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那会英语其实也很差,英语其实就像是数学一样,单词是数字,短语是公式,句型是运算顺序,语法是推理逻辑;单选题就像是一个等式少了一个数需要填上;完形填空就像是一个证明题里面有几个残缺步骤需要补全;阅读理解就像是一个数学压轴题,提取信息,组织信息,找到关系,推出结果。。。
我恍然大悟,其实英语应试本身考察的并不是语言能力,而是逻辑能力,每一种题型的解答靠的其实都不是模仿,而是推理,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词,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短语合适,在什么时候产生固定搭配恰当。
突然感觉受骗了一样,感觉之前都是学到了假的英语,老师们总是教我们背背背,不断的积累,可是却很少帮我们去梳理逻辑,我之前一直在外围打转,下了很多功夫去记忆,效率很低。其实和学习数学一样,数学的本质是逻辑,靠记忆怎么可能学出来高分。
那是我第一次悟到,英语应试,考的不是记忆,不是模仿,而是逻辑,是一系列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多么惨痛的领悟。。。
想明白了这点,我如鱼得水,靠记忆,我的水平是中下等的,但是靠逻辑,绝对是我擅长的,我最擅长的就是逻辑推理,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没有逻辑的东西我很难记得下来,而一旦把一个东西逻辑化,记忆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调整了英语的学习策略,我不再拿着单词表背单词,老师留的背课文我直接拒绝了,刷题找语感这种事儿我也不干了,我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一件事情上——把英语卷子逻辑化。
整个进步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小方法,我逐一介绍下,避免操作走形:
1、英语从不预习:同样的时间,用来预习的效率要比复习的效率低很多,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也说学习要不断的复习来温故知新,从没说过“学而预习之”。而且从长远看,预习也很不利于自己的课上吸收能力的提升。之前的文章有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2、不用错题本:错题总结不是说非要弄个错题本,再把自己的错题都放上去,然后考前挨个看,这样做其实是很低效的总结方法,而且会发现抄完之后再看,很可能就看不出来营养了。在分秒必争的高中阶段,一切与理解、吸收、记忆无关的操作都可以适当砍去,学霸不是多聪明,而是因果更清晰,操作干脆利落,更不在乎表面功夫
3、有一个经验小本子:主要用来记录随时遇到的固定用法,固定短语等,尤其是那些成体系的语法总结,内容比较多,上课老师一写一黑板的那种知识,因为平时遇到的都不系统,所以老师系统讲解时直接记下来,语法学完,反复研读,牢牢记住,便于后期结构化思考。
前两种小方法主要是做减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努力,千万不要觉得努力就应该有收获,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执迷于不思考而反复重复的体力劳动,是绝大多数态度好成绩低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验小本子主要帮助自己梳理成体系的语法内容,这三个合在一起,会发现其实相当于种了一棵树,剪掉了所有的细枝末叶,保留了结构化的骨干内容,内心干干净净,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更有成长性的基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旧的东西不断去,新的东西就很难长出来,成材的树木往往只有一个主杆,所有营养集中供应。
有了前面的语法框架,剩下的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解构英语试卷,英语试卷的所有内容都以句子为单位,按照下面几个维度拆解开:
1、找时间:分析清晰句子中的各种时间顺序,把和时间有关系的内容梳理好,比如单词时态,虚拟语气等等;
2、找地点:找出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即主谓宾定状补所有句子成分的位置,透析这个句子的语法逻辑,比如是否有同谓语呀,是否有宾语前置呀,是否有状语后置呀,定语有几个层次呀等等。
3、找短语:找出句子固定搭配,短语,特殊句式等等,陌生的不熟悉的都需要记下来,复习时用。
4、找单词:陌生单词,熟悉单词的不同用法,同一个单词的其他形式,比如单复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等等。
从现在开始,每一套英语试卷,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都要竭尽所能的记录下所有信息,直接记录在相关题目的旁边,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务必要全,要详尽,不管之前是否在哪里记录过,只要出现一次被自己抓到就直接记下来,追求的是把一套英语试卷完全解构开。
看着虽然多,但其实完成起来还是挺快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需要整套卷子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拆解开,一丝不苟的庖丁解牛,慢慢会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收割机,每一套英语试卷都会吸收到巨大的信息量,硬啃下来,十套左右,如果是期末卷子,基本能覆盖一个学期的所有知识点。
语法结构小本子滚瓜烂熟,剩下几乎所有英语学习的时间集中做这一件事,坚持三个月,足以看到明显的进步,当然老师布置的做题任务是要跟上的,不做题哪来的卷子,是吧!
当把英语卷子解构开的时候会发现,英语应试和数学几乎是一样的,识数(单词),会算数(短语句型),记住公式(语法),懂逻辑(说话情景),所以数学能学好,英语应试就不应该是低分才对。
这种方法十分高效,我用五轮复
我恍然大悟,其实英语应试本身考察的并不是语言能力,而是逻辑能力,每一种题型的解答靠的其实都不是模仿,而是推理,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词,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短语合适,在什么时候产生固定搭配恰当。
突然感觉受骗了一样,感觉之前都是学到了假的英语,老师们总是教我们背背背,不断的积累,可是却很少帮我们去梳理逻辑,我之前一直在外围打转,下了很多功夫去记忆,效率很低。其实和学习数学一样,数学的本质是逻辑,靠记忆怎么可能学出来高分。
那是我第一次悟到,英语应试,考的不是记忆,不是模仿,而是逻辑,是一系列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多么惨痛的领悟。。。
想明白了这点,我如鱼得水,靠记忆,我的水平是中下等的,但是靠逻辑,绝对是我擅长的,我最擅长的就是逻辑推理,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没有逻辑的东西我很难记得下来,而一旦把一个东西逻辑化,记忆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调整了英语的学习策略,我不再拿着单词表背单词,老师留的背课文我直接拒绝了,刷题找语感这种事儿我也不干了,我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一件事情上——把英语卷子逻辑化。
整个进步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小方法,我逐一介绍下,避免操作走形:
1、英语从不预习:同样的时间,用来预习的效率要比复习的效率低很多,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也说学习要不断的复习来温故知新,从没说过“学而预习之”。而且从长远看,预习也很不利于自己的课上吸收能力的提升。之前的文章有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2、不用错题本:错题总结不是说非要弄个错题本,再把自己的错题都放上去,然后考前挨个看,这样做其实是很低效的总结方法,而且会发现抄完之后再看,很可能就看不出来营养了。在分秒必争的高中阶段,一切与理解、吸收、记忆无关的操作都可以适当砍去,学霸不是多聪明,而是因果更清晰,操作干脆利落,更不在乎表面功夫
3、有一个经验小本子:主要用来记录随时遇到的固定用法,固定短语等,尤其是那些成体系的语法总结,内容比较多,上课老师一写一黑板的那种知识,因为平时遇到的都不系统,所以老师系统讲解时直接记下来,语法学完,反复研读,牢牢记住,便于后期结构化思考。
前两种小方法主要是做减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努力,千万不要觉得努力就应该有收获,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执迷于不思考而反复重复的体力劳动,是绝大多数态度好成绩低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验小本子主要帮助自己梳理成体系的语法内容,这三个合在一起,会发现其实相当于种了一棵树,剪掉了所有的细枝末叶,保留了结构化的骨干内容,内心干干净净,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更有成长性的基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旧的东西不断去,新的东西就很难长出来,成材的树木往往只有一个主杆,所有营养集中供应。
有了前面的语法框架,剩下的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解构英语试卷,英语试卷的所有内容都以句子为单位,按照下面几个维度拆解开:
1、找时间:分析清晰句子中的各种时间顺序,把和时间有关系的内容梳理好,比如单词时态,虚拟语气等等;
2、找地点:找出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即主谓宾定状补所有句子成分的位置,透析这个句子的语法逻辑,比如是否有同谓语呀,是否有宾语前置呀,是否有状语后置呀,定语有几个层次呀等等。
3、找短语:找出句子固定搭配,短语,特殊句式等等,陌生的不熟悉的都需要记下来,复习时用。
4、找单词:陌生单词,熟悉单词的不同用法,同一个单词的其他形式,比如单复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等等。
从现在开始,每一套英语试卷,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都要竭尽所能的记录下所有信息,直接记录在相关题目的旁边,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务必要全,要详尽,不管之前是否在哪里记录过,只要出现一次被自己抓到就直接记下来,追求的是把一套英语试卷完全解构开。
看着虽然多,但其实完成起来还是挺快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需要整套卷子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拆解开,一丝不苟的庖丁解牛,慢慢会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收割机,每一套英语试卷都会吸收到巨大的信息量,硬啃下来,十套左右,如果是期末卷子,基本能覆盖一个学期的所有知识点。
语法结构小本子滚瓜烂熟,剩下几乎所有英语学习的时间集中做这一件事,坚持三个月,足以看到明显的进步,当然老师布置的做题任务是要跟上的,不做题哪来的卷子,是吧!
当把英语卷子解构开的时候会发现,英语应试和数学几乎是一样的,识数(单词),会算数(短语句型),记住公式(语法),懂逻辑(说话情景),所以数学能学好,英语应试就不应该是低分才对。
这种方法十分高效,我用五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