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4贴子:110,871
  • 34回复贴,共1
结合自己的问题和目的,为自己解解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01 22:35回复
    从《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开始。
    之前聂聂解过,(›´ω`‹ )但这事目的不只在字面理解,所以也不妨碍我也为自己解一解。培养认可度,努力加入吃药💊大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01 22:40
    回复
      老君曰:
      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
      -
      防之为易。防什么?防后文数条百病
      备之为吉,备什么?备后文数条百药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7-01 22:54
      收起回复
        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
        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
        务:谋求;追求。
        -
        联想点:
        四象限法则:把事情按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排列组合划分在四个象限内,以便进行时间管理。这个理论最关键的地方,是要注意“紧急而不重要”的陷阱,尽可能的花时间精力去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在这里,救属于紧急,防属于重要。
        -
        “不务防之,而务救之”,这一点真是日日都中……
        比如今天刚发的健身博主的对情绪问题的观察,我就是只在情绪崩溃时想怎么救,对于是防的反省忏悔却是疏忽。甚至,自责活该不做防,是一种轻慢。
        -
        哪怕是社稷问题和身寿问题,也可以此说服自己,首要关注的是防而非治,治容易陷入兵法,而我身上已经有太多这种阴不啦叽的东西了。
        从定位的角度,和自己能否过关的角度上,哪怕是防,我也应该自己先做到,再看别人如何、更大范围的如何。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7-01 23:41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02 07:27
          回复
            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

            要学圣人,存一颗求福的心,不当以轻慢态度视之为趋利。
            未有恶兆时,自以为身在无尽的福报之中,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必受罚。等灾祸恶报临头时,竟一副不明所以……十分惭愧。
            等征兆、等祸起才信有如此因果,本身也是一种愚痴。
            相信因果,体现在果报尚未发生前的反应。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03 00:22
            收起回复
              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
              承接上文的“稍稍”、“微微”,要重视小事。
              小善是否无益?小恶是否无损?这一个点要进行论证。不仅限于有或无,而是这个有和无是否合于自己的期待和价值观。以及其后的真相。
              看百病篇时当关联论证,“知其所生”的因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03 00:23
              收起回复
                洛酱早安,等你回来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8-07 08:48
                收起回复
                  早啊洛哥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8-17 10:26
                  回复
                    下午好啊洛哥,快回来了吧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8-19 16:04
                    回复
                      中午好啊洛哥,还不回来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8-20 14:14
                      收起回复
                        【喜怒无常是一病。】
                        为什么我明明没少受他人喜怒无常的冒犯和伤害,却也依然对喜怒无常不置可否?
                        有一种理解,来源于憋忍。所以认为应该宣泄。比憋出病要好。
                        但是,
                        1.宣泄是宣泄不完的。反复练成的习惯,不仅有习惯性的自我辩护、关注点在指责他人上,形成并固化一套对人的认知,会陷入绝望。其中最关键的是,没有关注到自身,自身在其中始终是无过错、无责任→无力改变的。(有一部分的有怨,会因此变成一种反抗不公平的情绪。有这股底色的情绪下,所行不是正义,是暴动。)效果上短期看有缓解,长期看是恶性循环的行为。
                        2.对人际关系有致命的破坏力。从信的方面有损,一是对情绪不稳定不能自控的人,普遍不被信任,信要有常。二是传播恶评,没有不透风的墙——因果上还会返回来受的。
                        3.对德行,对道体有损。怒对他人有伤害,有情绪的、某种冲击性气场般的,还有实质性的,比如指责、辱骂、殴打,这是失仁、无礼。喜对自己有害,非修行性的喜大多是浮阳外越的一种状态(如老师讲感动的区别,要注意浮起来和沉下去的微妙不同)。喜会助长“有偏”,偏外物、偏感觉、偏关系……智属水要“平”,也就是不偏。传播恶评属无义。
                        又有喜伤心、怒伤肝。
                        -
                        过去不明白,是认为除了释放以外无解。故关注在如何把控释放的度,比如少量多次、注意场合。
                        -
                        现在明了,是知道还有转化的选择。
                        宜忏悔除之。
                        -
                        劝诫自己,要相信,悔过不是抱屈,是把自己丢弃的不堪自己捡回来,逐渐找回自己。变得有力、有分量,变得能容的坚强,变得有肩的敢承担。(明明是在承担自己啊,真是惭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20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