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补习吧 关注:2贴子:133
  • 0回复贴,共1

到底该不该复读?回答这几个问题或许就有答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想要加入复读的群体,这其中不仅有发挥失常、志愿填报失误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录取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很多考生在后台留言纠结要不要复读,复读了怕自己明年万一考得更差,白白浪费时间;不复读,又觉得心有不甘,想再给自己一个再博一次的机会。复读不是儿戏,再高考一次就能保证实现梦想?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复读呢?
你适合复读吗
先来回答这些问题:
你高考出现重大失误了吗?(高考成绩低于模拟成绩50分及以上)
你的高考成绩是三本临近二本线或二本临近一本线吗?
你的心理素质强大吗?
你看着周围学霸的成绩突然眼红,突然发觉自己的成绩根本配不上自己180的智商,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吗?
如果这几个问题中有一道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复读的确是一种选择。

看到网上有人说:
复读,不是失败者的选择。
复读,是让你重新书写答案的机会。
这句话很简单,但你必须明白它的意思,
这是一个选择,不想被现在的分数钉死,
可以走复读的路,
复读之后也并不等于成功,
看多了鸡汤或者听多了诉苦,
都不能成为你做出选择的最终原因。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慢慢说。
再转次转盘,一定能赢吗
只有程度较差的学生会去复读?不,什么人都可能去复读。一位老师表示自己复读班里的高四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过了二本线。选择复读少部分是因为发挥失常,大部分还是不甘心,成绩好的没考上清北不甘心;成绩中等的觉得差一点就进好学校不甘心,成绩差的觉得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定能逆袭。
说到底,最让人后悔的,还是“我本可以”。
大学不是终点,去了哪所大学,对应未来会做什么工作、过什么生活才是这些复读生的终极决策标准。
很多复读生鼓励师弟师妹说真的不后悔,因为他们的结果是好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又岂在少数。就像转盘,转了一次没转到自己想要的,更大力地再转一次就一定能赢吗?
这么说并不是要给想复读的人泼冷水,如果你坚定地想选一个专业、一所学校,不考上誓不罢休,当然可以复读。
建议你选择复读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对某一样东西的坚定,或是重大的发挥失误。

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压力
1. 周围人关注的目光,自己对曾经同学大学生活的羡慕。
有时,打开微信,那些老同学会来问候一两句,出于好奇问你各种复读的情况,虽然他们没有恶意,但是这种问候只能让自己觉得收到莫名的关注,一句句回复过去,也会觉得很烦。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就要准备好承受旁人的眼光,准备好慢慢脱离原有的同学圈子,因为当他们都在讨论大学话题的时候,你必然觉得难过和疏离,但是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有更精彩的人生,孤独是人生常态,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孤独。
2.莫名其妙被看不起。
复读一到别人嘴里,就变了味了,谁会想你有什么苦衷呢,他们只会简单地列个等式:复读=失败。他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呢?复读需要多大的勇气,顶着多大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心里明白,复读=机会。
3.你可能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时间最公平,不会为谁驻足。同学们已经开始进入大学阶段,复读生确实还停留于高中,中间至少会差一年,甚至更多年。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你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绝望,告诉自己决定高考成败的不是有没有复读,而终究是有没有努力。
有同学说,复读时候每天下了晚修,都要一个人在操场流泪,平复一下情绪再回家,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可能就认证了那句:在那段黑暗无光的岁月里,恰是你野蛮生长的时期。
4.融入新的学习、交际环境,或多或少会有反差感。
告别了相伴至少两年的同学和老师,告别了熟悉的环境,要到复读学校接受更严格的考验,各种关系都要自己来处理。高考后,放肆潇洒了一段时间,天天睡到自然醒,伸手就是自己喜欢的零食,随时都可以打开手机看爱豆,要是复读,一年摸手机的时间可能都没有现在一周多,现在过得舒坦的日子都要放弃,像是“戒断”反应。不过这种感觉主要在刚开学,习惯以后也不是问题。
5.再次失败的风险。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要准备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第二年高考的题,它可能更有难度,或者竞争者更多。
这很残酷,也大有人在。复读不是定心丸,不是灵丹妙药,失败成功,概率一半一半,万一又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呢?就算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也不得不考虑这种最糟糕的情况。要想好这样的结局,自己该何去何从。
6.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由于应届时没有考上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以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和亲人会比原来更加关注你的学业成绩,希望这次考得更好,无形之中又施加了压力,会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努力就会像上一次一样考不好。
同时自己也会认为给家人和亲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麻烦,也就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安心学习,总是带有负罪感。所以会焦虑、不安、紧张等。这时候,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复读这一年要怎么过
1.正确认识自己
复读生首先应明白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然后再为自己的复读生活做一个计划,整个学年,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优势:知识储备丰富
与普通高三学生比较,复读生已经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知识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临考经验,在状态上把握较好;不用参加会考,可以全力以赴应对高考;更了解自己的强、弱科目。
劣势:学习素质不足
低分复读生在学习方面的缺点表现比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领悟能力需要再加深、巩固,这一缺点是不容易弥补的;由于学习不认真,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复读,虽然成绩提升的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的断层,所以需要下工夫补上。
2.不断纠正缺点
部分复读生对以前的学习模式产生了惯性。很多复读生在学习方面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有漏洞、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应试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正。
3.克服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生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复读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下课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在做题时,这一问题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4.保持动力
在入学的前3个月里,高考失败的压力还没有淡去,同学们对待学习也非常认真,渐渐地,个别同学就会放松自己,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
不要拿“以后有的是时间”来安慰自己,因为你“放松休息”的这个周末,很有可能就会累积成你和对手之间永远也追不回来的差距。
不要拿“我今天已经很努力地做完了作业”来满足自己,因为你踩着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回家的时候,还有人正好在十点半前刷完一张你见都没见过的数学卷子,正拿着红笔在一道一道地订正……
“看了一遍参考书的人,绝对赢不了看了五遍的人”。
记住,总有你所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不够。
牢牢记住你的梦想,如果现在还没有,那就给自己定一个。哪怕现在实现它的可能微乎其微,你也要将它紧紧握在手中,作为你前行动力的来源。

高四,
让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性,
同时也接受自己的不可能性,
这可能就是复读最大的体验。
不管是高三还是高四,
都得有背水一战的勇气,
一鼓作气,血拼到底。
最后,
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想要加入复读的群体,这其中不仅有发挥失常、志愿填报失误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录取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很多考生在后台留言纠结要不要复读,复读了怕自己明年万一考得更差,白白浪费时间;不复读,又觉得心有不甘,想再给自己一个再博一次的机会。复读不是儿戏,再高考一次就能保证实现梦想?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复读呢?
你适合复读吗
先来回答这些问题:
你高考出现重大失误了吗?(高考成绩低于模拟成绩50分及以上)
你的高考成绩是三本临近二本线或二本临近一本线吗?
你的心理素质强大吗?
你看着周围学霸的成绩突然眼红,突然发觉自己的成绩根本配不上自己180的智商,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吗?
如果这几个问题中有一道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复读的确是一种选择。

看到网上有人说:
复读,不是失败者的选择。
复读,是让你重新书写答案的机会。
这句话很简单,但你必须明白它的意思,
这是一个选择,不想被现在的分数钉死,
可以走复读的路,
复读之后也并不等于成功,
看多了鸡汤或者听多了诉苦,
都不能成为你做出选择的最终原因。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慢慢说。
再转次转盘,一定能赢吗
只有程度较差的学生会去复读?不,什么人都可能去复读。一位老师表示自己复读班里的高四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过了二本线。选择复读少部分是因为发挥失常,大部分还是不甘心,成绩好的没考上清北不甘心;成绩中等的觉得差一点就进好学校不甘心,成绩差的觉得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定能逆袭。
说到底,最让人后悔的,还是“我本可以”。
大学不是终点,去了哪所大学,对应未来会做什么工作、过什么生活才是这些复读生的终极决策标准。
很多复读生鼓励师弟师妹说真的不后悔,因为他们的结果是好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又岂在少数。就像转盘,转了一次没转到自己想要的,更大力地再转一次就一定能赢吗?
这么说并不是要给想复读的人泼冷水,如果你坚定地想选一个专业、一所学校,不考上誓不罢休,当然可以复读。
建议你选择复读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对某一样东西的坚定,或是重大的发挥失误。

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压力
1. 周围人关注的目光,自己对曾经同学大学生活的羡慕。
有时,打开微信,那些老同学会来问候一两句,出于好奇问你各种复读的情况,虽然他们没有恶意,但是这种问候只能让自己觉得收到莫名的关注,一句句回复过去,也会觉得很烦。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就要准备好承受旁人的眼光,准备好慢慢脱离原有的同学圈子,因为当他们都在讨论大学话题的时候,你必然觉得难过和疏离,但是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有更精彩的人生,孤独是人生常态,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孤独。
2.莫名其妙被看不起。
复读一到别人嘴里,就变了味了,谁会想你有什么苦衷呢,他们只会简单地列个等式:复读=失败。他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呢?复读需要多大的勇气,顶着多大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心里明白,复读=机会。
3.你可能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时间最公平,不会为谁驻足。同学们已经开始进入大学阶段,复读生确实还停留于高中,中间至少会差一年,甚至更多年。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你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绝望,告诉自己决定高考成败的不是有没有复读,而终究是有没有努力。
有同学说,复读时候每天下了晚修,都要一个人在操场流泪,平复一下情绪再回家,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可能就认证了那句:在那段黑暗无光的岁月里,恰是你野蛮生长的时期。
4.融入新的学习、交际环境,或多或少会有反差感。
告别了相伴至少两年的同学和老师,告别了熟悉的环境,要到复读学校接受更严格的考验,各种关系都要自己来处理。高考后,放肆潇洒了一段时间,天天睡到自然醒,伸手就是自己喜欢的零食,随时都可以打开手机看爱豆,要是复读,一年摸手机的时间可能都没有现在一周多,现在过得舒坦的日子都要放弃,像是“戒断”反应。不过这种感觉主要在刚开学,习惯以后也不是问题。
5.再次失败的风险。
如果你选择复读,你要准备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第二年高考的题,它可能更有难度,或者竞争者更多。
这很残酷,也大有人在。复读不是定心丸,不是灵丹妙药,失败成功,概率一半一半,万一又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呢?就算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也不得不考虑这种最糟糕的情况。要想好这样的结局,自己该何去何从。
6.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由于应届时没有考上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以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和亲人会比原来更加关注你的学业成绩,希望这次考得更好,无形之中又施加了压力,会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努力就会像上一次一样考不好。
同时自己也会认为给家人和亲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麻烦,也就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安心学习,总是带有负罪感。所以会焦虑、不安、紧张等。这时候,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复读这一年要怎么过
1.正确认识自己
复读生首先应明白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然后再为自己的复读生活做一个计划,整个学年,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优势:知识储备丰富
与普通高三学生比较,复读生已经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知识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临考经验,在状态上把握较好;不用参加会考,可以全力以赴应对高考;更了解自己的强、弱科目。
劣势:学习素质不足
低分复读生在学习方面的缺点表现比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领悟能力需要再加深、巩固,这一缺点是不容易弥补的;由于学习不认真,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复读,虽然成绩提升的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的断层,所以需要下工夫补上。
2.不断纠正缺点
部分复读生对以前的学习模式产生了惯性。很多复读生在学习方面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有漏洞、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应试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正。
3.克服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生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复读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下课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在做题时,这一问题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4.保持动力
在入学的前3个月里,高考失败的压力还没有淡去,同学们对待学习也非常认真,渐渐地,个别同学就会放松自己,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
不要拿“以后有的是时间”来安慰自己,因为你“放松休息”的这个周末,很有可能就会累积成你和对手之间永远也追不回来的差距。
不要拿“我今天已经很努力地做完了作业”来满足自己,因为你踩着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回家的时候,还有人正好在十点半前刷完一张你见都没见过的数学卷子,正拿着红笔在一道一道地订正……
“看了一遍参考书的人,绝对赢不了看了五遍的人”。
记住,总有你所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不够。
牢牢记住你的梦想,如果现在还没有,那就给自己定一个。哪怕现在实现它的可能微乎其微,你也要将它紧紧握在手中,作为你前行动力的来源。

高四,
让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性,
同时也接受自己的不可能性,
这可能就是复读最大的体验。
不管是高三还是高四,
都得有背水一战的勇气,
一鼓作气,血拼到底。
最后,
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不负自己、
不负未来!


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不负自己、
不负未来!



1楼2021-08-03 21: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