了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观的东西。)当然了,百科所见,为了简洁难免有遗失,我没看过电影本身,那自然就不能过多评论了。


              IP属地:河南12楼2021-06-30 20:20
              回复
                来说说克莉丝汀的技能:
                “魅影的愤怒”,解释则是:“我在这里,没有什么能伤害你。”这个话,据我的印象,应该是出现了不止一次,结合技能名称,我推测是第十三章,克莉丝汀和拉乌尔在决定一起逃走的前一天私会,然后在四处躲避魅影的过程中弄丢了埃瑞克给她的戒指,她说引述魅影的话:“克莉丝汀,我可以还你自由,但你必须答应我永远带着这枚戒指。只要带着它,任何危险都会远离你,我永远都是你的朋友。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弄丢了这枚戒指,那么克莉丝汀,这将是你最大的不幸,因为埃瑞克将会报复。”至于报复,那自然是很残酷的。也引出了第二天在舞台上,克莉丝汀在歌剧关键时刻消失以及后续拉乌尔和波斯人寻找克莉丝汀的剧情。
                “音乐天使”,解释是:“因为我谱写了夜之歌,无法置信的夜之歌。”这句话显然是埃瑞克的口吻说的。“音乐天使”,是克莉丝汀对埃瑞克的称呼,实际上也是克莉丝汀的父亲给拉乌尔和她讲的故事,大致就是“有些人会得到音乐天使的垂青而在音乐方面更容易取得成就。”这个听起来很童话的故事,却直接影响到了她第一次遇到埃瑞克时对埃瑞克的态度,因埃瑞克渊博地学识和精当地指导而将他作为了音乐天使。那么在这里的《夜之歌》,我推断是埃瑞克在佩罗镇为克莉丝汀用逝去父亲的小提琴演奏的《拉扎尔的复活》。(这首歌显然不是魅影所作,与描述有矛盾,但全文中魅影所做的歌应该只有《胜利的唐璜》,感觉并不符合《夜之歌》的描述。)或者还有种可能,这就是个泛指,泛指克莉丝汀在夜晚接受魅影的指导,把这一教学行为描述为“歌”。
                “惊异的二重唱”,描述为“听到的乐曲如此真实,但那音乐却似真似幻。”二重唱,emmmm我第一反应是关于埃瑞克的作品《胜利的唐璜》是不是二重唱?但我并没有找到有关的文字。最后发现,这个二重唱可能是在魅影教导克莉丝汀的那一段,第十二章,“可是,在我还沉浸在那句话的痛苦里时,开始二重唱《奥赛罗》了……”后面关于埃瑞克音乐的评价,我没有找到。但“似真似幻”这种词语或者类似的词语,应该是不止一次出现在文中的。


                IP属地:河南14楼2021-06-30 20:54
                回复
                  2025-08-01 13:13: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克莉丝汀的“特质”有一个“镜中倒影”,这个指向可能也有两个,但我更偏向第一个。一是指的是克莉丝汀化妆间里的那一面镜子,背后则是通往“地下王国”的暗道。克莉丝汀曾在男主角拉乌尔的眼前“穿过”这面镜子(这竟然是个物理机关),后来波斯人和拉乌尔也是从这里追击魅影,埃瑞克也多次从镜子背后观察化妆间和通过歌声指导克莉丝汀。第二个则来自魅影的“酷刑室”,这个房间六面全是镜子,用以对里面的人施加胜利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在幻书简介中提到过克莉丝汀本人稍显软弱与内向,但是在战斗中,克莉丝汀又不得不依赖有自己意志的书界能力埃瑞克的力量。所以在面对它的时候会显现出为难。这个特点则是表现她对埃瑞克音乐才能的赞美,想得到他的教导,而又惧怕他本人,害怕他的控制欲这一点。


                  IP属地:河南16楼2021-06-30 21:48
                  收起回复
                    关于幻书评述里:“在俄勒冈莎士比亚节期间被目击到的‘笼罩在蓝光中的女子’”这件事的记录,我暂时没找到资料。维基百科倒是有“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俄勒冈莎士比亚节)英文词条,我囫囵吞枣地就这翻译看了一遍,并没有这个灵异事件的相关记录,只能等大家来补充了。


                    IP属地:河南20楼2021-06-30 23:22
                    收起回复
                      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好像是因为,我还没总体介绍全文剧情,那就现在补上吧。
                      全文以一个记者的角度叙述,从波斯人(即最后和男主角乌拉尔共同行动的那个人)的采访记录入手,一层一层展开克莉丝汀,乌拉尔,埃瑞克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一开始两位新的剧院经理对歌剧魅影的传言不屑一顾,埃瑞克利用自己熟悉巴黎歌剧院的种种暗门密道的优势,敲诈也好,嘲弄也罢,把两位新的经理耍的团团转还赔进去了很多钱。鄙视克莉丝汀的歌手卡洛塔在唱歌的时候出人意料地发出癞蛤蟆般的声响(介于全书没有讲埃瑞克有特异功能以至于能把一只蛤蟆放在真人嘴里,且解释了一些看似是“魔法才能达到的效果”,我作此判断,但我看的那个译本真的写起来跟那嘴里真的跳出来一只蛤蟆一样。),机械师约瑟夫身亡,都让歌剧魅影的这一形象慢慢充实了起来。克莉丝汀受教于埃瑞克,尊认他为“音乐天使”,但又深爱着乌拉尔(还有青梅竹马属性加成),最终她选择要和乌拉尔逃跑,但被埃瑞克提前一步掳走岛地下。乌拉尔与波斯人历经磨难想救出克莉丝汀,但却被困在“酷刑室”里几乎命丧黄泉,但最终却以埃瑞克主动退场,男女主的团圆结局结束。


                      IP属地:河南21楼2021-07-01 00:12
                      回复
                        在说我的想法之前先在这记下我关于《歌剧魅影》的一点小事。
                        在初中音乐课上我看过这个电影(我觉得多数人应该都看过但是看不全,音乐老师要放电影的话,除了这个可能就是《音乐之声》了吧?)如前,我也没看全,之后就没音乐课了,问题就在于,我只看到了克莉丝汀在埃瑞克的船上并划向湖对岸。这部分其实挺靠前的,然后在我的意识里,就直接把这个原著当成奇幻小说了,所以我直接都没有注意到里面带有的“推理元素”,也是第一遍我真的以为那个歌唱家嘴里跳出来了一只蛤蟆的原因。从这看,第一印象真的挺重要的,如果了解不完全,很有可能会产生偏差极大的误解,我看完之后还在想,如果我不读这一边原作小说,可能还会一直抱有这样的误解。


                        IP属地:河南22楼2021-07-01 00:39
                        回复
                          这部小说总体读下来,我首先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大概来源于前半部分的舒缓和后半部分的急促,从他们开始在地底下行走的时候几乎就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个节奏,起码我感觉,我适应的不太好。最后关于密道的解谜倒是挺有意思的,冲淡了本来很浓厚的奇幻色彩,增加真实感。真实感是作者从开始就追求的,无论是设置了巴黎歌剧院这样一个场景,还是试图详尽地叙述了前因后果,还是编出一堆长到吓人的虚构地名。
                          现在看过去这个故事的主体结构并不难理解,(不过是罕见的“青梅战胜天降”的剧情),我看到的一些赏析文章说乌拉尔和埃瑞克分别代表着克莉丝汀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我寻思着这么说有点过分吧,起码我们的乌拉尔不是用钱砸克莉丝汀的吧?首先是青梅竹马,又在追求的过程中矢志不渝,非要和埃瑞克做个比较的话,那更像是两种恋爱模式。一种是更接近人间的,更现实的(也不乏精神,现实只是相较而言)恋爱,一种是更纯粹于精神于艺术的。但不管怎么划分,不变的就是,没法在这两种之间分出高下,选择也无所谓对错。


                          IP属地:河南23楼2021-07-01 01:05
                          回复
                            总体印象大致如前,然后是一些我注意到的有趣的地方。
                            克莉丝汀在好感语音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原典中对乌拉尔说的话,但因为是幻书,她本身就包含了埃瑞克和克莉丝汀两个看上去比较矛盾的两个实体,她自称“她”和“埃瑞克”是一体的,也就是不能再像原典里那样把埃瑞克和歌手克莉丝汀看做两个人。这其实……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其实从很多人记住的是“歌剧魅影和克莉丝汀”这件事来看,埃瑞克是不是在文本之外扳回了一城呢……
                            埃瑞克的武器“旁普遮绳索”,旁普遮是个地区,大概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那块吧,后文交代他从那里学会了这种绳结的打法。(描述神乎其神)据贴吧老哥考证,主要指向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绞刑绳索的变形,第二种是一种能拉紧的活结(但似乎哪一种都不能做到像书里说的那样……又或者埃瑞克手劲真的足够大。)
                            最后是一则趣事:“埃瑞克自幼缺乏女性关爱,所以会有俄狄浦斯情结……云云”看到如此暴论,我只得落荒而逃……


                            IP属地:河南24楼2021-07-01 01:55
                            回复
                              2025-08-01 13:0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歌剧魅影》这部分就到此结束啦(偷偷摘下埃瑞克的高帽子向各位示意不过我怎么不记得埃瑞克还戴了礼帽?反倒是乌拉尔在进镜子通道之前把礼帽放在了化妆间……)嘶……


                              IP属地:河南25楼2021-07-01 0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