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董师补充:近视眼、腰骨痛。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诠解发挥】
穴名阐释:在手上的几个名之为白的穴位,前有上白穴、中白穴,本穴位置最下,故称之为下白穴。
杨维杰新下白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腕横纹约一寸,即中白穴后一寸半是穴,贴骨取穴。
现代解剖:
肌肉:在无名指尺侧,第四擎骨小头后方有第四骨间肌。
血管:有手背静脉网分布于其下周围,及第四骨间指背动脉。
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维杰新用: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治肾绞痛、肾结石甚效。治胆绞痛亦甚效。治闪腰岔气亦甚效,治环腰一周痛甚效。
【解说及发挥】
以下系根据杨维杰新下白穴解说及发挥。
1.中白、下白倒马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
2.中白、下白倒马并用尚可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
3.理同中白穴(肾与三焦通,补肾作用甚好),合用更佳,亦能治肾绞痛。位于手腕太极之腰脐线稍上对应肾脏的位置,且三焦与肾通,而且是贴骨取穴,故治肾绞痛特效,治肾结石亦甚效,余以下白穴配马金水穴治愈肾结石多例。
4.穴在手少阳经,又是位于手腕太极腰脐线稍上,对应肾脏,亦与肝胆同水平。手足少阳经相通,治胆绞痛亦甚效。
5.中白、下白倒马治闪腰岔气亦甚效,治环腰一周痛甚效。
6.中白、下白与灵骨大白合用(可两手交叉治),通治下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