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回族吧 关注:367贴子:3,425
  • 3回复贴,共1

回民为“回”:汉人士绅的“恐回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代汉人士绅对穆斯林和伊斯兰的表述和话语同其历史文化记忆和想象息息相关。尽管中国穆斯林的来源多元,但汉文史料中有关“回民”的记述却与抽离了“伊斯兰”的西北边疆历史族群——“回纥”或“回鹘”——相提并论。这一趋势在明末就已成型。明代汉人士绅的“回回”论甚至根本没有提到或者知晓“伊斯兰”,而只是延续了农耕士绅阶层对边疆历史、文化和族群的解读。随着其著述的流传、收藏(尤其是《四库全书》),顾有关“回回”的言论成为清代汉人士绅认知和攻击“回回”的基础,如《清稗类抄》和《圣武记》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关联。


IP属地:江苏1楼2021-08-06 10:04回复
    几乎与此同时,镇压了罗卜藏丹津事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也呈交类似奏折。他将陕西渭南的回民同贩盐、打架斗殴、偷盗、赌博、酗酒等行为相提并论。在奏折中,岳氏起初建议增设“专门针对回民”的科条。但害怕这样的异视会导致回民“变心”而只好作罢。换句话说,岳钟琪的民族歧视政策无法推行,便寄希望于汉化文化政策。继陈世倌、岳钟琪之后,安徽按察史鲁国华也指责回民修建“清真”和“礼拜”寺院。他遵循陈世倌将内地“臣民”等同于“汉民”的逻辑,声称回民作为“盛世之民”不应信奉回教,他甚至建议以“左道惑众律”治罪回民。对于戴白帽的回民,鲁要求以“违制律”进行处罚。


    IP属地:江苏3楼2021-08-06 10:05
    回复
      上述奏折、建议或评论勾勒出18世纪汉人士绅的“禁回”或“恐回”浪潮。有意思的是,这些“禁回”言论无一例外地将回教同早先汉文史料中的边疆异族相提并论。事实上,正如清朝皇帝所揭示的那样,清朝在内地并没有将“汉俗”等同于“民俗”,也没有将“民人”等同于“汉人”。


      IP属地:江苏4楼2021-08-06 10:08
      回复
        到今天某些人还是这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20 11:39
        回复